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文庫 >>> 器材評鑑
Atohm GT-3.0落地式喇叭,敏捷生動又扎實凝聚的音樂演繹


這些年來名錶和超跑一樣火熱,鐘錶人才的身價也跟著水漲船高,但如果一個學微型工程的人不去做講究精密零件的頂級腕錶、反而來做喇叭會如何呢?來自法國Atohm的創辦人Thierry Comte,以他的作品GT-3.0做了非常精確的解答。

 

熱愛音響的Thierry Comte曾在喇叭名廠Triangle擔任研發設計長達五年,但由於身為技術總監的他無法具體實踐自己的設計理想,所以才於2000年離開老東家自創Atohm。Thierry Comte把做頂級腕表的苛刻要求運用在喇叭的每一個環節上,Atohm從單體(包括振膜、懸邊、彈波、框架等)、分音器、內部接線到端子等所有元件,全都是經過尖端儀器反覆測試、檢驗,再訂出最佳規格自行生產,不像一般喇叭廠往往為了省成本而將就使用市售現成品。如此看似龜毛的作法,就如同頂級腕錶絕對使用自製機芯一般,不僅代表設計者、品牌的理念與品味,更是表達技術成就的具體宣言。

 

Atohm目前最高等級的喇叭GT-3.0,就是凝結Thierry心血結晶的精彩之作。造型相當具現代感的GT系列是Thierry費時三年研發的旗艦款製品,包含一款書架喇叭GT-1.0與兩款落地喇叭2.0、3.0。身為旗艦中的旗艦,Atohm GT3.0不到新台幣四十萬元的參考售價相較其他名廠不算高,但這對三音路喇叭從音箱結構、單體到分音器等每個環節的設計都用心到足以大書特書,既明快又扎實的反應帶來豐富的音樂細節,特殊的音箱結構有助於音場的刻畫及描繪,倘若擴大機搭配適當,更能展現超越其體形的氣勢。以下,就先為各位剖析GT-3.0這對喇叭的各項設計特點,再針對其聲音表現做評述。

 

從單體到音箱,處處充滿獨特的巧思

GT-3.0擁有漂亮的玫瑰木鋼琴烤漆音箱,體型細長優雅,高度僅119公分極易融入客廳裝潢,24公分的較窄音箱寬度也使其音場表現更為開闊精準。其音箱採用MDF多層複合高壓製成,箱體外觀採圓弧形設計,可有效降低箱內駐波。GT-3.0的中音與低音單體有獨自的金屬網罩可以套上,但前障板又可加上一般的網罩(採用五顆磁鐵吸附,前障板上緣左右那兩顆銀白色物件就是其中的兩顆磁鐵)。
值得注意的是GT-3.0底座為前高後低、讓箱體呈後傾狀態(請見左圖),這可是為了聲音表現而精密計算過的。如此可讓高音單體到聆聽位置耳朵的距離,和中低音單體至耳朵的距離差縮短,讓各個單體的時間相位趨於一致。GT-3.0喇叭的外表看起來圓潤優雅,但由右側這張箱體剖面圖,就可發現其內部結構之複雜,中音單體當然有獨立的箱室,音箱中下段內部有框架補強,而向下「發射」的低音反射管與底座結構更是大有玄機(後文會有詳細說明)。
這是Atohm GT-3.0喇叭音箱上半部的剖面照片,可以清楚地觀察其與眾不同的內部結構。各位可以看到高音單體的後方空間有折成數層S形的白色吸音阻尼物質,可別以為那是用來吸收高音單體背波的,因為GT-3.0高音單體背面是密閉的,其背蓋內部已有阻尼物質可吸收高音振膜的背波。事實上,這些白色吸音阻尼物質的作用是吸收低音單體背波傳遞到這個狹小空間時的駐波,讓GT-3.0整體的發聲清晰度更為提昇,Atohm稱此為SWD(Standing Wave Damper)駐波阻尼技術。照片中央可以看到中音單體的獨立腔室,這是所有喇叭都必定會有的作法,並不稀奇,但各位有發現中音單體背面有個「圓錐」對著它嗎?這同樣是基於打散駐波的考量,一般喇叭中音單體多為長方體或圓筒狀,無可避免會在「背牆」產生駐波,Atohm在此設置突出的圓錐、再配合腔室內壁的吸音材料,就可降低駐波的干擾並提昇中音發聲的清晰度,Atohm稱此為PRD(Progressive Rear Damping)先進後方阻尼技術。
Atohm GT 3.0為3.5音路四單體低音反射式設計(兩支低音單體的分頻點分別為100Hz與150Hz),配備一支28mm絲質軟半球高音單體,一支MLD150 CR04中音單體與兩支LD180 CR08低音單體,頻率響應為35 Hz-25kHz,以其體積而言量測規格十分優異,這或許是因為GT系列全部使用Atohm自行研發的Absolute Series系列單體。Thierry曾透露他的獨家單體關鍵有三:其一是經由懸邊及彈波的整合設計讓換能效率提高,其二是在振膜進行劇烈前後運動時,音圈所在範圍內磁力維持穩定,最後則是在振膜運動範圍內,音圈的電感量都要維持恆定,使得振膜的動作超精準不失真。
和一般喇叭只有單一喇叭網罩不同,GT 3.0還在中、低音三顆單體上加了金屬材質網狀單體罩。如此一來,用家可以將兩種網罩全數蓋上,也可將兩者全部取下,也可單獨使用布質或金屬網罩,四種方式的聲音表現都有微妙的差距,用家可依據前端器材與線材搭配,或聆聽環境聲學條件的不同做選擇,可玩性大大提高。
儘管出身自Triangle喇叭的技術總監,Thierry在設計高音單體時,不免會以號角高音為參考,期望能擁有同樣高效率與柔美寬鬆、乾淨清晰聲音的表現;但是他卻捨棄Triangle常用的淺號角鈦振膜高音,選擇了與金屬迥然不同的材質,以28mm絲質軟半球振膜打造出這顆SD28 ND 04RD高音單體,這要如何與金屬號角高音有同等表現呢?
答案就在這裡!絲質軟半球振膜(1)SD28 ND 04RD高音單體特別強化了磁力驅動性能,使用磁力高達17,000高斯、驅動力超強的環形釹磁鐵(2),搭配重量輕的CCAW(鍍銅鋁線)繞製音圈,音圈高度遠小於磁隙高度,構成「內磁式」短音圈設計(5),讓音圈在前後運動時均能保持在最佳磁力範圍內。而鋁合金前面板除了有助於散熱外,還有獨家ADP(Anamorphic Dispersion Patterns)技術(3),這是在面板表面安排許多經過精密計算、以順時鐘方向排列的顆粒狀圓點作為導波器,讓單體在運作時可以均化周邊氣流,使高音聲波擴散更均勻並增加軸向響應,同時還可降低高頻繞射,得到更柔順、更綿密的聲音表現。除此之外,單體後方還有個填滿吸音材料、可完全吸收背波的小箱室(4),以上種種特殊設計,讓這支高音單體擁有2kHz-30kHz的優異頻寬與高達98dB的靈敏度。
相較一般落地式喇叭,GT3.0的中音與低音單體尺寸不大,所著眼的是反應更為快速的好處。和Triangle常用的紙漿複合振膜不同,Thierry採取剛性強、速度快且控制力佳的特殊合金振膜,其懸邊注重低繞射設計,使其在發聲頻率範圍內的失真更為降低。此外,一般喇叭單體音圈在磁鐵內前後運動時會產生自己的磁場,影響驅動振膜電流的穩定,與磁鐵間交互作用的磁阻也會降低單體的效率。為此,Atohm特別研發了FWI(Force Without Inductance)無電感驅動技術,加大音圈的磁通密度、增強驅動力並降低磁阻,從而得到長衝程與大動態的性能。
這是直徑15公分、型號為MLD150 CR 04的中音單體結構圖,附有相位錐。鋁鑄框架本體與圓框之間有四組支柱相連,為何說是四組而非四根呢?這又是Atohm單體獨特的設計,從中音單體的結構圖比較不容易看得出來,讓我們觀察底下GT-3.0低音單體的結構。
GT 3.0配備兩支相同的低音單體LD180 CR08(工作的分頻點不同),其振膜直徑為18公分。由於振膜及框架尺寸比較大,框架支柱由中音單體的四組增加為六組,由上圖可清楚看到每組支柱由相互靠近、像是三根爪子般的結構組成,其間的縫隙可加快振膜背波氣流通過的速度並降低渦流現象,對發聲的清晰度自然是有好處的。
這是GT 3.0喇叭音箱結構剖面圖,可清楚看出單體與分音器的位置。和單體一樣,Atohm的分音器和喇叭端子也都是自製的,即使是看不見的內部配線,亦使用特別訂製的UC-OFC鍍銀線與OCC單結晶銅線混合的高級品。Thierry曾說因為自製單體擁有絕佳品質,他才能依最單純的「一階分音」來設計分音器,使相位一致、失真降到最低,也得以保有高靈敏度與優秀的能量傳輸換能效率。
這就是安裝在GT-3.0背板內側、被命名為TCC(Time Coherent Crossover)的時間一致分音器,針對全頻段的相位差進行時間校準,讓四支單體能夠和諧一致地發聲。分音器由空心電感、鐵蕊電感、MPT高級電容與金屬氧化皮膜電阻等高級元件所組成,力求以最低的訊號損耗得到最佳的音樂傳輸。
在GT-3.0背板喇叭接線端子上方,有兩個銀白色圓形旋鈕,可分別調整高音與中音的增益或衰減,各有三段可調,每段相差2dB,用家可依個人聽覺口味或家中不同聲學環境,從九種組合中找出最適合的模式。
GT-3.0的音箱最底部有4個腳錐,不過本圖要注意之處並非這裡,而是相當特別的「三明治」結構底座,它是由上下兩片實心木板夾一金屬板,並以4個特殊角錐貫穿這三片板子,讓金屬板呈懸空狀態。為什麼要這樣設計?原來GT-3.0「向下發射」的低音反射孔,就是透過這三明治結構底座的間隙,向四面八方發散的。原廠表示每片底板之間的間隔、所釋放的低頻量都經過縝密計算,讓低頻可以不受空間限制自然擴散。除此之外,前面板處的ATOHM品牌銘牌也「暗藏玄機」,解開螺絲可有個大驚喜呢!
原來,銘牌打開後就可看到音箱底部有一空心腔室(上圖土黃色部分,中央有低音反射孔貫穿),用家可在此灌砂以增加喇叭的穩定性。一般這種設計都是運用在書架式喇叭的腳架上,落地式喇叭相當少見,由此可見Thierry在設計時留給音響迷許多調整彈性,也讓GT-3.0的可玩性變得更高了。此外,此圖紅色部分也顯示了GT-3.0的PDS(Progressive Damped Spiking)先進阻尼腳錐技術,喇叭本體的震動可透過它傳導至地面。

 

測試搭配音響器材

Atohm GT-3.0喇叭試聽時,前端搭配的器材以全套Onix為主,電源線、訊號線及喇叭線同樣也主要是Onix製品。數位訊源為Onix XCD-50 CD唱盤(左圖),其雷射讀取機構是著名的CD-PRO II,廠方為其設計了專屬的飛碟型CD鎮,沒有抽屜的結構排除多餘震動的不良影響,播放時還加上透明壓克力上蓋,使得音樂CD高速旋轉時不受外界空氣流動的干擾。至於擴大機則為Onix旗艦前級OP 101與旗艦後級OA 102(右圖),這套前後級詳盡深入的器材評鑑報導可點擊這裡查閱。
前端訊源及擴大機除了Onix之外,同時也出動本站參考器材群,包括Ayre CX-7e CD唱盤(左圖)及Ayre K-5xe前級與每聲道輸出功率達250瓦(8歐姆負載時)的Pass X250後級,和Onix器材群交互比對搭配,以求更明瞭Atohm GT-3.0喇叭的特性及聲音表現。

 

敏捷生動又扎實凝聚的音樂演繹

《Vivere》這張發行於2007年的精選集收錄Andrea Bocelli從1996至2007年數張專輯裡的演唱,由於錄音的時期、器材與製作等條件差異,透過Atohm GT 3.0喇叭播放可輕易察覺Andrea Bocelli各曲嗓音與錄音微妙的差異,顯現這對喇叭出色的細節與動態刻畫性能。Atohm GT 3.0喇叭的體形不大,所配備中音與低音單體也分別僅有6吋及7吋,原本我有點懷疑它是否能將Andrea Bocelli既高亢又充滿力度的嗓音完整表達,出乎意料的是結果卻超過我預期的凝聚飽滿。以第五首《Canto Della Terra》(大地情歌)為例,一開始伴奏的音量極輕微,前面一分鐘幾乎是Andrea Bocelli的清唱,可以清楚地聽見他的演繹表情,但隨即伴奏與和聲就轉為慷慨激昂,兩支Atohm GT 3.0讓Andrea Bocelli的音像扎實凝聚地出現在正中央,光輝又有厚度的嗓音吟唱著對大地的歌詠,伴奏的鼓聲與弦樂則在側面與後方鋪陳開闊的視覺感受。本張專輯最著名的一首是與莎拉布萊曼合唱的《Time to Say Goodbye》,配合莎拉高昂的嗓音,這曲錄音時Andrea Bocelli歌聲的厚度也沒有其他曲子那麼渾厚,在某些音響系統有時會讓人覺得略顯尖銳(尤其是曲終兩人合唱到最高點的時候),Atohm GT 3.0完全沒有如此的可怕場面,這得力於延伸良好又有厚度的高音性能,以及優異的強弱起伏刻畫,才能將此曲由舒緩到激昂、從輕盈到衝擊的強弱對比完全發揮出來,給人更直擊心靈的感動。

 

再來聽聽2010年5月李雲迪在中國北京國家大劇院的獨奏會,此為這座音樂中心剛落成時首度錄製並發行的專輯,而且這場音樂會是慶祝蕭邦兩百週年誕辰紀念而舉辦的,當年也是李雲迪贏得國際蕭邦鋼琴大賽冠軍十週年,因此這場獨奏會可說是意義非凡。儘管蕭邦是李雲迪最拿手的領域,但此場音樂會他刻意選擇不一樣的風格及曲目來呈現,像開場就是《流暢的行板與華麗的大波蘭舞曲》,除了優雅的觸鍵外有更多快速到讓人幾乎跟不上的彈奏。Atohm GT 3.0在此徹底發揮了它頻率寬廣、動態敏捷之特色,精彩傳達了李雲迪白熱化、超激情的一面,當他大力按鍵時,琴弦的震動與動態十分俐落,速度與內勁都很明確。整體速度與活生感可說無可挑剔。另一方面,除了鋼琴演奏時的生動表情外,台下觀眾咳嗽或輕挪身體的細微聲響同樣非常清晰,每首曲目結束時突然爆出的滿堂彩則顯示了Atohm GT 3.0優秀的動態,同時也將音樂廳的空間感更完整地刻畫出來,既澄淨透明又清晰明確的音場與音像,說明了這對喇叭外貌雖不雄壯,但整體密度是相當扎實的。這在播放安可曲,由王建中改編的中國民俗樂曲《彩雲追月》時也給人類似的感受,即使這首曲子是較為抒情的類型,但李雲迪如行雲流水般的觸鍵,依舊有著力道灌注指尖的能量。

 

對前端器材及線材搭配十分敏感

就數據規格而言,Atohm GT-3.0的效率為92dB、平均阻抗6歐姆,應該不是太難以推動的喇叭。試聽過程中也曾搭配管迷精品音響的Windsor.300B管機驅動過,就一般中小編制的樂曲而言確實能夠輕鬆應對;不過,畢竟Atohm GT-3.0所使用的低音單體尺寸不大,低音量感在以大功率後級驅動時明顯要飽滿扎實得多,而且似乎更大功率、更大電流輸出的後級,更能對Atohm GT-3.0「壓榨」出更沈穩渾厚的低頻,8歐姆負載時每聲道輸出300瓦的Onix OA 102後級,明顯就比本站每聲道輸出250瓦的參考後級Pass X250,能讓Atohm GT-3.0的氣勢更為龐大。在試聽的過程中,也發現這款喇叭對於前端器材及線材搭配十分敏感,無論訊源及擴大機所使用的電源線、訊號線或喇叭線,只要更動就會讓整體的音色、音域分布、動態甚至速度感有明顯的差異,更別說喇叭擺位不同的影響了。總而言之,對於喜歡動手整治出符合自己聲音美學的音響玩家來說,Atohm GT-3.0是一對變化多端、很有玩賞樂趣的喇叭;而對於一般愛樂者而言,Atohm GT-3.0敏捷的反應與暢快的活力,則能帶來生動又鮮明的音樂樂趣。

 

Atohm GT-3.0主要性能規格
  • 形式:3.5音路四單體低音反射式落地喇叭
  • 使用單體:28mm SD28 ND 04RD絲質軟半球高音一支、150mm(約6吋)MLD150 CR04中音一支、180mm(約7吋)LD180 CR08低音兩支
  • 頻率響應:35Hz-25kHz(-3dB)
  • 分頻點:100/150/2,500 Hz
  • 效率:92dB
  • 平均阻抗:6歐姆
  • 承受功率:300瓦(最大1,000瓦)
  • 外觀尺寸(高×寬×深,mm):1,190×240×435
  • 重量:37.5公斤(一支)
  • 參考售價:新台幣398,000元(每對)

 

更多相關的豐富參考資訊,請點擊參閱:
Copyright© 廖斐森 & Hi-AV影音網
…… 喜歡這篇文章嗎?……
以下可查閱本文相鄰文章、對本篇文章進行評分
     DSD之父Edmund Meitner親身解說,體驗EMM Labs的MDAT2 DSP韌體升級之神奇 >>
<< 2014台中國際Hi-End音響大展現場報導    
讀者評分
10987654321

本站推薦閱讀精選文章

器材評鑑測試時所使用的參考器材,對於挖掘受測器材的影音實力有很大的影響,優質的參考系統對受測器材影音實力的評斷有相當大的幫助。以下是本站主要參考器材的深入剖析,點擊連結即可深入了解其重要特色與性能。
除了兩聲道Hi-End音響,還跨足到高畫質影像領域、實現多聲道音響重播,並且達到「極致」程度的影音玩家,除曹醫師這個地球上恐怕找不到第二人。不僅「影音雙修」,曹醫師對於影音重播系統開放與執著的態度,更是最終讓影音重播效果能達到極致的源頭。有能力購入高價視聽器材的玩家不少,但能如同曹醫師一般秉持「Hi-End精神」去挖掘視聽系統重播底限者真的不多。
前台灣《音響論壇》雜誌的賴英智主編,他在十餘年前離開該職位之後,就前進中國創辦《新音響》雜誌,現在《新音響》已成為全中國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專業Hi-End音響雜誌。儘管《新音響》雜誌所評測的器材以兩聲道系統為主,但由於賴英智總編與知名影音達人士林曹醫師交好,每隔一陣子回台灣時總會到曹醫師府上交流,因此受到曹醫師影響在家裡反倒常以多聲道音響系統聆賞音樂。
音響展一向是各品牌發表熱門新製品的場合,也是影音愛好者能花費最少的時間、方便聆賞比較各品牌Hi-End音響及家庭劇院製品的好機會。此處匯集本站開站以來,走遍全台灣每年四大音響展的特色報導,同時匯集了海外重要音響展的展出報導,讀者們輕鬆就可一覽家庭影音的發展趨勢。
全站搜尋

進階搜尋




















網站導航

登入
使用者名稱:

密碼:

記住帳號

忘記密碼?

新會員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