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文庫 >>> 名廠大搜密

作者:廖斐森

 

2014丹麥Gryphon原廠專訪報導內容快轉列表

 

前篇「Gryphon喇叭」製品剖析,一開始提到Gryphon於1999年就開發了全球首部「可升頻處理」的CD唱盤,在此之前該廠製品除了部分唱頭放大器之外,還是以擴大機為主要範圍。不過,其實早在Gryphon完成該廠首套前後級的1991年,創辦人Flemming就有建構完整產品線的理想,當然也包括數位訊源在內。但是,我們知道,音樂CD早在1982年就已推出,並且剛登場就勢如破竹、使得黑膠唱片節節敗退,不少Hi-End音響廠家都陸續研發自家的CD唱盤上市,Gryphon遲至1999年才推出旗下首部數位訊源,其實算是腳步比較慢的。另一方面,當年也是SACD規格發佈的年份,十餘年來雖無法成為音樂光碟的主流,但在音響發燒友及Hi-End音響業界則備受肯定,不過直到今天Gryphon依然未曾推出SACD/CD唱盤,一直專情於「純CD唱盤」的製作,顯然Flemming對於新數位規格的引進十分謹慎。

 

話雖如此,但別忘了Gryphon在1999年所推出的Tabu CDP1,可是業界最早能做倍頻處理的CD唱盤。而去年所推出的首部數位類比轉換器Kalliope,種種性能又締造業界新紀錄,包括PCM數位音訊對應至384kHz/32bit、DSD數位音訊對應至DSD 512,而且可將192kHz以下的PCM數位音訊,透過數學運算升頻到210kHz,以得到更為平順的數位音樂重播。除此之外,我們也不可忽視Gryphon藉以揚名立萬的就是「Head Amp」MC唱頭放大器,就連輸入訊號微小到1mV以下的MC唱頭放大器都能妥善處理,CD唱盤或數位類比轉換器對Gryphon而言當然更不是難事。究竟Gryphon的數位訊源與其他品牌製品有何差異?為何在最新的Kalliope數位類比轉換器之前,Gryphon都只推出一體式的CD唱盤?Flemming對於音樂訊號重播的理念,又如何從唱頭放大器、擴大機延伸到數位訊源之上?就讓本篇報導為您揭開Gryphon數位訊源的奧秘之處。


1999年:Tabu CDP1 CD唱盤

Tabu系列是Gryphon於1996至2000年之間所推出,以「較為平價」理念提供Gryphon品質的音響製品,此款1999年上市的 Tabu CDP1就是該系列唯一的CD唱盤,也是Grypho首款數位訊源製品。儘管打著「平價」的旗號,但這部Tabu CDP1依舊有著相當精緻厚實的外觀,從超厚的黑色壓克力前面板及紅色獅鷲標誌,一眼就可認出是Gryphon的製品。只不過,作為一部CD唱盤,我們卻看不到應有的光碟承盤抽屜,從完整的機箱頂蓋也可看出它並非頂部入片的機種,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謎底揭曉,原來CD承盤就隱藏在前面板中央厚厚的顯示幕後面。
不同於當時其他歐美Hi-End音響品牌都採用Philips的雷射頭結構,Gryphon所採用的是Sony所開發的「雷射頭固定」光碟讀取結構。為何如此呢?原來Flemming認為音樂CD的音樂訊號坑洞極小、光碟轉速非常快且時時變動(從每分鐘500轉到200轉),Philips的搖臂式結構讓雷射讀取頭處於很不穩定的狀態,對於音樂信號讀取的精準度有不利的影響。反觀Sony所開發的「雷射頭固定」結構,不但雷射頭完全安定靜止,光碟片轉軸的直線移動與雷射光呈垂直相交,就像是黑膠唱盤的直切唱臂設計一般,其結構與運作就可降低不少失真,因此Gryphon率先使用Sony這嶄新的雷射讀取機構。
Gryphon Tabu CDP1使用一個特製的金屬鎮壓在CD光碟的轉軸上,抑震的效果要比Philips雷射系統輕薄的塑膠壓環優異太多了。Gryphon擅長之處是在電子電路的設計,但是以CD唱盤而言,倘若一開始由雷射頭所讀取的信號就有差錯的話,後續放大電路就算做得再精準細膩也是白搭,這就是Gryphon特別著力於雷射讀取機構的原因。
從背板可看到Tabu CDP1的左右聲道輸出分列兩側,實際上不只左右聲道電路板完全分離,甚至從一開始供電的電源變壓器就是左右聲道完全獨立,每聲道配備獨立繞組的35VA C-Core電源變壓器與12,000㎌容量濾波電容。充沛的供電與純A類、無負回授的平衡放大電路是Gryphon的招牌特色,但是對於Tabu CDP1這部該廠的首款CD唱盤來說,數位音訊領域精準度的提高絕對是另外一個重點,因此Gryphony特別訂製了精度達5ppm的恆溫石英振盪器數位時鐘,更率先使用96kHz/24bit數位類比轉換晶片,來將CD的44.1kHz音樂信號倍頻至88.2kHz以增進音樂的解析度。

 

2001年:Adagio CD唱盤

兩年後的2001年,Gryphon推出Adagio CD唱盤,外觀是與2000年上市之Sonata Allergo前級與Antileon Signature後級相襯的設計,但基本造型其實和先前的Tabu CDP1差異不大,從前面板中央那大大的顯示幕,一眼就可認出依然使用Sony的「雷射頭固定」光碟讀取機構。
Adagio CD唱盤內部使用一顆電源變壓器,但左右聲道、數位電路、光碟讀取及顯示電路都有各自的繞組,機箱內有一塊銅箔厚達70㎛(為一般電路板兩倍厚)的四層電路板,左右聲道音訊電路分列其左右兩側。除了同樣豐沛的電源供應以外,左右兩側前方的四方形盒子內就是左右聲道的數位類比轉換電路,Gryphon在左右聲道各配置了兩顆立體聲架構的96kHz/24bit DAC晶片,在播放音樂CD時可將44.1kHz/16bit的信號升頻到96kHz/24bit。其實,原本一部CD唱盤的數位類比轉換器只要使用一顆DAC就可做兩聲道的解碼轉換,為何要使用到四顆呢?當然還是聲音表現的考量,每聲道兩顆DAC的四組線路差動串疊運作,不但可增加3dB的動態範圍,同時還可降低背景噪訊、提昇音樂解析。類似以八聲道DAC來做兩聲道處理的運用,最近這兩、三年在業界才比較普遍,但早在十餘年前的2001年Gryphon就已經率先這麼做了!

 

2003年:Mikado CD唱盤

2003年Gryphon新一代的CD唱盤Mikado不再使用Sony的雷射讀取機構,改為上掀式設計,排除轉盤抽屜進出移動元件震動的可能,CD光碟使用一顆特製的40公克重鋁合金唱片鎮,整體外觀造型更為簡潔。
這是Mikado CD唱盤取下頂蓋的模樣,它的雷射讀取機構是赫赫有名、全鋁合金結構的Philips CD-PRO2,Gryphon是最早使用此一雷射讀取機構的廠家之一,數位類比轉換電路依然使用四顆AKM 96kHz/24bit立體聲DAC晶片,透過差動串疊運作將音樂CD升頻至96kHz/24bit。從上面這張照片,可以發現Mikado左右聲道是完全獨立對稱的設計,類比放大部分自然是Gryphon擅長的純A類、無負回授電路架構,對於降低阻抗、縮短信號傳輸路徑也很注重。不過,更驚人的是Mikado CD唱盤竟然使用了多達四顆的大型環形電源變壓器,左右聲道的數位及類比電源供電完全分離,這陣仗實在太誇張,但應該也是Gryphon CD唱盤充滿真實感勁道及能量的來源。

 

2008年:Mikado Signature CD唱盤

又過了五年,Gryphon才推出Mikado CD唱盤的「進階版」Mikado Signature CD唱盤,兩者的機箱外觀幾乎完全相同,比較明顯的差異是Mikado Signature的CD上蓋周圍多了11個小圓孔,使得CD光碟在快速旋轉時不再處於密閉的空間裡。
Mikado Signature CD唱盤的重量級CD上蓋結構與先前的Mikado CD唱盤一樣,都是在頂板後方由一根電動金屬支柱撐起,上蓋本體由背板上緣的轉軸固定,兼顧美觀與抗震的要求。
40公克重的鋁合金CD鎮中央有Gryphon的獅鷲標誌,這是由Mikado CD唱盤就沿用下來的重要配件。此外,在CD光碟轉動圓槽的周圍有多顆藍色LED,這也是先前Mikado CD唱盤就有的配備,可別以為它們的作用就只是為了美觀,其實主要還是基於提昇音樂重播表現的考量。為什麼在光碟周遭點亮藍色LED可提昇音質?因為讀取音樂CD的雷射光屬於紅外線頻段,藍色光可降低紅外線雷射光在CD光碟基盤內的漫射現象,讓音樂CD光碟反射回來的雷射光信號更精純。
Mikado Signature CD唱盤的觸控面板顯示幕和先前的Mikado CD唱盤看起來完全一樣,那麼Mikado Signature CD唱盤究竟「進階」了哪些地方,難道就只有CD上蓋變得比較漂亮嗎?當然這是不可能的,最重要的差別就在核心的數位類比轉換部分,從Mikado的四顆AKM 96kHz/24bit立體聲DAC晶片,進階到性能更強的四顆AKM 192kHz/32bit立體聲DAC晶片差動串疊,將音樂CD的44.1kHz/16bit升頻到192kHz/32bit,高頻噪訊移到兩倍高、人耳無法聽聞的96kHz,音樂動態範圍與細節表現也更上一層樓。

 

2010年:Scorpio CD唱盤

2010年,Gryphon的第五部CD唱盤Scorpio推出了,其機箱與面板造型和前一年面市的Atilla綜合擴大機完全相同,顯然兩者是搭配搭配為一套西裝的設計。既然Atilla是Gryphon旗下較為平價的綜合擴大機款式,Scorpio在設計上當然也屬於較為平價的機型。
咦,Scorpio並非上掀式的轉盤結構,但怎麼好像沒看到承盤抽屜呢?原來Gryphon將它藏到顯示幕下方略微凹入處了,平常收起時幾乎不會注意到,如此的設計可維持前面板的簡潔平整。
這是CD光碟抽屜承盤伸出來的模樣,當然Gryphon不可能只為了「好看」而這麼設計,實際上如此可將光碟轉盤結構降低到機箱底板上,會比一般「架高」的作法減少CD光碟快速旋轉時震動對聲音的負面影響。
這是Scorpio CD唱盤內部的模樣,確實沒有高階Mikado Signature與Mikado CD唱盤那麼壯觀,但還是使用了多達三顆大型環形電源變壓器,讓數位及類比左右聲道的供電完全獨立。而且本機除了轉盤從Philips CD Pro2改為特別訂製的瑞士廠鋁質托盤外,包括32-bit/192kHz的昇頻處理能力、每聲道各兩顆AKM 32bit/192kHz數位類比轉換晶片、僅使用一顆超高級銀質雲母電容作一階類比濾波、雙單聲道全平衡無負迴授架構、兩聲道完全獨立對稱、充沛的數位類比獨立供電、兩顆獨立校正高精準時鐘及最短聲音信號傳輸等作法,Scorpio完全都承繼自Mikado Signature,以其價格而言實在相對十分超值。

 

2013年:Kalliope數位類比轉換器

從1999年的Tabu CDP1到2010年的Scorpio,Gryphon所推出的一直都是「純CD唱盤」,從來沒有推出過兼容SACD的SACD/CD播放機。而到了2013年,因應數位流音樂檔案播放的風潮,倒是推出了旗下首部數位類比轉換器Kalliope,並且就像當年Tabu CDP1領先配備升頻處理功能一樣,以希臘神話裡掌管史詩與音樂之謬斯女神為名的Kalliope,整體性能又在業界立下了往上躍升一大截的新基準!對了,各位知道為何Gryphon先前都沒有推出分體式的轉盤與DAC,而現在有了Kalliope數位類比轉換器,也仍尚未決定是否要推出對應的轉盤嗎?Flemming 表示將轉盤與DAC分開,兩者之間就必須多增加傳輸介面,然而處理得不夠妥善的話,其實不會比一體式CD唱盤更好。而現在由於數位流趨勢,再加上一流的雷射讀取機構越來越少,是否要為Kalliope數位類比轉換器推出新轉盤,更是必須好好考慮。
Kalliope機箱左右聲道的電源電路是各自獨立的,而且分別由一顆特製65VA大容量的環形電源變壓器供電,左右聲道的濾波電容(每聲道各28顆)總容量高達34,000㎌!此外,為了讓USB介面得到最純淨的供電,Kalliope竟然裝了一顆12.5F超大容量的電容供電給它!請注意,真的是「12.5F」而非容量僅百萬分之一的「12.5㎌」,這相當於為USB介面裝了一顆電池來供電,實在超級發燒。
Gryphon Kalliope數位類比轉換器備有五組數位輸入,除了一組USB,還有一組AES/EBU與三組S/PDIF,數位輸出方面有一組AES/EBU,而類比輸出左右聲道則有平衡與非平衡各一組。此外,Kalliope備有12V觸發開關的輸入與輸出各一,也有外部時鐘(WORD CLOCK)的輸入與輸出,這意味著Gryphon未來有可能推出對應的數位轉盤,甚至更高階、更精準的外部時鐘再提昇數位音樂重播表現。Gryphon Kalliope數位類比轉換器的整體性能確實高出市面其他Hi-End品牌許多,本機透過USB數位輸入就可達到32bit/384kHz(DXD)對應,但其他品牌都只能達到24bit且需使用兩條AES平衡數位線傳輸;DSD數位音訊對應本機可達DSD512,它牌只能對應到DSD64;內建的數位升頻處理則可將數位音樂信號拉升到210kHz(透過非同步接收再加上升頻轉換,來消除數位接收時的時基誤差)。有關Gryphon這部Kalliope數位類比轉換器,本站先前曾做過「火熱新品研究室」專文剖析,各位可點擊這裡查閱更詳細的說明。

 

2014丹麥Gryphon原廠專訪報導內容快轉列表

 

更多相關的豐富參考資訊,請點擊參閱:
頁面: « 1 2 3 (4) 5 »
Copyright© 廖斐森 & Hi-AV影音網
…… 喜歡這篇文章嗎?……
以下可查閱本文相鄰文章、對本篇文章進行評分
     DSD之父Edmund Meitner親身解說,體驗EMM Labs的MDAT2 DSP韌體升級之神奇 >>
<< 德國Clearaudio原廠專訪:以創新及研發引領黑膠的文藝復興    
讀者評分
10987654321

本站推薦閱讀精選文章

器材評鑑測試時所使用的參考器材,對於挖掘受測器材的影音實力有很大的影響,優質的參考系統對受測器材影音實力的評斷有相當大的幫助。以下是本站主要參考器材的深入剖析,點擊連結即可深入了解其重要特色與性能。
除了兩聲道Hi-End音響,還跨足到高畫質影像領域、實現多聲道音響重播,並且達到「極致」程度的影音玩家,除曹醫師這個地球上恐怕找不到第二人。不僅「影音雙修」,曹醫師對於影音重播系統開放與執著的態度,更是最終讓影音重播效果能達到極致的源頭。有能力購入高價視聽器材的玩家不少,但能如同曹醫師一般秉持「Hi-End精神」去挖掘視聽系統重播底限者真的不多。
前台灣《音響論壇》雜誌的賴英智主編,他在十餘年前離開該職位之後,就前進中國創辦《新音響》雜誌,現在《新音響》已成為全中國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專業Hi-End音響雜誌。儘管《新音響》雜誌所評測的器材以兩聲道系統為主,但由於賴英智總編與知名影音達人士林曹醫師交好,每隔一陣子回台灣時總會到曹醫師府上交流,因此受到曹醫師影響在家裡反倒常以多聲道音響系統聆賞音樂。
音響展一向是各品牌發表熱門新製品的場合,也是影音愛好者能花費最少的時間、方便聆賞比較各品牌Hi-End音響及家庭劇院製品的好機會。此處匯集本站開站以來,走遍全台灣每年四大音響展的特色報導,同時匯集了海外重要音響展的展出報導,讀者們輕鬆就可一覽家庭影音的發展趨勢。
全站搜尋

進階搜尋



















網站導航

登入
使用者名稱:

密碼:

記住帳號

忘記密碼?

新會員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