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 Solitaire CWT 1000-8 SE喇叭融合靜電式的通透高頻與動圈式的充沛能量 |
 |
 |
 |
T+A這個創立於1978年的德國頂尖音響品牌,標榜「理論與應用」(Theory and Application)的結合,無論年營業額或規模都是德國Hi-End音響品牌最大者。另一方面,T+A的產品包括喇叭、數位訊源、黑膠唱盤、前級與後級擴大機,也是極少數涵蓋完整音響產品線的品牌,足見T+A在機械、電子、數位軟體等相關領域都有深刻的投入。以喇叭製品而言,T+A目前就有Solitaire SE、Criterion TCD、K-Active主動式、K、Pulsar與CS Mini等系列,且都有多款製品可滿足不同愛樂消費者之需求。 |
 |
 |
本文主角Solitaire CWT 1000-8 SE(以下簡稱CWT 1000-8 SE)隸屬於旗艦Solitaire系列,其上有CWT 2000 SE、其下則有CWT 500-5 SE。換句話說,CWT 1000-8 SE就是當前T+A僅次於CWT 2000 SE的「次旗艦」喇叭製品,渾身上下都是T+A最先進技術的結晶。Solitaire系列最獨特之處就是結合長條型靜電高音與動圈式中音及低音,同時展現靜電喇叭通透純淨高頻,以及動圈喇叭充沛龐大能量的好處。CWT 1000-8 SE為三音路密閉式落地喇叭,頻率響應規格為26Hz-40kHz,配備與旗艦CWT 2000 SE相同的920mm×50mm靜電高音、八支120mm(約5吋)錐盆中音動圈單體(前一代為六支)與四支210mm(約8吋)低音單體,高度134cm、寬度32cm、深度46cm,每聲道重達83公斤。 |
 |
 |
Solitaire系列CWT型號是Cylinder Wave Transducer(圓柱形聲波傳導)技術的縮寫,透過此綜合性技術可以控制中音與高音的擴散,上圖是2011年T+A總裁Siegfried Amft來台舉辦發表會時,親自以手勢及動作解說Solitaire系列Cylinder Wave Transducer技術優點的照片。由於長條形靜電高音與陣列中音都是線音源發聲,不同於一般喇叭的單點發聲的輻射狀聲波擴散,CWT技術能大幅降低天花板與地板的反射音,不僅有助於在一般居家空間聆聽到更精準、更傳真的音樂重播,發聲能量及密度更為提高。另一方面,由更多單體協力發聲,也讓承受功率、最大音壓與微小細節的呈現都更好,真是一舉數得。 |
 |
 |
T+A喇叭所使用的單體都是自行研發製作的,振膜來自英國、磁鐵機構來自日本、懸邊來自德國、而框架則是台灣廠商的製品,結合全球各地最佳的元件來組裝以符合T+A所嚴格規範的品質。Solitaire系列中音單體的振膜上有很特殊的輻射狀條狀割痕,那是由於T+A研究過中音單體振膜的運作,它所負責的頻率範圍在200Hz-2,000Hz之間,當發聲頻率越提高時就會讓振膜振動越往內圈靠近,此時振膜的外圍就容易變形產生失真,因此T+A在中音振膜切開十餘道輻射狀凹槽,再以特殊黏膠接合,如此就能提升振膜的剛性、降低失真。 |
 |
 |
T+A Solitaire旗艦系列喇叭的低音單體都設在音箱側面,每聲道CWT 2000 SE使用四支250mm(十吋)低音單體、CWT 500-5 SE使用兩支210mm(八吋)低音單體,至於本文主角CWT 1000-8 SE每聲道音箱則有四支210mm(八吋)低音,難怪以其不算非常龐大的音箱容積,就可得到26Hz的優異極低頻延伸,也可讓它擁有既豐富飽滿又快速的低頻表現。 |
 |
 |
其實對向安裝於音箱兩側的低音單體,已經可以讓它對音箱振動的影響大幅降低了,不過T+A還進一步使用三根不銹鋼連桿將兩支超低音鎖固成一體,讓兩者振膜工作時的能量可直接抵銷,幾乎完全不會施加在音箱上,當然可使得整體的發聲更為精準,T+A就是如此不放過每個可以提升音樂重播表現的細節。 |
 |
 |
這是前一代CWT 1000 SE喇叭靠近底部的模樣(新款CWT 1000-8 SE有向外延伸的金屬底座與抑震腳墊),Solitaire系列喇叭由於高音部份為靜電形式,因此它是需要插電的,另外請注意在接線板上方設有高、中、低音的調整按鍵,各頻段量感都可分別增加或降低1.5dB,對各種不同居家聆聽環境都能有更廣泛的適應性。 |
 |
 |
CWT 1000-8 SE喇叭的發聲效率為88dB(1W/1m),T+A原廠提供多種外觀選擇,質感非常細膩優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