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丹麥Dynaudio是全球極少數橫跨家用、專業與車用音響市場之Hi-End揚聲器品牌,由三位合夥人創立於1976年的Dynaudio最早專注於家用音響,創辦人之一的Ejvind Skaaning(他也創立了Scan Speak與Audio Technology)在1987年離開Dynaudio,但仍然與Dynaudio有密切的合作關係。1990年時Ejvind Skaaning與英國Munro Acoustics公司的Andy Munro開創了Dynaudio Acoustics品牌,主打錄音室鑑聽專用喇叭製品,開業作Crafft Studio Monitor就已一炮而紅,接著M系列、BM5、BM6A與BM15A等製品,更是得到專業錄音室與音響玩家的一致肯定。
目前丹麥Dynaudio仍有Core、LYD與BM等Pro系列專業鑑聽喇叭製品,不過「Dynaudio Acoustics」商標已屬於Andy Munro的英國Munro Acoustics公司,主打的是體型更大且使用T330D等Dynaudio傳奇單體的錄音室鑑聽喇叭;當然,對於追求大動態、低失真音樂重播的音響迷與愛樂者而言,Dynaudio Acoustics也是很適合居家使用的揚聲器。現在,Dynaudio Acoustics已由代理義大利A.R.T.、美國Cello等品牌的「仙瑟」取得台灣總代理權,之後台灣消費者就很容易聆賞擁抱Dynaudio Acoustics了。
Dynaudio Acoustics鑑聽喇叭獲全球眾多知名錄音室、機構與樂團使用
全數配備Dynaudio傳奇高動態、低失真之經典單體
這是2018年年末時在中國長沙所舉辦的Dynaudio Acoustics體驗會場地,除了最大的旗艦M4+P喇叭沒有設置之外,由外向內分別為M4 Mini、C4與C3等三款主動分音鑑聽喇叭(Dynaudio Acoustics所有製品音箱皆為被動架構,由內建主動電子分音電路的Dynaudio Acoustics大功率後級多路驅動發聲)。 | |
Dynaudio Acoustics四款鑑聽喇叭第一個共通之處,就是高音單體全數採用Dynaudio傳奇經典Esotar T330D,過往有無數頂級Hi-End喇叭製品都以Esotar T330D為號召。Dyanudio後續開發出其他的高音單體,在2000年以後Dynaudio已經不外售自家單體給其他品牌廠商,但Munro Acoustics公司的Dynaudio Acoustics鑑聽喇叭是唯一的例外,仍然在丹麥Dynaudio的單體工廠內受注生產Esotar T300D等Dynaudio Acoustics所使用的Dynaudio經典單體。 | |
市面上喇叭單體振膜材料不斷推陳出新,但Dynaudio多年來卻始終堅持使用絲質軟半球高音單體,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認為軟質的絲質振膜發聲頻率越高、振動速度越快,振膜的振動面積越小,所以不會出現硬質振膜常有的鈴振與盆分裂,失真與音染也極低;此外,軟質振膜的滾降曲線和緩平順,聲音聽起來會更自然、延伸性也更佳,因此Dynaudio全系列喇叭都使用絲質振膜高音,超經典Esotar T300D亦是如此。上圖所見是2013年本站《Hi-AV影音網》廖斐森總編輯受邀前往Dynadio丹麥原廠採訪時所拍攝照片,當時所撰寫的Dynaudio超強單體製作的完全圖解深入報導,請點擊這裡查閱。 | |
這是Dynaudio較為平價喇叭所配備高音單體的剖面圖,Dynaudio Acoustics鑑聽喇叭所配備Esotar T300D高音單體的磁力機構體型大非常多(一支Esotar T300D高音單體重達1.6公斤!),但基本架構是相同。Dynaudio軟凸盆振膜高音有音圈及磁力結構等特殊技術加持,使其可承受高達1,000瓦以上的猝發波,拉寬從極小到極大的發聲範圍,以呈現逼近真實的動態。即使上圖所見的較平價Dynaudio高音單體,所使用的磁鐵還是比其他品牌大了好幾倍,如此方能精準並強力地驅動音圈(上圖紅色處)與振膜發聲。此外,從上面這張高音單體剖面圖,可發現在振膜後方有吸音棉及氣流導引結構,可有效吸收軟凸盆振膜背後發射的聲波能量,使其不至於反彈回振膜上,造成不該有的多餘聲響。 | |
這是Esotar T300D高音單體的動態量測(Dynamic Measurements)圖表,分別以1、3、10、30、100、300與1,000瓦(曲線由最低至最高)的10ms淬發音輸入Esotar T300D高音單體量測,可以發現七道曲線幾乎完全一致,顯示即使瞬間輸入1,000瓦能量,Esotar T300D高音單體還是沒有明顯的動態壓縮失真,其發聲特性與1瓦輸入時並無二致。 | |
Dynaudio Acoustics鑑聽喇叭除了最小的C3之外,其餘M4+P、M4 Mini與C4等三款的高音頻段都是由一支1吋的Esotar T300D高音與一支2吋的M560D高音所組成的——兩者在音箱內以被動分頻網路分音,Esotar T300D負責5.5 kHz以上頻段,5.5 kHz以下的高頻則由M560D擔綱。而最大的旗艦M4+P還可以去除兩支高音單體之間的被動分頻,四音路八支單體可進行完全主動分音,並且最多可由五部大功率後級驅動一支M4+P喇叭。 | |
為何Dynaudio Acostics要如此設計?拿M560D單體來做與前述Esotar T300D相同的動態量測,可以發現M560D同樣在輸入10ms淬發音時仍然沒有失真,並且M560D在2 kHz至6 kHz之間的頻率響應更是幾乎呈水平的一條線,在5.5 kHz以上頻率剛好與Esotar T300D完美銜接。 | |
Dynaudio Acoustics鑑聽喇叭所使用的Dynaudio中音與低音單體,都配備Dynaudio獨特的一體成形MSP(Magnesium Silicate Polyer,鎂矽酸鹽聚合物)錐盆,它是防塵蓋與振膜一體成形的製作,相較於一般中低音單體將兩者分離的結構,Dynaudio的MSP中低音振膜有更好的剛性、更不容易產生盆分裂失真(超大的音圈筒支撐也有幫助)。如果您靠近仔細觀察Dynaudio的MSP振膜,將會發現其表面不是完全平整的,而是佈滿了沙粒狀的塗佈物,其實那是以高壓打入的鐵離子,其功用是進一步增強MSP振膜的強度。 | |
這是Dynaudio「內磁式」超大音圈中音與低音單體的剖面圖,由於超大的長衝程音圈(紅色部分)及磁力系統,讓Dynaudio單體擁有超高的功率承受能力。此外,磁鐵中央是空心的管道,也有利於振膜背波的消散與傳導,對發聲的精準度有好處。其實,「內磁式」架構真的好處多多,因為磁鐵的磁力是由內往外傳遞的,外圈的磁力要比中心部分強,這使得音圈對磁鐵磁力的利用率可由40%提昇到90%。再者,「內磁式」架構讓音圈筒頂住振膜的面積大上許多,可降低振膜前後運動時的變形。內外兩個磁鐵所構成的推挽式架構,除了增強磁力、還可讓音圈在較廣的範圍內線性工作。 | |
什麼是「內磁式」設計呢?看這張圖即可一目了然。Dynaudio將音圈(紅線部分)包在磁鐵 (藍色部分)外,可使音圈直徑達到一般單體的數倍之多,如此大口徑、輕量化的鋁線音圈效率更高,能產生更大的制動力,對振膜及單體運動的控制更強更精確;此外,音圈在外圍也有助於迅速散熱,讓單體能承受更大的功率而不失真。那麼,難道沒有缺點嗎?由於音圈直徑加大會讓質量增加,照理來說單體動作的靈活度會降低,但Dynaudio以獨特技術採用質量較輕的鋁線來繞製音圈,相對於一般銅線音圈,雖然直徑加大許多,但音圈質量並不會大幅增加,這是擁有單體設計製作能力的Dynaudio才能做到的最佳化對策。 | |
除了讓M560D發聲下延至1 kHz的C4喇叭以外,其餘三款Dynaudio Acoustics鑑聽喇叭都配備7吋的17W75中音單體。上圖所示是17W75單體在發聲軸線、偏30度與偏60度的頻率響應及阻抗曲線(上下兩個分別為4歐姆與8歐姆阻抗版本),可以發現Dynaudio 17W75中音單體的頻率響應曲線,從50 Hz到2 kHz範圍內包括發聲軸線、偏30度與偏60度,三者幾乎是完全重疊的!這顯示Dynaudio 17W75中音單體的平坦頻率範圍超級寬廣,難怪會成為音響史上著名的傳奇經典單體。 | |
同樣地,除了C4以外,其餘三款Dynaudio Acoustics鑑聽喇叭都配備12吋30W100低音單體,來負責250 Hz(M4+P與M4 Mini)與200 Hz(C3)以下的低頻重現。從上面的量測圖表,可以發現12吋30W100低音單體在500 Hz以下的頻段,無論發聲軸線、偏30度與偏60度量測的頻率響應都相當一致且平直。 | |
這是12吋30W100低音單體平坦相位反應量測,Dynaudio表示整體失真低達0.8 %。 | |
Dynaudio Acoustics C4鑑聽喇叭使用兩支24W100單體來負責1 kHz以下的頻段,其實24W100單體的軸線頻率響應可以平直地達到3 kHz,而發聲軸線、偏30度與偏60度的頻率響應在1.5 kHz以下都幾乎是完全重疊的,因此將其運用於1 kHz以下絕對能有寬廣的聆聽範圍。 | |
Dynaudio將24W100單體安裝於50公升內容積的音箱內量測諧波失真,全發聲頻段的失真都非常低(即使低至20 Hz)。 |
M4+P、M4 Mini、C4與C3全為外接主動分音器與超大功率後級驅動
M4+P是當前Dynaudio Acoustics鑑聽喇叭的旗艦機型,音箱體積非常龐大(高930mm、寬850mm、深700mm),配備Esotar T330D與M560D高音單體各一支,另外還有7吋17W75XL中音兩支與12吋30W100XL低音四支。整體頻率響應為35 Hz-20 kHz±3dB,最高音壓達驚人的132 dB(喇叭前兩米處量測,兩支喇叭發聲),於90 dB大音壓發聲時T.H.D總諧波失真小於1%,高音壓、高傳真、低失真,果然是領導業界的專業錄音室鑑聽喇叭本色。 | |
「次旗艦」M4 Mini除了每聲道低音單體12吋30W100XL從四支減為兩支之外,其餘量測特性與旗艦M4+P完全相同,但高860mm、寬650mm、深550mm的音箱體型小了不少,更適合嚮往M4+P聲音表現但居家聆聽空間不夠大的音響迷及愛樂者使用。 | |
三音路四單體的C4,最大音壓也可達到驚人的128 dB(喇叭前兩米處量測,兩支喇叭發聲),Dynaudio Acoustics建議可搭配ABES主動超低音擴展系統(Active Bass Extension System),以多套主動分音後級驅動,就可建構非常優異的多聲道環繞聲錄音鑑聽系統,就如同前面專業錄音室的例子一般。 | |
三音路三單體的C3是當前Dynaudio Acoustics鑑聽喇叭的入門款,外觀模樣也與一般家用大型書架式喇叭最接近。不過,配備Esotar T330D高音、7吋17W75中音與12吋30W100低音的C3實力可不一般,其最高音壓達124 dB(喇叭前兩米處量測,兩支喇叭發聲),於90 dB大音壓發聲時T.H.D總諧波失真同樣小於1%。 | |
Dynaudio Acoustics鑑聽喇叭要使用什麼後級來驅動呢?原廠最佳搭配建議就是Dynaudio Acoustics自身內建主動電子分音器的大功率後級,目前主要有DCA 1400與DCA 800兩款。雖然體型非常小巧(寬度482mm、高度88mm、深度428mm),但Dynaudio Acoustics DCA 1400與DCA 800並非D類放大,而是傳統AB類放大電路設計。DCA 1400在8歐姆、4歐姆、2歐姆負載時,每聲道輸出功率為775瓦、1,500瓦及1,800瓦(DCA 800是475瓦、950瓦與1,550瓦),兩款機型也都可以橋接獲得近4倍的更大輸出功率。此外,Dynaudio Acoustics特別強調的是DCA 1400與DCA 800的極低失真,20 Hz至20 kHz範圍內的T.H.D.總諧波失真都低於0.03 %。 | |
Dynaudio Acoustics DCA 1400與DCA 800的電源開關設置於前面板中央,除了相關狀態顯示燈號外,還有A、B兩通道的響度控制旋鈕。 | |
這是專業錄音室使用Neutrik喇叭端子接頭的DCA 1400與DCA 800背板,家庭用途版本則會裝設一般擴大機通用的喇叭端子。對了,Dynaudio Acoustics DCA 1400與DCA 800是特別向英國MC2 Audio訂製的,整體設計與製作品質一流。 | |
目前網路上搜尋不到DCA 1400與DCA 800的內部照片,上圖所見是前代機種DCA 650的內部架構,可以看到機箱前半部為電源電路所佔據,大型環形變壓器提供豐沛的電能(難怪體型不大的DCA 1400與DCA 800重量都超過20公斤),機箱後側有AB兩聲道分立的放大電路,DCA 1400與DCA 800的內部架構配置應該相去不遠。 | |
Dynaudio Acoustics M4 Mini已進駐「仙瑟」音響室即將開放預約試聽
目前一對Dynaudio Acoustics M4 Mini已進駐台灣總代理「仙瑟」的聆聽室,將由一部DCA 800推動高音部分、另兩部DCA 1400分別驅動中音與低音。上圖是先前以Wilson Benesch Discovery II P1擔綱發聲時的聆聽室模樣(詳細請見這裡),稍後將改由Dynaudio Acoustics M4 Mini上陣,並由DCA 1400與DCA 800執行主動電子分音與驅動,前級預計將搭配同樣以速度及精準著稱的Spectral製品,稍後整體設置調整妥當《Hi-AV影音網》也將前往外燴試聽評鑑報導,有興趣的朋友亦可預約時間至「仙瑟」公司聆聽室體驗,主事者黃信先生很歡迎音響及音樂同好前往交流。 | |
(2021.08.28補充)Dynaudio Acoustics M4 Mini已經在仙瑟聆聽室初步設置完成,如上。 | |
附帶一提,日前造訪「仙瑟」時很驚訝地發現整體聲音表現又大有進步,雖然Wilson Benesch Discovery II P1喇叭與前端器材沒有改變,但音樂動態、形體密度、音場刻畫與低頻能量都大幅提昇!詢問黃信先生系統有何改變,竟然只是兩部後級電源線與訊號線改用次旗艦Analysts新款的Analysts Classic而已(A.R.T. Blue Eye電源排插內部電源線也換用了)! | |
之後Analysts Classic系列線身的正式外觀配色會是法國Audioanalyse A9純A類後級背板上非平衡訊號線之模樣。為何新的Analysts Classic系列線材聲音表現能突飛猛進呢?黃信先生表示除了原本的金、銀、銅導體之外,A.R.T此次竟然還出人意表地添加了錫線,一般Hi-End音響迷都對「錫」沒有好感,甚至覺得端子採用高壓融接方式會比用銲錫焊接強上許多,顯然用什麼樣的錫線與比例,又是A.R.T.所發現的好聲之秘了。之後A.R.T.的線材將會簡化為Sensor、Analysts、Super與Monolith等四個系列,其他系列線材也都會改用Analysts Classic系列的導體新配方(目前A.R.T.家族系列製品請點擊參閱本站先前的報導)。 | |
仙瑟音響:台北市松山區新東街31巷1號一樓,聯絡電話0931-214-233 | |
更多相關的豐富參考資訊,請點擊參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