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矚目的Consequence Ultimate Edition喇叭選擇「2009台灣國際Hi-End音響大展」為全球首發之處,Dynaudio總裁Wilfried Ehrenholz也親自來台舉辦新產品發表會,同時接受各專業音響媒體的採訪,詳細解說這對劃時代音響製品的特色。 |
面對高級音響製品改款更迭越來越頻繁的趨勢,或許有不少音響愛好者已對是否仍有器材能稱為「經典」感到質疑;的確,假使用「經久不變」與「值得典藏」的角度衡量,能以超越時代的先進構思成為經典的音響製品確實不多,甚至還可說日益罕見。不過,在這些有如鳳毛麟角的精緻音響製品裡,丹麥Dynaudio承繼前一代 Consequence耀眼風華,並登上更高成就顛峰的Consequence Ultimate Edition(UE)終極版喇叭,無疑是近幾年內最受矚目者之一。八月初於台北喜來登飯店舉辦的「2009台灣國際Hi-End音響大展」,是Dynaudio這對喇叭全球首度公開的場合,不僅成為會場內最受矚目的焦點之一,甚至還吸引日本權威音響雜誌《Stereo Sound》總編輯小野寺弘滋先生專程來台親訪(詳細報導請點擊這裡參閱),全都印證了Dynaudio Consequence UE喇叭的重要性。在大展期間,Dynaudio總裁Wilfried Ehrenholz應台灣總代理鈦孚音響之邀請,對全台數十家經銷商進行盛大的產品發表說明會。趁著這個難得的機會,《Hi-AV影音網》也對Wilfried Ehrenholz進行了專訪,探究全新開發的Consequence UE喇叭如何成為新一代經典的奧秘。當然,這應該要從傳奇的起點——第一代Consequence的現身開始說起。
1984年正式推出的Consequence可說是Dynaudio在高級音響圈揚名立萬的里程碑,其身價是當時市場上最昂貴喇叭的四倍之多。不只如此,包含超高音在內的五路分音架構,即使在二十五年後的今日也極為罕見,與「正常喇叭」完全相反的高音在下、低音在上之單體排列,更是迥異於所有喇叭的架構。Dynaudio這麼做是為了標新立異、譁眾取寵嗎?或許有不少人會有如此的誤解,畢竟那時Dynaudio創立才八個年頭,還算是業界的新品牌,一下子推出高於市場最貴產品數倍價格的旗艦喇叭,「製造」一些新鮮、震撼的話題似乎是很合理的臆測。
然而,二十幾年過去了,越來越多喇叭品牌強調單體時間相位一致的重要性,大家才終於理解,在那個此一概念仍不為人所熟知的年代,Consequence藉由反序單體排列讓中高音離聆聽者耳朵的距離漸增,正是達成精確時間相位的巧妙手法,絕非刻意製造的噱頭,Dynaudio Consequence確實是領先潮流的經典之作。至於音場會因此顯得較低嗎?只要聆聽的距離足夠,並不會有如此的狀況產生。無論音箱架構、單體排列或聲音表現,Dynaudio Consequence都漂亮地通過光陰的長期試煉,成為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音響圈的經典製品,不僅絲毫不顯老態,甚至和當今其他品牌的旗艦喇叭相比亦不遜色。你知道嗎?Wilfried表示,25年來Consequence在全球總共賣出了1,250對(2,500 pieces)之多,這應該是此等旗艦級喇叭難以超越的紀錄。Wilfried還特別強調從十年前Dynaudio新旗艦喇叭Evidence Master推出後,就完全終止了Consequence的宣傳,但他們依舊持續收到全球各地代理商的訂單,這使得Wilfried在三年前察覺該是以二十一世紀的新技術及新材料,打造新一代性能更優異Consequence的時候了。成果呢?就是音響展期間,呈現在我們眼前的Consequence Ultimate Edition(UE)終極版喇叭。
乍看之下,Consequence UE和原本Consequence的外觀似乎沒什麼改變。確實如此,Wilfried說他們並非沒有修改Consequence尺寸比例的打算,但發現無論怎麼更動都顯得很不協調,最後Consequence UE和Consequence外表最大的差異就是多加了四個金屬腳座、高度大約多了3吋(7公分)左右。當然,細心觀察的話,還可以發現 Consequence UE所使用的單體(包括外框)是全新開發的,而原本Consequence可以略微左右轉動的中高音障板,在Consequence UE身上也改為固定式的設計。雖然音箱的尺寸與外觀沒有多大的變化,但Consequence UE的重量卻增加了近40%之多,從這裡就可以窺知音箱的用料要比Consequence更加紮實、結構也更為複雜,而且為求盡善盡美,Consequence UE光是音箱的製作就要耗費170個工時,這意味著一位原廠熟練的木工師傅得花費一整個月才能製作一對Consequence UE的音箱。事實上,Wilfried表示除了型號及外觀源自Consequence,這對Consequence UE根本是全新的設計,內部箱體結構、發聲單體到分音器都是前所未有的作法(也跟原始版本的Consequence完全不同),無疑將延續25年前Consequence所締造的經典傳奇,開啟另一頁嶄新的篇章——「傳奇回來了!」Wilfried如此為Consequence UE作了強而有力的註解。
以下,讓我們用圖說的方式,更進一步挖掘Dynaudio Consequence UE豐富精彩的內在。
這是Consequence UE的結構剖面圖,由左至右分別為正面、側面與背面。Consequence UE的音箱從側面看,可以區分為前方下段的中高音前障板(藍色部分),以及上方與後側L型的低音音箱(綠色及黃色部分)。先來看看中高音前障板,此部分箱 體再劃分為兩個箱室,超高音和高音單體背後的空間拿來容納主分音器電路板,上半截中音與中低音單體有獨立的箱室,背板後上方還設有兩個Dynaudio特 殊的扁圓形吸音反射孔。
低音音箱的部分呢?原本Consequence在L型交界處原本同樣設有一支12吋低音單體,但整體的低音音箱結構是密閉式,Dynaudio稱為 「Compound System」複合式音箱設計,此種作法是讓「肚子裡」這支低音單體,與前面板上方真正發聲的低音單體同步運作,讓上圖綠色部分的空氣容積維持恆定,可大幅降低諧振與音染並提昇低頻的傳真度。不過,過去Consequence後側低音音箱(上圖黃色區域)是密閉式設計,新的Consequence UE則改為低音反射式,內部加了一根又粗又長的反射管(向下開口),整個低音音箱架構改為「Vented Compound System」開口複合式音箱設計,不僅讓原本在Consequence身上25Hz的極低頻延伸向下延展到17Hz,低頻與極低頻的線條更加明確清晰, 而且配合新單體、新分音器與阻抗均衡等化線路,Wilfried表示Consequence UE要比Consequence容易推動得多。 |
Consequence UE的用料及作工力求精緻完美,不僅音箱打磨細緻保有Dynaudio一貫的高水準,單體框架與固定螺絲都加工都極為細緻。 |
左圖:Consequence UE超高音及高音單體框架外圍,都有極細密的同心圓細紋凹槽刻畫。 右圖:前障板下方有一大塊Consequence的鏤刻銘牌,彰顯擁有者的社會地位(consequence)。 |
發表會現場設置了一排長桌,擺設了Consequence UE喇叭所使用的五種單體、分音器電路板及底座等部件,讓與會者親眼目睹其精緻的用料與內在。 |
由上到下分別為Consequence UE超高音、高音、中音、中低音與低音單體的斜上方角度與側面特寫,全都是為這對喇叭所特別設計開發的。 |
左圖:Dynaudio一向不贊成雙喇叭線或多喇叭線的接法,五路分音的Consequence UE理所當然也還是只有一組喇叭端子。此圖也可看到底座上方的空隙,這是讓向下發射的低音反射孔抒發能量的途徑。 右圖:底座內藏的分音器電路板推測用於低音單體,大型銅箔電感與發燒電容是主要的元件。 |
Dynaudio Consequence UE(Ultimate Edition)主要性能規格
|
更多相關的豐富參考資訊,請點擊參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