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慕尼黑音響展現場直擊】Burmester C500 Concept喇叭超巨大驚人,159新旗艦單聲道後級更上層樓 |
![]() |
|||||||
本次Bumester展出主題是體型與聲音都超級巨大驚人的C500 Concept喇叭,目測喇叭高度將近200公分、深度則有130公分以上,而且還有「Pure Mode」與「Live Mode」兩種模式。至於推動這款喇叭的後級則是原本旗艦單聲道後級909的進化機種159。
Burmester創辦人Dieter Burmester去年8月15日不幸因病辭世,新品發表會一開頭遺孀Marianne Burmester先致詞緬懷,同時也說明經營團隊將繼續發揚Dieter Burmester將美好音樂帶給大家的理念,Burmester產品會延續過往的軌跡繼續向前。
前面看到的C500 Concept喇叭是「Pure Mode」,前障板中高音在最低的位置,低音柱則收起面向一側,這是更符合音響迷聆聽的狀況。至於「Live Mode」則是將前障板中高音升到最高位、音箱中段的低音柱轉九十度,此時低頻量感與動態會大幅增加、聲音也更鮮明,其實說是「Party Mode」可能更名符其實。雖然C500 Concept名為Concept(概念),現在也只是試作原型機,但未來將會正式量產,前面板的中高音模組位置移動也會由手動改為電動。
近一點觀察「Live Mode」的C500 Concept喇叭,體型真的好巨大。
C500 Concept喇叭中高音柱配備一支振膜寬4公分、長14公分的氣動式高音,以及兩支中音單體。
可轉動90度的「超低音柱」每聲道有兩支38公分(15吋)的巨大低音單體,它是由位於德國柏林的KPM Konigliche手工特製的。
C500 Concept喇叭的超低音柱與前後組件間是以弧形轉動密合的,因此在「Pure Mode」時中高音柱是密閉式架構,在「Live Mode」時則變為低音反射式(在中高音柱後方有一狹長的低音反射孔)。
「Live Mode」時兩支15吋低音單體朝前,每聲道四個低音反射孔則轉到向後發聲的位置,從這個角度可看到C500 Concept喇叭背板有超多WBT端子,不知道是怎樣的配置方式?
「Pure Mode」時每聲道四支低音反射孔朝向側面。
原廠技術工程師Stefan手上拿著的是剖成一半的低音反射管,看看它有多麼巨大!
這是剖成一半的低音反射管特寫,內側特別製作為類似機翼截面般的拋物線,可加快氣流的流動,降低低音反射管的共鳴聲,讓C500 Concept喇叭的低音更乾淨明快但又同時有豐沛撼人的量感。
Burmester 159新旗艦單聲道後級的外觀和原本的旗艦909看起來沒有差異,但其實高度高了幾公分,這也是909後級在1990年9月推出,歷經四代進化到MK5、時隔25年之後的超級大變身!目前Burmester還未正式公布相關數據,但表示全新的架構大幅降低內部干擾、電流路徑、電源供應與所有元件都為最佳化,超高的阻尼因素則讓它有著「無堅不摧」的強悍控制力,看看下層那超大的電源變壓器體型真是嚇人!
《Hi-AV影音網》在現場拍攝了五段影片(包括三段「Pure Mode」與兩段「Live Mode」)但由於上傳速度緩慢,只先上傳了第一段「Pure Mode」,另外四段影片要等下週回台後再上傳,要提醒各位的是由於攝影機的收音頻寬及動態有限,實際上現場聆聽感受還要強烈很多,特別是在距離右聲道喇叭約4米、「Live Mode」時竟能讓聽眾都有被低頻聲波「打到」的感覺,這是在影片裡無法顯現的,但其實這段影片已能讓各位相當程度體會到Burmester C500 Concept喇叭與159新旗艦單聲道後級的迷人之處了。 |
更多相關的豐富參考資訊,請點擊參閱: |
>>> 點擊查閱更多【HIGH END 2016慕尼黑音響展】現場直擊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