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視聽音響愛好者而言,極致影音表現絕對是不斷追尋的目標;然而,究竟怎樣的表現才是「極致」?真的要以「重現現場」為準嗎?以音樂重播而言,別說上百人交響樂團金鼓其鳴的豐沛能量,就算是小提琴、薩克斯風或平台鋼琴的獨奏,想要真實地在視聽室裡重現已是艱難的任務;播放各式電影影片呢?光是文藝劇情片裡各種不同環境的豐富聲響,就很難鉅細靡遺地精準刻畫,更別提科幻動作片裡那些飛車追逐、猛烈爆炸的片段,怎麼可能透過音響系統及超低音喇叭百分百傳達(觀眾的耳朵及心臟能否負擔是另一個議題)。因此,既然「重現現場」是不可能的任務,以錄音師在專業錄音室、混音室裡所聆聽到的感受作為標準,應該是可以實現及追求的恰當目標。畢竟,那可說是錄製到記錄媒體(音樂CD、藍光BD)上面的「原音」,理論上後端播放的音響系統只要夠傳真優秀,要將其完整重現於家中視聽空間,並非難以企及的夢想。
其實,市面上夠水準的Hi-End音響品牌不少,但倘若希望跨越專業及家庭應用兩個領域,且同時在兩聲道音響及多聲道家庭劇院都具備卓越評價,那可就不容易了。不過,對整套系統發聲影響最關鍵的喇叭部分,創立於1974年的MK卻完全符合以上的各項條件,創業之初他們就同時以RealTime直刻黑膠錄音聞名,MK也是全球第一個推出內建功率擴大機之主動式超低音與3D喇叭系統的廠家。MK的鑑聽喇叭不僅廣為全球眾多音樂錄音室採用,同時也是家庭劇院多聲道的業界標準之一,多款產品成為THX新規格認證的「樣板」(例如最新的M7喇叭,相關詳細報導請見這裡),包括《星際大戰》前傳三部曲、《魔戒2》、《魔戒3》、《金剛》及《珍珠港》等奧斯卡最佳音效影片,都是透過MK多聲道喇叭系統為標準所調製出來的(有關MK的特色及「豐功偉蹟」,請點擊查閱本站先前這篇【名廠大搜密】MK—主動式超低音及高傳真影音重播先驅)。想在居家視聽室建構一套最接近專業錄音室的系統,聆賞音樂或觀賞影片都更接近「原音」,MK無疑是喇叭系統的優質首選。
愷銳音響朱守為老闆是業界知名的調音高手,這間視聽室就是他「練功」的處所,因此各種空間調音設施經常在變動,初次進入此視聽室的朋友都不免會覺得凌亂, 但也正是由於如此豐富的經驗累積,愷銳方能為客戶作不影響觀瞻但又確實有效的空間聲學處理。許多視聽室天花板採輕鋼架裝潢,愷銳這裡則以厚實的方形鋼條銲就,方便擺放及固定各種材料。上方兩張照片是視聽室前方靠近銀幕處的左右兩側,可以發現左右兩側鋼條是以外側較低的角度銲上的。除了最前方擺設吸收中低頻 的木箱外,主要是以本站視聽室同樣使用的「美絲板」作聲學處理,尤其特別的是左圖中央以平行方式垂直懸吊的三大塊美絲板,其目的是讓聲波在板材間迴盪予以吸收(有關「美絲板」特色的詳細介紹,請點擊參閱本站這篇「安心、環保、好看又好聲,MIT認證綠建材美絲板」)。 | |
除了美絲板以外,愷銳視聽室裡也以夾板釘製低頻陷阱,來吸收空間的低頻共鳴能量。再者,「美絲板」後方有空腔的話,也可改變其中低頻的吸收作用(右圖)。此外,愷銳還使用鋸成長短不一的角材,製成相當有效的木製RPG擴散板(左圖)。 | |
左圖顯示的是視聽座位右後方的牆角,可以發現以木板釘成斜角來打散此處的聲波共鳴能量(環繞喇叭旁的紙箱也有調音作用)。右圖是愷銳視聽室中央聲道之擺放,為了讓中央聲道緊貼銀幕下緣,在喇叭架下方使用木箱墊起,兩者之間有吸震墊材作緩衝,喇叭架底座上另外壓了重物以提昇穩定性。 | |
這陣子在愷銳聆聽的主角,是分別由S150 II(左圖)與台灣獨家LCR-950 Plus升級版(右圖)所領軍,由這兩款喇叭為主角所建構的兩聲道與多聲道系統,並透過不同的擺位體驗MK播放音樂及電影軟體的表現。MK這兩款喇叭製品,本站先前都做過非常詳盡的專文剖析,請分別點擊「MK獲得THX Ultra 2認證的S150Ⅱ新旗艦喇叭」 與「全球獨家、台灣用戶獨享,MK LCR-950 Plus升級版」查閱。 | |
左圖:目前有越來越多Hi-End喇叭廠注意到高音單體振膜「背波」的問題,紛紛在高音單體後方加上導管或開口,使得高音振膜向內壓縮的背波有自由傳導及宣洩的空間,以排除反射後的聲波打到振膜上影響高音清晰度。不過,MK早在1992年為S-5000所開發的高音單體就有此導管式 (Transmission Line)設計,可說是此類技術的最先驅廠家。最新一代的導管式高音無論材質、阻尼或振膜都更為精進,讓速度更快、更精確、更鮮明、更有活力(詳細圖解剖析請見這裡)。 右圖:一直以來MK喇叭製品都採用5.25吋的中低音單體,這比當前絕大多數書架式喇叭的8吋規格小得多。MK的構思是以小尺寸振膜及強力雙磁鐵系統,來得到快速精準的反應與高承受功率,至於低頻量感呢?MK較大型喇叭所配備的兩支5.25吋單體之振膜面積,大約相當於一支7.4吋單體振膜,推動空氣量只比8吋單體略少,極低頻延伸則可由銜接MK主動式超低音補足(有關MK中低音單體特色更詳盡說明請見這裡)。 |
|
左圖:愷銳視聽室所使用的環繞擴大機是Yamaha最新高階AVENTAGE系列的旗艦機RX-A3010,前端所搭配的藍光播放機則是Pioneer BDP-LX55(本站詳細器評請見這裡)。 右圖:左右聲道喇叭由Yamaha RX-A3010的前級輸出,送入每聲道出力200瓦(8歐姆負載時)的OCM 500後級驅動,這部後級價位平實但性能相當優異(OCM所代表的含意就是「開朗」Openness、「清晰」Clarity與「音樂感」 Musicality)。筆者近幾個月內先後三次造訪愷銳視聽室,所聆聽觀賞過的音樂CD及BD影片相當多,限於篇幅就以底下幾張較具特色者為代表描述(兩款喇叭系統的音質音色等特性是一致的,只在動態及能量表現上略有差異,下方之聲音表現描述以S150 II系統為主)。 |
第一次在愷銳視聽室聆聽S150 II,左右喇叭如同一般Hi-End兩聲道系統是遠離背牆擺放的(左圖),音場相當寬深明確。後來再前往愷銳聆聽,前端器材並沒有變動,但左右聲道改為貼近背牆擺放(右圖),雖然音場深度難免受到影響,但高低兩端延伸、整體的清晰度與音像的實體感都更好。 |
近幾年隨著BD藍光光碟軟硬體的日益普及,其所規範HD Audio新世代高音質編碼之優點,也更為視聽玩家及影音愛好者所認同——不光是各類型電影的環繞音效更逼真寫實,古典或流行音樂之現場演出實況透過DTS-HDMA、Dolby TrueHD或LPCM編碼,也較以往DVD-Video時代有更傳真的演繹。最近幾次在愷銳視聽室聆賞MK喇叭系統,包括2.1及5.1聲道配置全都具備精準直接之鑑聽特質,動態凌厲且氣勢龐大,對於音樂錄音及電影音效細微的強弱變化刻畫明確。尤其最近一次愷銳將MK旗艦喇叭S150 Ⅱ緊貼背牆擺放,更呈現了以往我不曾在MK系統所經歷之體驗。儘管音場的深度與遠近層次難免有些減損,但高低兩端的延伸及清晰度都明顯增進,中頻的形體感與聲音密度也更紮實,兩聲道聆聽時幾乎給人超大型耳機的錯覺——細節是那麼地豐富、音像是那麼地具體、反應是那麼地直接,但卻有耳機達不到的精準形體及定位感,並且長時間聆聽絲毫不會感到疲憊。話說回來,對出身專業錄音室的MK而言,這種擺法可說是「回歸」其原本面貌(MK一直都有嵌壁式機型),既排除空間多餘雜亂反射音的干擾,也更貼近一般居家擺放的動線需求,確實是能得到更全面聲音性能,同時兼收容易擺位優點的好方法,各位不妨親身到愷銳音響體驗一番。
更多相關的豐富參考資訊,請點擊參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