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文庫 >>> 影音特搜隊
Sound Plus被動式循軌直切唱臂與超重量級黑膠唱盤揭秘


【重要通告】即將於2023年12月14日至17 日舉辦的「TECA 2023台北國際音響大展」,韶韻音響將在圓山大飯店347房展出所代理的Sound Plus與Kinki Studio製品,請屆時有到場參觀的來賓不要錯過。

 

儘管當前數位音樂串流當道,已成為最主流的音樂聆賞管道,但是歷史悠久的黑膠唱片音樂重播,由於相關廠商設計師不斷投入研發,再加上各種材料、技術之精進與相關量測儀器之改良,朝著精準重播更接近的黑膠唱盤與唱臂製品,也依然在Hi-End音響圈熱度不減。其中,結合台灣各方菁英所攜手合作研發的Sound Plus,是高雄「韶韻音響」所代理的第一個Hi-End品牌(現在韶韻有第二個Kinki Studio品牌之代理),就是很值得關注的黑膠唱盤與唱臂之新黑馬。

 

Sound Plus雖是剛成立不久的新品牌,但其首款被動式循軌直切唱臂卻已是歷經超過十年光陰焠煉的成熟製品,前一陣子送到台灣鑽研黑膠唱盤、唱臂與唱頭相關製品的專家蔡炳榮博士處量測,連「閱臂無數」的蔡博士都訝異於它沒有過往直切唱臂低頻共振點太低(普遍低於8Hz)的缺點,Sound Plus直切唱臂的低頻共振頻率在8Hz至12Hz的理想範圍,因此不會有高頻調性偏暗、欠缺開闊輕快自然活力的傾向,相較傳統直切唱臂Sound Plus的高頻重播有更好的延伸,這正是由於其獨特結構設計之緣故。

 

Sound Plus超重量級黑膠唱盤以紮實結構抑震

Sound Plus黑膠唱盤播放系統首度現身是在2023年高雄音響展高雄圓山大飯店332「韶韻音響」展房內,為何說Sound Plus是由台灣各方菁英所攜手合作研發的呢?被動式循軌直切唱臂是鋼琴調音師鄒昌銘十年前就有的構想與研發項目,為的是最為完整地透過唱頭與黑膠唱盤的循服接觸,將埋藏在黑膠唱片溝紋裡的音樂訊息完整挖掘重現。Sound Plus黑膠唱盤外觀的工業設計是由身為建築師的彭珍暘先生操刀,Sound Plus製品是由錄音師吳東晏將鋼琴調音師與提琴製琴師的智慧 融會貫通後所得的結晶。

 

至於Sound Plus黑膠唱盤播放系統最終的調音,則是由同時身為Hi-End音響發燒友與專業錄音師的吳東晏先生執行,他連錄音都會大幅使用OBIT Audio抑震腳墊於樂器(包括平台鋼琴與大提琴等)、也在錄音器材上使用眾多「第六元素」聲音優化製品的「發燒錄音師」,過往2020年高雄音響展大展黑膠與CD就出自其手筆。

Sound Plus超重量級黑膠唱盤除了今年四月中旬在高雄音響展現身的金屬版本(上圖左),近期也開發了將「三向底座與最下方抑震墊更換為原木材質的版本(上圖右),提供用家不同外觀與音色的選擇。
Sound Plus超重量級黑膠唱盤由體積重量驚人的落地座與架在其上的三組直切唱臂所組成,但其實最頂部的轉盤與直切唱臂結構是可以分離的,如此就是一般「桌上型」的黑膠唱盤。

 

Sound Plus直切唱臂具有獨特的被動循軌設計

前面提到蔡炳榮博士量測Sound Plus被動式循軌直切唱臂時,很訝異地發現它與傳統直切唱臂「很不一樣」,上圖就是Sound Plus被動式循軌直切唱臂在蔡博士實驗室黑膠唱盤上使用量測時的照片,本唱臂有不少獨特的結構設計正在申請專利中。

此唱臂是鋼琴調音師鄒昌銘先生從十年前就開始發想研發的,不同之處在於滾輪(上圖紅色物件)與唱臂的臂身(上圖從右下角往左上延伸的黑色碳纖維圓桿)主體是分離的,懸掛在T字型刀式軸承(上圖滾輪上的鋁白色物件)以其下的銅棒跨在兩個滾輪凹處,並不是固定在刀式軸承上。因此唱臂臂身在橫向內外運動時,所關連的就只有很輕的碳纖維臂管加上T字型刀式軸承與滾輪之間的滾動摩擦而已。

 

蔡博士說過往直切式唱臂無論使用氣浮或滾輪軸承,共同特性與主要缺點就是橫向的槓桿之點在無限遠之處,這使得橫向移動的慣性質量太高,也就使得唱臂裝上唱頭後的低頻共振點太低。以蔡博士所使用的ET2氣浮唱臂來說,不論裝任何唱頭其低頻共振點都會低於8Hz,倘若裝AT-95E這樣阻尼偏軟的唱頭還會低到5Hz以下,造成循軌不良、抖動跳針與聲底較暗的表現。但Sound Plus被動式循軌直切唱臂由於其特殊設計,裝上唱頭後低頻共振可以在理想的8Hz至12Hz之間,可說兼具直線正切與支點唱臂的優點。

從斜上方觀察滾輪、T字型刀式軸承與懸吊在下方的黑色碳纖維臂管,每個滾輪是前後各一段連為一體的,前後滾輪下方都有滑軌,T字型刀式軸承底下也是以圓形銅棒在滾輪中央的滑軌上滑動。
從側後方觀察,可以看到碳纖維臂管懸吊在T字型刀式軸承中央垂下處,也能清楚看到滾論與上方T字型刀式軸承銅棒、下方透明石英滑軌的相對關係。這是Sound Plus被動式循軌直切唱臂在最外側停駐時的模樣,可以看到兩個滾輪都在T字型刀式軸承下方最接近內側的位置,隨著音樂播放唱針、唱頭將臂管向內拉動,兩個滾輪在T字型刀式軸承下方的位置會逐漸向黑膠唱片外緣移動。
從前方觀察播放音樂中的Sound Plus被動式循軌直切唱臂,由於唱頭與碳纖維臂管僅以與兩個滾輪的兩個接觸點,懸掛在T字型刀式軸承的下方,在後方配重環提供適當針壓的同時,避免唱頭「墬落」在黑膠唱片上,T字型刀式軸承上緣正中央還有一根長桿,可以倚靠在直切唱臂機構前方的橫桿上,限制唱頭與唱針能夠下移的距離予以保護。

 

Sound Plus直切唱臂開始研發迄今已有十年

這是將兩個滾輪放上滑軌,還沒將T字型刀式軸承與碳纖維臂管裝上的樣子,可以清楚看到兩個滾輪與兩條石英滑軌的相對關係,當然也能見到兩條滑軌之間讓T字型刀式軸承可以左右滑動的間隙。
前面提到鋼琴調音師鄒昌銘從十年前就開始研發被動式循軌直切唱臂了(當時還沒有Sound Plus這個品牌),上面這張照片是歷代滾輪的模樣,可以看到由左至右四款滾輪無論尺寸、形狀甚至裡外導軌都有很大的差別,這些都是逐步改良進化的痕跡。
咦,難道鄒昌銘先生十年前就想到目前「分離式滾輪」的被動式循軌直切唱臂設計嗎?沒錯,請看看上面是第一代製品的模樣。
從側面觀察,可以看到它用的就是第一代滾輪,而滾輪下方的兩條滑軌是圓形截面。
鄒昌銘先生也曾使用圓管來作為直切唱臂主結構。
先前很多部件是使用厚壓克力板切割製作的。
直到現在,才有最新Sound Plus被動式循軌直切唱臂完善的結構與精緻許多的製作。

 

製作精度極高的結構再加上超精密微調校準

經過十年的時光,Sound Plus被動式循軌直切唱臂不斷改良到目前堪稱完美的結構。
從側面觀察Sound Plus被動式循軌直切唱臂的整體結構,圓滑的曲線與精緻的金屬加工,帶來極佳的視覺感受與觸感。
從側後方觀察,可以看到滾輪滑軌台有著很穩固的支撐。
照片中央是舉臂器的精密機械結構設計。
直切唱臂支柱的轉軸既強固又精準,直切唱臂主結構向內擺動角度與支柱上下位移,都使用了游標卡尺所使用的精密轉輪來設定調整,務必使得唱針能夠精準讀取黑膠唱片溝槽內所記錄之音樂訊號。

 

多次至黑膠唱盤、唱臂與唱頭專家蔡炳榮博士實驗室量測聆賞

前面提到Sound Plus被動式循軌直切唱臂有送到黑膠專家蔡炳榮博士的實驗室量測,上圖就是蔡博士實驗室裡量測比對不同黑膠唱臂、唱頭的音響系統,用來鑑聽的喇叭是Quad著名失真極低的靜電喇叭ESL-63。
蔡博士的工作台上各式工具及儀器十分齊全,還有觀察唱頭唱針狀況必用的電子顯微鏡。
蔡博士擁有多部黑膠唱盤,此次Sound Plus被動式循軌直切唱臂是使用Technics SL-1200G直驅唱盤作為播放量測平台。
量測之前必須先仔細做好前置唱臂安裝及調整的工作,這部分當然由最瞭解Sound Plus被動式循軌直切唱臂的設計者鄒昌銘執行操作。
針壓量測自然也是設置過程的重要環節。
我們第二次到蔡博士實驗室的時候,發現蔡博士已經在唱臂線外面包覆了鋁箔紙,藉以降低外界電磁雜訊之不利影響。
使用ADJUST Plus Test Record黑膠唱片播放測試音軌,經ADC轉換後送至筆記型電腦觀察重播量測的各項數值。
這是唱臂與唱頭組合的低頻共振頻率量測,也是蔡博士發現Sound Plus被動式循軌直切唱臂優於過往直切唱臂的最大特點與優勢所在。
左右聲道串音(Crosstalk)的量測數值。
左右聲道的頻率響應曲線。
以1kHz信號量測THD總諧波失真、2次諧波、3次諧波等數值,完整地檢驗Sound Plus被動式循軌直切唱臂各項性能,最終再以各種音樂類型的黑膠唱片播放確認聽感。經過以上各項設計細節的詳細說明,再加上蔡炳榮博士的用心量測驗證,想要追求極致黑膠唱片重播的愛樂者,應該可以對Sound Plus被動式循軌直切唱臂有更深入的認識了(以上蔡炳榮博士對Sound Plus被動式循軌直切唱臂量測結果的各項看法,擷取自蔡博士撰寫並刊登於《音響論壇》雜誌2023年8月號第419期「音響的哲學、科學、非科學」專欄)。

 

更多相關的豐富參考資訊,請點擊參閱:
Copyright© 廖斐森 & Hi-AV影音網
…… 喜歡這篇文章嗎?……
以下可查閱本文相鄰文章、對本篇文章進行評分
     第六元素AC-6K量子電源淨化處理器,立竿見影純淨交流電源,帶來兩聲道音樂及多聲道影音重播之提昇 >>
<< 《Hi-AV影音網》新參考超低音Perlisten Audio D12s,失真極低、解析超高、速度飛快、量感磅礴的低頻與極低頻新體驗    
讀者評分
10987654321

本站推薦閱讀精選文章

器材評鑑測試時所使用的參考器材,對於挖掘受測器材的影音實力有很大的影響,優質的參考系統對受測器材影音實力的評斷有相當大的幫助。以下是本站主要參考器材的深入剖析,點擊連結即可深入了解其重要特色與性能。
除了兩聲道Hi-End音響,還跨足到高畫質影像領域、實現多聲道音響重播,並且達到「極致」程度的影音玩家,除曹醫師這個地球上恐怕找不到第二人。不僅「影音雙修」,曹醫師對於影音重播系統開放與執著的態度,更是最終讓影音重播效果能達到極致的源頭。有能力購入高價視聽器材的玩家不少,但能如同曹醫師一般秉持「Hi-End精神」去挖掘視聽系統重播底限者真的不多。
前台灣《音響論壇》雜誌的賴英智主編,他在十餘年前離開該職位之後,就前進中國創辦《新音響》雜誌,現在《新音響》已成為全中國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專業Hi-End音響雜誌。儘管《新音響》雜誌所評測的器材以兩聲道系統為主,但由於賴英智總編與知名影音達人士林曹醫師交好,每隔一陣子回台灣時總會到曹醫師府上交流,因此受到曹醫師影響在家裡反倒常以多聲道音響系統聆賞音樂。
音響展一向是各品牌發表熱門新製品的場合,也是影音愛好者能花費最少的時間、方便聆賞比較各品牌Hi-End音響及家庭劇院製品的好機會。此處匯集本站開站以來,走遍全台灣每年四大音響展的特色報導,同時匯集了海外重要音響展的展出報導,讀者們輕鬆就可一覽家庭影音的發展趨勢。
全站搜尋

進階搜尋



















網站導航

登入
使用者名稱:

密碼:

記住帳號

忘記密碼?

新會員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