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文庫 >>> 名廠大搜密
突破大功率管機速限的新典範,VTL Siegfried II旗艦單聲道後級與S-200立體聲後級


在擴大機領域裡,管機與晶體機各有強項,真空管機以音色溫暖、音質醇美見長,「療癒」效果一流,擁有許多講究「人味」的死忠管迷追隨;但其對喇叭的控制驅動力、催逼低頻下沈的能力與暫態反應的速度感,卻難與採用放大晶片的晶體機匹敵。因此,當美國擴大機名廠VTL,以「大功率管機也能速度超快」,來界定旗下全新旗艦Siegfried Reference II(以下簡稱為Siegfried II)單聲道後級的性能,當然令人感到好奇,畢竟「管機輸出功率越小反應越靈敏、音質也越好」幾乎已成定律(所以市面上才有一堆輸出功率不到10瓦的直熱三極管小管機熱賣),一部輸出功率800瓦的大管機真能兼顧好音質與速度感嗎?

其實,VTL的自信其來有自,這家創立於1980年的管機名廠,三十餘年來累積了無數真空管放大線路的技術與知識,也見證了無數Hi-End管機品牌的起落,他們深知管機要發出優美溫暖的音色並不難,難的是要能同時具備快速暫態反應,讓音樂再生更趨近真實,因此,VTL特別致力追求音樂再生速度與控制力,透過獨門配對與調整偏壓等等專業技術,讓旗下從小型25瓦到大型1,250瓦的管機都能擁有這兩項重要的好聲基因。而Siegfried II單聲道後級,就是他家具備絕佳音質表現、持續且充滿能量的強悍驅動力、成熟穩定的放大線路且容易整合使用四大優勢的自豪新作。

這是VTL上一代旗艦單聲道後級Siegfried,總裁兼總設計師Luke Manley在本次第二代機種的發表會上,透露了一個有關它的小故事。他說幾年前有個澳洲品牌Halcro的晶體擴大機,以超大功率、超低失真、超快暫態反應與超昂貴價格轟動一時,當時有位經銷商以Halcro搭配Wilson Audio Alexandria X-2旗艦喇叭後,又聽從Luke建議改以VTL Siegfried搭配,結論竟是Siegfried管機的低頻暫態與衝擊力勝過第一流的晶體機Halcro!如今Halcro已經退出市場,VTL大功率管機卻依然發光發熱,如今新一代Siegfried II與Wilson Audio最新旗艦喇叭Alexandria XLF攜手展開雙旗艦合作,聲音表現自然比前代機種更上一層樓。

八月份在台北圓山大飯店所舉辦TAA2013音響展最大的敦睦廳展房,VTL就以TL-7.5 Series II與Siegfried Reference II旗艦前後級擴大機搭配Wilson Audio MAXX Series 3喇叭的震撼演出,令不少音響迷印象深刻(詳盡報導請見這裡);然而,當時優異的聲音表現只不過是其真正實力的三成而已,而且以VTL Siegfried Reference II的優異性能,也絕對足以驅動比Wilson Audio MAXX Series 3更強大的喇叭。果然,音響展結束後不久,本地總代理「鴻機」即趁VTL總裁兼設計師Luke Manley來台,舉辦了一場「夢幻發表會」:除了出動Wilson Audio旗艦喇叭Alexandria XLF,以展現VTL全新旗艦Siegfried II無堅不摧的驅動力,更誇張的是再加上兩座「神級超低音」雷神之槌Thor’s Hammer(以下統稱「雷神之槌」)與一對VTL MB-450 III單聲道後級的驚人組合,來營造更深沈的極低頻能量與解析力,對於音響迷來說,這大概是作夢都想不到的超級豪華陣仗了吧!以下,就為大家深入介紹這場精彩無比的夢幻發表會,並剖析VTL全新Siegfried II單聲道後級與S-200立體聲後級的重要性能特色。

Hi-End夢幻逸品雲集的華麗舞台,VTL擴大機新品發表會

相對於圓山大飯店敦睦廳大到嚇人的空間,這間大小適中的視聽室更能展現VTL擴大機與Wilson Audio喇叭的真正實力。照片中分列左右兩側的是Wilson Audio旗艦喇叭Alexandria XLF(以喇叭旁直立式音箱的Siegfried II旗艦單聲道後級驅動),後方牆角處是Wilson Audio旗艦超低音「雷神之槌」(左側還有另一支,照片裡看不到),則以兩者之間靠牆的MB-450 III單聲道後級驅動。
VTL由音響界傳奇人物、錄音師David Manley所創立,雖然大師今年初已仙逝,但由於早在十幾年前就交棒給兒子Luke Manley經營,因而研發創意完全不受影響。不同於一般富二代,Luke是非常誠懇認真的產品推廣者,全球各地音響展幾乎無役不與(連越南都去過了), 所有新品發表會上也是不遺餘力地闡述公司理念,當日他就為專業媒體詳盡解說旗下兩款全新管機Siegfried II與S-200特點,並播放許多樂曲展現其優異性能。
Luke特別提到現場示範系統與VTL去年在北加州音響展時展出者相似,同樣是以一對Siegfried II後級驅動Wilson Audio旗艦喇叭Alexandria XLF,只不過當時僅用了一支「雷神之鎚」,且是由Siegfried II而非MB-450 MK III驅動。儘管如此,Luke說那次的音樂重播表現是VTL參展以來最棒的一次,甚至連舊金山交響樂團的錄音總監聽過後都豎起大拇指稱讚。這套組合的好聲關鍵之一,Luke說在於「雷神之鎚」與一般主動式超低音不同,是採被動式架構設計。目前市面上大多數主動式超低音都是內建晶體擴大機,倘若用家的主喇 叭由管機驅動放大,再搭配一般主動式超低音,就會因晶體機與管機的聲底特性不同,導致音色不合、低頻銜接不協調;相對地,被動式的「雷神之鎚」可以任意搭配擴大機,主喇叭與超低音均能以管機驅動,低頻銜接自然順暢,音色的整合也更好,就算是聆聽不太需要超低音的無伴奏人聲合唱也有優異效果。
高178公分、每支重達297公斤的Wilson Audio Alexandria XLF落地喇叭,絕對是「旗艦中的超級旗艦」。配備一支1吋高音、兩支7吋中音單體,以及一個13吋和一個15吋低音單體,不但破天荒搭載絲質軟半球高音,聲音性能全面提升,全新的低音管理系統更讓它有非凡的低頻表現,且能與不同聲學環境的房間匹配。有關這對喇叭的詳盡介紹,請參閱本站先前這篇【海外新品搶鮮報】【影音終極百科】Wilson Audio Alexandria XLF專屬頁面)。
XLF本身已屬低頻表現優異的巨無霸級喇叭,有必要再加超低音「雷神之槌」嗎?事實上,Wilson audio老闆Dave Wilson家裡就是這麼用,而且一次用上二支,和本次發表會一樣。或許對影音發燒友來說用兩支超低音算是常見,但用上兩支如「雷神之槌」這般超重量級的超低音實屬稀有。高149.86、寬50.8、深65.25公分的「雷神之槌」箱體體積驚人,內部配備了兩支直徑15吋的巨型低音單體,極低頻延伸達 10Hz更令人感到匪夷所思。儘管在發表會上雷神之槌只有某些曲目才開啟,但在場者已完全體驗到低頻「超多的量感」與「超低的延伸」(極低頻下潛能力)可達到何種不可思議的地步(聲音表現詳見後述)。有關這對Hi-End音響界頂級超低音的深入剖析,請點擊查閱本站先前的深入報導
考量到很少有人會以旗艦級擴大機推動超低音,因此鴻機以VTL MB-450 III來搭配「雷神之槌」。每聲道輸出425瓦的MB-450 III單聲道後級,無論驅動力與控制力都超強,聲音密度、重量感與實體感均表現出色,要搞定巨無霸超低音「雷神之槌」完全沒困難,即使是與旗艦 Siegfried II同場工作,也沒有速度及相位銜接的問題。
畫面中音響架由上至下有四部VTL器材,右邊最上方兩部是分體式設計的VTL TL 7.5旗艦前級,搭配Siegfried II單聲道後級;左邊音響架下方第二層是同屬旗艦Reference 參考級的TP 6.5唱頭放大器,用來搭配左上的Clearaudio黑膠唱盤Durand Tonearms唱臂類比訊源組合。至於數位訊源部分,則出動瑞士CH Precision的C1及D1數位訊源系統(中央音響架最上方兩部,詳細請點擊參閱本站【影音終極百科】CH Precision專屬頁面),發表會現場除了以USB連結MacBook Pro電腦外,也以網路連結音樂伺服器示範。
看到VTL TL 7.5旗艦前級這兩個機箱,一般人多會認為前面板有顯示幕與操作按鍵的小機箱裝的是聲音放大電路,大機箱裝的是分離式電源,其實完全相反,VTL的獨特作法是把電源供應與邏輯控制線路放在上方的小箱,而把放大線路放在另一較大的機箱中,以減少前者對後者的污染與雜訊干擾。有關VTL TL 7.5的機箱內部結構設計與內部照片,請點擊參閱本站先前這篇報導
這是VTL前級音量控制電路板,Luke認為前級的核心是音量控制,因此他們設計了複雜的R2R電阻/繼電器音量控制,雖然這不是什麼新奇的技術,但製作非常困難,不過確實能大幅降低音量控制對音樂信號的減損甚或污染。此外,在放大電路部分,TL 7.5前級採用JFET及真空管混合的Hybrid設計,以JFET來驅動真空管放大,再者每聲道使用了兩個VTL自行開發的「高電流、低阻抗輸出模組」 來增進音質與音樂重播表現。
對於最新發表的S-200立體聲後級,VTL原廠建議搭配TL 5.5 Series II(以下簡稱TL 5.5 II)前級是不錯選擇。TL 5.5 II機箱內部是全真空管線路前級,其中高電平放大、唱頭放大各使用了6只真空管,而且唱頭放大電路與唱頭放大器TP-6.5幾乎相同,其供電系統也與 VTL次旗艦TL-6.5同樣選用低輻射、低底噪的變壓器,作正反相獨立穩壓供電。儘管受限於成本與電路空間考量,TL-5.5 II未使用前述音量控制電路板而改採音量衰減晶片配合程式操控;但對黑膠玩家來說,多功能的VTL TL 5.5 II前級與S-200後級仍屬超級實惠組合。
VTL TP 6.5唱頭放大器屬於身價不低的Reference等級,同樣採JFET與真空管的Hybrid設計,包含MM/MC兩組輸入。比較特別的是,本機切換 MM/MC唱頭輸入檔位時訊號並不經過切換開關,而是把「不發聲」的那一組訊號接地。為什麼要這麼做?Luke解釋唱頭傳送過來的訊號很小,若再讓微小音樂訊號通過切換開關絕對會有所損耗,所以VTL以接地式設計確保「不發聲」訊號絕對無聲,只有導通的那一組唱頭訊號才會發聲。
既然是大咖雲集、規格最高的夢幻舞台,線材部分當然也必須超級發燒,發表會現場採用的電源線、訊號線與喇叭線,都是來自美國的Hi-End線神 Transparent最頂級的Opus MM2系列線材。Transparent產品最大特點,就是透過獨特「黑盒子」內部濾波網路模組及線材的屏蔽等處方,打造出精純無染的音樂及影像傳輸表現,因此就連士林曹醫師最近也忍不住購入他家的電源線與喇叭線。有興趣深入瞭解Transparent技術特色的朋友,可參閱本站先前這篇【名廠大搜密】澄澈透明、有線似無線,Transparent傳遞音樂及影像的原貌報導。

大功率管機也能速度超快,VTL Siegfried II單聲道後級

相較於前旗艦Seigfried,第二代的Siegfried II外觀幾乎一模一樣,面板上按鍵功能也相同,只有打開機蓋、檢視背板才能看出兩者差異。基本上,Siegfried II與前代最大不同處主要有三:一是採用真正的全平衡電路架構,二是縮短了負回授的路徑,三是增加了輸出阻尼因數(Damping Factor)的調整功能。關於這幾項進化要點,以下會陸續詳述。
Siegfried II前面板設計十分簡潔,只有三個操作按鍵。正中央是電源,最右邊的Mute按鍵可以讓真空管進入待機模式,將真空管的損耗降到最低,而且只要一切換就能立即回復到最佳狀態的工作模式,大幅節省傳統開關機等待的時間。至於左邊的MODE鍵則可切換真空管的工作狀態。
Siegfried II最重要的進化,就是改為全平衡放大電路。上一代Siegfried雖有平衡輸入,但進入放大線路之後即非一路全平衡,當然也沒有平衡輸出;反 之,Siegfried II從輸入級一路到輸出級都是全平衡、差動放大。Luke說,雖然兩代Siegfried輸出功率同樣是800瓦,但全新設計的全平衡電路有效提昇性能, 賦予放大線路更高的工作餘裕度與穩定度,連帶也讓擴大機對抗喇叭阻抗變化的能力更好,這部分對音質提升大有幫助。
再者,一般真空管後級都會有4歐姆及8歐姆等不同阻抗負載的喇叭端子輸出,為何VTL後級竟然只有一組喇叭輸出?Luke表示喇叭阻抗隨不同頻率變動並非固定數值,與其「遵循傳統」讓輸出變壓器要繞多組次級輸出影響音質,不如將負載直接設定於5歐姆,既可對應所有揚聲器的需求,音質也因此提升許多。
Siegfried II背板還有什麼特殊之處?左側可看到兩個大型保險絲座,分別保護功率真空管的屏極與柵極。另一方面,第二代機種也增加了Trigger啟動開關與RS-2322端子,使其也能對應家庭影音自動控制系統,大幅增添使用上的方便性。
打開Siegfried II上蓋,可以看到前端中央的一支12AT7輸入級真空管,左右兩側則是擔任驅動級的兩支12BH7(上圖左側那支在畫面外),中間則是12支6550功率管的大陣仗,後端還有巨大的輸出變壓器與四顆超大電容,盡顯Siegfried II強勁輸出能力!Siegfried II在4歐姆負載時每聲道輸出高達800瓦(三極管接法時也有400瓦),8歐姆負載則分別為600瓦與300瓦。
看到Siegfried II使用12支功率管併連,一般人多會認為是為了創造大功率輸出,事實上這也是VTL讓大功率管機具備超快速度的秘訣之一。Luke透露採用多支真空管併聯後輸出阻抗會降低,輸出變壓器的線圈就不需要繞很多圈,當音樂訊號經過的線圈數量變少,反應速度就能大幅加快。他還強調,使用多支真空管併連比起多顆功率晶體併連還要有利,因為真空管所需驅動電流非常小,配對也比功率晶體容易,而且比起驅動多顆晶體併連的線路亦單純容易許多。

既然Siegfried II採用全平衡電路,自然連負回授也是平衡設計,且改為兩組設計難度更高。Luke說,以Siegfried II如此大的輸出功率,要百分之百採無負回授開環設計是不可能,但VTL盡量縮短負回授的路徑,這樣既可藉負回授提昇電路的穩定性,又能降低其不良影響, 讓反應速度更快,對訊號的干擾也更低,可說是保留了負回授優點卻又排除其缺點的理想作法。

Luke也強調管機的訊號路徑越簡單越好,很多人誤以為VTL管機功能多、輸出功率大,線路一定很複雜,其實正好相反,他們旗下全系列製品的基本線路架構都很簡單,就是輸入級、驅動級、輸出級加上輸出變壓器而已;Luke說要做到這麼簡單其實很困難,也許小功率單端管機可以,但卻很難重播完整頻寬。 Siegfried II的輸出變壓器採用交錯繞線(interleaving)技術,可讓重播頻寬更為寬廣(其線路工作頻寬高達DC~100kHz),並能降低鈴振干擾。

Luke說傳統輸出變壓器提供多個次級線圈抽頭,去搭配不同特性喇叭(例如4歐姆或8歐姆阻抗)的作法,會讓輸出變壓器無法獲得最佳電流轉換,從而有削弱 高頻段表現與洩漏電感的缺點,還不如用固定阻抗輸出並切換阻尼因數的作法來得理想。圖中的搖頭切換開關,就是用來調整輸出的阻尼因數(Damping Factor,機上標示為DF)高低,共有四段(Low、Med、Hi與Max)可切換選擇,透過放大線路的負回授施加量調整,用家可依搭配喇叭聲音特性輕鬆微調,讓擴大機與喇叭能有更好的匹配。

VTL很早就開發了「Auto-Bias自動監測調整保護電路」運用於旗下多數後級。其主要作用有二:一是保護機器不損壞,讓用家免於回廠維修的麻煩,因此它不但能記錄功率管使用的時間,還能偵測機器內部工作溫度,在發生任何狀態前立刻關機以確保安全;二是讓用家輕鬆使用,不用懂如何調整偏壓,因為這套電路系統自己會找到最好的偏壓點,即使真空管老化它也能自動調整,讓管機在最佳狀態下工作,免除傳統管機更換真空管需一次整體更換的鉅額花費。

那如果真空管故障或老化到無法工作呢?沒問題,Auto-Bias會立刻控制機器關機,並告知用家該更換哪一支功率管(壞掉管子旁的LED燈會閃爍)。而且,用家更換新管完全無須擔心配對問題,因為器材的自動偏壓功能會幫忙將整套真空管調整到最佳狀態。更棒的是,這一整套Auto-Bias保護線路完全被隔絕在訊號路徑之外,所以對音樂訊號不會造成任何干擾。

Auto-Bias還有一大好處,那就是VTL的後級都能即時切換三極或五極管工作模式,無須麻煩地手動調整。Luke說在三極管模式下功率雖減半,但較為接近單端真空管機的溫暖聲底,音質較甜美、音場較深邃,無論聆聽小編制爵士樂與室內樂,還是人聲吟唱都會比較有味道;切換到五極管模式時,輸出功率增加 一倍、驅動力更強大,工作頻寬延伸更好,動態更大、音場更寬且樂器定位更明確,無論規模再龐大的的音樂演出也都能表現得游刃有餘。
這是VTL Siegfried第一代機箱的內部照片(圖片取自這裡),第二代機種的基本架構相同,Siegfried II高聳機箱的下半截,也就是真空管層下方約佔整個機箱三分之二的部分,隱藏了嚴謹的電源供應線路,共有三顆大型變壓器,以及六顆巨大的「可樂罐」濾波電容,提供驅動喇叭所需的充沛能量。

Siegfried II單聲道後級的三顆大型電源變壓器各司其職:第一顆巨大的EI變壓器專門供電給B+高壓精密穩壓線路,第二顆供電給真空管燈絲,第三顆供電給輸入驅動級,如此設計可讓輸入級不受輸出級干擾,即使輸出級在遭遇大動態訊號時有所波動,輸入級依然可以維持穩定不受影響。而且,大型濾波電容陣列,也能讓擴大機在輸出瞬間大電流時游刃有餘。
值得特別一提的是,精密整流與穩壓是Siegfried II的設計重點之一。VTL在機箱背面的散熱片內側隱藏了600V的B+高壓精密穩壓線路,對真空管提供穩定的供電,以確保真空管的電壓恆定,即使在最嚴苛的輸出狀態下,整流變化也不會低於598V。Luke還強調這是他們的獨門絕技,沒有其他管機廠家像VTL這麼做,透過這樣精密準確的電壓供應,真空管線路工作點就不會因為喇叭負載而受到影響,依然維持穩定、沒有額外失真。

充裕且穩定的電源供應,讓Siegfried II的音質更純淨,速度感亦大幅提升。Luke自豪地表示,他們在測試本機時曾拿來驅動一只懸邊超硬的大口徑單體,但即使在逼近直流輸出時輸出20Hz極低頻訊號,Siegfried II依然勇猛如常、速度明快,驅動力絲毫沒有見底。如此驚人的實力,難怪有專業編輯為它下了「驅動任何喇叭都無所畏懼!」的絕佳註腳。

設計直追參考級的戰鬥機種,VTL S-200立體聲後級

雖然這場發表會焦點在VTL全新旗艦Siegfried II上,但原廠真正主力戰鬥機種還是這部S-200立體聲後級,可惜的是發表會上只做靜態展示,希望日後能有機會聆聽它的聲音表現。S-200是VTL旗下最受歡迎的Signature系列最新成員,外觀與上級機種MB-450 Series 3相同,且許多技術如全平衡線路、Damping Factor阻尼因數調整功能、Auto bias保護電路等都承襲自旗艦Siegfried II,但價格卻可親許多,因此推出迄今海外專業媒體好評不斷,心儀旗艦Siegfried II但自家聆聽室空間不是超級龐大、喇叭也不是那麼難推的朋友,這部VTL S-200是相當適合的聰明選擇。雖然按鍵比較迷你,但功能與旗艦Siegfried II完全相同,同樣有Mode與Mute模式切換按鍵。
VTL家族目前只有三部後級採全平衡線路,第一部是2010年發表的MB-450 III(就是會場推動「雷神之槌」的後級),再來是旗艦Siegfried II,而S-200則是第三款,也是三部器材中唯一的雙聲道後級。與兩位大哥相比,較平價的S-200設計難度反而更高,因為兩聲道要共用一個機箱、一個接地線路,很難不產生串音、達到最高的聲道分離度。在不願輕易妥協的情況下,儘管S-200早在2012年初CES就已發表原型機,卻直到今年才正式上市,由此可見VTL對於開發新品態度有多謹慎。S-200的背板中央是20安培的大電流電源插座(與旗艦Siegfried II相同),左右聲道是對稱獨立配置的,可以看到左右聲道各一的柵極保護大型保險絲座,再往外側則是平衡及非平衡輸入與一組喇叭端子。
S-200輸出級使用八支6550EH功率真空管,8歐姆負載時每聲道輸出200瓦,於70瓦以內皆為純A類方式工作。當然,S-200與旗艦 Siegfried II同樣能即時切換三極/五極管工作模式,當切換到三極管模式時輸出功率會減半為100瓦。S-200也具備阻尼因數(Damping Factor)調整功能,不過只有三段而非四段,分別是Low(Low Feedback)、Medium(Mid Feedback)、High(Higher feedback)三段,每一段是2dB負回授的差異,為用家搭配喇叭提供了充分的靈活性(切換撥桿在上圖12BH7驅動級小真空管的右側)。
S-200還採用VTL的SmartTube技術,具有全面故障自動檢測和自動偏壓調整功能。另外,在電源供應方面也配備了精密穩壓線路,以確保真空管工作點穩定不易受影響。其設計核心為平衡差動輸入級與推挽式輸出,搭配耦合輸出變壓器得到極寬廣的頻寬,並可對應不同喇叭之阻抗需求。

完全突破傳統管機印象的凌厲動態與敏捷速度

發表會現場的音響系統配置前文已有描述,在解說VTL Siegfried II及S-200後級的特色之後,Luke特別以數位檔案及類比黑膠系統播放音樂給眾家專業媒體體驗,包括貝多芬的鋼琴協奏曲、Vital Techtones的《Drums Stop, No Good》、Patricia Barber的《Let it Rain》、Harry Belafonte的《Jamaica Farewell》、Fairfield Four的《Amazing Grace》、打擊樂、聖桑第三號管風琴交響曲、《Take The A Train》及電影《1492》原聲帶等,不僅包含的音樂類型涵蓋全面,更刻意彰顯VTL快速的反應與絕佳的控制力。由VTL MB-450 III所驅動的「雷神之槌」參與的曲目雖不多(因為Wilson Audio Alexandria XLF的表現已很全面),但低頻的控制力卻讓人嘆為觀止,管風琴或大鼓向下延伸的旋律線條明晰無比。而打擊樂或電貝斯的演奏,由VTL Siegfried II所驅動的Wilson Audio Alexandria XLF喇叭,更是展現了超快速強悍的暫態反應,完全讓人無法相信正在聆聽的是一套以真空管擴大機為核心的音響系統!VTL確實突破了大功率管機音質及控制力之傳統印象,兼具真空管放大的醇美音質與晶體機的驅動力,再加上完善的系統運作狀態監控與友善的自動偏壓控制,免除了傳統真空管擴大機的不便(沒有螺絲的頂蓋直接就可取下更換真空管或切換阻尼因數),確實是愛樂者空前的福音!(廖斐森)

 

更多相關的豐富參考資訊,請點擊參閱:
Copyright© Hi-AV編輯部 & Hi-AV影音網
…… 喜歡這篇文章嗎?……
以下可查閱本文相鄰文章、對本篇文章進行評分
     神奇調音利器「A.R.T.調音錐」實戰攻略秘笈 >>
<< Burmester德國原廠專訪之一:引領潮流、創新技術,美學與工藝的完美結合    
讀者評分
10987654321

本站推薦閱讀精選文章

器材評鑑測試時所使用的參考器材,對於挖掘受測器材的影音實力有很大的影響,優質的參考系統對受測器材影音實力的評斷有相當大的幫助。以下是本站主要參考器材的深入剖析,點擊連結即可深入了解其重要特色與性能。
除了兩聲道Hi-End音響,還跨足到高畫質影像領域、實現多聲道音響重播,並且達到「極致」程度的影音玩家,除曹醫師這個地球上恐怕找不到第二人。不僅「影音雙修」,曹醫師對於影音重播系統開放與執著的態度,更是最終讓影音重播效果能達到極致的源頭。有能力購入高價視聽器材的玩家不少,但能如同曹醫師一般秉持「Hi-End精神」去挖掘視聽系統重播底限者真的不多。
前台灣《音響論壇》雜誌的賴英智主編,他在十餘年前離開該職位之後,就前進中國創辦《新音響》雜誌,現在《新音響》已成為全中國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專業Hi-End音響雜誌。儘管《新音響》雜誌所評測的器材以兩聲道系統為主,但由於賴英智總編與知名影音達人士林曹醫師交好,每隔一陣子回台灣時總會到曹醫師府上交流,因此受到曹醫師影響在家裡反倒常以多聲道音響系統聆賞音樂。
音響展一向是各品牌發表熱門新製品的場合,也是影音愛好者能花費最少的時間、方便聆賞比較各品牌Hi-End音響及家庭劇院製品的好機會。此處匯集本站開站以來,走遍全台灣每年四大音響展的特色報導,同時匯集了海外重要音響展的展出報導,讀者們輕鬆就可一覽家庭影音的發展趨勢。
全站搜尋

進階搜尋



















網站導航

登入
使用者名稱:

密碼:

記住帳號

忘記密碼?

新會員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