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文庫 >>> 器材評鑑
Audiolab Q-DAC與M-PWR,扎實又靈巧的音樂良伴


近幾年來,Hi-End音響圈最為火紅的器材類型,就是結合USB DAC、耳機擴大機與前級的產品,顯現數位流音樂播放與耳機製品潮流之風行。再者,這類器材多以傳統音響器材一半左右的尺寸打造機箱,確實很切合一般大眾不甚充裕居家空間之使用。本文主角Audiolab Q-DAC正是上述器材的典型代表,搭配同廠的M-PWR立體聲後級,只要再加上個人電腦與一對喇叭,即可組成一套音響系統了。其實,Q-DAC並非Audiolab跨入此類器材領域的第一件製品,早在2012年他們就推出過更高階的M-DAC,並一舉獲得「歐洲影音協會」(EISA,European Imaging and Sound Association)2012-2013年度「最佳數位類比轉換器」大獎的肯定(詳細請點擊參閱本站先前的專文報導)。由於M-DAC推出後普獲全球各地專業音響媒體的一致讚賞,Audiolab於是乘勝追擊、緊接著推出這部可說是其「經濟實惠版本」的Q-DAC,僅僅省略XLR平衡輸入及減少輸入端子數量,但M-DAC所具備的數位輸出與七種數位濾波器都得到保留,甚至USB DAC所對應的取樣頻率還從96kHz提昇到192kHz,且價位竟然只有M-DAC的一半不到,如此超值讓Q-DAC果然在市場上造成更大的轟動。

 

銅牆鐵壁般的超厚實機箱

Audiolab Q-DAC前面板的操作按鍵簡潔至極,最右側是電源開關按鍵、往左是耳機插孔,再來是音量增減的按鍵,以及MENU選單及SOURCE訊源切換的按鍵。至於前面板左側的顯示幕則是2.93吋的OLED,除了直覺詳細的操作資訊外,也可顯示輸入訊源、音量電平與音樂曲目等資訊。至於底下的M-PWR立體聲後級外貌就更簡潔了,只在前面板右側設有一個電源按鍵,以及左下方型號標示旁裝有一電源指示燈。對了,Q-DAC與M-PWR的機箱都有「經典黑」與「優雅銀」兩種外觀處理可供選擇,此次代理商特意送來兩種色彩外觀給大家做比較。
這是Q-DAC的背板,讓我們從最左側看起,那是外接電源供應器的接口。沒錯,Q-DAC採用外接交流電源供應器,除了可免除內置電源變壓器震動的影響外,也可排除電源變壓器對音頻電路的干擾。再來是一組RCA類比音頻輸出,這部分可設定為DAC或前級輸出,當本機設定為DAC功能時不經數位音控電路, 可連接綜合或前級擴大機;當設定為前級輸出時,則可連結後級擴大機驅動喇叭。此外,本機也備有同軸與光纖的數位音頻輸出,提供用家外接數位類比轉換器之用。再來就是同軸、光纖及USB等三組數位輸入端子,其中USB採非同步傳輸的高音質對應,USB與同軸數位輸入支援192kHz/24bit數位音樂訊號,至於光纖部分則對應至96kHz/24bit。對了,Q-DAC背板最右側還有兩個12V的觸發開關,這在兩聲道音響器材是較少見的配置。
Q-DAC的機箱尺寸為寬236mm×高60mm×深247mm,體型大約只有一般音響器材的四分之一,剛性原本就高於一般尺寸的機箱。沒想到Audiolab竟然還使用厚度過人的鋁合金材料鑄造頂蓋(另一部M-PWR後級也是),ㄇ字型頂蓋是一體成形的,頂部內面及側板內面還有貫穿前後的肋條,鎖固這塊頂蓋時,除了在背板及側面與機箱底板結合,在底面還有另外四根螺絲鎖固,簡直讓整個機箱密合得像是金屬塊一般,這對於排除外界震動的負面影響當然很有幫助。
將Q-DAC超厚實的頂蓋取下後,發現其內部有三塊電路板:幾乎佔滿整個底板面積的是主電路板,左後方有一塊架高的USB數位輸入電路板,至於顯示幕及操控電路板則鎖固在前面板內側。
妥善的電源是所有音響器材好聲的基礎,Audiolab當然深知電源處理的重要性,整塊主電路板前方三分之一以上都是電源穩壓電路,承接由外部電源變壓器送入的交流電再加以處理。從這個角度望過去,右半部是數位電路的電源供應,左半部則為類比音頻電路的供電區域。
Q-DAC的USB DAC輸入端子銲在主電路板上,但負責USB數位輸入處理的卻有一塊獨立的電路板,它使用XMOS驅動晶片作非同步傳輸解碼,其右側有22.5792與24.576MHz的水晶振盪器各一顆,分別對應44.1kHz與48kHz家族數位音訊提供數位時鐘基準信號。經過比對,Q-DAC這塊數位輸入電路板除了XMOS驅動晶片的型號不同以外,整塊電路板竟然與另一部英國知名品牌、售價達六倍的同類型器材幾乎完全一樣!這再度彰顯了本機的超值。
Q-DAC 的數位類比轉換晶片與M-DAC一樣被眾多固態電容所環繞,只是由後者的ESS Sabre32 9018改為ESS Sabre32 9016,兩者都是32位元、可做八聲道數位類比轉換的DAC晶片。Audiolab將每聲道以四組DAC線路串疊處理,如此可以降低失真、增添細節並擴大音樂的動態範圍表現。
Q-DAC的左右聲道類比輸出各使用一顆Burr-Brown OPA134PA做音頻放大處理,具有失真率極低(0.00008%)、迴轉率極高(20V/μs)、頻寬極寬(8MHz)等特性,是為高音質音樂重播所研發設計的OP Amp晶片。
雖然本身就以DAC為主要功能,Q-DAC還備有同軸與光纖數位輸出各一組,可以讓用家外接其他更高階的數位類比轉換器,這個部分使用了一顆192kHz的Cirrus Logic 8416-CSZ數位接收晶片。
Audiolab為Q-DAC特別製作了外接的電源供應器,而且其內部只有一顆電源變壓器,它將輸入的120V交流電,轉換為兩組13.8V的交流電,送入Q-DAC內部再分別進行整流、濾波與穩壓等程序,供給數位及類比電路的元件運作。

 

配備2.93吋高對比OLED顯示幕方便操作

Q-DAC與上級機種M-DAC一樣配備七種數位濾波功能,讓用家針對聆聽音樂類型選擇最佳處理模式。這七種數位濾波處理包括Optimal Transient、Optimal Transient XD、Optimal Transient DD、Sharp Rolloff、Solw Rolloff、Minimum Phase與Optimal Spectrum等,各自的聲音特色在總代理隨機所附的光碟裡有中文說明。
螢幕字體的亮度從最亮到最暗,總共有八種明暗度可以調整。
本機內建數位音量控制機能,背板的類比聲音輸出可設定為前級或DAC模式,不過此項設定不在選單的項目內,需要同時按壓前面板的MENU與SOURCE兩個按鍵方能啟動。當本機後端連結功率擴大機時,此項目需要設定為「可調整」(Adjustable),就可使用Q-DAC前面板的音量按鍵調整音量大小; 假使後端搭配前級或綜合擴大機時,本機就必須設定為固定電平輸出的DAC模式,有0dB(2.2Vrms)與+3dB(3.1Vrms)兩種設定。
當Q-DAC前端以CD唱盤、DVD播放機或BD播放機播放音樂光碟時,如果透過光纖或數位線連接,在播放時就可以於Q-DAC的螢幕顯示軌數與樂曲時間。倘若以USB線與個人電腦或NAS網路硬碟連接,則可顯示數位音樂檔案的格式。本機的USB DAC為非同步傳輸,最高可對應至192kHz/24bit。

 

供電豐沛的M-PWR立體聲後級

Audiolab M-PWR(其型號是Music Power的縮寫)立體聲後級的背板十分簡潔,除了電源線輸入插孔之外,就只有非平衡與平衡類比音訊輸入端子各一組。對了,這兩組音訊輸入必須透過旁邊的按鍵來切換選擇。
從這張照片,可以發現M-PWR立體聲後級的機箱與Q-DAC是相同的重量級製作,ㄇ字型頂蓋是鋁合金材質一體鑄造而成,內部還有肋條直接與M-PWR機箱的背板及底板鎖定。M-PWR機箱內最顯眼的元件當然是那體型超大的環形電源變壓器,它是整部後級驅動喇叭力量之泉源,為了排除其震動對聲音的負面影響,Audiolab還讓它座落於一個黑色的ㄇ字型金屬抑震底座上,而不是如同一般作法直接鎖固於機箱底板。如此用心的作法,實在讓人很難相信這只是一部入門級器材。機箱左側是一整塊電路板,兩顆超大的濾波電容幾乎佔據了整塊電路板,這又是驅動能量充分的保障。至於機箱中央則是一大塊黑色的散熱片,上面出乎意料地只有一對功率晶體,當然這和M-PWR額定功率輸出僅40瓦(8歐姆負載時)有關,但是倒也排除多對功率晶體併聯工作時,欠缺精準配對而造成無法「齊聲合唱」的失真。

 

測試搭配音響器材

Audiolab Q-DAC與M-PWR組合的聆聽在本站視聽室進行,Q-DAC的USB DAC測試使用個人電腦為訊源,音樂CD光碟的播放則使用本站數位訊源參考器材群,包括Ayre中價位、廣受專業評論員愛用的CX-7e CD唱盤(左圖),以及本站參考藍光播放機OPPO BDP-105(右圖,詳細器評報導請見這裡)。為何要使用兩部不同訊源呢?畢竟Ayre CX-7e是新台幣二十萬元等級的CD唱盤,身價比Audiolab這套組合高出太多。
聆聽搭配的喇叭以本站的參考平價喇叭PSB Alpha B1為主,這對有「超級小鋼砲」稱號的書架式小喇叭之詳細器評,請點擊參考這裡。另外,為了測試這套組合搭配更高等級喇叭的表現,也出動本站另一組參考喇叭英國B&W二十五週年紀念Silver Signature(右圖),該喇叭所配備喇叭線、單體音圈線材與分音器內部配線全都為純銀線,音質通透細膩、對前端器材的分辨能力很強,再加上喇叭上方另行添加、併聯的Pioneer PT-R4超高音,將極高頻延伸提昇到100kHz。
喇叭線部分,以本站的參考喇叭線、價格不貴的A.R.T. Monolith 5.0喇叭裸線搭配(左圖,有關A.R.T.超值裸線詳細訊息請見這裡)。此外,訊號線及M-PWR所使用的電源線則是美國Cardas的Quadlink系列(右圖),這是他家的平價系列線材,有關Cardas線材黃金比例、交錯結構等專利技術之深入剖析,各位可點擊這裡查閱本站先前的「名廠大搜密」報導。以下就是搭配這些器材的聆聽體驗。

 

平價器材少見的扎實又靈巧之音樂演繹能力

Lorna Hunt的《All in One Day》專輯是帶點搖滾氣息的鄉村曲風,第一首《Long Hard Road》就讓人耳目一新,除了Loma Hunt的演唱之外,伴奏樂器就只有吉他、大鼓與砂鈴等簡單幾樣,但這套組合很快就展現出Audiolab「中頻無敵」的特色,無論Lorna Hunt的嗓音、吉他的切音、大鼓的敲擊都顯得十分飽滿有力,而砂鈴的搖晃也有清脆扎實的形體。儘管樂曲裡只有少少的幾個發聲體,但整個音場卻一點也不會顯得空洞,反倒刻畫出極為鮮明的呼應與氛圍,帶來相當直接的現場感。另一方面,Audiolab Q-DAC及M-Power組合對音樂細節與強弱起伏的描繪顯然也很有一套,以配器更簡單第三首標題曲為例,幾乎就是Lorna Hunt彈著吉他自彈自唱再加上一把貝斯伴奏貫穿全曲,直到尾段才加上銅鈸與一些電子樂器。這樣的曲目倘若音響系統的反應不夠活生,往往會給人乏味平淡的聽感,但是在Audiolab Q-DAC及M-Power的演繹下,卻是顯得生意盎然,Lorna Hunt演唱時所投注的深厚情感,以及吉他彈跳輕撥與貝斯低頻震動的對比,全都毫不含糊。雖然,不可諱言和身價數倍的更高階器材相比,Q-DAC的音場寬深規模較小、對於音場邊緣細節的描繪也較為含糊,但整體聲音表現以其售價而言則無疑絕對超值。

 

聆賞大編制的曲目如何?鋼琴大師Paul Badura-Skoda與Prague Chamber Orchestra所合作的莫札特鋼琴協奏曲是不錯的選擇,透過Audiolab Q-DAC與M-Power所傳遞出來的鋼琴演奏晶瑩剔透又流暢,琴鍵的敲擊清脆又扎實,靈巧的起伏與強弱刻畫,實在很難讓人相信出自年邁鋼琴家的指尖。跟我以前在其他高價許多(數十倍)的Hi-End音響系統上的體驗相比,Audiolab這套組合對於位居音場中央的鋼琴與整個管弦樂團之間隔沒有那麼明確,或許是由於這套組合的音場前後層次感較淺的關係。不過,雖然如此,透過這套組合俐落的強弱對比描寫,以及相當扎實的聲音密度,儘管在形塑擬真音場的音響性能上有所不足,但無論弦樂齊奏時的綿密力度,或者鋼琴彈奏時的強弱對比,亦或是兩者相互唱和的韻律美感,以上這些曼妙音樂性的傳達與感動,Audiolab Q-DAC與M-Power的表現實在可圈可點。沒錯,嚴格來說,Audiolab這套組合的速度感稱不上十分快捷,播放Michael Jackson之類的動感舞曲過癮程度,或許沒有一些特意強調中低頻量感的音響系統那麼過癮;不過,就廣泛的音樂類型播放而言,Audiolab這套組合確實能夠做到相當稱職且充滿音樂感動的演繹。

 

個人及居家音響系統皆宜的用心製作

以Audiolab這兩部器材小巧的體型,尤其Q-DAC還具有耳機擴大機功能,確實很容易讓人將它歸類為「個人化系統」,擺在書桌上、搭配小型書架式喇叭打造專屬的音響系統。不過,事實上Q-DAC與M-PWR的聲音密度扎實,音像形體也不會如同其機箱體型那般迷你,上述聽感就是以正常音響室配置的喇叭擺位聆聽的(Q-DAC當耳擴驅動耳機時的音色與聲音特性相去不遠),整體聲音表現根本完全不會讓人與其迷你的身材有任何聯想,尤其M-PWR後級輸出功率雖不大,但其驅動力卻讓人感到出乎意料之外。聆聽測試過程中曾以M-PWR驅動Atohm的GT 3.0三音路四單體落地式喇叭,在本站超過十坪大的聆聽空間裡,除了少數極大動態樂段時的低頻略顯膨脹之外,絕大多數不同類型樂曲的重播都相當稱職。另一方面,無論數位訊源由OPPO BDP-105換成Ayre CX-7e CD唱盤,或者後端的喇叭搭配由平價的PSB Alpha B1換成B&W Silver Signature或Atohm GT 3.0,這套組合都能夠明白地分辨彼此的差異。換言之,用家能以Audiolab Q-DAC與M-PWR建構個人化或小型音響系統,日後音響預算更充分的話,則有機會透過更換前端訊源或後端喇叭升級,實在是超級實惠的音響投資。

 

Audiolab Q-DAC主要性能規格
  • 形式:整合DAC、前級與耳機擴大機於一體的音響器材
  • 頻率響應:20Hz-20kHz±0.2dB
  • DAC晶片:ESS Sabre32 9016
  • 信號處理精度:32bit
  • 最高取樣率:192kHz
  • 總諧波失真:低於0.002%
  • 輸出電壓:2.2±0.1Vrms(1kHz)
  • 動態範圍:大於110dB(1kHz)
  • 聲道分離度:大於112dB
  • 數位輸入端子:USB、光纖、數位同軸
  • 數位輸出端子:光纖、數位同軸
  • 外觀尺寸(寬×高×深,mm):236×60×247
  • 重量:3公斤
  • 參考售價:新台幣22,500元
Audio M-PWR主要性能規格
  • 形式:立體聲後級
  • 輸出功率:每聲道40瓦(8歐姆負載時)、每聲道60瓦(4歐姆負載時)
  • 總諧波失真:低於0.008%(10瓦、1kHz)、低於0.05%(10瓦、20Hz-20kHz)
  • 頻率響應:20Hz-20kHz
  • 輸入靈敏度:600mV(RCA高電平輸入)
  • 輸入阻抗:10 k歐姆(XLR平衡輸入)、20k歐姆(RCA非平衡輸入)
  • 信號雜音比:106dB(A加權,40瓦輸出)
  • 外觀尺寸(寬×高×深,mm):246.×114×252
  • 重量:4.7公斤
  • 參考售價:新台幣26,800元

 

更多相關的豐富參考資訊,請點擊參閱:
Copyright© 廖斐森 & Hi-AV影音網
…… 喜歡這篇文章嗎?……
以下可查閱本文相鄰文章、對本篇文章進行評分
     HIGH END 2014德國慕尼黑音響展現場超深入特報 >>
<< 客廳過癮瘋世足良伴,Sony STR-DH750 7.2聲道環繞擴大機    
讀者評分
10987654321

本站推薦閱讀精選文章

器材評鑑測試時所使用的參考器材,對於挖掘受測器材的影音實力有很大的影響,優質的參考系統對受測器材影音實力的評斷有相當大的幫助。以下是本站主要參考器材的深入剖析,點擊連結即可深入了解其重要特色與性能。
除了兩聲道Hi-End音響,還跨足到高畫質影像領域、實現多聲道音響重播,並且達到「極致」程度的影音玩家,除曹醫師這個地球上恐怕找不到第二人。不僅「影音雙修」,曹醫師對於影音重播系統開放與執著的態度,更是最終讓影音重播效果能達到極致的源頭。有能力購入高價視聽器材的玩家不少,但能如同曹醫師一般秉持「Hi-End精神」去挖掘視聽系統重播底限者真的不多。
前台灣《音響論壇》雜誌的賴英智主編,他在十餘年前離開該職位之後,就前進中國創辦《新音響》雜誌,現在《新音響》已成為全中國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專業Hi-End音響雜誌。儘管《新音響》雜誌所評測的器材以兩聲道系統為主,但由於賴英智總編與知名影音達人士林曹醫師交好,每隔一陣子回台灣時總會到曹醫師府上交流,因此受到曹醫師影響在家裡反倒常以多聲道音響系統聆賞音樂。
音響展一向是各品牌發表熱門新製品的場合,也是影音愛好者能花費最少的時間、方便聆賞比較各品牌Hi-End音響及家庭劇院製品的好機會。此處匯集本站開站以來,走遍全台灣每年四大音響展的特色報導,同時匯集了海外重要音響展的展出報導,讀者們輕鬆就可一覽家庭影音的發展趨勢。
全站搜尋

進階搜尋




















網站導航

登入
使用者名稱:

密碼:

記住帳號

忘記密碼?

新會員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