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文庫 >>> 名廠大搜密
重現精準美聲的極致技藝 – 打破專業錄音室與居家聆聽藩籬的TAD Reference One喇叭


長久以來,家用音響重播的極致標準應該如何,始終是音響愛好者熱烈討論的話題。許多人認為既然音響重播的音樂以人聲及自然樂器為主(除了電子樂器以外),那麼就應當以「現場」為準繩,越能「重現現場」的就是越精準的音響器材;不過,除了少數標榜「直刻」的錄音,我們在音響系統上所播放的「罐頭音樂」都要經過專業錄音室混音過帶的處理。嚴格說起來,家用音響音樂重播的絕對標準,與其說是錄音的現場,還不如以透過麥克風收音、錄音混音師在錄音室裡所鑑聽到的聲音為準,才是更合乎邏輯的想法。或許正是基於此種對於「精確極致」的追求,過去數十年來,不斷有不少原本是為專業錄音室而生的音響器材,成功地進軍家用音響領域,訊源與擴大機如此,喇叭品牌則更多。在這些廠家之中,今年八月圓山飯店Hi-End音響展才正式露臉的TAD(Technical Audio Devices),可說是比較晚踏入家用音響圈的品牌。

 

十月初舉辦的CEATEC JAPAN 2008展覽中,Pioneer 很大手筆地為TAD開闢了一間獨立的大展房,除了讓參觀民眾能在寧靜的聆聽環境仔細感受TAD Reference One喇叭的美聲之外,也展示了眾多TAD及Pioneer Exclusive著名的喇叭與音響器材製品。牆上也掛了這幅大海報,說明TAD的重要發展沿革。

然而,對真正的音響玩家而言,TAD可不是初生之犢,或者名不見經傳的品牌。事實上,TAD雖然在最近幾年才正式跨入家用音響領域,但成立於 1975年的 TAD老早就以其性能高超的單體與精準細膩的鑑聽喇叭,進駐超過20個國家、300間以上的專業錄音室,TAD的單體也被許多廠牌拿來作為高級家用喇叭的發聲單體。因此,縱使絕大多數民眾是生平第一次聆聽TAD的喇叭製品,八月圓山飯店Hi-End音響展時展出TAD Reference One喇叭的436房,幾乎隨時都擠滿了參觀人潮,展覽結束後各專業媒體也一致公認TAD Reference One是會場裡最好聲的房間之一。

 

其實,這樣的結果並不讓人感到意外。因為,三十餘年前TAD成立時所設定的目標,就是透過最頂尖的技術與材料來製作最優秀的喇叭,1977年推出的TAD Exclusive Model 2301與3301喇叭,不僅立即打響了TAD的名號,也重新定義了專業錄音室鑑聽喇叭的最高標準。時序進入二十一世紀,TAD進軍家用喇叭市場,無論是最新的Reference One或先前(2003年)推出的Model One,同樣秉持著以極致技藝打造精準美聲的理念,企圖將TAD在專業錄音室鑑聽喇叭的成就與標準,延伸到家用Hi-End喇叭的領域,讓愛樂者能聆聽到最正確的聲音重播。


Reference One是TAD現階段H-End家用喇叭的極致代表,推出後已廣受Hi-End音響廠家及玩家讚揚,包括美國著名的Hi-End名廠Ayre與日本《Stereo Sound》雜誌主筆小原由夫都購入做為參考喇叭,在台灣連從不輕易換機的士林曹醫師都率先購入,替代他已經使用十餘年的Genesis One四件式大喇叭,成為台灣第一對TAD Reference One的用家(請參閱這篇超重量級專訪「開放‧執著‧極致,舉世無雙的影音達人——士林曹醫師」)。為何正式露臉才一年多的Reference One,能如此迅速地在競爭激烈的Hi-End音響界竄紅?憑藉的正是TAD三十餘年來在專業錄音室鑑聽喇叭業界的堅強實力,以及背後Pioneer七十餘年來對喇叭單體架構及材料的研發成果。有關於Reference One這對TAD旗艦喇叭所運用的材料技術與特殊音箱架構等設計細節,稍後我們會作詳細的解說,且讓我們先來瞭解TAD過去三十餘年的發展歷程與其所締造的傳奇紀錄,因為那才是TAD由專業錄音室出發,繼而登上家用揚聲器高峰的原點。

左圖:不同於過往專業錄音室鑑聽喇叭的模樣,Reference One是適合居家環境使用的直立落地式造型,精緻的音箱外觀處理絕對符合其身價與音響迷的期待。
右圖:CEATEC JAPAN 2008展覽裡Pioneer展示TAD Reference One時,所使用的後級是TAD特別研製搭配的單聲道後級,還很神秘地用兩個黑色大木箱罩起來(在兩支喇叭之間的地板上,每聲道輸出功率為8歐姆負載時300瓦、4歐姆負載時600瓦,稍後正式公開時型號為TAD-M600,詳細介紹請參閱這裡)。對了,Reference One的音箱外層是以非洲產的特殊Pommele Sapelli木皮包覆,其紋路非常特殊,經過十多層塗裝與二十多道巧手打磨的程序,外觀有如高級傢俱般非常細緻。

先前我們在這篇「揭開影音先鋒的奧秘 – 探訪Pioneer東京總部」的報導中,闡述了Pioneer「讓更多人聽到更感動的聲音」之創業理念,也提及過去七十餘年間Pioneer對精準聲音重播所做的努力。然而,為了讓居家音樂聆聽標準提昇到更高的位階,Pioneer毅然決定從「源頭」出發,挑戰自己去設計製作更高性能、更精準聲音重播的專業錄音室鑑聽喇叭,並成立專屬以 「全世界最頂尖喇叭」為職志的新公司,這就是TAD(Technical Audio Devices)的源起。既然公司一開始成立的目標就如此崇高,除了幾近「無限」的研發資源挹注之外,主其事者的眼界與能力或許是能否成功的更重要關鍵。

 

為此,Pioneer北美分公司邀請了原任JBL研發副總裁(1960至1970年間)的Bart Locanthi為研發副總裁,同時也兼任TAD的顧問,就此迅速開展了TAD在專業錄音室業界的名聲。公司成立沒多久,1978年推出的TAD TD-4001高音單體就以鈹金屬振膜高音及壓縮號角驅動器的精準高效率表現讓人耳界大開,接著1979年時Eagles合唱團的全巡迴演唱更以TAD TD-4001高音與TL-1601低音單體組成喇叭牆,在開放的戶外演唱會場地於30公尺距離處還可達到130dB的音壓,且具備30Hz極低頻率的延 伸能力。如此驚人的性能讓TAD一戰成名,之後二十餘年間不斷研發出眾多高性能的單體與喇叭製品,也先後進駐全球超過20個國家、300間以上的專業錄音 室(部分列表請參閱這裡)。 

1983年推出的TSM-1(Exclusive model 2401 Twin),每支重量145公斤,使用一顆TD-4001號角高音與兩顆TL-1601a低音單體(沒錯,就是上述1979年Eagles合唱團演出時所 使用的高音單體以及低音單體的延伸款),當年的售價高達120萬日圓(每支),但仍在日本音響圈造成轟動,如今已成為TAD經典的名器之一。

 經過二十多年的歲月,TAD已經成為專業錄音室業界公認的鑑聽喇叭領導品牌之一,而且不僅是優異錄音的幕後推手,許多世界級歌手及樂團,如Bruce Springsteen、Eagles、Rod Stewart、Rolling Stones、恰克與飛鳥、美空雲雀、中島美雪等,都在巡迴演唱會指名使用TAD喇叭,Prince與小室哲哉更在私人專屬錄音室採用TAD為鑑聽喇叭。 流行音樂業界如此,古典音樂業界的眾多專業錄音室也是TAD的擁簇者,在此同時許多世界知名的電影製作公司,包括《星際大戰》系列名導演喬治‧魯卡斯的 Skywalker Sound、迪士尼與皮克斯等,亦以TAD組成多聲道鑑聽系統,來掌控旗下影片環繞音效精準逼真的營造。而在專業錄音業界獲得一致的好評之後,TAD從 2000年起便展開了下一階段進入家庭重播領域的計畫,希冀將他們在專業錄音室所建立的高標準,進一步延伸到家用Hi-End音響的範疇,讓愛樂者能在家裡聆聽與專業錄音室不分軒輊的精準樂音。 

 

覺得TSM-1(Exclusive model 2401 Twin)太大或購機預算不足嗎?沒關係,TAD同時還推出了只用一支中低音單體的TSM-2(Exclusive model 2402),當年售價是85萬日圓(每支)。

那麼,要如何進行呢?居家環境沒有錄音室經過縝密計算處理的聲學空間,錄音室通常嵌牆設置的鑑聽喇叭,在一般居家環境也不可能以同樣方式裝設。面對兩者不同空間基礎但重大的差異,TAD的社長宮川務先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即表示:縱使過去TAD在專業鑑聽喇叭業界已累積數十年的經驗,但設計TAD的家用喇叭仍是一項全新的挑戰。然而憑藉著TAD三十餘年的技術實力作後盾,依然很快就打造出以「正確地」將音樂傳遞給聆聽者為目標的TAD家用喇叭,很重要的關鍵就在於走國際化的路線,結合全球音響設計菁英與優秀音響工程師的共同努力。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位人物,首推後來成為TAD家用喇叭設計團隊首席工程師的 Andrew Jones,他是英國KEF喇 叭著名Uni-Q單體的重要推手,歷經11年的努力成功開發並將Uni-Q同軸單體孕育成熟後,Andrew Jones思考著如何讓他的心血結晶更上一層樓,TAD在單體振膜及相關材料技術上的領先,正好提供Andrew Jones另一個邁進的方向,理念相投的兩方於是攜手並進,開發出TAD一系列家用喇叭最重要的核心CST(Coherent Source Transducer)同軸中高音單體。


2002年CES展TAD 的第一對家用喇叭Model One首次現身並於2003年正式上市,2006年再推出後續機種Model Two,最新的Reference One則是TAD現階段家用喇叭技術的結晶,於2007年正式推出,每年全球限量48對。事實上,這三對喇叭所使用的單體是相同的(Model One多了一支8吋中低音單體),分別是一顆CST同軸中高音與兩顆十吋低音單體,差別主要是在箱體的部分,Model One是採用52片厚樺木板所疊合製作的特殊結構音箱(請參考先前筆者所寫的這篇報導), 最新製品Reference One箱體結構則是稱為SILENT(Structurally Inert Laminated Enclosure Technology)的技術,雖然使用了相同的單體、音箱體積也相去不遠,但Reference One單支的重量由Model Two的84公斤增加到150公斤,可見其結構之堅實。Reference One可說是TAD三十餘年來喇叭相關材料與技術研發集大成之製品,更是TAD由專業錄音室出發、意圖將精準美聲在居家聆聽空間重現的戮力之作。以下,我 們就以圖說的方式,來詳細探索TAD Reference One這對喇叭的秘密。

TAD Reference One喇叭的音箱外觀看來圓滑細緻,事實上箱體內部的結構十分複雜,光是前面鎖固三顆單體的前障板最厚處就厚達137mm,提供各單體最穩固的支撐。音箱 整體是呈現水滴狀的圓弧形,這部份是以50mm厚的夾板以高壓彎曲成形,透過內部圓弧型的曲面來降低單體背波的共鳴,達成清晰的發聲。右圖所呈現的是 Reference One喇叭的內部結構,採用類似飛機機翼的肋骨結構設計,照片右側是喇叭底部的反射孔,那個孔洞的下方還要裝一塊特殊形狀的「導流板」與厚重的底板。

 

從照片中也可以清楚看到Reference One內部有四塊厚21mm的橫隔板作為音箱的骨架,其中一塊位於兩個低音單體安裝位置之間,其左右的兩塊則對準低音單體的中線處,這兩塊橫隔骨架同時也 頂住低音單體的背部,給予穩固的支撐。至於最上方的橫隔板,在前端還加了一塊垂直隔板,作為CST中高音同軸單體的支撐。此外,Reference One的前障板並不是與地面垂直的配置,而是微微地向後傾斜四度的時序校準作法,這是為了讓CST中高音與底下低音單體到達聆聽者耳朵的時間相位一致。

 

經過精密的計算與測試實作,Reference One的低音反射結構不同於絕大多數喇叭的「反射管」,而是稱為Aero Dynamic Port System的特殊導流曲線。Reference One低音單體背波因此能順暢地引導流出,免除風切噪音且適切地調節氣流。

 

TAD Reference One的靈魂在於其獨特的CST同軸中高音單體,250Hz以上的頻率都由它所發出。為何TAD要耗費鉅資開發這個CST同軸單體呢?主要是基於時間相位 與指向性的考量。我們知道自然界聲波傳遞其實是「點音源」的方式,就有如我們將小石頭丟進水池,水面的漣漪以同心圓向外擴散一般,聲波同樣也是從發聲點向 四面八方擴散傳出。傳統多音路喇叭的設計,高音與中音位於不同的發聲點,除了發聲的時間相位不一致,導致音像不容易凝聚精準,指向性也不易寬廣。上圖左半 部顯示一般喇叭在不同聆聽角度的能量衰減,即使是在兩支喇叭中央的「皇帝位」,不同角度反射音的音色與直接音也有很大的差異,至於兩側聆聽位置差異就更大 了。反觀右半部CST中高音的同時同軸發聲狀況,具備較寬廣的指向性,不同聆聽角度聲波能量的衰減低微許多,因此聆聽的範圍更為寬廣,直接音與反射音的音 色趨於一致,而音像的凝聚度與線條刻畫也更好。

 

仔細觀察TAD Reference One的CST同軸中高音單體,會發現不僅單體的外框與前障板相鄰部分是近似圓號角的架構,在高音振膜與中音振膜之間也有一圈環狀的號角曲線結構,讓高音 與中音的發聲能有順暢的連接,達成真正點音源的發聲效果。雖然結構上與TAD過去在鑑聽喇叭上慣用的大型木製號角有所差異,但精確控制發聲角度、擴散性並 提高效率的發想,是完全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鈹(Beryllium)金屬振膜最近在H-End音響界變得很熱門,但TAD早在三十年前的TD- 4001高音單體就領先業界採用了。

 

此外,Reference One這顆CST同軸中高音單體除了3.5cm的高音振膜是鈹金屬,連16cm直徑大面積的中音振膜也是,這可就是全球獨一無二的作法了。相對於其他的振 膜材質,鈹金屬具有極低的內部損耗、極高的發聲速度以及質量輕剛性強的好處(質量比鑽石輕1.8倍、比鋁輕1.5倍、比鈦輕2.4倍,剛性卻是鋁的2倍、 鈦的 2.4倍、陶瓷的8倍),可以發出更精準的音色。再者,Reference One的CST中高音鈹振膜是採取在真空環境裡蒸著成型的,讓液態鈹金屬經氣化後均勻成形,使得密度與厚度比一般製作方式要平均許多,自然也讓聲音性能更上層樓。

 

由於高音單體的發聲頻率是在高頻段,具有很短的波長,如果不能很穩固地發聲的話,聆聽起來就會有很高的相位誤差。因此,近來高階喇叭的設計都很注重不讓中 低音單體的震動影響到高音發聲的精準,有不少喇叭都採用極為厚重的前障板,甚至還使用厚鋁板等材料來提供高音「堅定不移」的發聲基礎。前面提到 Reference One配備了最厚處達137mm的前障板,但TAD認為這樣還不夠,於是將整個CST單體透過六個橡膠阻尼管與一個質量厚重的金屬固定環結合,接著再將金屬固定環跟Reference One的箱體鎖定。如此一來,Reference One箱體的震動就有六個橡膠阻尼管來阻絕吸收,不會傳遞到CST單體上頭,TAD稱此種作法為ISO-Drive固定技術。

 

CST 同軸中高音單體的ISO-Drive隔離驅動技術有沒有效?有圖為證!上圖就是TAD官方的量測結果,這是脈衝頻率振幅的測試圖,給予一個脈衝震波 量測後續餘振的延續。黑色線條是沒有施以ISO-Drive隔離,紅色線條則是加上ISO-Drive之後的量測曲線。可以發現ISO-Drive隔離驅 動技術能有效阻隔脈衝震波的影響(最左側最大的振福小了許多),也讓後續的餘振更快弭平。

 

Reference One每聲道配備兩支十吋低音單體,共同負責250Hz以下的頻段。從外觀看,其四層懸邊乃延續自TAD過往專業錄音室鑑聽喇叭的設計,其目的是讓低音單體在做長衝程運動時仍有穩定的驅動。內部的架構也很特殊,不同於一般中低音單體僅配備一層彈波,這個低音單體的彈波有兩層(右圖標示為「雙阻尼器」),音 圈的直徑達10公分,都是為了讓振膜動靜自如、更為精準。

 

左圖是低音單體振膜的橫剖面照片,TAD稱為TLCC(Tri-Laminate Composite Cone)的三層複合式振膜,採用杜邦公司所開發的Aramid特殊纖維作為上下外層,中間夾壓克力泡棉做成三明治結構。這麼做有什麼好處?外層堅硬質輕 的纖Aramid纖維可提供良好的剛性,壓克力泡棉層則可以有效吸收振膜的振動。右圖則是此低音單體的分解圖,除了前述的重點之外,還可以看到TAD稱為 OFGMS(Optimized Field Geometry Magnet Structure)最佳化平均磁場的磁鐵總成,透過強力釹磁鐵和銅製短環等特殊結構,讓磁力線既強又分佈均勻。

 

其實,這個低音單體的磁路設計還具有「長磁隙」與「短音圈」兩大特色,所謂長磁隙就是讓內外固定磁鐵之間的空隙長度加長,而短音圈則是讓在磁隙內運動的音圈高度縮短,如此一來讓音圈所連接的振膜可作30-37mm的大範圍活塞運動,而且在此範圍內音圈所處的長磁隙內磁力都非常平均線性,所求的自然也是低音 單體的精準運動,以忠實再生訊源及擴大機所傳送過來的音樂訊號。

 

從八月初到現在,短短幾個月之間筆者已經在四個不同的地點聆聽過TAD Reference One。左上圖是八月圓山Hi-End音響展(以Krell Evolution 600單聲道後推動),右上圖是十月CEATEC JAPAN 2008展覽的TAD專設展示房(以TAD單聲道後級推動),左下圖是10月3日採訪Pioneer東京總部大樓時(以Pass X600.5單聲道後級推動),右下圖則是上週在士林曹醫師家裡(同樣用Pass X600.5單聲道後級)。四個空間大小差距非常大,以最小的圓山音響展和最大的Pioneer東京總部相比,面積差距就有十倍以上(容積的差距更超過二 十倍),所搭配的前端器材與負責推動的後級也各不相同。

 

不過,透過這麼多不同空間與器材搭配的交叉聆聽,TAD Reference One喇叭的真實面貌很清楚地浮現了出來,正如同TAD對專業錄音室鑑聽喇叭的要求,Reference One具有十分敏銳的音色分辨能力,無論人聲或樂器的質感都有清楚正確的描繪,高中低頻各頻段的音域平衡絕佳,連使用四件式大喇叭已超過二十年的曹醫師, 都盛讚Reference One是他這麼多年來唯一聽過能量及氣勢真正能和四件式喇叭相比的兩聲道製品。另一方面,Reference One喇叭具有鑑聽喇叭的中性特質,但又加上了絕美的音質呈現,暫態反應與活生感都是一流的水準。只要前端的器材搭配與聆聽空間調整恰當,TAD Reference One確實有能力將居家聆聽空間轉化為各式的音樂演出舞台,帶來既曼妙又靈動的音符與旋律。

 

TAD Reference One,確實是TAD重現精準美聲極致技藝的再次展現,也打破了專業錄音室與居家聆聽之間的藩籬(更多TAD Reference One的相關介紹與器材評鑑報導,請點擊參閱以下的【影音終極百科】TAD Reference One專屬頁面)。 

更多TAD相關的器材評鑑與介紹等豐富參考資訊,請參閱:

 

TAD Reference One落地式喇叭主要規格
  • 形式:三音路四單體,落地型低音反射式喇叭
  • 中高音同軸單體:高音為3.5cm直徑半球形鈹金屬振膜單體,中音為16cm直徑錐盆鈹金屬振膜單體
  • 低音單體:兩顆直徑10吋(25cm)三層複合結構錐盆振膜單體
  • 頻率響應:21Hz-100kHz(-10dB)、25Hz-20kHz(±3dB)
  • 分頻點:250Hz、2kHz
  • 承受功率:50瓦至300瓦
  • 靈敏度:90dB(2.83V/1m)
  • 最大輸出音壓:115dB
  • 一般阻抗:4歐姆
  • 重量:150公斤(每支)
  • 尺寸(寬×高×深,mm):554×1293×698
  • 參考售價:300萬元(一對)

(本文有關Reference One內部結構解說圖片由TAD本地代理商先鋒公司提供)

Copyright© 廖斐森 & Hi-AV影音網
…… 喜歡這篇文章嗎?……
以下可查閱本文相鄰文章、對本篇文章進行評分
     獨門DSP技術20年功力的軌跡 - YAMAHA DSP-Z11 11.2聲道環繞擴大機 >>
<< 串起每個失落或輕忽的環節,日本Acoustic Revive還原系統應有之美聲    
讀者評分
10987654321

本站推薦閱讀精選文章

器材評鑑測試時所使用的參考器材,對於挖掘受測器材的影音實力有很大的影響,優質的參考系統對受測器材影音實力的評斷有相當大的幫助。以下是本站主要參考器材的深入剖析,點擊連結即可深入了解其重要特色與性能。
除了兩聲道Hi-End音響,還跨足到高畫質影像領域、實現多聲道音響重播,並且達到「極致」程度的影音玩家,除曹醫師這個地球上恐怕找不到第二人。不僅「影音雙修」,曹醫師對於影音重播系統開放與執著的態度,更是最終讓影音重播效果能達到極致的源頭。有能力購入高價視聽器材的玩家不少,但能如同曹醫師一般秉持「Hi-End精神」去挖掘視聽系統重播底限者真的不多。
前台灣《音響論壇》雜誌的賴英智主編,他在十餘年前離開該職位之後,就前進中國創辦《新音響》雜誌,現在《新音響》已成為全中國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專業Hi-End音響雜誌。儘管《新音響》雜誌所評測的器材以兩聲道系統為主,但由於賴英智總編與知名影音達人士林曹醫師交好,每隔一陣子回台灣時總會到曹醫師府上交流,因此受到曹醫師影響在家裡反倒常以多聲道音響系統聆賞音樂。
音響展一向是各品牌發表熱門新製品的場合,也是影音愛好者能花費最少的時間、方便聆賞比較各品牌Hi-End音響及家庭劇院製品的好機會。此處匯集本站開站以來,走遍全台灣每年四大音響展的特色報導,同時匯集了海外重要音響展的展出報導,讀者們輕鬆就可一覽家庭影音的發展趨勢。
全站搜尋

進階搜尋




















網站導航

登入
使用者名稱:

密碼:

記住帳號

忘記密碼?

新會員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