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文庫 >>> 影音特搜隊
李氏音響Lee’s Audio新15吋旗艦USW-15發表體驗會,寬廣「動態頻寬」理念的具體呈現


本站曾經評鑑過「李氏音響」Lee’s Audio的三款喇叭,包括NS 5NS 61081NS 81011(詳細報導請點擊各型號),前兩者是書架式、後者則為小型落地式,儘管所使用的中低音單體和音箱尺寸都不大,但由於設計者李清輝先生注重喇叭實際播放音樂時的「動態頻寬」表現,透過精心設計的單體、分音器及音箱,再加上參考擴大機、線材的配合來對音樂信號能量漏失做良好補償,讓高低兩端的響度比例可達到中頻的80%,因此其喇叭製品可達到相近體形喇叭不易擁有的平衡度及動態性能。也就是無論書架式或小型落地式款,全都給人「大上一號」的聽覺感受,也因此日前李氏音響發表他家體形巨大的新旗艦喇叭USW-15時,整體表現如何實在令人期待。

 

「USW-15」型號的「15」代表它每聲道配備一支口徑達15吋的超低音單體,但看看上面那張照片,USW-15喇叭的正面看起來很瘦高啊?15吋的超低音單體要裝在哪裡?原來USW-15每聲道是「主音箱+超低音音箱」的架構,主音箱高181公分、寬33公分,前障板有軟半球振膜高音一支、5吋中音兩支與8吋低音四支,超低音音箱則為厚度33公分但寬度及高度都大上許多的尺寸,15吋的超大口徑單體就安裝在超低音音箱的內側,讓「主音箱+超低音音箱」的整體深度達到81公分。而且在色彩的搭配上,主音箱為白色鋼琴烤漆、超低音音箱則為黑色外觀,這使得USW-15在視覺上有瘦瘦高高的感受,聲音方面有15吋的超低音建構扎實飽滿的低頻。或許您會有疑問:深度達81公分不會太長、太佔空間嗎?其實,對於要求喇叭必須遠離背牆以得到良好音場的音響迷來說,81公分深的音箱並不會顯得過度,反而是兼顧視覺、聽覺和擺放的絕妙設計!

 

李氏廣受好評的NS 5書架式喇叭只使用了軟半球高音與8吋中低音單體各一支,其有效頻寬就達到50Hz-20kHz,那麼配備一支軟半球高音、一支5吋中音、四支8吋低音與一支15吋超低音的USW-15,向上下兩端的頻率擴展應該更為驚人吧?其實不然,「李氏」一向不在「看得到、聽不到」的漂亮量測數據做文章,只講求真實有效的音樂頻寬表現,USW-15所標示的規格是30Hz-20kHz,就聆賞音樂而言已經極為充分,李清輝先生選擇將30Hz以上做到盡善盡美,而非打腫臉充胖子硬將低頻往下拉到20Hz,反倒減損了30Hz以上低頻的細膩描寫。發表會當天無論以兩聲道聆賞動態超大的《炎黃第一鼓》、電影《超人:鋼鐵英雄》原聲帶或以5.1聲道觀賞電影《2012》火山爆發的震撼場面,USW-15的15吋超低音在發出飽滿低頻量感的同時,低頻與極低頻的解析、質感都相當明確清晰,更令人驚訝的是發出那麼大音壓的15吋超低音單體振膜看起來卻幾乎靜止不動,充分顯現「李氏」短音圈大磁路單體低失真的長處。

 

有關李氏USW-15喇叭的兩聲道與多聲道系統聲音表現,在後文我們還會有更詳盡的說明,現在先讓我們來看看日前在「李氏音響屏東本店」所進行的USW-15新旗艦喇叭發表體驗會實況。

 

李氏音響完全「居家風」的視聽環境

李氏音響的屏東本店位於屏東縣佳佐村,周遭環境十分開闊幽靜,有助於聆聽比較音響系統的細節與動態表現。上圖是店內的主要聆聽空間,照片裡所見到的大約只是整體的四分之三而已,整個空間高度約2.75米、寬度約7.3米、長度約10.6米,換算地板面積大約23.4坪,在台北市已經是一般居家整戶的大小了。在這麼大的空間裡發聲,正好可以完整檢視USW-15喇叭的能耐。
照片右側可以發現通往後側空間的走道僅以塑膠拉門區隔,因此USW-15在此處所需要應付的「吞吐空間」實際上還要更大。照片左側就是USW-15的左聲道,瘦瘦高高的白色部分為主音箱、其後方黑色部分則是超低音音箱。
李氏音響這個視聽空間擺設並沒有特意做任何專業的聲學處理,為的就是模擬李氏喇叭在一般居家環境的發聲狀況。從這張照片可看到另一側大玻璃窗外開闊的庭院。
在正式開始聆賞USW-15喇叭的表現之前,李清輝先生(中央站立者)先為與會來賓解說「李氏」喇叭單體的獨特之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短音圈、大磁路的架構,那是李氏喇叭低失真、高傳真的關鍵。
李先生現場展示一支拆解開來的廉價中低音單體做解說,他右手食指所指的古銅色物件就是這支單體之音圈,它是典型的長音圈設計,音圈捲幅長度達導磁板厚度的2.5倍,「好處」是單體的Fo數值可以變低、量測數據好看,但其實真正播放音樂時並無法發出那麼低的頻率。
李先生接著還進一步繪圖解說,長音圈設計的單體讓導磁板兩側磁束密度很低的磁力都可作用在音圈上,使音圈有更長的運動衝程,這能讓低頻的儀器量測數據很漂亮,但實際上會有很大的電磁失真,且由於音圈往復運動時間長會漏失很多音樂信號(因為來不及反應),造成低音無法下沈且量感輕薄,聽感軟綿綿且欠缺解析力。難以置信的是,不只平價單體為了讓量測數據好看這麼做,李先生仔細研究過B&W著名的800 D旗艦系列,他表示它們的低音單體使用音圈捲幅長度大於導磁板厚度達2.7倍之設計,因此會有上述的問題出現。這就是李氏不斷指名與B&W同場較勁,並認為售價不到一半的李氏USW-15喇叭,能比B&W 801 D有更線性的頻率響應、更寬廣的動態範圍與更完整音樂信號重播率的原因。
李先生在桌上也展示了USW-15的15吋超低音單體,讓與會來賓親手觸摸、親眼觀察。這支單體同樣使用短音圈、大磁路設計,其導磁板高度為18mm、僅略大於音圈捲幅長度,沒有密度稀的磁束作用於音圈,不會把音圈運動衝程無意義地拉長。由於音圈驅動範圍在導磁板厚度以內,受到均勻磁力線的驅動,不僅沒有外圍低磁束密度所造成的電磁失真,再加上短衝程可快速回復原位並對連續信號快速反應,因此能有更敏銳、傳真且豐富的音樂訊息重播。
「李氏」喇叭所使用的單體皆為自行研發設計,USW-15的這支15吋單體使用了德國製的輕質音圈筒,其音圈使用特殊的扁線並以人工繞製。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其金屬框架為一體鑄造成形,為降低對振膜背波的阻擋,框架還製作為圓弧的拱形,讓氣流能順暢地流過。
喇叭單體的電磁系統是將聲音信號由電能轉化為動能的環節,但各個單體間相位的同步則要仰賴分音器達成,因此「李氏」在喇叭分音器的製作上也超級講究。李先生手上拿著的是「李氏」NS 5書架式喇叭的分音器,所有元件以搭棚方式固定在實木板上,這是歐美品牌數十萬元等級喇叭才會有的作法,而且為了讓音樂信號傳輸達到低失真及大動態的要求,李先生說分音器電感線圈的直流電阻要小於0.4歐姆,並且要能在擴大機2.83V輸出時可傳輸50瓦以上功率。因此,NS 5的分音器的電感線圈採用線徑2.0mm(截面積3.14㎟)與1.5mm(截面積1.8㎟)線材繞製,讓直流電阻低至0.2歐姆,使得阻尼因素值大到 30左右。

 

全新打造的李氏新旗艦USW-15喇叭

近距離觀察「李氏」新旗艦USW-15喇叭,可以更清楚看到其「主音箱+超低音音箱」的架構,以及各單體的排列與相關位置,其中超低音配備一支15吋單體,並安裝在靠內側的障板上。主音箱上的高音、中音及低音單體,則採垂直鏡向對稱排列。
「李氏」喇叭全都配備特製的軟半球振膜高音單體。
USW-15有兩支5吋中音單體,懸邊有兩圈環狀的突起,相當特殊。
USW-15的8吋低音單體振膜表面有一圈圈圓環狀的突起,近看振膜表面還有小小的顆粒,這些都是為了增強振膜的剛性並降低盆分裂現象,讓振膜的失真更低、單體的發聲更為精準。
從這個角度可以清楚看到USW-15的兩個音箱透過底板結合在一起,這是超低音取下網罩的模樣,當將其網罩蓋上時,超低音側面與主音箱側面是齊平的。
USW-15的超低音單體振膜表面同樣有多層環狀突起,以15吋的單體尺寸而言,這支單體的音圈口徑不算大,那是由於李氏認為音圈口徑大意味著重量也隨之增加,就不能得到明快的反應,無法精確重播低頻的豐富細節及層次。
USW-15的主喇叭為三路分音、Bi-Wire設計,與擴大機的連接端子在超低音背面,經超低音分頻處理後的低頻及中高頻,分別透過跳線送入USW-15的主音箱。
「李氏」的喇叭音箱都採天然實木夾板製造,從超低音背面上方的低音反射孔,就可以看出它所使用的實木夾板有多麼厚實。

 

多聲道喇叭系統最重要的是各聲道喇叭相位一致性

「李氏」認為任何喇叭的發聲都與驅動的擴大機密不可分,假使用家所使用擴大機的工作特性與「參考擴大機」相差太多,是不可能有完善表現的,李先生在設計自家喇叭時所使用的後級就是這部Pass Labs X150。
兩聲道音響系統的部分,前端搭配的是前級是同廠的X2,至於CD唱盤則是Denon早期的旗艦製品,自家開發轉盤結構並使用銅製超重量級CD鎮的DCD-S1。
多聲道音響系統部分,藍光播放機是Pioneer的平價製品BDP-LX52,環繞擴大機是Onkyo TX-NR905,擺放在音響架前方地上的中央聲道喇叭也是「李氏」的產品。
中央聲道為兩音路三單體架構,和一般多使用一支高音配兩支低音的作法不同,這支中央聲道喇叭是兩支高音加上一支中低音的組合,高頻的量感才能與中低音達成平衡。為了讓中央聲道的發聲點盡量貼近畫面,特別將喇叭接線端子設置於音箱側面,並且將音箱截面設置為上窄下寬的梯形。如此一來擺放在電視或銀幕下緣的中央聲道喇叭,其發聲面就可自然朝向視聽位置的耳朵高度,讓中央音像的高度與左右兩側接近。
這套以USW-15作為左右喇叭的多聲道系統為5.1配置,擔任環繞聲道的落地式喇叭當然也是「李氏」的製品。儘管中央聲道及環繞喇叭與USW-15的體形相去甚遠,但所有李氏喇叭的音色是一致的,也都有良好的「動態頻寬」表現,因此組成多聲道系統對於各個方位的音像移動連貫性都不會有問題。
這是5.1聲道系統所使用的超低音喇叭,由於多聲道系統需講究各聲道相位的一致性,「李氏」認為主動式超低音絕對無法與各聲道的相位一致,因此旗下超低音製品(包括USW-15的超低音)都是被動式設計,必須另外準備擴大機來驅動。

在解說過「李氏」喇叭設計製作的特點以及對聲音重播的要求之後,李先生就直接讓USW-15為主角,以兩聲道播放音樂及5.1聲道播放BD影音軟體。

兩聲道音樂CD部分,他先播放一張在海邊錄製的情境音樂,來展現USW-15兩聲道精準的相位匹配,儘管是兩聲道模式,但飛翔鳴叫的海鳥可以「飛」到我們的前上方,喇叭前障板一線之後的海浪聲則有明確的遠近起伏。接著播放一位樂友帶來早已絕版、「家威影音」施威錦先生在國家音樂廳錄製的國樂,USW-15呈現了扎實清晰的音像、勾勒了人聲合唱的空間感,連踩動地板的動態都極有真實感。然後我拿出以前測試李式喇叭時曾用過的幾張CD播放,瑞典BIS唱片的《爵士鼓手協奏曲》無論動態、細節、速度、活生感與低頻控制力,全都比「李氏」較小的喇叭表現得更上一層樓,特別在50Hz以下的部分更為完善。《超人:鋼鐵英雄》裡同時以十套爵士鼓演奏所錄下的震撼配樂,USW-15對於空間感的描繪竟然還勝過小巧的NS 5書架喇叭(尤其在高度的部分),這顯然與其寬度僅有33公分的瘦高形主喇叭設計有關,至於低頻的表現自然要歸功於USW-15的15吋超低音單體,「李氏」短音圈、大磁路的設計可敏捷地對低頻音訊做反應,顯現爵士鼓手們精彩豐富的「對尬」場面。

多聲道影音BD部分,李先生首先播放盲人跨界歌手安德列波伽利在美國紐約中央公園的演場會實況,「李氏」喇叭厚實的中頻讓安德列的嗓音呈現迷人的風采,百人合唱團的和聲則有一整片綿延的空間感,雖然是戶外演場錄音,但觀眾群鼓掌時的包圍感仍有不錯的刻畫。接著李先生播放電影《2012》BD,男主角駕著大禮車逃往機場、再搭機逃走的片段,路面及大樓不斷崩落的音效,透過USW-15與其他李氏喇叭明快的反應,帶來令人神經緊繃的氛圍。火山大爆發前,鳥群由右前方往左後飛行的移動路徑,雖然環繞喇叭的高度僅及耳際,在高度感呈現上比較吃虧,但鳥群移動的連貫性及定位確實相當精準。李先生接著播放Dolby的《The Sound of HD3》測試BD,電影《Super 8》裡火車出軌的片段,激烈撞擊爆炸的動態與速度都相當優異,除了低頻的量感厚實且細節清晰之外,「李氏」這套以USW-15領軍的5.1聲道系統最讓我訝異之處,是在天崩地裂般的音效包圍下,音量相對低微的對白依然清晰,確實彰顯「李氏」喇叭寬廣「有效頻寬」能力的好處。

 

李氏Lee’s Audio喇叭產品線相當齊全

靠近視聽空間外側有另一組兩聲道音響系統,主角是位於外側的LS-1大型落地喇叭,它的正面中段以每聲道四支軟半球高音及四支5吋中音構成線音源,上下再各裝設兩支12吋低音,在音箱左右兩側還各有一支軟半球高音。李先生說這款喇叭的設計難度還要高於USW-15,而且其12吋低音的反應速度要優於USW-15的15吋,但兩支12吋所驅動的空氣量又勝過一支15吋單體,假使空間受限擺不下USW-15,這款LS-1將是極佳的選擇。
從側面觀察,可以清楚發現LS-1喇叭下方的12吋低音是以略微向上的角度,朝向聆聽位置發聲的,可以減少較靠近地面所激盪的聲波反射。此外,從這個角度,也可看見裝設在音箱左右兩側的補償高音單體。
主要視聽區域後方這對落地式喇叭,是筆者曾經做過詳細器材評鑑的NS 81011,各位可點擊這裡查閱該篇報導。
這款書架式喇叭是售價不到新台幣三萬元,配備6吋中低音單體與軟半球高音的NS 61081,雖然僅是「李氏」入門款的製品,但它絕對是活生靈動又傳真的音樂小巨人,筆者先前的深入器評剖析可點擊這裡查閱。

 

更多相關的豐富參考資訊,請點擊參閱:
Copyright© 廖斐森 & Hi-AV影音網
…… 喜歡這篇文章嗎?……
以下可查閱本文相鄰文章、對本篇文章進行評分
     Grimm Audio LS1,純正錄音室血統的DSP主動鑑聽喇叭 >>
<< OPPO耳擴、耳機及藍光播放機於「台南展樂音響」全面體驗會現場直擊    
讀者評分
10987654321

本站推薦閱讀精選文章

器材評鑑測試時所使用的參考器材,對於挖掘受測器材的影音實力有很大的影響,優質的參考系統對受測器材影音實力的評斷有相當大的幫助。以下是本站主要參考器材的深入剖析,點擊連結即可深入了解其重要特色與性能。
除了兩聲道Hi-End音響,還跨足到高畫質影像領域、實現多聲道音響重播,並且達到「極致」程度的影音玩家,除曹醫師這個地球上恐怕找不到第二人。不僅「影音雙修」,曹醫師對於影音重播系統開放與執著的態度,更是最終讓影音重播效果能達到極致的源頭。有能力購入高價視聽器材的玩家不少,但能如同曹醫師一般秉持「Hi-End精神」去挖掘視聽系統重播底限者真的不多。
前台灣《音響論壇》雜誌的賴英智主編,他在十餘年前離開該職位之後,就前進中國創辦《新音響》雜誌,現在《新音響》已成為全中國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專業Hi-End音響雜誌。儘管《新音響》雜誌所評測的器材以兩聲道系統為主,但由於賴英智總編與知名影音達人士林曹醫師交好,每隔一陣子回台灣時總會到曹醫師府上交流,因此受到曹醫師影響在家裡反倒常以多聲道音響系統聆賞音樂。
音響展一向是各品牌發表熱門新製品的場合,也是影音愛好者能花費最少的時間、方便聆賞比較各品牌Hi-End音響及家庭劇院製品的好機會。此處匯集本站開站以來,走遍全台灣每年四大音響展的特色報導,同時匯集了海外重要音響展的展出報導,讀者們輕鬆就可一覽家庭影音的發展趨勢。
全站搜尋

進階搜尋



















網站導航

登入
使用者名稱:

密碼:

記住帳號

忘記密碼?

新會員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