Harmonic Technology對於台灣絕大多數音響玩家來說,或許是個並不熟悉的名字,但其實它是1998年創建於美國加州聖地牙哥的品牌,製品涵蓋各式各樣的Hi-End級音響及家庭劇院系統線材,從光纖、訊號線、數位線、喇叭線、USB線、HDMI線、電源線、黑膠唱臂線、影像線到機內配線一應俱全,無疑是高品質影音線材的專家。Harmonic Technology線材最大特色就是其專利的OCC連續鑄造單結晶銀與銅導體,不僅純度高達8N(99.999997%)且單一結晶長度超過一百米,以家庭內使用的影音線材而言可說整條線都是單一結晶,如此可大幅降低影音信號傳輸時的損耗,自然就使得影像及音樂的重播更為精純,本文主角Magic Link III當然也包含其中。
外觀樸素但內在扎實且作工精緻
從Magic Link III的型號可看出它是第三代製品,說明Harmonic Technology不斷為旗下的線材追求更完善的性能。事實上,第一代的Magic Link訊號線在2009年推出,之後就連年得到美國權威音響雜誌《The Absolute Sound》年度編輯首選(Editors’ Choice Awards)大獎的肯定,最新的此款Magic Link III同樣獲得TAS雜誌最新發佈的2015年編輯首選大獎。Magic Link III訊號線光滑的暗紅色線身質感非常好,上面標示著使用OCC單結晶銀與銅導體(OCC Single Crystal silver與OCC Copper)。 | |
既然用了高純度的OCC單結晶銀與銅導體,Harmonic Technology線材所配備的端子品質自然也要高人一等,否則豈不是白白浪費了那麼好的線材?將Magic Link III訊號線的端子頭旋開,就會發現端子內部已經用熱融膠填滿了,此舉可以防止內部線材與焊點氧化,當然很好,不過這樣我們就無法窺知Magic Link III線材內部的結構奧秘了。 | |
幸好Harmonic Technology提供了Magic Link III訊號線的結構解說圖,原來其內部是三大股的導線,每股再由不同材質的三股較細導線絞合,因此Magic Link III訊號線很容易製成XLR平衡或RCA單端訊號線。從圖說我們可發現右側地線是由一條OFC銅線及兩股鍍銀OFC銅線組成的,左側的兩大股導線則都由一條多蕊單結晶銀、一條單蕊單結晶銀與一條單蕊單結晶銅線絞成。導線的包覆及避震也非常講究,包括PP隔離層、PVC內套、PTFE膠帶、棉繩纖維、麥拉 銅(Cu-Mylar)與銅網(Braided Copper)、紙套(Paper)與最外層的PVC外皮等,結構可說相當繁複。 | |
在Harmonic Technology的官方網站首頁目前就放了上面這張圖片,沒錯,Magic Link III訊號線又得到今年TAS雜誌的編輯首選大獎了,以彰顯其「極致的聲音表現」(Ultimate Sound Performance)。就量測規格而言,此款Magic Link III訊號線也十分漂亮,RCA版本的每英尺長度的量測數據分別為:電容量50pF、電感量0.20uH、電阻量0.004歐姆,顯示其傳輸的損耗極低、 對音頻傳遞的影響也盡量做到最少。「有線似無線」是音響玩家與線材廠商經常掛在嘴邊的優秀線材描述,Harmonic Technology這條Magic Link III訊號線以量測規格來說,其實際聲音表現相當令人期待。 |
試聽搭配參考器材
Harmonic Technology Magic Link III訊號線的測試於本站視聽室(左圖)進行,這是寬4.6米、長7.3米、高2.3米、面積約10坪的視聽空間。為了提供純淨且穩定的交流電源,音響系統全部器材都由本站參考電源處理器PS Audio P10供電(右圖,本站超深入器評請見這裡)。 |
||||
主要發聲喇叭為英國B&W二十五週年紀念Silver Signature(左圖),它所配備喇叭線、單體音圈線材與分音器內部配線全都為純銀線,音質通透細膩、對前端器材的分辨能力很強,再加上喇叭上方另行添加、併聯的Pioneer PT-R4超高音,將極高頻延伸提昇到100kHz。另外,為完整檢測極低頻段的表現,也加上本站參考主動式超低音M&K Sound旗艦製品X12構成2.1聲道系統(特色及聲音表現請點擊查閱本站【影音終極百科】專屬頁面各篇報導連結)。 |
||||
兩聲道音響系統出動本站參考器材群,包括Ayre CX-7e CD唱盤(左圖)、Ayre K-5xe前級與每聲道輸出功率達250瓦(8歐姆負載時)的Pass X250後級。 |
細節豐富、頻寬開闊、飽含內勁
Enya的專輯運用了不少電子合成器,那麼聆賞真實樂器、真實空間錄製的古典音樂演奏又如何呢?這張Decca傳奇系列由德國鋼琴家Wilhelm Backhaus領銜、卡爾貝姆指揮維也納愛樂的CD(編號Decca 466 380-2),所收錄的布拉姆斯第2號及莫札特第27號鋼琴協奏曲分別於1967年與1955年錄製(在Wilhelm Backhaus分別為83歲與71歲時),我手上這張CD是1999年發行、以96kHz/24bit由類比母帶數位取樣過帶的版本。Harmonic Technology這對Magic Link III訊號線很忠實地將老錄音的「歷史風味」傳達出來,但又賦予乾淨清晰的細節解析,前後兩個曲目的錄音空間差異很輕鬆就能分辨。即使到了過世前兩年的83歲時,Wilhelm Backhaus的鋼琴彈奏還是既靈巧又充滿力度,Magic Link III訊號線將其觸鍵的力道強弱與起落緩急都有更清楚的刻畫。另一方面,Decca這兩段錄音的音場比較後退、寬度與深度規模也不大,這使得鋼琴與樂團比較「你儂我儂」一些,相對也更考驗音響系統對音場內各樂器發聲點的解析。這款Magic Link III訊號線在此同樣有非常出色的表現,無論演奏時音量的大小、甚至鋼琴或其他樂器暫時停歇的時刻,舞台上各個樂器在其位置所佔據的空間都相當明確,你就是能感受始終有物件在那裡,不會有樂器忽然冒出的突兀,這顯示Magic Link III訊號線於各頻段的細節都很充足且均衡,實在不簡單。
過去在音響發燒友的印象裡,「銀線」除了是高價及飄逸高頻的代名詞之外,也常常伴隨著聲音沒有銅線豐厚、低頻較為輕盈的看法,但Harmonic Technology這款Magic Link III訊號線混合了OCC單結晶銀與銅導體,無論地線或導線都是如此,而且在導線部分還混合了單蕊及多蕊線材,應該就是它能讓高頻延伸更充分且提升密度、低頻向下拓展能力更好,並且細節與動態刻畫更全面的關鍵所在。經過兩個半月的長期相處,聆聽過各種不同類型的音樂之後,我們很認同美國《The Absolute Sound》雜誌頒予2015年度編輯首選大獎,也毫不遲疑地給它本站「最佳推薦」之肯定。不過,也正由於這款Harmonic Technology Magic Link III訊號線當時是全新狀態送達本站評測的,在此也必須提醒購入的朋友要有點耐心,因為此線初開聲的表現確實有些拘謹,高低兩端的延伸與動態都有壓抑、細節刻畫與動態起伏都無法全面施展,大約要經過300小時以上的使用後方能解開封印熟化,可不要以為全新拆封接上系統立即就可火力全開!
Harmonic Technology Magic Link III訊號線
|
更多相關的豐富參考資訊,請點擊參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