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文庫 >>> 器材評鑑
神奇調音利器「A.R.T.調音錐」實戰攻略秘笈


Hi-End音響及家庭劇院玩家都知道,我們在視聽室裡所聆聽到的「音響效果」,其實是融合各喇叭所發出之「直接音」與空間「反射音」及「殘響」而來,也因此各類空間聲學處理物件應運而生,重視音樂及影音節目重播效果者,都免不了在視聽室裡設置擴散板及吸音棉等物件,以得到更理想的聆賞體驗。不過,上述擴散板或吸音棉多是大面積、大區塊的運用(除了士林曹醫師,筆者不曾見過使用「巴掌大」吸音棉來精準處理空間聲學環境的玩家),也只能將視聽室的聲學條件「整治」到大略的程度,力求在聆聽區域量測到的空間頻率響應曲線盡量平直,減少視聽空間「反射音」及「殘響」對音樂重播的扭曲影響。然而,我們知道人耳所能聆聽到的頻率範圍相當寬廣(理論上為20Hz-20kHz),任何大面積聲學材料很難精準地對某段頻率範圍、某個位置做很精準的處理。如此一來,往往會「收之桑榆、失之東隅」,無法得到全面的進步,例如原本只想對低頻上段做一些吸收處理,但卻連中頻都變細瘦了;或者只想讓高頻的亮度降低一些,卻使得極高頻延伸與空間感都變差了。難道,就沒有能夠靈巧控制、甚至「隨心所欲」的視聽空間聲學調整物件嗎?假使您對此尋覓已久,那麼義大利A.R.T.所出品的調音錐,應該就是當前所能找到的最佳解答。

 

其實,A.R.T.調音錐本站已介紹過數次,去年底台北國際音響展及今年三月高雄國際音響展總代理「仙瑟」展房裡,也有不少參觀民眾已親身領略過A.R.T.調音錐的效果(請參閱本站【影音終極百科】「A.R.T.調音錐」專屬頁面);不過,由於在音響展展房大家所聽到的是「A.R.T.調音錐」使用之後的成果,無法深切體認「A.R.T.調音錐」的效益有多麼驚人、又要如何去放置調配,因此「仙瑟」黃信先生已提供本站整套「A.R.T.調音錐」揣摩體驗好一段時間,透過長期的接觸與實作,我們將以本文對「A.R.T.調音錐」做更深入的探討,並引領有心透過它來做空間聲學處理、讓整套音響系統的音樂重播更趨極致的朋友,進一步瞭解「A.R.T.調音錐」的使用。以下,將由「A.R.T.調音錐」各部件的組成談起,接著是「基礎設定」、「調音要點」與「進階設定」等段落。令人汗顏的是,即使經過將近一年的長期體驗,我仍然無法完全「參透」A.R.T.調音錐某些「神奇」的調音效果原理(例如對整體速度快慢或音像高低的影響),但本文所描述者都確實是經過反覆驗證確認的結果,「A.R.T.調音錐」的功效就是如此不可思議!各位可以在自己的視聽室親自驗證,當然也可聯繫總代理「仙瑟」黃信先生到府示範體驗。

 

秘笈一:千變萬化的五種金屬錐、兩種木錐搭配組合

這是「仙瑟」於音響展展房的靜態展示櫃,位於中央者是A.R.T的CD石墨抑震墊,左側是A.R.T.的金屬調音錐(共有五種不同樣式、各自對應五個不同頻率),右側則是A.R.T.的木質調音錐與調音圓片(一套有兩盒,深淺兩種木質對應不同頻率)。
五種金屬錐有不同的直徑與尺寸,由左到右所對應的頻率為500Hz中低頻、1kHz中高頻、5kHz高頻、2kHz中頻與12kHz極高頻。
500Hz中低頻與1kHz中高頻A.R.T.金屬錐為三截式結構、另外三種則為兩截式結構,使用時必須將它們的接觸面轉鬆約半圈,讓金屬錐的三截或兩截結構分開,方能與視聽室內音響系統所發出聲波「共鳴」產生作用。A.R.T.金屬錐的螺紋溝槽經過特殊設計,轉鬆之後「上部」就可微幅搖晃,發揮類似音叉吸收或激盪特定頻率的作用。
A.R.T.木錐有兩種,左側中頻木錐對應200Hz,右側密度較高、較硬的低頻木錐對應80Hz。
實際運用時,A.R.T.調音錐以金屬錐為主,大致上木錐主要只運用於左右聲道後方外側的「基本組」,以及視聽室中軸線兩喇叭之間的「核心組」。A.R.T.金屬錐雖然只有七種不同頻率,但每次增加調音錐時透過「三角形」擺法向外擴張,就可達到複數頻率相乘變化的效果。

 

秘笈二:A.R.T.「基本組」調音錐的擺設

儘管A.R.T.調音錐的調音效果非常明確,但是在使用之前,還是應該將喇叭擺位處理好,建構於喇叭擺放在視聽室裡最佳位置的基礎上,A.R.T.調音錐可以發揮更大的效用。至於應該如何將喇叭的位置設定好?先前「仙瑟」黃信先生在台南展樂音響做示範時,友站《普洛影音網》曾將過程用DV拍攝影片記錄下來,各位可按順序點擊以下連結察看參考:【步驟一:低頻調整】【步驟二:中高頻調整】【步驟三:喇叭Toe-in角度調整】【步驟四:音場聚焦校準】。上圖是2012年12月中旬「仙瑟」於2012台北音響展展出的實況(詳細報導請見這裡 ),展房內就使用了許多A.R.T.調音錐調音,但從主聆聽位置望過去卻幾乎都看不到。
視聽室內喇叭的擺位處置妥當之後,A.R.T.「基本組」調音錐就可以上陣了,左右兩組分別擺放在左喇叭後方及右喇叭後方地板上,如上方兩張照片所示。一般而言,「基本組」擺放的位置在左右喇叭外側後方約60至80公分左右,但如果擺放在外側會影響動線,改放於對稱位置的喇叭內側後方也是可以的。
何謂A.R.T.調音錐的「基本組」?左喇叭後側方的就是一顆200Hz中頻木錐與兩支1kHz中高頻金屬錐的組合,右喇叭右後方的就是一顆80Hz低頻木錐與兩支500Hz中低頻金屬錐之組合。咦,看起來就是上圖左右兩組的模樣,但為何又各自多加了一支金屬調音錐?其實,一開始上陣,都只要使用一顆木錐與兩支金屬錐的組合即可,但之後的調音可再增加其他的金屬錐「佈陣」;此外,我在拍照時多增加一支金屬錐,是為了讓底下的幾張照片更清楚呈現調音錐的指向,因為這對調音的結果會有所影響。對了,各位有沒有發現,左側的木錐與金屬錐都是「中高頻」,而右側的則都是「中低頻」?難道是巧合嗎?不是,這是由於我們聆聽音樂的樂器配置(尤其是交響樂團)就是如此,因此A.R.T.調音錐在視聽空間的擺放也如此對應。
上方兩張圖片就是A.R.T.調音錐「基本組」左右兩組通常的擺放法,兩支金屬錐緊貼著木錐邊緣放置、且讓三支錐的錐尖大約成為一個正三角形(邊長大約 3.5公分)。要注意三者的相對關係是有「指向性」的,由兩支金屬錐連線的中點朝木錐錐尖射出一個箭頭,箭頭的指向要朝向左右兩支喇叭之間的中軸線(也就是坐在「皇帝位」往前看的那條線)。此外,基本的擺法是讓箭頭與左右喇叭連線的夾角約為45度(由上圖多增加的一支金屬錐與木錐錐尖之連線可看得出來)。 A.R.T.調音錐的效用有多麼神奇?其實只要這左右兩個「基本組」一擺到左右喇叭後側就聽得出來——音場立即會變寬、變深且整體動態與音域高低兩端的延 伸會更好!這是由於這兩組調音錐改變了喇叭後方聲波反射狀況的結果。
如果改變A.R.T.調音錐「基本組」的指向呢?例如上圖就是角度加大的示範,讓左右兩個「箭頭」交會在中軸線離皇帝位更遠的位置,此舉將會讓音場變得更深、遠近的層次也更清楚,至於為何會如此,我實在無法提出學理上的合理解釋,但耳聽為憑,A.R.T.調音錐確實就有如此的調整功效。那麼,是否可藉由加大指向角度,讓音場極度加深呢?其實這並非完全沒有副作用,倘若喇叭與音響系統的能量及厚度不足,就有可能讓音像變得細瘦、聲音密度降低,這也是一開始建議設定指向角度為45度的原因。
為了方便移動、改變指向角度聆聽比較變化,或者家中有幼童擔心被地上的尖錐刺傷,A.R.T.調音錐是可以放置在小塊的板材(例如壓克力或CD空殼等)上的,如此只要在板材邊角接觸地板或地毯之處做記號,平時就可將整組A.R.T.調音錐拿走,當要認真聆聽音樂時再放回原處(如左圖所示)。那 麼,A.R.T.調音錐「基本組」一定要放在地板上嗎?對於將喇叭放置在矮櫃上的音響迷該怎麼辦呢?沒有問題,並不一定要擺放在地板上,黃信先生自宅客廳使用的B&W Matrix 801喇叭座落在矮櫃上,右圖就是擺放在右喇叭右後側空酒筒上的A.R.T.調音錐。

 

秘笈三:A.R.T.「核心組」調音錐的擺設

A.R.T.調音錐的重頭戲在左右喇叭之間「核心組」的擺設,假使左右喇叭之間有音響架或矮櫃、平台、或音響器材,將「核心組」擺在其上是比較好的設置方式,一方面不會影響走動,另一方面也較容易隱藏起來。像是上圖所顯示的,就是黃信先生於「38度C音響唱片」所進行的A.R.T.調音錐體驗會,當時中央的「核心組」就擺放在中間音響架最頂端的CD唱盤頂板上(詳細報導請見這裡)。
當然,如果兩喇叭之間確實沒有「高處」可以擺放,將A.R.T.調音錐「核心組」設置在兩喇叭之間的地板上也是可以的(請見上左圖)。對了,為何說視聽室中軸線這組調音錐是「核心組」呢?因為它可以改變音樂重播整體的音色平衡、特定樂器的聽感,甚至連速度感與音像高低都可以掌握!不過,看看這個段落三張照片裡「核心組」的調音錐組合都不相同,或許不少朋友都覺得一頭霧水,到底這「核心組」該如何擺放?其實,一開始也是由與「基本組」相同的「一顆木錐+兩支金屬錐」組成,並且初始的設置可以用人聲等中頻段作為依據,例如想要有更厚實的人聲,就可採用「基本組」右側中低頻相同的配置開始。接著再依照實際聆聽音樂的感覺,以「三角形」擴充擺法去增加不同的調音錐,無論想要有更高的解析、更細膩的質感都辦得到。相較之下,速度感及音像高低的調整反倒簡單得多,還記得前面有提到調音錐可放在板子上,方便快速調整嗎?在這裡就用得到了。只要將整個「核心組」順時針方向轉,速度感就會變快(反之則變慢一些),將整個「核心組」朝向喇叭背牆推遠一點,音像高度就會提高(反之則降低)!同樣地,對此我也無法提出學理上的解釋,但實際聆聽比較確實如此。

上面看到三處不同「核心組」的調音錐組合大相逕庭,這其實是很合理的,因為三處的音響系統及空間都不同,甚至調整細調的方向也不一樣,當然會造成最終調音錐組合的狀況差異很大。既然「核心組」調音錐的增加,完全依賴播放音樂聆聽來判斷,那麼挑選的音樂素材就很重要了;其實,只要是內容熟捻、錄音均衡的音樂都可拿來用,並不一定要侷限於發燒錄音不可,但編制龐大的交響樂曲配器複雜,作為調整比較依據或許就不如爵士樂、室內樂甚至流行音樂那麼直接。

黃信兄第一次到本站視聽室示範調整時,我拿出的測試參考樂段是著名的《當鋪爵士》(左圖),造訪黃信兄自宅時所聆聽到的《許茹芸精選集:茹此精彩十三首》 (右圖),就都很適合拿來作為A.R.T.調音錐的調整依據。前者是效果絕頂的現場錄音,後者則主要是錄音室炮製的流行歌曲,但都有涵蓋音域寬廣、配器簡單及空間感優越的優點,無論針對薩克斯風、爵士套鼓、鋼琴、貝斯、人聲、打擊樂或電吉他的發聲,都可藉由調音錐的擺放聽到清楚的變化。例如希望銅鈸的敲擊有更細緻的延伸質感,或者要讓許茹芸空靈的歌聲顯得厚實,就可透過在「核心組」加入12kHz極高頻或500Hz中低頻金屬錐等處理獲得。

 

秘笈四:左右喇叭前的「進階組」A.R.T.調音錐

既然「A.R.T.調音錐」對於音響系統之音樂重播之影響,是源於「調諧」聲波在視聽空間裡的發聲狀況而來。那麼,哪裡是聲波能量最強之處?不正也是 A.R.T.調音錐可發揮最大影響力的地方嗎?沒錯,以兩聲道音響系統而言,左右聲道喇叭就是發聲點,而喇叭下方與前方的地板附近,自然也就是反射音能量最強之處,在這裡使用A.R.T.調音錐,自然能有明顯的影響效果展現。還記得去年此時,我們曾報導過使用了大量A.R.T.調音錐、讓僅僅不到六坪大聆聽空間,卻能讓Wilson Audio WATT/Puppy第八代喇叭發出驚人氣勢的台北H先生嗎?(詳細報導請見這裡)當初筆者前後兩天接連造訪,唯一的主要更動就是在左右喇叭前方地板上增加了幾顆 A.R.T.調音錐而已,但整體(尤其是下盤低頻部分)的強弱起伏刻畫更為鮮明,也讓音樂的感覺更為靠近,由此可見這兩塊區域使用A.R.T.調音錐的重要性。幾個月前,筆者再次造訪H先生,發現他在這個部分的A.R.T.調音錐用得更多了(請見上圖)。
上方兩張照片,是黃信兄自宅客廳音響系統左右兩支喇叭前方地板上的A.R.T.調音錐,筆者將其稱為「進階組」,理由為它們是精確「調諧」左右聲道喇叭發聲聲波的手法,必須要在前述A.R.T.調音錐設置都達到相當完整的程度之後,再著手處理方能得到確切的效果。從H先生及黃信兄的「進階組」配置,可以發現都是以一直線方式排列在喇叭發聲軸線上,同時主要以每三至四支A.R.T.金屬錐為一組配置,這些當然是依據左右兩支喇叭發聲之精細調整而做的,並非隨意擺放。

 

秘笈五:用A.R.T.調音錐輕鬆擴大空間感、增加殘響

這是一盒A.R.T.金屬調音錐的完整包裝,可以發現500Hz中低頻金屬錐與1kHz中高頻金屬錐數量最多,一盒內各有九支,至於其他三個頻段的金屬錐數量分別為五支。為何前兩者的數量比較多呢?除了實際運用上,這兩個頻段金屬錐用得較多以外,它們也是可單獨配置的較常用金屬錐,因此包裝盒內配置的數量較多。
假使您覺得前面所提到的A.R.T.調音錐使用都很複雜,那一定要試試在左右喇叭頂板靠內側後方那個角落,各放置一支A.R.T.金屬調音錐(當然,還是左喇叭使用1kHz中高頻金屬錐、右喇叭使用500Hz中低頻金屬錐),馬上就可發現音樂聆聽音場的空間感加大了、殘響也更為豐富。
事實上,不只在左右喇叭頂板上,視聽室裡無論側面、前方或後方,只要有「高處」可放置A.R.T.調音錐,就可以適量放置來擴大音場空間感。左圖是本站視聽室左前方的照片,在左側美絲板與牆角高書櫃上方,就都放了1kHz中高頻A.R.T.金屬錐。右圖則是黃信兄自宅客廳左側的沙發椅背與茶几上,也擺放了500Hz中低頻A.R.T.金屬錐。
這部分的A.R.T.金屬錐運用,可以單獨使用500Hz中低頻或1kHz中高頻金屬錐,也可排成一列複數配置(左圖),或搭配其他頻率金屬錐一起作用(右圖)。總而言之,A.R.T.是當前Hi-End音響圈最有效的調音物件之一,其靈活運用的彈性與調音的可塑性,更是其他任何調音物件難以比擬的。透過A.R.T.調音錐的使用,同樣一套音響系統可展現完全不同的聲音風貌,想要讓小提琴的琴音更甜潤、更細緻?想要讓三角鐵的敲擊更具實體感?想要讓人聲的厚實度更飽滿?或者想要讓低音大提琴的擦弦更有力度、大鼓的敲擊更有彈性及勁道?……以上這些要求,經由A.R.T.調音錐的調配都可「分別」或「同時」達到!你會驚訝地發現,原來過去自家音響系統的真正實力竟然只有發揮幾成而已!不相信嗎?趕緊親身體驗一下A.R.T.調音錐的神奇,您就會發現筆者所言還真是太保守了!

 

更多相關的豐富參考資訊,請點擊參閱:
Copyright© 廖斐森 & Hi-AV影音網
…… 喜歡這篇文章嗎?……
以下可查閱本文相鄰文章、對本篇文章進行評分
     令人驚豔的義大利美學結晶,Sonus Faber Olympica系列喇叭與Wadia Intuition 01 Power DAC >>
<< 突破大功率管機速限的新典範,VTL Siegfried II旗艦單聲道後級與S-200立體聲後級    
讀者評分
10987654321

本站推薦閱讀精選文章

器材評鑑測試時所使用的參考器材,對於挖掘受測器材的影音實力有很大的影響,優質的參考系統對受測器材影音實力的評斷有相當大的幫助。以下是本站主要參考器材的深入剖析,點擊連結即可深入了解其重要特色與性能。
除了兩聲道Hi-End音響,還跨足到高畫質影像領域、實現多聲道音響重播,並且達到「極致」程度的影音玩家,除曹醫師這個地球上恐怕找不到第二人。不僅「影音雙修」,曹醫師對於影音重播系統開放與執著的態度,更是最終讓影音重播效果能達到極致的源頭。有能力購入高價視聽器材的玩家不少,但能如同曹醫師一般秉持「Hi-End精神」去挖掘視聽系統重播底限者真的不多。
前台灣《音響論壇》雜誌的賴英智主編,他在十餘年前離開該職位之後,就前進中國創辦《新音響》雜誌,現在《新音響》已成為全中國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專業Hi-End音響雜誌。儘管《新音響》雜誌所評測的器材以兩聲道系統為主,但由於賴英智總編與知名影音達人士林曹醫師交好,每隔一陣子回台灣時總會到曹醫師府上交流,因此受到曹醫師影響在家裡反倒常以多聲道音響系統聆賞音樂。
音響展一向是各品牌發表熱門新製品的場合,也是影音愛好者能花費最少的時間、方便聆賞比較各品牌Hi-End音響及家庭劇院製品的好機會。此處匯集本站開站以來,走遍全台灣每年四大音響展的特色報導,同時匯集了海外重要音響展的展出報導,讀者們輕鬆就可一覽家庭影音的發展趨勢。
全站搜尋

進階搜尋




















網站導航

登入
使用者名稱:

密碼:

記住帳號

忘記密碼?

新會員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