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文庫 >>> 名廠大搜密
Magico獨家航太鋁合金骨架結構音箱,還原音樂律動的真貌


分析整套音響器材的組成,除了各種線材以外,喇叭(揚聲器)可能是其中「看似」最為簡單的一環,它不像訊源或擴大機需整合諸多電子元件,也不必面對複雜的電源及音訊處理,只是被動地接收來自擴大機的音樂信號,讓單體受到驅策、推動空氣而發聲。就整體的組成來說,喇叭「好像」也是各器材裡最為簡單的,對很多喇叭廠商而言,只要從各知名單體廠家購入單體、與分音器及端子焊接,然後再將單體裝在音箱上就搞定了。……然而,真的是這樣嗎?相對於音箱系統前端多是電子信號處理,喇叭肩負著將電能轉換為動能的工作,其實是更為複雜的,先別說各音路單體的發聲是否能妥善地銜接,光是音箱震動所添加的音染,就一直是喇叭設計者深感困擾的難題。

理論上,喇叭接收到擴大機所傳送過來的音樂信號,應該就只有音圈及振膜受到驅動並推動空氣發聲,然而實際上絕大多數音箱都會跟著震動,如此不僅讓單體失去穩定的發聲基礎,還會余增添音箱額外震動聲響的污染。最理想的喇叭音箱應該是「寂靜無聲」的,那麼地球上是否真有如此完美的音箱呢?位於美國加州的Magico有著與眾不同的作法,創辦人Alon Wolf認為MDF(中密度密集板)雖是業界最普遍的音箱材料,但由於剛性不足並非理想的素材,於是他創新地以航太鋁合金板建構內部骨架(請見上方刊頭圖),再以超厚鋁合金板作為「外牆」,經過該廠的量測印證確實能將音箱的共鳴降至最低。除此之外,Magico所使用的單體都是獨家特製的,再加上Alon Wolf在創建Magico之前於好萊塢影業有十餘年先進電腦動畫製作的經驗,基於對高速電腦運算技術的熟捻,Magico包括音箱鋼骨的建構到分頻網路的設計,都研發了專屬的軟體執行研發作業,這就是Magico喇叭如此獨一無二且無法被仿效模仿的原因!

 

Q系列與S系列揚聲器尺寸種類齊全

當前Magico的喇叭製品有Q與S兩個系列,其中較高階的是Q系列,上圖為該系列的家族合照,由左至右分別為Q3、Q7、Q1與Q5。其中Q7是 Magico當前動圈式喇叭的旗艦,集合了Magico頂尖技術於一身。Q7的高度為152公分、寬度是38公分、深度則為81公分,單支重量就高達 340公斤,實在非常威武雄壯。
Q系列還有一款QSub超低音,它是由兩支單體在兩側背對背發聲的結構,請看看其所使用的超低音單體有多麼壯碩!QSub超低音的音箱是由厚達兩吋的鋁合金板構成的,超低音單體的線性衝程長達34mm,內建擴大機的電源供應高達7,000VA(需使用220V,40A交流電供電),整流後的輸出級供電能力高達8,000瓦!
QSub超低音有使用15吋與18吋單體的QSub-15與QSub-18兩種款式,上圖是Magico工廠內QSub超低音原型製品的模樣,和照片左側體格壯碩的猛男對比一下,就可發現QSub超低音的體積有多麼驚人!而且QSub當然不會只是外貌驚人而已,旗艦QSub-18在20Hz頻率、低於1% 失真度的狀況下,其音壓竟然可以達到136dB SPL,這真是前所未有的驚人世界紀錄!
Magico較為平價的製品S系列,由左至右分別為S1、SCC中央聲道、S1.5與S5喇叭。
S1.5是Magico最新推出的書架式喇叭,原廠也設計了專屬壁掛架,可以作為多聲道家庭劇院系統的環繞喇叭之用。
上面那張S系列家族合照裡少了這支S3落地式喇叭,搭載一支1吋高音、一支6吋中音與兩支8吋低音單體,頻率響應規格為26Hz-50kHz,音箱高度為122.5公分,僅為一般落地式喇叭的大小,但單支重量就有68公斤。
SCC是Magico的首款中央聲道喇叭,搭載自家開發的MB-30鈹振膜1吋高音一支、6吋奈米碳管編織碳纖維振膜中音一支與7吋奈米碳管編織碳纖維振膜低音兩支,頻率響應為22Hz-50kHz,承受功率竟高達1,200瓦!Magico主事者兼設計師不愧是在好萊塢電影工業闖蕩十餘年的頂級電腦動畫工程師,果然深知中央聲道對家庭劇院系統之重要性,旗下第一款SCC就是重量高達72.6公斤的中央聲道。為何一支中央聲道喇叭重量會如此驚人呢? 當然是由於其音箱也是由鋁合金材質加內部骨架所構成的,或許您看到SCC的圓弧狀音箱會有所懷疑,但實際上S系列都是如此的音箱截面形狀。
由於對音箱抑震的深入研究,Magico可能是Hi-End喇叭品牌裡唯一有製作專業抑震製品的,早在2011年首款Q系列、也是前代旗艦Q5喇叭上市時,緊接著就推出這款由多種複合材料組成的QPod抑震錐了,有關其設計細節與抑震效果量測圖,請點擊查閱本站先前的「海外新品搶鮮報」深入剖析

 

獨家鋁合金骨架結構音箱

這是前旗艦Magico Q5落地式喇叭側面局部的特寫,可以清楚看到其音箱內部由航太鋁合金板與框架,構成鋼骨大樓建築般的骨架,也有如汽車或飛機內部的結構。至於貫穿其中的實 心銅柱,則是各個單體鎖固在內層鋁合金前障板之後,連結這塊內層鋁合金前障板,並使用螺絲從背板鎖固之用。
Q系列最小的Q1書架式喇叭,其設計目標是要取代Magico先前獲獎無數的Mini II,當然也用上了全航太鋁合金骨架的音箱結構。體型不大的Q1,只使用一支1吋鈹振膜高音與一支7吋奈米碳管編織碳纖維振膜中低音,竟能達到32Hz- 50kHz±3dB的頻率響應規格,極低頻延伸比Mini II還下潛了7Hz之多,實在非常不簡單。此外,Magico Q系列喇叭前障板都由內外兩層航太鋁合金板組成,所有發聲單體實際上是被「埋」在兩層鋁合金板內、緊緊夾住的,上面這張圖片所顯示的,就是Q1兩支單體鎖固在內層鋁合金前障板上,外部鋁合金前障板尚未從機箱內部鎖上的模樣。
前面提過,Magico較平價S系列的航太鋁合金音箱截面是圓弧狀的水滴形,或許各位會以為這樣應該就沒有像Q系列那麼複雜的內部框架了吧?事實證明,如此「想當然爾」的看法是完全錯誤的,上面這張照片就是Magico S1尚未裝上頂板的俯視圖,各位可以清楚看到整個外框是一體成形的厚鋁合金,內部的框架形狀甚至比Q系列還更為複雜,透過內部的螺栓鎖固,還可讓框架緊緊頂住前障板與音箱後方弧形曲線。
這是Magico S系列當前最高階S5落地式喇叭音箱的剖面照片,可以看到其分音器電路板安裝在底板上,最下方的兩支10吋低音單體中間與上方各有一塊內部鋁合金框架。
為何Magico堅持要以航太鋁合金打造喇叭音箱?內部還要加上密密麻麻的鋁合金骨架?從上面這張Magico官網所公布前一代旗艦Q5喇叭(右下角)與其他材質音箱量測的瀑布圖,就可清楚看出Magico如此堅持的理由。上圖橫軸是由20Hz至20kHz的頻率,縱軸是音壓強度,另一軸線則為時間軸,最遠處顯示喇叭所發出的音樂訊號,由遠到近則是隨著時間過去,音箱在各頻率的「餘震」大小。我們可以發現左上角一般喇叭最常用的MDF板音箱是最「不乾淨」 的,右上角「酚醛樹脂」(phenolic resin)聚合物音箱好一些,左下角使用鋁合金為音箱材質的喇叭就相當乾淨了,但仍在1kHz與10kHz兩處有較明顯的音箱共鳴。反觀右下角 Magico Q5喇叭的量測值,除了單體振膜本身運動慣性所造成的餘震能量外,音箱的共振衰減到幾乎不存在,「寂靜無聲的音箱」就是Magico所追求之目標。
這是Magico Q系列內部航太鋁合金骨架,有各種不同的形狀與尺寸,共通點是厚度與剛性十分驚人,而且都由一整塊鋁合金厚板經CNC電腦控制機具銑削製作,生產成本與時間耗費都非常驚人。
Magico以鋁合金框架所建構的內部骨架,不但讓喇叭箱體有強固的剛性,還擁有極佳的阻尼特性,讓音箱幾乎完全沒有任何音染產生。1964年出生的 Alon Wolf從六歲就開始學習小提琴,在以色列獲得許多音樂相關的獎學金,移居到美國後還在舊金山音樂學院繼續研習音樂;不過,先前他18歲時在以色列空軍官校服役時,曾經修習物理與數學,奠定累積了喇叭設計的相關知識,1990年代初期移居美國加州舊金山後,所從事的又是當時最尖端的電腦動畫設計,為 Sony、迪士尼、盧卡斯等好萊塢影業製作動畫,實際參與《小蟻雄兵》(Antz)與《史瑞克》(Shrek)等賣座動畫的製作,相關的高速運算程式設計,日後在他成立Magico公司之後,讓他開發出Magico專屬的音箱結構設計與分音器規劃模擬程式。上圖顯示Magico Q5喇叭內部鋁合金骨架數百個螺絲鎖固點,其實每一「點」都是Magico音箱設計模擬程式所計算出來的「共鳴點」,在這些地方鎖固各個框架,能夠最有效地消除喇叭發聲時音箱的共鳴。
Magico喇叭不光是內部骨架使用航太鋁合金,音箱的前後障板與側板也使用厚重的鋁合金板。Magico早在1994年就開始完全使用鋁合金打造喇叭音箱,是全球最早使用此材料的高級喇叭廠,對於如何以其建構優異、寂靜的音箱最為熟捻。

 

高性能單體也是自行設計開發

除了獨一無二的鋁合金骨架音箱之外,Magico也是全世界極少數自行設計生產單體的Hi-End喇叭廠,因此能夠更精準掌控單體與音箱特性的整合,並且更能確保單體的製作品質。
這是Magico Q5喇叭的立體電腦設計圖,顯示單體鎖固在內外兩層鋁合金前障板之間。
在高音單體方面,由Magico原本第一代高音MR-1單體系統,整合鈹振膜所構成的第二代MBe-1高音,就有高達50kHz的極高頻延伸、極低的失真與極大的承受功率,Magico認為其性能遠遠超過當前市場上所有製品。
這是使用於旗艦Q7喇叭的鈹振膜高音單體,裝好後只有鈹振膜與外部一圈懸邊會露出,請注意其下半部磁力結構直徑之龐大。另外,「底板」上的螺絲孔是用來鎖固於內層鋁合金前障板的,「底板」與鈹振膜懸邊旁單體「前面板」的距離差,就是Q7喇叭外層鋁合金前障板的厚度,實在很驚人。
這是Magico Q1書架式喇叭的7吋中低音單體,Magico的中音、中低音與低音單體振膜,都是由奈米碳管編織而成、內部夾Rohacell發泡材質的三明治複合材質。
Magico的奈米碳管編織專利技術稱為「Nano-Tec」,Magico說奈米碳管編織的拉力強度高達63GPa,相對而言高碳鋼就只有 1.2GPa,而奈米碳管編織振膜除了質量輕、剛性強之外,還有極佳的阻尼特性與熱傳導能力,因此幾乎不會蓄積能量,可說是近乎完美的中低音單體振膜材料。Magico的奈米碳管編織三明治振膜有多堅韌?Magico說將此錐形振膜放在地上,一個成年人站在上面、數十公斤的體重也不會有任何變形!
Magico的中低音單體都有特製的鈦金屬音圈與超強力的釹鐵硼磁鐵,運作時不僅失真低還具有極高的散熱效率與承受功率。
Magico使用一個0.15英吋厚、4.9英吋直徑的銅套將音圈的間隙完全遮蓋,它能將5吋音圈的電感量由3.0mH降低到0.3Mh(在1kHz處),有助於降低單體的非線性與內調失真。
對於喇叭單體而言,降低「渦流」(Eddy current)是減少失真的另一個重要課題。所謂「渦流」是音圈在固定磁鐵的磁場內移動時,所產生磁力與固定磁鐵相互對抗所產生的電流,這些電流不是擴 大機所送來的音樂信號,當然就造成了音樂重播的失真。降低渦流的最佳方法,就是讓磁鐵的磁力盡量飽和,這必須透過各組件的精密組裝與超強力磁鐵達成,上圖是Magico十吋低音單體總成的磁力分布圖,可以發現其磁力線分布十分均勻。
對照其他廠牌高級喇叭十吋低音單體的磁力線分布,就會發現其磁力線極為混亂,這就將在音圈產生極大的渦流,也會造成喇叭單體發聲的大幅失真。

 

自行開發的分頻網路模擬軟體

Magico除了擁有單體自製能力,自行開發、性能強大的分頻網路模擬軟體也是重要的「秘密武器」!Magico獨有的研發軟體能以1/4dB的精度建構「虛擬的分頻網路」,直接在電腦上更改分頻網路組件的規格數值,就可透過喇叭聆聽出其差異改變。
Magico的分頻網路為獨特的ESXO(Elliptical Symmetry Crossover)陡峭濾波網路技術,上圖藍色曲線為一般二階分音在分頻點的斜率曲線,黃色部分則為Q5在同一分頻點的斜率曲線,快速陡降的曲線讓各音路的頻率重疊範圍極窄化,使得各音路的銜接更為平順。
Magico無論機械或電氣特性,全都透過最新的電腦輔助設計軟體設計開發,也全都出自該廠獨自的軟體設計,分音器部分可直接以程式模擬不同分音器元件數值,所造成的音壓、相位等聽感變化,大大降低喇叭開發所需的時間,也提昇了分音器設計規劃的精確度。
Magico喇叭分音器的元件全都是最頂級製品,電容為德國Mundorf的MCap、MCap-Supreme、Silver、Gold以及油質電容等。電感部分,高級的銅箔電感也是標準配備。
由於分音器元件會有擴大機送來的大電流通過,傳統電阻很容易因為溫度的升高,而使得其電阻值產生變化,如此一來就與原先設定的分頻處理有所差異,造成喇叭單體發聲失準,為此Magico從Q5喇叭開始就使用特別訂製的Bulk金屬薄膜電阻,上面這張照片就是其封裝與內部結構,它與金屬薄膜電阻、金屬厚膜電阻或繞線電阻相比,具備50倍快的反應速度,並有溫度穩定的特性(±2ppm/℃,攝氏每一度只有百萬分之二的超低誤差)。

 

直擊Magico的工廠與聆聽室

《SoundStage! Global》網站在近兩個月前的3月11日,曾經對Magico工廠進行了原廠專訪報導,包括工廠現況、音箱金屬加工、倉儲管理、成品組裝、品質管控與廠內聆聽室,都拍攝了不少精彩照片作報導。不過基於尊重著作權,我們不能直接抓取該網站的照片撰寫介紹,請各位直接點擊這裡到該網站的報導頁面觀賞豐富的照片內容,此處以Magico官方臉書粉絲團所公布的一些照片作說明。《SoundStage! Global》先前曾於2011年採訪過Magico位於美國加州Berkeley的工廠,當時廠區面積為5,000平方英尺(約139坪),這次 Magico已經遷廠至加州Hayward,廠房面積也大幅擴張為八倍的40,000平方英尺(約1,111坪),由此可見Magico近幾年全球銷售成績之優異。
Magico新的廠房內有多達五部CNC電腦控制機具,用來製作該廠喇叭音箱所需的鋁合金框架與音箱,所使用的航太級鋁合金材料則向美國國內廠商採購。
這是Magico工廠內的組裝區,包括單體接線的焊接、單體的組裝與音箱的鎖固,全都由技巧熟練的人員手工作業。
這裡是Magico成品的倉儲區,由於Magico喇叭音箱皆為航太級鋁合金材料打造,重量都十分驚人,因此都以堅固的木箱包裝運送。
Alon Wolf認為Magico工廠內這間聆聽室,是全美所有Hi-End音響廠商裡最為用心打造的一間,《SoundStage! Global》網站編輯也說Magico這間聆聽室超大、也是他們所造訪過許多美國Hi-End音響原廠聆聽室處理最為用心者。Magico這間聆聽室有多大?長33英尺、寬22英尺、高13英尺(約相當長9.9公尺、寬6.6公尺、高3.9公尺,面積約20坪)。

 

S3落地式喇叭的製作流程揭密

三音路架構的S3落地式喇叭,是Magico較平價S系列裡的中階機種,也是旗下最暢銷的產品之一,水滴形圓弧音箱的造型時尚簡潔,但它的音箱也是由航太鋁合金製作的,除了一體成形的厚實外框,內部也有鋁合金框架,單支重量就有68公斤。
中空長條柱狀的鋁材,要先進熔爐加熱壓製成S3音箱的形狀。
接著以電鋸切割成S3箱體外框的長度。
初步完成的一段段S3鋁合金音箱主體。
在前障板切割出四個單體的安裝孔之後,接著要用電腦控制機具去鑽螺絲孔。
鋁合金外框在底部也要鑽十二個螺絲孔,用來鎖固鋁合金底座。由於Alon Wolf認為反射式音箱喇叭在反射管的共振頻率會有額外的共鳴,聽感上很容易誤以為它們有更好的低頻延伸,但實際上不僅並非如此,連低頻段的解析力與質感都不好。因此,所有Magico都是密閉式音箱設計,對於音箱密合度的要求極高,這也顯示於其鋁合金音箱加工精度的嚴格規範。
S3背面靠近底部那兩個圓孔是裝設喇叭端子之用的,至於在下方的長方形凹槽呢?竟然是安裝S3銘牌的,Magico為了讓銘牌安裝後與音箱密合,還大費周章使用CNC銑削一個尺寸精密的凹槽。
這是什麼東西?S3是三音路架構,中音單體當然要有其單獨的箱室,其發聲才不會與使用主音箱的兩個低音單體混在一起,這個就是Magico使用先進模擬軟體所開發出的S3中音箱室最佳形狀與尺寸模型。
大費周章開發出來的特殊中音單體箱室效果如何?Magico提供了一張THD總諧波失真比較圖,白色曲線為一般典型的長方體箱室,綠色曲線則為S3喇叭特殊形狀的中音單體箱室,明顯可看到在200Hz到2kHz的中音單體發聲範圍內,特製箱室的THD總諧波失真降低了許多,也使中音單體的發聲更精準。
這是製作完成、準備裝箱出貨的S3喇叭。

 

旗艦號角喇叭Ultimate III製作揭密

前面提到Q7是Magico的動圈式喇叭旗艦,但其實Magico還有一款參考售價高達60萬美元的超級號角喇叭Ultimate III接受訂製,這款喇叭超級巨大卻又很精緻,各位可點擊查閱底下這段Magico於CES 2014展出時,Alon Wolf親自介紹Ultimate III的影片。
Magico Ultimate III號角喇叭高達2.4公尺,為五路分音發聲架構,除了125Hz以下由15吋動圈單體、密閉式音箱提供外,以上四路全為號角設計。運送時要分為九大箱,總重量高達3,000磅(約1,362公斤)。
Magico Ultimate III的前障板與各路號角本體,當然也都用航太鋁合金車製,上圖所看到的是高音號角。
將高音號角翻過來,和雙手做比較就可發現其體型有多麼巨大,號角邊緣是與前障板貼齊的,而突出外環的底部與前障板鎖定後,整個外環是埋在前障板裡的,Magico Ultimate III鋁合金前障板的厚度實在可怕。
中音號角都那麼大,低音號角當然比臉盆還要大了,工廠裡工作人員正在檢視低音號角前段的半成品。
Magico Ultimate III喇叭的號角都是由整塊鋁錠經CNC電腦控制機具車削出來的。
號角的幅度是否正確,要經由德國著名光學玻璃公司蔡司(Zeiss)的量測儀器做精密的量測檢定。
這是低音號角初步完成的模樣。
之後還要進行烤漆的外觀美化處理。
Magico Ultimate III的前障板也是由整塊航太鋁合金車製的。
這是Magico Ultimate III的中低音號角驅動器,發聲效率高達115dB。

 
獲獎不斷的Magico由「傑富國際」代理引進

Magico的喇叭製品於全球專業媒體獲獎無數,上圖為CES 2014展覽Magico S5獲得《SoundStage! Global》的「傑出性能揚聲器大獎」(Outstanding Performance: Stereo Loudspeakers),由Magico總裁Alon Wolf親自領獎。
今年二月初,Alon Wolf也親自到日本東京接受權威音響雜誌《Stereo Sound》所頒發的Grand Prix 2013大獎(給予Magico旗艦喇叭Q7)。
加上這個最新獲得的獎牌,Magico已經七度獲得《Stereo Sound》的大獎肯定。

Magico近幾年所獲得國際專業媒體獎項(部分)

2005年

  • 日本《Stereo Compo》Grand Prix大獎:Mini
  • 日本《Stereo Sound》Best Buy:Mini
  • 日本《Stereo Sound》Grand Prix大獎:Mini
2006年
  • 日本《Stereo Compo》Grand Prix大獎:M6
  • 日本《Stereo Sound》Best Buy:Mini
  • 日本《Stereo Sound》Grand Prix大獎:M6
  • 美國《The Absolute Sound》年度產品大獎(Overall Product of the Year):Mini
  • 美國《The Absolute Sound》編輯首選大獎(Editor’s Choice):Mini
2007年
  • 美國《The Absolute Sound》編輯首選大獎(Editor’s Choice):Mini II
  • 美國《The Absolute Sound》金耳朵大獎(Golden Ear Award):Mini
2008年
  • 美國《Hi-Fi Plus》年度產品大獎(Product of the Year):V3
  • 德國《Stereoplay》新參考及最高評價揚聲器(New reference and highest scoring loudapeaker):V3
  • 美國《The Absolute Sound》編輯首選大獎(Editor’s Choice):Mini II
  • 美國《The Absolute Sound》編輯首選大獎(Editor’s Choice):V3
  • 美國《The Absolute Sound》金耳朵大獎(Golden Ear Award):V3
2009年
  • 法國《Haute Fidelite》:V2
  • 法國《Haute Fidelite》:V3
  • 美國CES創新獎(CES Innovations Awards):M5
  • 美國《Soundstage》評論者首選大獎(Reviewer’s Choice):V2
  • 美國《Soundstage》年度產品大獎(Product of the Year):V2
  • 香港《Super A/V》大獎:M5
  • 香港《Super A/V》大獎:V2
  • 美國《Stereophile》器材龍虎榜A級:V3
  • 美國《The Absolute Sound》編輯首選大獎(Editor’s Choice):Mini II
  • 美國《The Absolute Sound》編輯首選大獎(Editor’s Choice):V3
  • 美國《The Absolute Sound》編輯首選大獎(Editor’s Choice):M5
  • 美國《The Absolute Sound》年度產品大獎(Overall Product of the Year):M5
2010年
  • 英國《HIFI+》年度產品大獎(Product of the Year):Q5
  • 日本《Stereo Sound》Grand Prix大獎:Q5
  • 美國《The Absolute Sound》編輯首選大獎(Editor’s Choice):M5
  • 美國《The Absolute Sound》編輯首選大獎(Editor’s Choice):V2
  • 美國《The Absolute Sound》編輯首選大獎(Editor’s Choice):V3
  • 美國《The Absolute Sound》編輯首選大獎(Editor’s Choice):Mini II
2011年
  • 美國《The Absolute Sound》編輯首選大獎(Editor’s Choice):V2
  • 美國《The Absolute Sound》編輯首選大獎(Editor’s Choice):V3
  • 美國《The Absolute Sound》編輯首選大獎(Editor’s Choice):Q5
  • 波蘭《HiFi Muzyka》編輯首選大獎(Editor’s Choice):V3
  • 美國《The Absolute Sound》金耳朵大獎(Golden Ear Award):Q5
  • 美國《Ultra Audio》特選器材(Select Component):Q3
  • 英國《Hi-Fi News》傑出產品大獎(Outstanding Product):Q3
  • 德國《hifi & records》編輯首選大獎(Editor’s Choice):V2
  • 美國《Stereophile》年度揚聲器大獎(Loudspeaker of the Year):Q5
  • 美國CES創新獎(CES Innovations Awards):Q5
  • 美國《Soundstage》年度傑出性能大獎(Outstanding Performance):Q3
  • 美國《Positive Feedback》作者首選最佳產品(Writer’s Choice:Best of the Best):QPod
  • 美國《The Absolute Sound》年度產品大獎(Overall Product of the Year):Q5
  • 英國《HI-FI News & Record Review》年度傑出產品大獎(Outstanding Product of the Year):Q3
2012年
  • 美國《The Absolute Sound》年度產品大獎(Overall Product of the Year):Q7
  • 美國《Ultra Audio》TWBAS:Q7
  • 英國《Ultra Audio》特選器材(Select Component):Q1
  • 英國《Hi-Fi News》頂尖推薦器材大獎(Critic Recommended Product):Q1
  • 日本《Stereo Sound》Grand Prix大獎:S5
在全球音響業界獲獎無數、擁有獨特鋁合金骨架音箱與獨家高性能單體的Magico,日前已由「傑富國際」正式代理引進,動圈式旗艦喇叭Q7並已進駐該公司聆聽室,詳細介紹各位可點擊參考本站先前的深入報導

 

更多相關的豐富參考資訊,請點擊參閱:
Copyright© Hi-AV編輯部 & Hi-AV影音網
…… 喜歡這篇文章嗎?……
以下可查閱本文相鄰文章、對本篇文章進行評分
     M&K Sound S300新旗艦系列喇叭,上海全球首演現場深入直擊 >>
<< Stewart透聲銀幕與Procella嵌壁式喇叭系統,寬穎國際打造極致家庭劇院    
讀者評分
10987654321

本站推薦閱讀精選文章

器材評鑑測試時所使用的參考器材,對於挖掘受測器材的影音實力有很大的影響,優質的參考系統對受測器材影音實力的評斷有相當大的幫助。以下是本站主要參考器材的深入剖析,點擊連結即可深入了解其重要特色與性能。
除了兩聲道Hi-End音響,還跨足到高畫質影像領域、實現多聲道音響重播,並且達到「極致」程度的影音玩家,除曹醫師這個地球上恐怕找不到第二人。不僅「影音雙修」,曹醫師對於影音重播系統開放與執著的態度,更是最終讓影音重播效果能達到極致的源頭。有能力購入高價視聽器材的玩家不少,但能如同曹醫師一般秉持「Hi-End精神」去挖掘視聽系統重播底限者真的不多。
前台灣《音響論壇》雜誌的賴英智主編,他在十餘年前離開該職位之後,就前進中國創辦《新音響》雜誌,現在《新音響》已成為全中國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專業Hi-End音響雜誌。儘管《新音響》雜誌所評測的器材以兩聲道系統為主,但由於賴英智總編與知名影音達人士林曹醫師交好,每隔一陣子回台灣時總會到曹醫師府上交流,因此受到曹醫師影響在家裡反倒常以多聲道音響系統聆賞音樂。
音響展一向是各品牌發表熱門新製品的場合,也是影音愛好者能花費最少的時間、方便聆賞比較各品牌Hi-End音響及家庭劇院製品的好機會。此處匯集本站開站以來,走遍全台灣每年四大音響展的特色報導,同時匯集了海外重要音響展的展出報導,讀者們輕鬆就可一覽家庭影音的發展趨勢。
全站搜尋

進階搜尋



















網站導航

登入
使用者名稱:

密碼:

記住帳號

忘記密碼?

新會員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