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上面這張照片的前方聲道、環繞聲道與超低音喇叭,相信稍有資歷的視聽玩家都能立即分辨出來是M&K Sound的製品,這是因為它們獨特的單體排列架構辨識度實在太高了!沒錯,像是前方三聲道的「三高音陣列」(three-tweeter array),除了能讓每支高音單體的負擔減輕、發聲更輕鬆,傳達音樂更豐富的細節與細膩的強弱起伏,也可在激烈的樂段或影片裡毫不失真地重現大動態場面。而獨家專利的「Tripole三向發聲環繞技術」,相較一般單面發聲或THX認證Dipole雙面發聲環繞喇叭,M&K Sound的此一設計,確實能帶來綿密紮實許多的感受,不僅觀賞影片時可呈現更細膩連貫的音效移動,聆聽音樂演出也能帶來更如臨現場的氛圍。至於運用「Push-Pull Dual-Driver雙單體推挽技術」的主動式超低音,更是M&K Sound早在1989年就已開發出來的招牌設計,它可以大幅降低單體錐盆來回移動的非線性失真,有效提昇反應速度、動態與低頻細節,當然也帶來一眼即可分辨的特殊外觀。乍看之下,可能有些朋友會誤認這是M&K Sound的S150 II系統,但其實不然,因為它們是該廠最新推出的嶄新旗艦S300系列。
由內到外、從單體到音箱的全新設計
S300系列於今年四月份在「SIAV 2014第22屆上海國際高級Hi-Fi音響展」進行全球首演,上面這張照片就是當時展房的盛況,隨時都擠滿了熱切想要體會S300系列的群眾,當時本站也專程前往做了第一手最詳盡的剖析。由於有關S300系列的重要技術訊息,先前我們已經有專文深入解說,接著筆者就只會節錄重點再加上手邊取得的新資料做補充,假使您還未讀過該篇報導(【影音特搜隊】M&K Sound S300上海全球首演現場深入直擊),建議您還是先點擊這裡前往查閱完整的介紹,以免有所遺漏。 | |
這是M&K Sound台灣總代理「愷銳」視聽室裡的S300喇叭(右)與S150 II(左),雖然有遠近距離的視差,但兩者音箱的尺寸差距確實不小。以外部體積而言S300比S150 II多了63.5%,其18.2公斤的重量也比S150 II的11公斤多了65.5%。 | |
過去S-150喇叭的單體是在前障板直接鎖上的,因此網罩取下後會看到許多螺絲,新的S300無論三高音陣列總成或兩支中低音單體,都是在音箱裡由內往外鎖固,因此前障板完全看不到任何螺絲。不過,可別以為這只是美觀的考量,「音質」的增進才是M&K Sound真正在意的要旨。 | |
這是S300鑑聽喇叭音箱內部組裝單體與喇叭線的照片,不只三高音陣列前障板,兩支中低音單體也是鎖固在一片厚鋼板上,再由內面與音箱前障板鎖固在一起的(兩者之間都有一層阻尼材料)。 | |
S300喇叭單體及三高音陣列前障板的模樣,可以發現高音單體的鋁合金前障板有多麼厚重!其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提供高音單體穩固的發聲基礎,使發聲波長極短的高音細節與暫態不會被扭曲。 | |
這是S300全新1吋軟半球高音單體的結構剖面圖,和S-150所使用者(相關圖文剖析請點擊這裡)明顯有很大的差異,特別是在高音振膜背面聲波的阻尼與吸收,有著截然不同的設計,為的是在提昇效率的同時,對於背波的控制與吸收更優化,讓高音單體的發聲更為清晰明確。 | |
過去M&K Sound為求中低音暫態反應的敏銳,中低音單體振膜直徑只有5.25吋大,此次S300系列振膜材質主體由PP聚丙烯改為質量更輕、剛性更強的玻璃纖維,直徑也由5.25吋加大到6.5吋,以S300鑑聽喇叭每聲道使用兩支而言,其振膜面積與推動空氣量已超過一支9吋中低音單體,但反應速度與細節表現則遠遠超過。 | |
相位聚焦分音器也是M&K Sound的重要技術特點,可有效將高音與中低音之間的相位差降至最低,因此能大幅提高音像的聚焦與音場的透明度。上圖是研發人員正在特製的模板上實驗不同分音器元件的配置,照片左側露出一半的正是S300喇叭。 | |
M&K Sound工廠內正以雷射機具量測S300中低音單體的動作狀況。對了,M&K Sound特別強調S300系列完全是在丹麥生產的,製造品質絕對是最高水準。 | |
除了全新研發設計的單體外,S300系列另一個重要特點就在音箱。S300看似平凡的音箱其實是「箱中有箱」(Box-inside-a-box)的雙重音箱結構,外層音箱由12mm厚的MDF板製作、內層音箱則是厚9mm的MDF板,兩者之間則有厚度5mm的「焦油」(tar,非常黏稠的膠狀物)隔離,藉此來吸收與隔離內外箱體的震動。這麼費工的作法,就是為了得到一個「無聲的音箱」,不讓不應該出聲的音箱影響到單體發聲的純度。 | |
這是S300系列的三面發聲環繞喇叭S300T,正面有與S300相同的1吋軟半球高音及6.5吋中低音單體各一支,左右兩側則各有兩支4吋中低音單體。 | |
這是S300T喇叭的結構剖面圖,其音箱也是與S300一樣的「箱中有箱」設計。當然,左右兩側的兩支4吋中低音單體也有各自獨立的腔室。 |
總代理「愷銳」的視聽室
S300系列的試聽測試在M&K Sound台灣總代理「愷銳」的視聽室進行,前後我總共去了兩次,分別是整套喇叭系統剛抵達「愷銳」兩個星期,以及再經過兩個月的熟化過程之後。上面這張照片是第一次到訪的時候拍攝的,當時S300專屬的喇叭架還未到貨,左右聲道S300喇叭擺放在堅固的三管不銹鋼喇叭架上。 | |
第二次到愷銳的時候,左右聲道S300喇叭已經裝設在M&K Sound為其設計的專屬喇叭架上了。這張照片看到的是S300喇叭架的底座,裡面有配重設計,儘管後面的支架看起來並不是非常粗壯,但整支喇叭架重量超過二十公斤,能給予S300喇叭穩固的發聲支撐。對了,請注意底座頂部靠近支柱處有一個小圓孔,裡面埋設了一個水平儀,方便用家調整喇叭架與S300喇叭的水平。 | |
S300喇叭是從背面鎖固在專屬喇叭架上的,這個喇叭架的方形支柱有不同的高低尺寸,以對應左右、中央或環繞聲道使用。請注意其支柱有兩根圓柱向左右伸展,再分別從左右側的螺絲鎖固,並且可以調整S300喇叭的俯仰角度。 | |
這是從左聲道喇叭前方往視聽室後方看過去的樣子,顯得有些雜亂的是因為愷銳朱老闆持續以此處為聲學處理的舞台,經常更動調整環境的聲學處理布置,在這個「練功房」累積豐富的經驗,方能為消費者打造美觀又好聲的視聽室環境。 | |
由於環境的限制,愷銳這間視聽室裡的兩支S300T側置環繞聲道並沒有緊貼側牆擺放,而是與側牆之間有段距離。假使在一般居家將S300T貼壁設置,環繞聲道的包圍能量還會更好。 | |
這是第一次前往聆聽測試時所使用的前端設備,藍光播放機是Pioneer BDP-LX55(本站詳細器評請見這裡),環繞擴大機則為Yamaha旗艦分體式環繞擴大機CX-A5000與MX-A5000(本站的「火熱新品研究室」詳細剖析請見這裡)。第二次造訪時則是Pioneer SC-LX87旗艦擴大機做解碼,外接大功率後級來推動S300系列各支喇叭,其中左右聲道是以「某牌」每聲道輸出功率達1,000瓦的後級驅動的(由於該款後級已經停產,「愷銳」正在市面上現有擴大機尋覓S300的良好搭配,所以此處用「某牌」稱呼)。 | |
「愷銳」視聽室裡使用一支X12超低音搭配S300系列構成5.1聲道系統,本站日前也已購入這款M&K Sound的旗艦超低音做為參考器材(當然也獲得本站的「最佳推薦」),關於其特色各位可點擊查閱這篇「火熱新品研究室」報導。 |
音質、細節、動態與能量全面進化
從規格數據作比較,由S150 II到S300的主要差異,是頻率響應由77Hz-20kHz±3dB拓展到60Hz-22kHz±3dB,最大建議擴大機功率則由400瓦提昇到500瓦。光看數字似乎差異並不大,但藉著音箱及單體的全新設計,實際聆聽時S300的聲音表現提昇,卻遠遠超出量測數據所顯示的表象。如同標題所言,這是音質、細節、動態與能量的全面進化,而其中最讓我訝異的還是在「音質」部分;過去S150 II就是眾多專業錄音室的鑑聽喇叭,對於錄音細節與動態的檢驗駕輕就熟,但樂器及人聲質感就非其著重之處,然而此次S300在這方面的進展確實讓人驚艷!(以下音樂CD部分主要採用Pioneer SC-LX87旗艦擴大機做解碼,並外接前述每聲道出力達1,000瓦的「某牌」大功率後級驅動一對S300,再搭配一支X12超低音構成2.1聲道系統聆聽;至於多聲道BD的聆賞,則使用Yamaha旗艦分體式環繞擴大機CX-A5000與MX-A5000驅動S300系列,沒有外接後級。)
前面幾張音樂軟體可以驗證S300的音質與細節表現,至於動態與能量的性能又如何呢?瑞典BIS唱片錄音出版的《爵士鼓手協奏曲》和《卡門打擊樂組曲》,兩段曲目都是以爵士套鼓為主角,再加上管弦樂團的伴奏點綴,錄音十分直接生動,動態和能量都相當龐大。過去我也曾拿這張CD在愷銳測試過S150 II系統,相較之下S300的速度與勁道明顯更上一層樓,《爵士鼓手協奏曲》極弱到極強的動態拉得更開,爵士套鼓各面鼓大大小小不同的尺寸形體更分明,另外我還注意到銅鈸的敲擊亦更為鮮明具體,顯然S300各頻段的密度、能量與速度都有增進。由波哥雷利奇(Ivo Pogorelich)擔綱的鋼琴演奏版《展覽會之畫》,先前我也拿來考驗過S150系統,沒有管弦樂版本的豐富樂器配置,就得單單憑藉一架鋼琴彈奏的演繹,來描寫各幅名畫所呈現的風景,透過一對S300與一支X12超低音的聯手演繹,Ivo Pogorelich靈巧運指的神態活靈活現,而奮力觸鍵時琴槌敲擊琴弦的動態更為明確,將音量開得比以前更大時,鋼琴的琴音同樣穩定沈穩,我也發現將播放音量轉小時,S300系統的音域平衡仍然一致且鋼琴形體不會因此縮水。無論是微小強弱起伏的細膩刻畫或大開大闔的猛爆動態,S300兼容並蓄的能耐讓人印象深刻。關於動態與能量,光是一套爵士鼓或一架鋼琴的考驗當然不夠,愷銳朱老闆提議以《絳州大鼓》來「摧殘」一下S300系統,首先播放的是《牛虎鬥》銅鈸與幾面大鼓的競技,此曲著重的是豐富的強弱力道與速度變化,S300很輕易地就以靈巧的身段過關。接著,就由有比人還高的「帥鼓」登場的《秦王點兵》做終極測試,此曲幾乎讓「絳州鼓團」各式大小的鼓全面出動,S300低頻延伸的-3dB點是60Hz,在此頻率以下的能量當然是X12超低音擔綱,但是別忘了各面鼓在60Hz以上的低頻與中低頻是要由S300喇叭演繹的,它以出色的速度及能量和X12做了良好的銜接,把緩急多變的節奏與剛柔並濟的力度磅礡氣勢盡顯,著實不簡單。
再來是《黑暗騎士:黎明升起》裡美式足球場及整個高譚市大爆炸的片段,除了超級震撼的低頻能量外,還有非常繁複的場景變換,包括足球場萬人觀戰的開闊感、爆炸時警員們在下水道感受的上方音場與街頭巷弄兩旁爆炸的聲響,極低頻撼動地板的能量當然是由X12超低音發出的,但各個場景來回切換時迥異的氛圍與空間感大小,主要就得歸功於前方三支S300與側面兩支S300T了,M&K Sound這S300系列的聲音密度與包圍感確實不同凡響(附帶一提,S300系列效率規格不低,但追求極致表現的話,環繞擴大機還是得外接大功率、大電流後級方能「火力全開」)。接著看看《遺落戰境》男女主角遭到三艘無人偵察機追殺的片段,兩人所乘坐飛船被雷射砲打到時的撞擊,雷鳴與雨滴打在擋風玻璃上的實體感,飛船及偵察機加速劃破空氣的力道,以及配樂在前方較遠處的層次感,透過S300系統都有明確的傳達。而兩人所搭乘飛船「甩尾」躲入水瀑後方的音效,那道從觀眾右後方低處掃到左上方高處的弧線,還真是具體鮮明。至於聆聽多聲道音樂又如何?這張DTS DEMO BD另外還有六首MV,以最後一首Dave Stewart的《Every Single Night》為例,其主軸以馬戲團為背景,畫面與音效內容都很豐富,例如在曲名出現前,製造氣氛的小鼓在左後方敲擊,然後背著大鼓敲擊的女丑在前方由左至右走過,接著再從視聽位置右後方順時鐘移動,經由後方、左側一路繞行到前方,這段音效在本站11.1聲道的配置下很容易表現,但在愷銳的視聽室裡沒有後方環繞與Front Wide聲道,只憑S300系列的前方三支S300與兩支S300T側置喇叭,卻也能有相當清楚的發聲定位與移動路徑,由此可見S300系列包圍感與聲音密度的優異程度。
音樂與電影皆輕鬆全面演繹的喇叭系統
M&K Sound S300系列原型的首度現身,是在將近一年前的CEDIA展覽上面,原本我以為它會是取代S150 II的新旗艦系列。不過,事實證明這算是錯誤的臆測,比較適切的說法應該是「超越旗艦的新旗艦」,由於S300運用了M&K Sound四十年來所累積的經驗與技術,再加上該廠前所未有「不惜血本」的投入,S300根本就是高出甚多S150 II的「超級製作」,這也使得S300系列的身價高出S150 II甚多。以前方聲道S300來說,每支新台幣12.8萬元的參考售價就是S150 II每支5.4萬元的2.37倍之多,一下子就讓S150 II降為M&K Sound的「中階製品」,也因此在S300推出後S150 II系列並未因此停產,而是成為該廠的中流砥柱,至於S300系列則是M&K Sound技術實力的新指標。
儘管S300的身價比S150 II高出甚多,但以其聲音性能與表現的提昇相較,依舊是十分超值的選擇,總代理「愷銳」就表示近期有不少消費者原本鎖定的目標是S150 II,但親身體驗比較之後竟有極高比例都加碼改訂S300系統,除了顯示S300系列確實超值之外,另一方面也是對M&K Sound經二十餘年才對旗艦改款廠家的信心展現。其實,除了有意建構多聲道劇院的影音玩家,筆者還要特別提醒兩聲道Hi-End音響的愛好者,別忘了早在將近四十年前的1976年M&K Sound就是全球最早推出2.1聲道系統的Hi-End音響品牌,以此次試聽由一對S300喇叭加上一支X12超低音的組合而言,就是極低頻延伸可扎扎實實達到20Hz,並且整體音質、速度、動態與能量都有極高水準的喇叭系統,放眼兩者合計不到新台幣四十萬元的價位帶,還真是極有競爭力的選項,建議兩聲道Hi-End玩家別忽略了M&K Sound這個由發燒錄音及Hi-End音響起家的品牌(詳細請點擊查閱本站這篇「名廠大搜密」報導)。
M&K Sound S300前方聲道鑑聽喇叭主要性能規格
M&K Sound X12主動式超低音主要性能規格
|
更多相關的豐富參考資訊,請點擊參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