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文庫 >>> 器材評鑑
Centaur懸浮腳錐以特殊磁力懸浮設計,讓音樂細節描繪與強弱變化表情更明確


「振動」一直是影響音響系統表現的重要關鍵,別說喇叭的單體或CD唱盤的轉盤本身是振動之來源,就算是看似內部沒有振動元件的擴大機,裡面的電源變壓器其實也會產生振動,影響電路板上電子元件的工作。而且,不光是器材內部的振動影響,喇叭在視聽室裡發聲時的振動,也會透過地板、音響架傳遞到音響器材裡面。因此,講究的音響迷都會謹慎選擇適當的墊材、腳錐來盡量排除器材內外振動的影響,心裡期望的當然就是讓音響系統重播音樂表現更傳真寫實。

 

其實,不同材料製作的墊材或腳錐放在音響器材底下,多多少少都會產生一些影響,因此也有不少廠商開發出特殊或複合材質的製品。除了材質以外,既然振動要透過接觸方能傳導,也有廠商從結構方面著手,例如設計成尖錐的形狀將振動由「面」集中為「點」加速傳導。另外,也有人想到用「磁浮」的方式將器材與音響架或地面隔離,雖然大致可得到不錯的功效,但無可避免會有幾個問題:首先,磁力強度有一定的限制,訊源器材可能還好,但擴大機或喇叭過重就不適用;其次,磁力會對器材有些不利的影響;再者,器材的重心通常不會在正中央,磁浮方式很難讓器材維持水平。

 

過去以高品質線材與各式端子聞名的Centaur,就以特殊的結構設計,開發出兼有部分磁浮優點(輕輕推動器材會很快回到定位)又有穩固支撐力的「懸浮腳錐」,究竟Centaur是怎麼辦到的呢?讓我們來仔細瞧瞧。

 

Centaur懸浮腳錐以壓克力盒包裝,掀開上蓋就可看到三個一組的Centaur懸浮腳錐(產品型號NO. SBC-02-3),九個組件都安置在挖空膠墊的凹槽內,它們的主體都是由不鏽鋼材質構成,包括三個「上蓋」、三個底座與三顆鋼珠,這樣三個一組的實售價是新台幣三千元整,用料實在又超值。為什麼是三個一組?很簡單,三點構成一個平面,如此就不會有四個腳錐由於些微的高低差,造成實際上也只有三個與器材(或喇叭)底部緊密接觸的狀況。
Centaur懸浮腳錐要如何使用呢?很簡單,在每個底座中央的半球形凹槽放入鋼珠,將「上蓋」(底部中央同樣有半球形凹槽)放上去,再將三組腳錐放在音響器材或喇叭底下就可以發揮功效了。Centaur懸浮腳錐光一個的承重力就有200公斤,一組三個的承重力高達600公斤,因此任何音響視聽器材都可安心使用。
Centaur懸浮腳錐「上蓋」的中心有雷射雕刻的Centaur人馬商標,無論上蓋或底座的上下緣都有45度導角切割,使用起來完全不會刮手,視覺或觸覺所感受的質感都相當好。
Centaur懸浮腳錐的原理是怎樣的呢?上蓋與底座中央的半球形凹槽尺寸經過精密計算,仔細瞧會發現在半球形凹槽的「腰部」還有兩個小凹洞,在裡面埋藏了超強力的磁鐵,因此小鋼珠受磁力導引推動,即使你大力地轉動小鋼珠,它也會很快地停駐在正中央定點。再加上半球形凹槽的切面弧度經過精密計算,如此一來,小鋼珠與底座及上蓋就各只會有「一點」接觸,可以有效地隔絕振動,讓器材或喇叭彷如「懸浮」在空中一般。口說無憑,我們直接拍了一段影片給各位觀看(請見下方),從各個方向撥動小鋼珠,它都會很快地將能量消耗並停駐在中央,這與一些磁浮抑震墊材的特性頗有相似之處。
前面提到傳統磁浮抑震方式,太強的磁力難免會對器材有負面影響,但Centaur懸浮腳錐小凹洞裡的磁鐵僅需對小鋼珠作用,其磁力範圍並不大,因此可免除上述之顧慮。

 

試聽搭配參考器材

Centaur懸浮腳錐的測試於本站視聽室(左圖)進行,這是寬4.6米、長7.3米、高2.3米、面積約10坪的視聽空間。為了提供純淨且穩定的交流電源,音響系 統全部器材都由本站參考電源處理器PS Audio P10供電(右圖,本站超深入器評請見這裡)。

主要發聲喇叭為英國B&W二十五週年紀念Silver Signature(左圖),它所配備喇叭線、單體音圈線材與分音器內部配線全都為純銀線,音質通透細膩、對前端器材的分辨能力很強,再加上喇叭上方另行 添加、併聯的Pioneer PT-R4超高音,將極高頻延伸提昇到100kHz。另外,為完整檢測極低頻段的表現,也加上本站參考主動式超低音M&K Sound旗艦製品X12構成2.1聲道系統(右圖,特色及聲音表現請點擊查閱本站【影音終極百科】專屬頁面各篇報導連結)。

兩聲道音響系統出動本站參考器材群,包括Ayre CX-7e CD唱盤(左圖)、Ayre K-5xe前級與每聲道輸出功率達250瓦(8歐姆負載時)的Pass X250後級。

 

音樂細節描繪與強弱變化表情更明確

雖然是流行音樂,但Anne Bisson的《Tales from the Treetops》卻有著豐富至極的編曲,包括鋼琴、Double Bass、爵士套鼓、大提琴等樂器都良好的發揮,曲目動聽再加上錄音相當發燒,可說是相當適合用來測試音響系統微小變化的CD。本次總代理送來本站評測的Centaur懸浮腳錐共有兩盒,我將兩組Centaur懸浮腳錐分別放在Ayre CD唱盤與前級擴大機之下,第一首開頭的鋼琴輕彈與後方銅鈸的聲響馬上就有顯著差別,鋼琴的觸鍵表情清晰不少,銅鈸細細碎碎的殘響也更飄逸綿延了,另一方面各個樂器人聲的形體感也更凝聚,就像將眼鏡的玻璃清洗乾淨般,整個音場及舞台的動靜都明晰許多,後段Double Bass彈撥時琴弦振動的刻畫也更明確。這張《Tales from the Treetops》專輯是在加拿大Studios Opus錄音室裡Live錄製的,在用了Centaur懸浮腳錐之後,由於旋律線條刻畫更清晰與微小細節的增多,確實讓各樂手之間彼此呼應唱和的「空氣感」鮮明不少,也讓人更有「現場感」的感受。例如專輯第十首是以清唱開始,之後才加入大提琴、鋼琴、爵士鼓等樂器,而且速度及勁道逐漸增加,Centaur懸浮腳錐讓這種由靜到動的連續變化更自然,將它從器材底下除去整個「畫面」就變得朦朧了。

 

用在大場面、大編制的音樂解析又如何呢?馬勒第八號交響曲《千人》的200人樂團加上800人合唱團,這編制夠大了吧?拿來比較之基準是英國Signum Classic在2011年邀請馬捷爾指揮愛樂管弦樂團的版本(在英國倫敦Southbank Centre’s Royal Festival Hall錄製),使用了Centaur懸浮腳錐之後,女高音及男高音等獨唱者在音場裡的位置剎時清楚不少,合唱團和聲在音樂廳裡的迴響也清晰許多,呼吸、換氣與轉折的細節都更歷歷在目,為何會有如此的轉變?系統原本因為器材振動所遮蔽而無法重現的較弱音樂細節,在Centaur懸浮腳錐上陣之後浮現出來是主因;另一方面,Centaur懸浮腳錐也讓音像與眾多發聲點顯得更為穩定,這點在馬勒第八號交響曲大合唱的高潮最是顯著,在Ayre CD唱盤與前級底下沒有使用Centaur懸浮腳錐時,大合唱的人聲就有些輕浮混亂,音場的透明度與音樂廳空間的描繪減弱了,而M&K Sound X12超低音所發出管風琴的線條也變得模糊不清。

 

咦,為何將前端Ayre CD唱盤與前級底下的Centaur懸浮腳錐拿走,在後端的M&K Sound X12超低音會受到影響呢?其實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M&K Sound X12超低音內建後級所所放大的音樂信號是來自前端的Ayre啊!交互比對Centaur懸浮腳錐放置在Ayre CD唱盤與前級之下的影響,顯然兩者都使用會有加乘的效果,但如果只有一組呢?建議可優先運用在前端的訊源器材之下。前面說過Centaur懸浮腳錐一組三個的承重力高達600公斤,如果有兩組當然也可以放置在喇叭底下,基本上其影響與使用在訊源或擴大機底下走向一致,本站參考喇叭B&W Silver Signature有著十分堅實的矩陣式音箱結構,與整塊石材製作的喇叭架,原本音箱自身多餘的共鳴能量就很低,使用Centaur懸浮腳錐的成效就沒有其他音箱結構較為一般的喇叭顯著。

 

對了,無論訊源、擴大機或喇叭使用Centaur懸浮腳錐之後,在上述細節增進、音場透明度與層次感提升的好處之外,或許有些朋友會發現中頻與低頻的量感減少了、聲音變瘦了,其實這些「副作用」並非負面的變化,因為少掉的那些其實是原本就不該有的共鳴,而且會遮蓋音樂細節與活生的面貌。相較於一些以特殊材質製作的抑震腳錐,Centaur懸浮腳錐是以特殊結構取勝的,由於高度不高、每組耐重力又高達600公斤,即使放置在落地式喇叭或書架式喇叭的喇叭架底下都很穩固,以其明顯的效用與平實的價格,值得音響玩家們放膽嘗試。

 

更多相關的豐富參考資訊,請點擊參閱:
Copyright© 廖斐森 & Hi-AV影音網
…… 喜歡這篇文章嗎?……
以下可查閱本文相鄰文章、對本篇文章進行評分
     美國Harmonic Technology Magic Link III訊號線,細節豐富、頻寬開闊又飽含內勁 >>
<< Starke Sound IC-H5 Elite多聲道喇叭系統,允文允武、音樂與電影兩方皆所長    
讀者評分
10987654321

本站推薦閱讀精選文章

器材評鑑測試時所使用的參考器材,對於挖掘受測器材的影音實力有很大的影響,優質的參考系統對受測器材影音實力的評斷有相當大的幫助。以下是本站主要參考器材的深入剖析,點擊連結即可深入了解其重要特色與性能。
除了兩聲道Hi-End音響,還跨足到高畫質影像領域、實現多聲道音響重播,並且達到「極致」程度的影音玩家,除曹醫師這個地球上恐怕找不到第二人。不僅「影音雙修」,曹醫師對於影音重播系統開放與執著的態度,更是最終讓影音重播效果能達到極致的源頭。有能力購入高價視聽器材的玩家不少,但能如同曹醫師一般秉持「Hi-End精神」去挖掘視聽系統重播底限者真的不多。
前台灣《音響論壇》雜誌的賴英智主編,他在十餘年前離開該職位之後,就前進中國創辦《新音響》雜誌,現在《新音響》已成為全中國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專業Hi-End音響雜誌。儘管《新音響》雜誌所評測的器材以兩聲道系統為主,但由於賴英智總編與知名影音達人士林曹醫師交好,每隔一陣子回台灣時總會到曹醫師府上交流,因此受到曹醫師影響在家裡反倒常以多聲道音響系統聆賞音樂。
音響展一向是各品牌發表熱門新製品的場合,也是影音愛好者能花費最少的時間、方便聆賞比較各品牌Hi-End音響及家庭劇院製品的好機會。此處匯集本站開站以來,走遍全台灣每年四大音響展的特色報導,同時匯集了海外重要音響展的展出報導,讀者們輕鬆就可一覽家庭影音的發展趨勢。
全站搜尋

進階搜尋




















網站導航

登入
使用者名稱:

密碼:

記住帳號

忘記密碼?

新會員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