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文庫 >>> 器材評鑑
丹麥Peak Dragon Legacy旗艦揚聲器,兼具氣勢與細膩、速度與重量的全能音樂演繹


丹麥Peak Consult公司由Per Kristoffersen於1996年創立,一直以來都以頂級揚聲器為主要製品,先前也以Peak Consult為品牌,其實台灣曾經有過代理商,但推廣行銷勁道不足,導致這個性能卓越、重播音樂表現優異的品牌乏人知曉。Peak Consult公司在Hi-End音響業界已有二十餘年的豐富經驗,早在2010年前就推出過名為Dragon的旗艦喇叭,在2016年時又改良為Dragon Legend,那是一款高達188公分、深度達75公分、每支重達382公斤的龐然巨物。

 

到了2021年則是對Peak Consult公司很重要的轉折,因為該公司CEO執行長Lennart Asbjørn Jensen邀請Dynaudio創辦人兼前總裁Wilfried Ehrenholz入股,再加上與德國Fink Audio-Consulting喇叭設計公司的Karl-Heinz Fink合作,著手改良研發推出新一代旗艦Dragon Legacy並於2023年5月德國慕尼黑首展一鳴驚人,也將品牌名稱改為更簡潔的「Peak」,意味著他們以這款身價19萬歐元旗艦揚聲器攀登Ultra Hi-End音響與重播音樂頂峰之決心。

 

每支重達225公斤的超重量級製作

Dragon Legacy外觀模樣與先前的Dragon Legend近似,但音箱高度由188公分降至172公分、深度由75公分縮減至58公分,更適合在現代居家空間裡設置,而每支仍達225公斤的重量,則顯示Peak對Dragon Legacy精準重播音樂不妥協的態度——因為,以Dragon Legacy所能發出的震撼能量,絕對必須有十分穩固的發聲基礎。從上面這張仰望的照片,可以看到Dragon Legacy前障板在單體周圍有許多斜面並包覆了皮革,為的是降低前障板對單體發聲的繞射影響。
由於Dragon Legacy單支就重達225公斤,因此必須使用多達6支腳座方能穩固支撐。可以看到它在音箱底部有一塊非常厚實的金屬板材,6支腳座就設置在外張的延伸突出部分頂端,而且由於音箱的重量較集中在前方(因為超厚的前障板與超重量級的低音單體),6支腳座有2支設置在前方、2支設置在前側方。
Dragon Legacy的前障板與背板有皮革包覆,側面、頂部由厚達14mm的雞翅木板包覆,底部也可看到由更厚的雞翅木榫接製成。彈頭形狀的腳座外觀是堅實的不鏽鋼材質,但其實內部有陶瓷圓珠抑震。
其實,14mm厚度硬度超高的雞翅木板只是外部,音箱主結構是四層MDF板、每兩層中間夾一層特殊軟膠阻尼組成,整個音箱內部也分為三段,得到共振極低的「安靜箱體」。Dragon Legacy的前障板厚度達82mm、其他部分則有46mm(不含外部雞翅木的14mm),從側面觀察可以發現高音、中音相較低音單體是後縮的,這是為了取得各單體發聲的時間相位一致。
從正側面觀察可以看得更清楚,音箱的逐段內縮可以讓高音、中音與低音單體中央的「發聲垂直線」連成一線,兩支中音與兩支低音的發聲軸線也是向中央傾斜的,如此可以讓一支高音、兩支中音、兩支低音的發聲軸線在前方遠處匯集在一起。與此同時,也可讓音箱內部排除平行面的聲波共鳴。
Dragon Legacy的兩支低音單體在上下兩端有各自獨立的箱體,低音反射管開口都設置在背板。
從這個角度觀察,可以看到Dragon Legacy是有「腰身」的,背板也都有分段皮革包覆,外觀質感務必做到盡善盡美。
Dragon Legacy的分音器設於底部,金色接線板銘牌上刻有Peak品牌名稱與Dragon Legacy型號,Bi-Wire/Bi-Amp喇叭端子頂部也有Peak商標,喇叭端子使用的是丹麥Argento高級製品,從裡到外都是純正丹麥製作。

 

發聲單體核心技術處處講究

為何這麼說?Dragon Legacy連發聲單體都是丹麥的Scanspeak與Audio Technology製品。Scanspeak高音單體振膜直徑26mm,磁力結構使用6個強力釹磁鐵環狀排列,讓磁力線更均勻,單體後方有獨立腔室降低背波反射干擾,甚至使用在同一對Dragon Legacy上的兩支高音單體是經過誤差在0.1dB之下精密配對的
中音單體呢?Dragon Legacy的兩支150mm(約6吋)中音單體配備一體成形振膜,音圈部分使用類似Dynaudio喇叭單體的Hexacoil六角形截面線材繞製,可讓音圈的纏繞更為緊密,此外短音圈、長磁隙的架構,也能讓中音單體音圈及振膜的前後移動更線性精準。
Dragon Legacy低音單體直徑為280mm(11吋),長衝程設計的鈦金屬音圈筒直徑75mm,振膜部分是兩層特殊浸泡紙、中間夾發泡材料所構成的「三明治」結構,反應速度極快、振膜在大幅度運動時失真極低。
在鈦孚音響猶如美術館的典雅藝術品環繞下,Peak Dragon Legacy也有著現代雕塑般之風範,只不過它不僅外觀線條風格獨具、製作質感精緻細膩,還是可傳遞美妙動人音樂的頂級藝術品。

 

在總代理「鈦孚音響」大聆聽室進行體驗評測

本次Peak Dragon Legacy揚聲器的試聽評測,在總代理「鈦孚音響」的大聆聽室進行。此處寬5.466米、深10.833米、高2.683米,有接近18坪的地板面積,比起絕大多數居家聆聽空間都大得多,對Hi-End音響器材來說是不小的考驗,尤其在能量與動態等方面更是如此。
在我之前台灣其他三家Hi-End音響專業媒體已經來過,他們在評測時所搭配的都是音響架上頂層Constellation Audio旗艦Altair II(第二代製品)前級與左右兩側的Hercules單聲道後級。
但是我聆聽評測時用來驅動Peak Dragon Legacy的後級是T+A M40 HV單聲道後級,它在高功率模式時每聲道功率輸出550瓦(8歐姆負載),對應一般阻抗4歐姆的Peak Dragon Legacy輸出功率示每聲道1,000瓦,相對4歐姆負載時每聲道功率輸出1,500瓦的Constellation Audio Hercules單聲道後級,在帳面數字上似乎低了不少,但實際聆賞Peak Dragon Legacy的表現,T+A M40 HV單聲道後級依然有極佳的掌控,兩週前在台北圓山大飯店音響展的V110展房裡,鈦孚音響亦是如此搭配,有到場參觀的來賓應該都有相同之體會。有關T+A M40 HV單聲道後級的獨特之處,各位可點擊查閱本站先前的「注目新品」專文剖析
在T+A M40 HV單聲道後級之前方,系統搭配的是T+A PSD 3100 HV這部結合頂尖串流數位類比轉換器之前級。想要有更好的串流音樂重播表現,要留意的還有音響架下方左側極品音響代理且廣受好評的SOtM sNH-10G,這部領先業界的網路交換器可有效消弭網路串流噪訊,不僅能大幅提昇兩聲道音樂的重播品質,就連多聲道影音表現也能同樣躍進升級,詳細可點擊查閱本站先前的超深入器材評鑑報導
前端使用的數位音樂訊源是Innuos ZENith MK3,有關專注於高音質數位串流音樂重播領域的Innuos,其製品特色以及重量核心技術之剖析,可點擊查閱本站先前的「影音特搜隊」專文報導
來看看T+A M40 HV單聲道後級的背板,電源線、訊號線與喇叭線都是荷蘭Siltech的頂級製品。
瞧瞧音響架後面,前端器材的電源線與彼此之間的串接,當然也都是以Siltech線材為主。接著,就讓我們來聽聽看在前述的環境與器材搭配之後,Peak Dragon Legacy重播音樂的表現如何吧。

 

兼具氣勢與細膩、速度與重量的全能音樂演繹

電影《一個巨星的誕生》(A Star is Born)是近幾年家庭劇院玩家相當「流行」的音樂片測試曲,也因此我在許多不同空間、系統聆聽過,許多都是超過24聲道甚至達32聲道的Dolby Atmos系統,現場演出的氛圍與包圍感一流,但這次在Peak Dragon Legacy上面聽到的原聲帶兩聲道重播,卻讓我有耳目一新之感。怎麼說?以最後一曲《I'll Never Love Again》為例,原聲帶裡面收錄著與電影內完全相同的版本,但Lady Gaga在音樂廳裡吸氣與演唱的「音像」卻是那麼紮實凝聚地,出現在相隔超過3.5公尺的兩支Dragon Legacy中間,我訝異的是這對喇叭在這個段落發聲的厚實密度,竟然勝過許多有大型中央聲道的頂級家庭劇院系統,這是我過往在鈦孚聆聽室裡不曾有過的強烈體驗。另一方面,此曲結尾從寬廣的音樂廳轉換場景到先前男主角為女主角創作此曲的小居家空間,在頂級多聲道系統裡有眾多喇叭可以營造清楚的大小空間變換,但Peak Dragon Legacy僅以兩聲道重播竟然也不遑多讓,可見其對於錄音內容細節資訊多寡之細膩解析。
再來是Adele的《Live at the Royal Albert Hall》,同樣是一張錄音精彩的流行音樂現場演出。圓形 Royal Albert Hall音樂廳有高聳的屋頂與豐富之堂音,Peak Dragon Legacy同樣讓Adele的身形(當時還胖胖的)紮實地出現在正中央,以她充滿爆發力的能量吟唱。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Adele抒發過去戀情的《Someone Like You》,此曲以簡單的鋼琴彈奏為背景,Peak Dragon Legacy把蘊含其中的飽滿情緒與張力充分彰顯,副歌之後全場觀眾的大合唱雖然無法如同多聲道系統出現在側面與後方包圍,但是在兩支Dragon Legacy之間的音場延伸卻顯得無邊無際,並且Adele在較高的舞台上、現場觀眾在台下由低至高分布的發聲都能聽得清清楚楚,或許這也是Peak Dragon Legacy「比人還高」相對中小型落地喇叭之優勢。這種台上台下「打成一片」的熱烈交流,在緊接著演唱會結尾的《Rooling in the Deep》裡更為顯著,看過這場演唱會影音的話,就會知道那是現場上萬觀眾參與之熱烈場面,大鼓敲擊與觀眾的鼓掌吶喊細節透過Dragon Legacy的十支單體,讓人有身歷其境之感動。
除了音像的密度紮實與音樂細節重播充分之外,中高頻的質感與低頻反映之迅速敏捷也是Peak Dragon Legacy很迷人之處。以「義大利獨奏家樂園」的這張專輯為例,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為主,再加上大鍵琴與小號等樂器搭配的錄音,透過Peak Dragon Legacy重播所給予的是充滿甜味與光澤之美妙悠揚旋律。小提琴的輪指拉弓神韻鮮明,大提琴撥奏的琴身共鳴清晰可聞,低音大提琴拉奏的低頻呼吸也絲毫沒有遲疑,來自Dragon Legacy每邊兩支280mm(11吋)低音單體與音箱的共鳴實體感十足。另一方面,整張專輯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固然都很動聽,但倘若音響系統無法將各曲的細微差異顯現出來,其實是蠻容易感到疲乏的。不過,Peak Dragon Legacy在T+A前後級的驅動與Innuos之搭配下,卻能將音樂家們演奏不同曲目時的神態與情感鮮明解析,這是由於Dragon Legacy無論細節重播豐富度、聲音密度能量與動態起伏傳達,各個音樂表達要素都能俐落展現的緣故,讓Handel、Pachelbel、Vivaldi、Bach等偉大音樂家的名曲都能有精彩的動人演繹。
相較Peak過去的Dragon Legend(配備13吋低音,音箱更高、更寬、更深、更重),新旗艦Dragon Legacy的低音單體尺寸縮減為11吋,大家一定很在意低頻能量與表現是否也會因此而「縮水」。其實,由於單體、音箱的材料與相關技術之進步,我可以肯定地說Dragon Legacy的低頻表現絕對比過往的Dragon更好,低頻更為凝聚精準、更為快速、甚至低頻量感及延伸也都更勝以往。只要聽聽大家都很熟悉的這張RR經典錄音第一首標題曲《Fanfare for the Common Man》,開頭的定音鼓與大銅鈸一敲擊,各位肯定都會立即同意我上面的描述。緊接著的銅管吹奏也同樣綿密且充滿勁道與光澤,在過往幾乎都要四件式大喇叭系統或者加上超低音,方能達成同樣氣勢與質感的音樂重播,但這對Peak Dragon Legend旗艦揚聲器竟然就能做到!身價高達19萬歐元自非俗品,但如此兼具氣勢與細膩、速度與重量的全能音樂演繹,Peak Dragon Legend充分展現了其不凡的價值。

 

Peak Dragon Legacy主要性能規格
  • 型式:3音路5單體低音反射式落地喇叭
  • 使用單體:28mm軟半球振膜高音一支、150mm中音兩支、280mm低音兩支
  • 效率:89 dB
  • 一般阻抗:4歐姆
  • 音箱兩側及頂部使用14mm厚度非洲雞翅木包覆
  • 音箱前障板與背板使用皮革包覆
  • 尺寸(高×寬×深,mm):1,720×400×580
  • 重量:225公斤(每支)
  • 參考售價:190,000歐元(本文評測時)

 

更多相關的豐富參考資訊,請點擊參閱:
Copyright© 廖斐森 & Hi-AV影音網
…… 喜歡這篇文章嗎?……
以下可查閱本文相鄰文章、對本篇文章進行評分
     ART Loudspeakers,來自英國蘇格蘭、專注於聲學重製技術的揚聲器品牌 >>
<< DALI Epikore 11——承繼超級旗艦揚聲器Kore核心技術的創立40周年繼往開來之作    
讀者評分
10987654321

本站推薦閱讀精選文章

器材評鑑測試時所使用的參考器材,對於挖掘受測器材的影音實力有很大的影響,優質的參考系統對受測器材影音實力的評斷有相當大的幫助。以下是本站主要參考器材的深入剖析,點擊連結即可深入了解其重要特色與性能。
除了兩聲道Hi-End音響,還跨足到高畫質影像領域、實現多聲道音響重播,並且達到「極致」程度的影音玩家,除曹醫師這個地球上恐怕找不到第二人。不僅「影音雙修」,曹醫師對於影音重播系統開放與執著的態度,更是最終讓影音重播效果能達到極致的源頭。有能力購入高價視聽器材的玩家不少,但能如同曹醫師一般秉持「Hi-End精神」去挖掘視聽系統重播底限者真的不多。
前台灣《音響論壇》雜誌的賴英智主編,他在十餘年前離開該職位之後,就前進中國創辦《新音響》雜誌,現在《新音響》已成為全中國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專業Hi-End音響雜誌。儘管《新音響》雜誌所評測的器材以兩聲道系統為主,但由於賴英智總編與知名影音達人士林曹醫師交好,每隔一陣子回台灣時總會到曹醫師府上交流,因此受到曹醫師影響在家裡反倒常以多聲道音響系統聆賞音樂。
音響展一向是各品牌發表熱門新製品的場合,也是影音愛好者能花費最少的時間、方便聆賞比較各品牌Hi-End音響及家庭劇院製品的好機會。此處匯集本站開站以來,走遍全台灣每年四大音響展的特色報導,同時匯集了海外重要音響展的展出報導,讀者們輕鬆就可一覽家庭影音的發展趨勢。
全站搜尋

進階搜尋



















網站導航

登入
使用者名稱:

密碼:

記住帳號

忘記密碼?

新會員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