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TAA台灣第十八屆國際Hi-End Hi-Fi音響大展報導
有什麼要比專訪設計者兼公司總裁,更能瞭解一件音響新製品的設計理念呢?2008年TAA台灣第十八屆國際Hi-End Hi-Fi音響大展期間,在本地代理商垣慶的安排下,筆者對GamuT總裁Lars Goller進行了一次專訪。既然此次GamuT有新的旗艦製品登場,訪談的重點自然就集中在Superior 9喇叭與RS380M單聲道後級,這兩樣嶄新的新產品上頭。只不過,Lars Goller先生非常健談,加上長期關注於喇叭相關研究的背景,一談起喇叭就滔滔不絕,在有限的一個多小時訪談過程中,話題重點還是擺在新出爐的Superior 9喇叭上頭,RS380M單聲道後級只帶到一小部分,只好等日後有更詳盡的資料再作更詳細的介紹。
對了,在說明GamuT Superior 9旗艦喇叭的設計特點之前,有必要先對Lars Goller總裁的背景作一些描述,因為這與Superior 9以及其他GamuT喇叭製品有十分密切的關連。在進入丹麥高級音響名廠GamuT之前,Lars Goller一直專注在喇叭單體與設計的相關領域,最早是在1988年時任職於Vifa設計單體,1990年轉到Dali並設計出著名的Skyline系列,1992年至2002年間則任職於ScanSpeak設計研發喇叭單體,目前為許多高級喇叭廣泛採用的尖鼻子高音Ring Radiator就是Lars Goller的專利設計。2002年到2005年他進入GamuT之前,則在Vifa-ScanSpeak的母公司D.S.T.集團擔任研發主管。至於和GamuT的淵源,則起於大約2003年時該公司老闆Poul委託他設計L3、L5與L7喇叭(其實在此之前Poul和Lars已經是老朋友了),Lars之後又進一步開發了Phi系列喇叭與現在所看到的新旗艦Superior 9。
Lars很擅於舉實例來說明心理音響學對聽感的影響,除了用六角扳手敲擊玻璃杯的實驗外,他也運用彈指來說明人耳透過直接音與空間反射音,能夠清楚、正確地判斷彈指遠近的位置,不會因為近處的彈指較小聲,而誤判發聲點要比遠處較強的彈指聲來得遠。 |
Lars本身是機械科班出身的,而專長除了單體與喇叭的設計外,他也曾花了七年的時間去研究心理音響學(Psycho Acoustic),那是一門深入研究聽覺的學問,因此他很注重音響系統實際聆聽的表現,仔細探究各種材質結構對音響器材的影響並運用在設計上。就喇叭而言,在整套音響系統中不僅是最後一道關卡,同時也是推動空氣、角色如同真實樂器般的重要的一環。一對理想的喇叭,除了要能有極低的失真,忠實再生前端訊源及擴大機所傳送過來的音樂訊號之外,包括音箱、單體與分音器這三大組件,也都必須有均衡的整體設計與考量。以箱體來說,Lars並不贊同把音箱的震動運用阻尼材料來「吸死」,因為任何材料都會有其諧振頻率,假使不讓其震動能量自然排除,而是採用壓制的方式處理,對聲音重播來說絕對沒有好處。
Lars隨即拿起桌上的玻璃杯和一把六角扳手作說明,先用左手握住玻璃杯底部,再用右手捏著六角扳手輕輕敲擊玻璃杯邊緣,此時玻璃杯發出清脆的響聲;接著用左手握住整個玻璃杯,並同樣用六角扳手敲擊,此時玻璃杯發出的聲音變成悶響。接著把玻璃杯放在桌上,左手以六角扳手扣住杯口邊緣,同樣再以右手拿另一支六角扳手輕敲玻璃杯,依舊會對玻璃杯發出的聲音造成影響。透過這個例子,Lars強調Superior 9箱體不以阻尼材料來吸收震動,而是從材質與結構入手,讓整個箱體的諧振降至最低,從而讓它發出清晰無染的樂音。以下,就讓我們以圖說的方式,瞭解Superior 9的設計特點。
Lars向我解說Superior 9特製的喇叭端子(RS380M後級上頭也使用相同的製品),這大型的喇叭端子一般建議使用香蕉插,但它的母座部分是很特殊的圓錐形狀,搭配一體設計的旋轉頭部,也可將裸線緊緊地鎖在喇叭端子上,同時會有很大、很切實的接觸面,而非一般喇叭端子的「點」接觸。 |
相關報導及參考資料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