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文庫 >>> 名廠大搜密
英國PMC迎向30周年,以獨家ATL先進傳輸線式設計領航專業與居家音樂鑑聽


由前BBC英國國家廣播公司音響研發部門工程師Peter Thomas與Adrian Loader,兩位合夥人於1991年創立的PMC將在今年9月創立滿30周年。由專業錄音室鑑聽喇叭起家的PMC(Professional Monitor Company),雖然到了1999年才推出首款面對家用市場的落地喇叭FB1,但其實早由創業伊始的BB5被動版本與第一款迷你近場聆聽鑑聽喇叭LB1,就以更精緻外觀處理的版本進軍家用喇叭市場了。本站《Hi-AV影音網》廖斐森總編輯在近30年前就曾是第一代PMC LB1喇叭的用家,體型如此小巧(寬18公分、高53.4公分、深26.8公分)、僅配備一支110mm(約4吋)Dynaudio中低音單體的迷你書架式喇叭,竟然能有達35Hz的極低頻延伸與低至0.009%失真的驚人規格,迄今依然是Hi-End音響業界難以超越之經典,其關鍵就在於PMC獨門的ATL先進傳輸線式音箱設計,這也是全部PMC喇叭所共通的特徵。

 

LB1喇叭是PMC在1991年創立時應BBC英國國家廣播公司近場鑑聽需求所特別設計的,為PMC創業作BB5/XBD大型鑑聽喇叭之後的第二彈作品,由於體型小巧又有極為精準與寬廣頻率範圍的優異聲音表現,與BB5/XBD同時獲得全球許多錄音室採用。最早的LB1喇叭配備錄音室專用的Neutrik Speakon喇叭端子進入家用市場(頂板、前障板與左右側板貼上漂亮木皮與錄音室用的純黑色不同),之後才改為對應一般居家使用狀況的喇叭端子,LB1連續生產銷售12年之後於2003年停產,PMC在2004年時推出全球限量300對的LB1 Signature,到了2008年PMC「i系列」製品上線後,再推出全球限量200對的LB1i Signature。

 

PMC能在競爭激烈的Hi-End音響揚聲器市場始終聲名不墬,獨步業界的ATL先進傳輸線式音箱設計固然是技術核心,但對於追求自然真實音樂重現的高標準要求更是重要。也由於PMC與全球專業錄音室密切合作,再將相關技術轉移到家用製品上頭,便造就了PMC家用喇叭的音樂重播能更貼近錄音源頭的表現。事實上,PMC對於喇叭整體性能與設計製作之嚴謹,遠超過一般大眾所認為「喇叭就是把單體裝入音箱、將分音器與單體及端子接起來」的想像;不只是ATL先進傳輸線式音箱內部阻尼的調整,包括被動元件百分百全檢並量測紀錄歸類、自家製作75mm軟凸盆饅頭中音、儀器量測與聆聽並重的嚴格品管流程……全都是PMC「成就拼圖」的組成要素。接著,就讓我們先瞭解PMC三十餘年來的發展歷程,接著再一一解構PMC的奧秘。

 

PMC重要歷史年表
  • 1977年:Peter Thomas從英國Cantebury大學電子工程系畢業後,進入BBC英國國家廣播公司音響研發部門,並認識日後共同創業伙伴Adrian Loader
  • 1986年:Peter Thomas與Adrian Loader設計製作出新一代傳輸線式音箱喇叭BB1(Big Box 1)原型喇叭
  • 1989年:Peter Thomas與Adrian Loader設計製作出BB2,後續接著是BB3與BB4
  • 1990年:Peter Thomas與Adrian Loader設計製作出BB5/XBD主動版並裝設於BBC錄音室,由BBC所有錄音師進行「終極測試」
  • 1991年9月:Peter Thomas與Adrian Loader在英國在倫敦Highams Park創立PMC(Professional Monitor Company)公司
  • 1991年底:PMC BB5/XBD正式通過BBC審核、安裝於Maida Vale 4錄音室,成為BBC新一代主力鑑聽喇叭
  • 1991年底:推出BB5被動版本,也應BBC要求設計推出迷你款近場聆聽鑑聽喇叭LB1
  • 1991年底:PMC參加英國音響展1992年:PMC工廠搬遷至Wartford,推出第三款產品AB1(大型二音路傳輸線式喇叭)
  • 1993年:PMC代理加拿大提供二十年保固的Bryston擴大機,並取代PMC原本設計用於自身主動式版本喇叭的擴大機
  • 1993年:PMC推出TB1書架式喇叭與MB1三音路鑑聽喇叭
  • 1993年10月:英國Metropolis錄音室第一間母帶處理錄音室(Mastering Studio)成立並使用PMC BB5/XBD作為鑑聽喇叭
  • 1994年4月:Adrian Loader將PMC推廣至美國好萊塢製片工業,James Newton-Howard錄音室配備使用全套PMC喇叭進行電影配樂製作
  • 1995年:PMC擴廠搬遷至Wekwyn Garden市
  • 1996年:PMC正式發佈自家設計生產的75mm軟半球中音單體,以及Nomex碳纖維平面振膜低音單體
  • 1997年:Adrian Loader因胃癌過世,之後PMC由Peter Thomas獨資經營
  • 1998年:Queen皇后樂團吉他手Brian May買下PMC MB1喇叭,開啟了樂手、歌者與音樂家使用PMC喇叭之先河
  • 1998年:PMC推出紀念Adrian Loader的AML1主動式鑑聽喇叭,採用Nomex碳纖維平面振膜中低單體,也是首款內建Bryston後級的PMC喇叭
  • 1999年:PMC推出首款家用落地喇叭FB1
  • 2001年:PMC擴廠並搬遷至Luton
  • 2002年:推出體型迷你的書架式喇叭DB1
  • 2003年:推出首款採用Nomex碳纖維平面振膜低音的PMC三音路鑑聽喇叭IB1,並獲得日本JVC錄音室採用、鑑聽製作XRCD
  • 2003年:BBC Concert Orchestra在主要錄音室Hippodrome安裝使用BB5/XBD主動式喇叭鑑聽
  • 2003年:推出瘦高落地款、三音路架構的家用喇叭OB1
  • 2003年:經典產品LB1連續生產12年後停產,推出全球限量300對的LB1 Signature 
  • 2004年:延續FB1與OB1落地設計但尺寸更迷你,PMC尺寸最小落地喇叭GB1登場
  • 2004年:DB1+、TB2S+與FB1+等「+」改款產品登場,升級部分主要為分音器與單體更換,原用家可向PMC購買升級套件升級
  • 2004年:德國著名Teldex Berlin錄音室採用5支BB5/XBD主動喇叭做多聲道錄音鑑聽,為DG、Sony、Virgin、Decca、EMI、Harmonia Mundi、華納、環球唱片等製作SACD
  • 2005年:盲歌手Stevie Wonder創立Wonderland Studio並使用BB5與AML1喇叭鑑聽
  • 2006年:發表全世界最小的傳輸線式音箱壁掛喇叭Wafer
  • 2007年:推出採用無線傳輸主動擴大模組Free喇叭系列
  • 2007年:美國老牌歌手Tony Bennett的紐約個人錄音室使用LB1喇叭
  • 2008年:歌手Prince在洛杉磯的作曲錄音工作室採用BB5/XBD主動式
  • 2008年:採用大尺寸Nomex碳纖維平面低音單體的大型三音路落地款喇叭EB1問世
  • 2008年:PMC產品幾乎全系列改款為「i」系列,從最小的DB1到最大的BB5與MB2 XBD,型號後面全部加上了「i」,單體與分音器全面更新,外觀細部更強化
  • 2008年:經典製品LB1特別再推出LB1i Signature,全球限量200對
  • 2009年:首度推出「雙低音單體」設計的三音路喇叭PB1i
  • 2009年:在家用市場推出Fact 8落地喇叭
  • 2010年:推出Fact系列的Fact 3書架喇叭
  • 2010年:AML2改版推出,Wafer平面壁掛喇叭可訂製特殊面網裝飾
  • 2011年:PMC歡慶二十週年推出全新「Twenty」系列紀念產品
  • 2011年8月:推出錄音室專業鑑聽的「全數位」主動喇叭IB2S XBD,在類比訊號之外可直接接收數位訊號
  • 2014年:PMC全球總部於Bedfordshire的Holme Court全新落成
  • 2014年:推出配備4支10吋低音單體的錄音室鑑聽喇叭4X10 Project,每聲道內建PMC自己設計製作的4,725瓦後級驅動,並使用DSP數位分音、注重超快的暫態反應速度
  • 2014年:在Fact 12與Twenty 26之後,Peter Thomas將PMC喇叭產品的研發工作交給兒子Oliver Thomas接手
  • 2016年:推出twenty5系列喇叭
  • 2017年:推出首款綜合擴大機cor
  • 2018年:歷經五年研發過程,PMC推出高達178公分的家用旗艦喇叭fenestria
  • 2019年:推出首款以PMC自家雷射振動精密測量儀器輔助設計的Result6主動式喇叭
  • 2019年:推出fact. 12 Signature落地式喇叭
  • 2020年:推出搭載10吋平面振膜低音的IB2 SE喇叭,其低音單體振膜材質為碳纖維結合Nomex材料的複合式結構,能兼顧輕質量與高強度
  • 2020年:PMC的Twenty5系列推出進化「i」系列新版本,包括書架式twenty5 21i、22i,三款落地喇叭twenty5 23i、24i、26i與一支twenty5 Ci中央聲道

 

PMC製品分為「家用」與「專業錄音室鑑聽」兩大區塊

PMC創業初期並沒有區分「家用」與「專業」版本,當時家用製品內在與專業錄音室的鑑聽喇叭完全一樣,只是外表採用更精緻的木皮處理。不過,當1999年PMC推出佔地面積小、更適合家用的落地喇叭FB1之後,逐漸就有一些專門針對家用聆聽環境所設計的款式。目前,PMC家用系列有「twenry5 i」、「fact」、「SE專業鑑聽喇叭被動版」、「隸屬fact的fenestria旗艦喇叭」、「ci(Custom Install)客製安裝」與「wafer壁掛或嵌牆」等六個系列製品。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PMC歷經五年研發、於2018年發表、高達178公分且原廠提供20年保固的家用旗艦喇叭fenestria,它是集合PMC技術精華的創新力作,詳細可點擊查閱友站《普洛影音網》的專文剖析報導
除了依照系列區分,PMC原廠官網也提供「類別」(TYPES)讓大家點選查詢,有「緊致」(COMPACT)、「落地式」(FLOORSTANDERS)、「家庭劇院」(HOME THEATER)、「超低音」(SUBWOOFERS)、「擴大機」(AMPLIFIERS)與「喇叭架及配件」(STANDS & ACCESSORIES)等六大類。前兩項很明顯就是「書架式」與「落地式」喇叭,「家庭劇院」類裡除了ci及wafer系列與IB1S、IB2S、MB2S、MB3、BB6、QB1等主被動鑑聽喇叭(比較意外的是沒有放上twenty5 Ci中央聲道喇叭);此外,更出人意料的可能是竟然還有「擴大機」類?事實上,1991年PMC推出專業錄音室創業作BB5/XBD主動版鑑聽喇叭,所搭配的擴大機就是PMC特別設計的,只是考量到加拿大Bryston可提供二十年保固且聲音品質與PMC自家擴大機旗鼓相當,所以在1993年代理Bryston擴大機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推出擴大機產品,直到2017年才發表cor綜合擴大機(詳細可點擊查閱友站《普洛影音網》的專文剖析報導)。
PMC的專業錄音室鑑聽喇叭(STUDIO MOMITOR)產品可依據類別查閱,分別是「近場鑑聽」(NEARFIELD)、「中距離鑑聽」(MIDFIELD)、「主要鑑聽」(MAIN MONITORS)、「主動鑑聽」(ACTIVE)、「嵌牆鑑聽」(IN-WALL MONITORS)、「掛牆鑑聽」(ON-WALL MONITORS)、「超低音」(SUBWOOFERS)、「擴大機」(AMPLIFIERS)與「喇叭架及配件」(STANDS & ACCESSORIES)等。其中,前三者分別是由小至大的不同鑑聽喇叭款式(有被動與主動機型),「主動鑑聽」(ACTIVE)是將所有主動式鑑聽喇叭由小至大排列,接著「嵌牆」與「掛牆」是依據設置方式分類,最後的三大項也同樣按不同類別劃分。
另外,也可以單獨將「twotwo系列」、「result6」與「ci系列」拉出來查閱。本篇「名廠大搜密」主旨是針對廠家的重要技術特點做剖析,個別產品的規格與差異就不做深入探討了,接著讓我們先從PMC最重要的「獨門絕技」看起。

 

三十餘年來始終堅持的ATL先進傳輸線式音箱設計

從外觀來看, PMC喇叭最為與眾不同之處,就在於不是圓形的「低音反射孔」,這是一般消費者會有的想法;不過,如果是稍有見識的音響迷,就會知道PMC喇叭音箱上方形的開口並不是「低音反射孔」,而是內部複雜「傳輸線式管道」(Transmission Line)的開口。
其實傳輸線式音箱並不是PMC獨創的新設計,早在1965年A. R. Bailey於《無線電世界》(Wireless World)就發表了相關理論的技術文章,後來工程師John Wright依據理論設計出IMF品牌的一系列傳輸線式喇叭;不過,儘管傳輸線式音箱理論上優於一般密閉式或反射式音箱,但箱體結構過於複雜使得設計製作不易,最終的聲音調整優化更是困難,因此從IMF之後就幾乎沒有喇叭品牌採用——直到Peter Thomas與Adrian Loader這兩位PMC合夥創辦人投入研究改良,且以ATL(Advanced Transmission Line)先進傳輸線式音箱命名並申請專利註冊。
ATL先進傳輸線式音箱設計有什麼好處呢?PMC表示相對一般低音反射式或密閉式音箱,ATL先進傳輸線式音箱設計具備以下幾個優點:(1)無音染的低頻響應延伸、(2)所有音壓狀況下的理想音域平衡、(3)無壓縮且更耐聽(低失真)的更高音壓、(4)更高的發聲效率、(5)更精準的音樂重播。換句話說,ATL先進傳輸線式音箱設計能讓低頻向下延伸且清楚解析,在較低音量播放音樂時仍有良好的高中低音域平衡,並且可提供更大且更低失真的音壓重現,讓音樂的重播更為完美。
口說無憑,這是PMC所公布ATL先進傳輸線式音箱設計效益的實際量測圖——紅線部分為低音單體原本發聲的頻率響應曲線,藍色部分則是ATL作用之後的曲線。可以發現原本低音單體的低頻量感在60 Hz以下就快速衰減,到30 Hz已經衰減達15 dB之多,另一方面往上則是到了700 Hz仍很平直(這部分得使用分音器將其削減);反觀使用ATL技術之後,從約23 Hz到100 Hz區間內量感差異維持在5 dB以內,往上從100Hz以上就開始衰減,到約150 Hz處已衰減達10 dB,這是運用物理方式拉抬低頻與極低頻量感、同時衰減100 Hz以上的中低頻,對於喇叭的低頻響應是很理想的優化。
傳輸線式音箱設計基本利用音波的1/4波長理論,將所想要再生最低頻率的波長除以4,就可得到傳輸線導管的長度數值。以20 Hz聲波的波長17公尺為例,理論上音箱內傳輸線導管長度需要4.5公尺,但實際上跟導管的容積、內部阻尼物的運用都有關係,像PMC BB5的後續款BB6-A音箱內部的ATL導管長度為4公尺就可達到17 Hz的極低頻延伸、還可達到128 dB的最大音壓;而fact系列最小的書架式款fact.3與先前經典的LB1音箱內部ATL導管長度都只有1.7公尺,兩者卻都能有低至35 Hz的極低頻表現(依據前述理論1.7公尺長導管低頻延伸只能到50 Hz)——超越理論值的關鍵,就在於PMC對於ATL先進傳輸線式導管設計的獨到功夫。
由上圖可看到數款PMC喇叭內部ATL先進傳輸線管道的模樣,體積越小的喇叭想要有更長的導管長度,就必須在音箱內部彎折更多次,這也使得音箱的結構更為複雜。傳輸線導管的截面積也不是頭尾一致或越縮越小,因為管道截面積縮小會使氣流流速加快,管道的截面積變化會影響最終的低頻延伸、量感與速度,而這些都牽一髮而動全身,PMC表示旗下每款喇叭製品都必須各自對其ATL效用以不斷聆聽、修改方式優化。
由前一張圖可以看到每款PMC喇叭ATL管道內阻尼物的形狀、厚度、材質都不同,甚至有些部分用上兩層或者有非常厚的厚度,再者管道可能內外兩側都貼覆或者僅一面貼覆阻尼物,這些都需要經由聆聽比較確認。上圖則是一些PMC用於ATL管道的阻尼物(人造海綿)照片,它們有不同形狀與密度,有些孔洞較密、有些孔洞較稀疏,有些材質柔軟、有些材質堅硬,都會讓吸音頻段範圍與吸音係數隨之改變,不同款甚至同一支PMC喇叭ATL管道的不同部位,都要選擇不同的阻尼物,甚至一款PMC喇叭內部ATL管道所使用的阻尼物可能會多達五種。
上面是PMC為ATL技術所製作的說明影片。總之,ATL(Advanced Transmission Line)先進傳輸線式音箱是PMC喇叭製品的核心技術,亦是與地球上其他品牌喇叭的根本差異,同時也是PMC鑑聽喇叭不僅能以低失真擴展喇叭的低頻延伸及解析,同時讓喇叭於小音量時有更好音域平衡性、又能展現大音壓的高動態性能之關鍵。

 

讓ATL表現再提昇的「Laminair氣流加速導風口」技術

過往PMC鑑聽喇叭的ATL導管出口都是大大的長方形開口,其前方以泡棉遮擋。
但是在2014年所發表錄音室鑑聽喇叭新旗艦QB1-A首度運用之後,2016年推出twenty5系列喇叭的ATL導管出口也變得跟以往不同。
這是去年底12月中旬於台北市圓山大飯店所舉辦的「2020年TECA第41屆臺北國際音響暨藝術大展」裡,PMC總代理「瑩聲」在V107房所展出twenty5 26i(左)與fenestria旗艦喇叭(右)前障板下緣ATL導管開口的特寫,它們不再是一片大泡棉,而是由中心向外有許多層葉片隔板的導風口。
PMC將此新技術稱為「Laminair氣流加速導風口」並註冊專利,其構想來自快速移動前行F1賽車尾部垂直葉片裝置(上圖紅色方框圈住部分),ATL導管出口處氣流由左右兩側導入、接著再由葉片隔板分流吹出。
這有什麼好處呢?請看上圖右側原本ATL導管寬闊的長方形開口,會使得流出的氣流產生亂流,但如果透過上圖左側的「Laminair氣流加速導風口」導出,就會變得十分順暢且每股氣流互不干擾。F1賽車就是藉由此設計消弭車尾亂流的干擾,讓F1賽車跑得更快速、更平穩;用於ATL導管出口,則可以讓低頻變得更快速乾淨,減少空氣流動噪音也降低音染,讓PMC鑑聽喇叭的低頻解析力與動態對比顯著提昇。
這可不是空口說白話,上圖是PMC所發佈twenty5 i系列書架式喇叭內部空氣流速的電腦軟體模型分析——線條的不同色彩顯示氣流的流速,深藍色是最低的,再快一些是淺藍色,更加快則是綠色、淺綠色、黃色、橘色與紅色。可以看到上圖右側傳統ATL導管開口處的氣流顏色是綠色與藍綠色,但左側在裝設了「Laminair氣流加速導風口」之後,色流顏色就變成黃色、橘色甚至是紅色了,顯示ATL導管開口處的空氣流出速度大為增加。
為何PMC會有「Laminair氣流加速導風口」如此跨界的構想呢?其實這與接手Peter Thomas(左)研發重任的兒子Oliver Thamas(右)有很大的關係,Oliver是攻讀「運動機械工程」專業出身的,對欲超跑與高速遊艇運動性能提昇的「空氣動力學」十分熟捻,Oliver完成學業後曾在F1紅牛車隊工作過幾年,對於擾流尾翼如何平穩F1賽車尾部的亂流、降低風阻、增進車速自然知之甚詳,也才會有讓ATL先進傳輸線式導風管性能更提昇的此一發想。

 

PMC喇叭廣受專業錄音室與音樂名人喜愛

Peter Thomas與Adrian Loader在合夥創辦PMC之前的1986年就開始以傳輸線式音箱架構設計喇叭,從BB1(Big Box 1)一路到1990年第五款的BB5/XBD主動版,終於得到BBC英國國家廣播公司眾錄音師認可,才於1991年在倫敦Highams Park創立PMC(Professional Monitor Company)公司,之後於1991年年底PMC BB5/XBD正式通過BBC審核、安裝於Maida Vale 4錄音室,成為BBC新一代主力鑑聽喇叭。
PMC在BB5/XBD順利進駐BBC錄音室之後也立即打開知名度,全球許多專業錄音室都陸續開始使用PMC喇叭鑑聽,包括有Queen、Michael Jackson、Lady Gaga、Rolling Stone、U2、Madonna......等重量級音樂人錄音的倫敦Metropolis錄音室(詳細可點擊參閱友站《U-Audio音響共和國》的專訪報導)。此外,德國著名的Teldex Berlin錄音室也採用5支BB5/XBD主動喇叭做多聲道錄音鑑聽,為DG、Sony、Virgin、Decca、EMI、Harmonia Mundi、華納、環球唱片等製作SACD。
在台灣也有以母帶後製為主的「洋活錄音室」採用PMC喇叭鑑聽,近幾年高雄音響展大會CD及黑膠的母帶後製多在此進行,因此各位應該都曾聽過使用PMC喇叭鑑聽製作出來的眾多優秀錄音。這張「洋活錄音室」照片拍攝於本站採訪「2015高雄音響展示範黑膠及CD發表會」時,最外側是兩支PMC BB5/XBD堆疊而成的超級鑑聽喇叭,王先生說一般母帶處理錄音室並不需要這麼大的空間,在控制台前面還有PMC的twotwo.5與twotwo.8主動式鑑聽喇叭,至於照片中央有著漂亮木紋的LB1 Signature上頭加了Pioneer PT-R9旗艦超高音,主要是作為模擬一般居家音響系統聆聽之用。此外,洋活錄音室也可以做多聲道母帶處理,照片裡三支藍色面板的PMC AML 1主動式喇叭,就是多聲道系統的左、中、右聲道,另外在錄音室左右兩側還有兩支作為環繞聲道使用。
在PMC官方網站的專業錄音室鑑聽喇叭(STUDIO MOMITOR)產品網頁下方特別放了一張德國慕尼黑msm-studios錄音室照片,照片左側是在1991年創立msm-studios的管理總監(Managing Director)Stefan Bock先生,右側這位David Merkl則是msm-studios的混音工程師。
為何PMC官方網站要特別凸顯msm-studios錄音室呢?因為msm-studios是全球錄音室裡的高音質製作先驅,除了兩聲道音樂的前製作與母帶處理之外,更特別的是還涉足影像前處理、DVD製作、BD製作與Pure Audio BD製作等領域。msm-studios業務涵蓋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的寬廣範疇,技術之先進在業界可說首屈一指,2009年2月挪威2L唱片公司所推出全世界第一張Pure Audio BD(只有高音質音軌,沒有影像)《The Nordic Sound》就是由msm-studios進行多聲道母帶處理,製作為具備192kHz/24bit 5.1聲道DTS-HDMA音軌與192kHz/24bit立體聲音軌的Pure Audio BD。另外,去年銷售火紅的《John Williams Live in Vienna》古典音樂演出BD,是全球第一張Dolby Atmos 9.1.4音效規格BD,也是在msm-studios錄音室進行混音製作的。
《Hi-AV影音網》曾在2016年5月獨家探訪msm-studios錄音室(非常深入詳盡的超深入報導請見這裡),上面這張照片就是當時在其多聲道混音間所拍攝的,可以看到照片裡除了看得到銀幕右側的前方右聲道外,混音右前方還有Front Wide喇叭。msm-studios這間多聲道混音錄音室在去年年中獲得杜比實驗室認證,是歐洲第一間受杜比實驗室官方認可的Dolby Atmos音效及Dolby Atmos Music混音製作中心。PMC官網在前年(2019年)6月才發佈msm-studios採用全套PMC喇叭成為歐洲首座Dolby Atmos認證錄音室的消息,並表示將能提供愛樂者更有沉浸感的Dolby Atmos Music內容,對照新聞稿裡所發佈採用的PMC喇叭,除了主動式超低音由2016年5月本站採訪時的twotwo sub2更換為三支PMC SB100之外,其餘前三聲道PMC IB2S與其他聲道的DB1喇叭都沒有改變。合理推斷是在去年6月杜比實驗室加大Dolby Atmos Music行銷力度時,msm-studios與PMC對應需求所更新的。
除了眾多錄音室採用PMC鑑聽喇叭外,也有非常多知名音樂人是PMC的用家,上圖很興奮抱著PMC MB1喇叭合影的是Queen皇后樂團吉他手Brian May,1988年Queen錄製新專輯時錄音室使用的鑑聽喇叭就是PMC MB1,當Brian May在錄音室聽過後非常喜愛,於是他也購入一對PMC MB1在自己家裡享受音樂。
上圖是知名歌手Robbie Williams與他「愛叭」PMC(同樣是MB1)的合照,而在2005至2008年間盲歌手Stevie Wonder的Wonderland Studio錄音室、美國老牌歌手Tony Bennett的紐約個人錄音室與歌手Prince在洛杉磯的作曲錄音工作室也都先後採用PMC鑑聽喇叭。

 

PMC在ATL特殊結構音箱之外的單體與分音器設計製作亦有獨到之處

PMC喇叭音樂重播之精準動聽,能獲得全球眾多專業錄音室與知名音樂人認同,所憑藉的並非只有核心技術「ATL先進傳輸線式音箱設計」與近幾年「Laminair氣流加速導風口」的新突破而已;其實,包括單體的設計製作與分音器的優化、精密儀器的輔助量測都是不能忽視的要點。
照片最左側非常特別的平面振膜低音單體,也是PMC喇叭外觀辨識度極高的特點之一,其振膜材質為碳纖維結合 Nomex 材料的複合式活塞振膜,能兼顧輕質量與高強度特性。另外,最右側暱稱為「饅頭」的PMC75 SE 凸半球振膜中音,其周圍搭配號角式淺盤也是PMC喇叭中頻精準且迷人的關鍵(其詳細結構與用料製作可點擊查閱友站《U-Audio音響共和國》的原廠專訪報導)。
有了優秀的單體發聲,接著如何以分音器將它們精準融合在一起也非常重要,PMC對於分音器上電阻、電容、店感等被動元件,都採用進廠料件「全數檢查」並量測歸類處理,每一對出廠的PMC喇叭不僅與廠內做為參考比對者「聲音完全一樣」,日後PMC用家的喇叭倘若需要維修,PMC也能調出記錄以相同量測數值的元件更新維護。
傳統鑑聽喇叭都只針對錄音室混音台中央「皇帝位」有著極窄的擴散角度,而PMC鑑聽喇叭除了優異精準的音樂重現之外,其擴散角度也比傳統鑑聽喇叭寬廣許多。這有什麼好處呢?除了在錄音室裡可以同時讓混音台前的工程師、樂手及製作人都同時聽到一致的聲音表現,有助於最終錄音成品品質與增進製作效率之外,在一般居家環境裡也能讓用家與家人朋友一起共賞美妙的音樂,這是PMC鑑聽喇叭可同時「征服」專業錄音室與家用市場原因。
除了最終的人耳聆聽確認外,在設計製作過程中PMC鑑聽喇叭也運用到許多精密量測儀器輔助。很早以前PMC就與英國知名的 NPL 物理實驗室合作委託測量,後來PMC則自行投資雷射精密量測設備,用來量測音箱感知ATL傳輸線式音箱何處會有額外諧振,以便強化音箱結構降低音箱的染色失真,近年大獲好評的Result6主動式書架型鑑聽喇叭,就是PMC採用自家雷射精密震動儀設計製作的頭款製品。
當然,所有PMC喇叭製品也要在無響室內量測其頻率響應等發聲特性,確認其音樂重播性能。上圖所見是PMC當前專業錄音室旗艦鑑聽喇叭QB1 XBD-A,每聲道總重量達290公斤,低音部分以四部各2,400瓦的後級驅動、中音與高音部分則各自以550瓦與275瓦後級搭配。
PMC廠內分音器設計、製作與生產量測的影片。
最後,這段PMC原廠發佈的影片雖名為「音箱設計」(Cabinet Design),但實際上還包含了ATL先進傳輸線式音箱的製作、拋光、噴漆、打磨、單體及分音器組裝與最終測試包裝的流程,可以讓大家更清楚PMC鑑聽喇叭的設計與生產。

 

更多相關的豐富參考資訊,請點擊參閱:
Copyright© Hi-AV編輯部 & Hi-AV影音網
…… 喜歡這篇文章嗎?……
以下可查閱本文相鄰文章、對本篇文章進行評分
     《Hi-AV影音網》2020-2021年度風雲器材推薦榜單發佈 >>
<< 來自捷克的Acoustique Quality,超過25年對音樂重播聲學品質的持續堅持    
讀者評分
10987654321

本站推薦閱讀精選文章

器材評鑑測試時所使用的參考器材,對於挖掘受測器材的影音實力有很大的影響,優質的參考系統對受測器材影音實力的評斷有相當大的幫助。以下是本站主要參考器材的深入剖析,點擊連結即可深入了解其重要特色與性能。
除了兩聲道Hi-End音響,還跨足到高畫質影像領域、實現多聲道音響重播,並且達到「極致」程度的影音玩家,除曹醫師這個地球上恐怕找不到第二人。不僅「影音雙修」,曹醫師對於影音重播系統開放與執著的態度,更是最終讓影音重播效果能達到極致的源頭。有能力購入高價視聽器材的玩家不少,但能如同曹醫師一般秉持「Hi-End精神」去挖掘視聽系統重播底限者真的不多。
前台灣《音響論壇》雜誌的賴英智主編,他在十餘年前離開該職位之後,就前進中國創辦《新音響》雜誌,現在《新音響》已成為全中國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專業Hi-End音響雜誌。儘管《新音響》雜誌所評測的器材以兩聲道系統為主,但由於賴英智總編與知名影音達人士林曹醫師交好,每隔一陣子回台灣時總會到曹醫師府上交流,因此受到曹醫師影響在家裡反倒常以多聲道音響系統聆賞音樂。
音響展一向是各品牌發表熱門新製品的場合,也是影音愛好者能花費最少的時間、方便聆賞比較各品牌Hi-End音響及家庭劇院製品的好機會。此處匯集本站開站以來,走遍全台灣每年四大音響展的特色報導,同時匯集了海外重要音響展的展出報導,讀者們輕鬆就可一覽家庭影音的發展趨勢。
全站搜尋

進階搜尋



















網站導航

登入
使用者名稱:

密碼:

記住帳號

忘記密碼?

新會員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