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7慕尼黑音響展現場直擊】Burmester歡慶40週年,超級旗艦BC350落地喇叭與首部黑膠唱盤175轟動發表
Hi-AV編輯部 2017/5/19 13:11
【2017慕尼黑音響展現場直擊】Burmester歡慶40週年,超級旗艦BC350落地喇叭與首部黑膠唱盤175轟動發表

今年Bumester歡慶40週年,展房的展出主角是將去年概念喇叭C500(請見這裡)量產化的BC350,體型同樣巨大(僅高度與深度略縮小一點),但外觀及細節製作非常細緻,能量感依舊驚人但聲音的完成度更高。此外,Burmester也將在今年底正式推出175黑膠唱盤,這可說是創辦人Dieter Burmester的遺志,因為他在2015年過世之前15年就念茲在茲了,175是個「隨插即用」(Plug & Play)的黑膠唱盤,不僅具有轉盤功能,也附有唱臂、唱頭與唱頭放大器,只要接上電源線並透過平衡訊號線連接前級,放上黑膠唱片就可讓音響系統發出美妙的音樂。

 

結合了鋁材與木材的BC350喇叭從側面看非常漂亮,Burmester能將體型如此巨大的喇叭設計得如此美觀,真是不簡單,擺放在室內即使不發聲,也就是兩座現代雕塑藝術品。對了,由於BC350每聲道重達數百公斤,很難移動,因此Burmester為它設計了底座,就定位之後BC350喇叭本體可以在底座上轉動。

 

去年C500 Concept概念喇叭中高音模組,在「Pure Mode」與「Live Mode」兩種模式是可以上下移動的,BC350喇叭則改為固定式。中高音部分配備一支振膜寬4公分、長14公分的氣動式高音,以及兩支中音單體。

 

先前C500 Concept概念喇叭每聲道配備兩支15吋與四支巨大的低音反射管,而且低音柱是可以轉動的,但BC350改為固定方式,兩支低音單體在內側,兩支低音反射管則朝向外側。仔細瞧瞧,BC350側面由鋁板構成的「柵欄」是以弧形排列的,製作工法非常細緻。

 

這是從BC500後側往前方拍攝的頂部照片,各位有注意到BC500頂板前方(照片右上方)有個四方形的小凹洞嗎?裡面裝設的是一支向上發聲的AMT高音單體,當BC500切換到「Live Mode」時,這支AMT單體會啟動以增添音場與空間感。

 

在BC350背面下方接線板除了喇叭端子外,可以見到一個旋鈕與許多撥桿,就是用來調整及切換「Pure Mode」與「Live Mode」的。

 

前方搭配的器材都是Burmester頂級Reference系列,但是音響架右邊最上方卻有一個白色木箱蓋住,原來裡面放置的就是神秘的175黑膠唱盤,一直到展覽首日下午的發表會才揭曉。

 

Burmester BC350喇叭的聲音表現如何呢?與去年展出的C500 Concept概念喇叭同樣能量氣勢驚人,但BC350卻更為精緻且控制力良好,發表會時現場播放了大家都很熟悉的Eagles合唱團《Hotel California》、弦樂、鋼琴、貓王演唱的《Fever》、打擊樂等多段不同類型曲目,都顯現了BC350明快紮實且充滿能量密度的真實感。我們在現場以攝影機拍攝了幾段曲目播放實況,雖然兩端頻寬(尤其低頻部分)與現場聆聽相去甚遠,但仍可感受BC350音樂重播表現之優異。

 

針對媒體及代理商的發表會由創辦人Dieter Burmester之遺孀Marianne Burmester先致詞。

 

接著由今年初新上任的總裁Andreas Henke(原任保時捷行銷總監)針對Burmester 40週年與兩項新產品做說明。

 

175黑膠唱盤的整體外型設計與Burmester頂級Reference系列器材相同,有獨立的鋁材底座承接機箱本體。

 

鍍鉻前面板左側的旋鈕職司33轉與45轉之切換,右側三個撥桿分別為輸出電平(+6dB與0dB)、Subsonic(開與關)及電源開關。

 

Burmester 175黑膠唱盤是一體化的設計,不光具備轉盤功能,連唱臂、唱頭都齊備,甚至還內建了唱頭放大電路。

 

因此,在Burmester 175背板上就可看到電源線插孔與平衡式高電平訊號輸出,只要用一對訊號線連接前級就可以播放黑膠唱片了。

 

今年是Burmester 40週年,特別利用面向外側的空間展示1977年創立以來的重要產品,並以時間軸由左至右排列(下圖為左半部),除了陳列重要代表性產品並在下方標註文字說明,後方還陳列了同時期所出版的重要黑膠唱片。這不僅讓參觀者能和同時期的音樂印象作連結,也可說是與40週年紀念產品的175黑膠唱盤相呼應。

 

這是展示牆右半部的陳列布置,剛在台灣正式發表的Phase 3新世代精品音響系統相當搶眼。

 

有趣的是,Burmester還特別製作了一個惟妙惟肖的BC350喇叭縮小模型展示!

 

更多相關的豐富參考資訊,請點擊參閱:

>>> 點擊查閱更多【HIGH END 2017慕尼黑音響展】現場直擊報導

 


本站推薦閱讀精選文章

器材評鑑測試時所使用的參考器材,對於挖掘受測器材的影音實力有很大的影響,優質的參考系統對受測器材影音實力的評斷有相當大的幫助。以下是本站主要參考器材的深入剖析,點擊連結即可深入了解其重要特色與性能。
除了兩聲道Hi-End音響,還跨足到高畫質影像領域、實現多聲道音響重播,並且達到「極致」程度的影音玩家,除曹醫師這個地球上恐怕找不到第二人。不僅「影音雙修」,曹醫師對於影音重播系統開放與執著的態度,更是最終讓影音重播效果能達到極致的源頭。有能力購入高價視聽器材的玩家不少,但能如同曹醫師一般秉持「Hi-End精神」去挖掘視聽系統重播底限者真的不多。
前台灣《音響論壇》雜誌的賴英智主編,他在十餘年前離開該職位之後,就前進中國創辦《新音響》雜誌,現在《新音響》已成為全中國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專業Hi-End音響雜誌。儘管《新音響》雜誌所評測的器材以兩聲道系統為主,但由於賴英智總編與知名影音達人士林曹醫師交好,每隔一陣子回台灣時總會到曹醫師府上交流,因此受到曹醫師影響在家裡反倒常以多聲道音響系統聆賞音樂。
音響展一向是各品牌發表熱門新製品的場合,也是影音愛好者能花費最少的時間、方便聆賞比較各品牌Hi-End音響及家庭劇院製品的好機會。此處匯集本站開站以來,走遍全台灣每年四大音響展的特色報導,同時匯集了海外重要音響展的展出報導,讀者們輕鬆就可一覽家庭影音的發展趨勢。
全站搜尋

進階搜尋




















網站導航

登入
使用者名稱:

密碼:

記住帳號

忘記密碼?

新會員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