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上面這張有著階梯狀電影院專用座椅的視聽空間,可別以為是哪一家小型電影院的影廳,其實它是正在打造台灣首部3D偶動畫長片的「飛兒動畫」視聽室。眼尖的朋友應該會注意到此處牆面竟然是圓弧形的(事實上是半徑約4米的正圓形,地板面積約15坪),這當然大為增添了劇院空間聲學設計處理的難度,幸好負責規劃施工的是經驗豐富的「瑪斯音響」團隊,因此最終呈現出來的影音效果相當不錯——這對於「飛兒動畫」主事者呂文忠導演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最終其拍攝製作的台灣首部3D偶動畫長片《精工小子》要在電影院播映,這間劇院視聽室擔負著監控最終影音呈現效果的重要任務。
極為特殊的圓形空間劇院視聽室,以150吋大畫面呈現呂文忠導演的創作
![]() |
|
![]() |
|
「飛兒動畫」呂文忠導演與《精工小子》男主角Otto人偶的合照,從小喜歡畫畫的呂文忠原本在廣告公司任職,但29歲時為了實現夢想飛到美國考進華特‧迪士尼所創辦、孕育眾多著名動畫電影的「加州藝術學院」進修。呂文忠就學期間拍攝了七部動畫短片,畢業作品11分鐘長的《蕃茄醬》拿下2009年台北電影節最佳動畫影片,以及2010年英國獨立製作影展最佳動畫影片。 | |
什麼是「偶動畫」,就是以人偶拍攝的「逐格動畫」影片,每秒拍攝24張動作有微小變化的照片,再將一張張照片連接起來變成動畫,因此一部90分鐘長度的「偶動畫」電影,所需要拍攝的照片總數就接近13萬張,但呂文忠想打造的《精工小子》是3D影片,因此「左眼」、「右眼」畫面要分開拍攝,如此一來90分鐘長片就是兩倍數量的近26萬張照片拍攝需求!而且每張照片都要將人偶拍攝的支撐架「修」掉,工程之浩大可想而知。上面是《精工小子》的拍攝募資計畫影片,裡面有呂文忠導演2005年《鞋子》手繪動畫與2009年《蕃茄醬》偶動畫的片段,相當精采。不同於好萊塢偶動畫有數百人的團隊,呂文忠導演想以一己之力催生《精工小子》,迄今仍有不小的資金需求,也歡迎企業大力贊助。 | |
![]() |
|
![]() |
|
有關呂文忠導演所就讀「加州藝術學院」的背景及《精工小子》的製作,稍後再來做說明,讓我們先來仔細瞧瞧「飛兒動畫」這間由「瑪斯音響」精心打造的圓形劇院視聽室。天花板正中央所懸吊的就是「飛兒動畫」的商標,那是主人翁站在有著大翅膀飛魚背上飛翔之圖樣。正圓形空間會有聲波反射紊亂的疑慮,為此「瑪斯音響」在視聽室後方牆面施以凹凸處理打散聲波,側面則以數面大障板做為聲波來回反射的「陷阱」,再加上燈光設置兼顧美觀與聲學之考量。 | |
![]() |
|
![]() |
|
「飛兒動畫」這間視聽室設有階梯狀的四排座位,每排各有六個標準電影院座椅,其實已經像是一間小影廳了,銀幕看起來感覺不大,但其實對角線尺寸有150吋。為了更好的畫質呈現,瑪斯音響將150吋Grandview固定框銀幕的背牆整個塗黑,劇院視聽室前方三分之一範圍內的側牆懸掛黑色窗簾布,如此可抑制銀幕附近牆面的反光,也讓前方左右側牆對中高頻段音頻有適當的吸音作用。 | |
![]() |
|
![]() |
|
投影機部分暫時先沿用呂文忠導演原有的BenQ W3000色準導演機,可滿足呂導對於影片後製色彩精準度之要求。 | |
![]() |
|
![]() |
|
所有前端影音器材都放置在銀幕後方的空間內,從影音訊源到投影機的傳輸距離超過十米,當然得使用能對應超長距離傳輸、又有優異畫質性能的HDMI線,瑪斯音響所使用的是影音業界一致好評的FIBBR Ultra-Pro系列光纖HDMI線(詳細剖析請查閱本站先前的深入器材評鑑報導)。對了,這間視聽室的多聲道喇叭系統為5.1.2配置,上圖右上角可以看到懸吊於視聽區域上方的一支「天空喇叭」(黑色方形物件)。嗯,其實左右側環繞喇叭也是相同的款式,這樣音響系統能量夠充沛嗎? | |
![]() |
|
![]() |
|
別擔心,經驗豐富的瑪斯音響為呂文忠導演搭配的前方三聲道喇叭是「雷爾斯」LALS的號角喇叭,左右聲道是搭載號角高音與12吋中低音單體的Classical 12SE,中央聲道更搭載兩支12吋中低音單體,即使在「飛兒動畫」這間挑高的15坪視聽空間裡,依然能有極充沛的能量與包圍感,就算在最後一排離銀幕約七公尺遠的位置,同樣可以感受扎實飽滿的對白及音效。此外,許多影音店家總是將銀幕安裝得太高,但從上圖可以看到「瑪斯音響」將銀幕下緣降到最低位置,與坐在第一排座位時視線的中央聲道喇叭上緣高度切齊——如此一來,不僅長時間觀影更舒適、畫面影像與音像高度更一致、還可降低天花板反射光線對銀幕畫質的負面影響。 | |
![]() |
|
![]() |
|
除了前方三聲道體型不小的雷爾斯號角喇叭之外,做為多聲道音響系統「聲音靈魂」重點的超低音喇叭亦不可輕忽,這裡使用的是由瑪斯音響總代理的「秦朝」15吋超低音BQ3115D,其低頻量感不僅可媲美18吋單體等級者,低頻的質感、解析、延伸與速度表現更可越級挑戰,詳細剖析可點擊查閱本站先前的深入器評推薦報導。至於「飛兒動畫」這間劇院視聽室裡的影音感受,留到本文結尾再做說明,讓我們先來瞭解一下呂導的「飛兒動畫」與《精工小子》。 |
加州藝術學院開啟呂文忠導演打造屬於台灣的偶動畫長片夢想
《精工小子》是細膩製作的好萊塢等級3D偶動畫長片
![]() |
|
![]() |
|
這是《精工小子》男主角奧德(Otto),他是一個動力由一只「神奇手錶心」提供的機器人,這是他發明並裝上翅膀嘗試飛翔的鏡頭,在照片左側可以看到人偶支撐架,這是為了每秒24張照片拍攝時固定人偶做微小姿勢改變用的,拍攝所得的每一張照片(90分鐘長度就是近13萬張,3D製作照片數量再加多一倍)都必須用電腦將支撐架「修」掉。 | |
![]() |
|
![]() |
|
女主角史嘉莉在森林裡遇到巨大老鼠的場景,除了人偶之外,森林、建築等場景也都要具體縮小製作。 | |
![]() |
|
![]() |
|
史嘉莉奔逃時踩在溪流中的石頭上,每秒24張照片都要一一調整微小的動作差異拍照,背景與燈光也都要注意。 | |
![]() |
|
![]() |
|
這張照片也可以看到照片右側女主角腰部處有支撐架。 | |
![]() |
|
![]() |
|
上方左圖是拍攝男主角奧德從屋頂躍下後、利用翅膀飛翔的畫面,以左邊的動力機械裝置讓翅膀上下揮舞。上方右圖是奧德所居住的城鎮建築,拍攝時都需要按照人偶比例製作建造。 | |
![]() |
|
![]() |
|
路燈、窗戶、門扉甚至是鋪在地面上的石磚都需要精細製作,不可馬虎,畢竟正式上映時是投射在電影院數百吋銀幕的大畫面,得做得夠精細方能有真實感。 | |
![]() |
|
![]() |
|
男主角奧德與女主角史嘉莉的人偶與服裝,當然製作得更為精細,造價各達新台幣數萬元。 | |
![]() |
|
![]() |
|
人偶必須做出各種精細的動作(包括頭、手臂、腳部、身體與手掌等),因此不只是外觀細緻而已,內部骨架其實是有著許多關節的精密機械結構。 | |
![]() |
|
![]() |
|
《精工小子》人物臉部表情由同樣從「加州藝術學院」畢業、為迪士尼影業做設計的Ricardo de Los Angeles設定。 | |
![]() |
|
![]() |
|
那麼,人偶的表情要如何變換呢?原來人偶的頭部分為前半部與後半部,與頸部相連的固定部分是個半球形,前半部則製作了許多不同表情,實際拍攝時只要靠近後半部就能以磁力吸附,如此就能實現表情變換(當然每秒得拍攝許多張不同表情的照片),上面所看到的就是女主角史嘉莉的一些表情偶頭。 | |
![]() |
|
![]() |
|
呂文忠導演邀請到2012年環球影業偶動畫《派拉諾曼:靈動小子》(ParaNorman)的設計大師Heidi Smith為《精工小子》創造人物角色。 | |
![]() |
|
![]() |
|
這是《精工小子》反派主角Mr. K的角色設定。 | |
![]() |
|
![]() |
|
Mr. K手下有數名科學家為他打造機械人軍團。 | |
![]() |
|
![]() |
|
呂文忠導演手繪的《精工小子》故事概念圖,這是一部音樂類型的偶動畫,採訪當天也觀看了一段外國歌手錄製演唱歌曲的片段,旋律相當動聽。 | |
![]() |
|
![]() |
|
男主角奧德是鐘錶店的小孩,埋入他身體裡的「神奇手錶心」就是17歲時父親送給他的生日禮物,但後來他的父母因為一場車禍雙亡,孤獨的他在鐘錶店裡進行發明研究。 | |
![]() |
|
![]() |
|
《精工小子》故事智囊團包括《可可夜總會》(Coco)的編劇及副導演Adrian Molina先生(他也參與了《料理鼠王》、《怪獸大學》與《恐龍當家》等動畫片),值得一提的是在「加州藝術學院」已任教二十年的呂導恩師、同時也是提姆‧波頓指導教授的Stephen Chiodo,特別擔任《精工小子》的技術指導。 | |
![]() |
|
![]() |
|
「飛兒動畫」總部後方這棟由許多貨櫃組合起來的工作室,就是「飛兒動畫」的攝影棚,場景、建築的製作以及影片的拍攝都在這裡進行。 | |
![]() |
|
![]() |
|
這是「飛兒動畫」總部的外觀,整體設計非常有特色。 | |
![]() |
|
![]() |
|
其實,整個「飛兒動畫」總部就是一部攝影機的模樣,建築本體是機身,大門就是攝影鏡頭,在兩者之間還有許多ㄇ形木框做成「蛇腹」造型。「飛兒動畫」劇院視聽室就在攝影機左前側圓柱的一樓,所以整體建築結構截面原本就是圓形,並非特意把視聽室牆面建為圓形。 |
瑪斯音響為「飛兒動畫」打造劇院視聽室檢驗影音製作效果
更多相關的豐富參考資訊,請點擊參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