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文庫 >>> 影音特搜隊
獨家探訪以Trinnov Altitude32執行多聲道母帶處理的德國慕尼黑msm-studios錄音室


五月初趁著採訪德國慕尼黑音響展之便,筆者受邀前往歐洲著名的msm-studios錄音室(官網請見這裡)採訪,它們除了兩聲道音樂的前製作與母帶處理之外,更特別的是還涉足影像前處理、DVD製作、BD製作與Pure Audio BD製作等領域。msm-studios業務涵蓋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的寬廣範疇,技術之先進在業界可說首屈一指,2009年2月挪威2L唱片公司所推出全世界第一張Pure Audio BD(只有高音質音軌,沒有影像)《The Nordic Sound》就是由msm-studios進行多聲道母帶處理,製作為具備192kHz/24bit 5.1聲道DTS-HDMA音軌與192kHz/24bit立體聲音軌的Pure Audio BD。

 

經過幾年來的持續推廣,除了2L之外,Premonition Records與Sono Luminus等唱片公司也接連推出Pure Audio BD,而msm-studios在執行超過三十張Pure Audio BD的母帶處理後,2012年還為Decca紀念蕭提爵士(Sir Georg Solti)一百歲冥誕所推出之《尼伯龍根的指環》(Der Ring des Nibelungen)全集編排Pure Audio BD(請見這裡)。事實上,Pure Audio BD的推出與茁壯就是msm-studios技術團隊之心血結晶(目前已超過四十張,請見這裡),能夠得到Hi-End音響迷與Decca唱片公司之肯定,無疑是業界先驅與權威的msm-studios多聲道母帶處理錄音室當然值得探訪。

 

頂尖錄音室當然使用頂尖多聲道處理器

msm-studios有兩間母帶處理室(Mastering Room),其中一間對應兩聲道,另外一間對應多聲道,前者處理內容以音樂CD為主,Pure Audio BD則無論多聲道或兩聲道內容都是在多聲道母帶處理室進行。此處目前建構的是9.1.4 Dolby Atmos系統,核心的多聲道處理器是哪一部呢?看到上面這張照片各位應該就明白了,就是目前全世界唯一最多可同時支援32聲軌的Trinnov Audio Altitude32(本站詳細剖析評鑑請見這裡)!
msm-studios就位於慕尼黑皇宮附近,有著住宅區般的幽靜氛圍。
原本以為應該就在路旁,結果是要從這個通道走進去,而且照片中央處還不是其入口,要從右邊的通道再往裡面走。懸掛在通道上方的msm-studios招牌也顯得非常樸實,我來回經過兩次都沒注意到。
從上面那張照片通道尾端再靠右走,底部這棟斜屋頂、有多扇天窗的平房就是msm-studios的所在地。
要不是入口處右邊牆上掛了這塊小小的壓克力招牌,還真讓人懷疑眼前這像是一般居家的地方,竟然就是赫赫有名的msm-studios錄音室!
外貌看似一層樓的平房,內部其實是挑高到近兩層樓高的空間,視覺感受相當寬敞,一進門就可看到牆上懸吊著兩大塊展示板,上面有數十張看似BD光碟的軟體。
展示板上的影音軟體當然都是msm-studios的傑作,台灣影音玩家最熟悉的應該是最下方一排最左側的2L唱片《The Nordic Sound》,以及第二排最右側Denon的《Pure Audio Experience》兩張Pure Audio BD(後者的內容其實跟前者一樣,是Denon取得2L公司授權後發行)。第一排右邊第二張Sara K.《Made In The Shade》是德國發燒唱片公司「老虎魚」(Stockkfiisch)發行的Pure Audio BD ,同樣出自msm-studios多聲道母帶處理。此外,最下方一排最右邊的《從海底出擊》(Das Boot)是《特洛伊:木馬屠城》(Troy)、《空軍一號》(Air Force One)導演Wolfgang Petersen在1981年時執導的電影,這張Pure Audio BD是該片男主角之一、也是德國搖滾樂手Herbert Gronemeyer擔綱解說的有聲書
下方這面大看板上的眾多爵士與古典BD(其中不少是歌劇或芭蕾舞劇)也都出自msm-studios,右下角《鐵血四騎士》(Knights of Bloodsteel)則是2009年加拿大推出的電視劇集。
本次造訪的主角多聲道母帶處理室在地下室,要從這道階梯走下去,不過在進入主題之前,先帶各位參觀一樓的區域。
通往地下室的這道牆面展示了許多DVD,當然這只是msm-studios過往成績的一部份,其中以古典音樂類型佔大多數。
一樓牆面幾乎到處都懸掛了類似大海報的物件,但其實它們都是msm-studios所製作過獲得金唱片大賞的音樂軟體。
看看這張就是由msm-studios創辦人兼總監Stephan Bock親自做母帶處理,1996年所推出、銷售量達50萬張的Peter Maffay《Sechsundneunzig》專輯之金唱片獎牌。
各位剛剛有注意到擺放在往地下室通道DVD牆下的葛萊美獎獎座嗎?沒錯,msm-studios的錄音師Johannes Muller所錄製的《Bach: English Suits Nos. 1,3 & 6》曾獲得1998年葛萊美獎肯定。

 

msm-studios採用Trinnov Altitude32為多聲道母帶處理新基準

站在長椅上致詞者是Trinnov Audio創辦人、董事長兼CEO的Arnaud Laborie先生,此次聚會是在慕尼黑音響展第二天晚上,邀請影音業界相關人士與媒體來msm-studios體驗Trinnov Altitude32作為多聲軌沈浸式音效(Immersive Sound)領導者的優異表現,因此由他來致詞歡迎大家。拍攝這張照片時候已經是晚間八點多,但外頭還是很明亮,因為這個時節的慕尼黑太陽要到晚上九點多才落下。
照片最左側是在1991年創立msm-studios的管理總監(Managing Director)Stefan Bock先生,正中央著黑衣的Chris Heil是知名的專業混音工程師,他也是msm-studios多聲道母帶處理室的總管,稍後在裡面的介紹及示範也是由他進行。對了,照片中央後方著白衣黑褲的帥哥是Trinnov Audio的國際行銷總監Arnaud Destinay,去年八月台北圓山大飯店音響展他也曾來台灣為Trinnov Audio站台。
前面提到msm-studios除了是聲音處理的專家,也有BD、DVD與影像前製作的業務,這間就是影像剪輯、色彩校正與BD/DVD內容編排工作室。
msm-studios的兩聲道母帶處理室,眾多得獎或著名的音樂CD都是在這裡處理製作,包括丹麥喇叭名廠Dynaudio所推出的華格納《The Ring Pianos Project 1》也是在這裡由Christoph Stickel做母帶處理。這間Studio除了嵌入牆內的大型鑑聽喇叭之外,桌上還有一對小型的Focal Solo6 Be鑑聽喇叭(本站深入剖析請見這裡)。
看看這間兩聲道母帶處理室的牆壁有多厚!這是為了良好隔音的必要措施。
一樓最裡面是機房,許多影音處理專業設備都安置在這裡。
機櫃最下方這部就是Dolby的編排與母帶處理專業主機。
這裡就是msm-studios地下室的多聲道母帶處理室入口了,兩側的牆面上懸掛著DTS、Dolby Digital與Dolby Atmos的標誌。
多聲道母帶處理就是未來影音軟體在一般消費大眾居家環境音效之基準,因此喇叭與器材的選擇及安裝調整,都要力求精準與低失真,這也是msm-studios選擇Trinnov Audio Altitude32作為多聲道處理核心的原因。這間多聲道母帶處理室除了配備大投影銀幕與龐大的混音主控台之外,後面還有三排階梯式的座椅,可讓來賓坐在後方體驗。
Arnaud Laborie先生為大家解說此間多聲道處理室以Trinnov Audio Altitude32搭配PMC鑑聽喇叭所組成的9.1.4 Dolby Atmos系統,前方左、中、右三支喇叭是PMC三音路架構的IB2S,其他環繞與天空喇叭則是PMC DB1S。
這裡的空間聲學處理主要在天花板及牆面這些大方框物件裡,外表看不出內部的玄機,但它們的作用主要以吸音為主。不過,由拍手講話可發現並不像錄音室有那麼死寂的吸音,畢竟多聲道母帶處理是為了居家視聽環境重播的表現,不能與其有過大的空間聲學條件差異,但適度適量的吸音是有必要的,如此方能精準地掌握各聲軌的發聲控制(上圖可看到銀幕外側左右上方的Top Front天空喇叭)。
從「皇帝位」左側向右側牆望過去,可以看到上方的Top Front與Top Rear天空喇叭,以及下方耳朵高度的Front Wide(照片左側)與Side Surround(側環繞,照片右側)喇叭發聲面都準確地對準「皇帝位」的耳朵位置。其實不只如此,這張照片裡沒看到的其他喇叭,包括前方三聲道與後環繞也都是如此;換句話說,空間裡所有的喇叭除了超低音以外,發聲軸都是準確地對準「皇帝位」耳朵位置的,這是因為所有喇叭的設計都是在發聲軸上頻率響應最均衡、各單體間的相位誤差也最低。如果各位仔細觀察,就可發現影音達人士林曹醫師的多聲道系統喇叭也是如此的裝設方式(請見這裡)。
這張照片是此空間後上方天花板的模樣,左右兩側是Top Rear天空喇叭,它們都以極大的傾斜角度對準「皇帝位」。兩支喇叭中間可看到已經有相當年紀的JVC DLA-HD100,由於影像並非這間多聲道母帶處理室的重點,因此msm-studios尚未將它更新為新款4K投影機。
這是位於空間後方的後環繞喇叭,它的高度是與「皇帝位」耳際齊平的,因此只要向內稍微偏轉,就可準確朝向「皇帝位」耳朵發聲。對了,在此要再提醒各位一 次,以往在Dolby Atmos面市以前,由於沒有裝設在天花板下的天空喇叭,環繞喇叭必須兼顧「上方音場」的表現,因此都裝在略高的位置(與耳朵的水平夾角約30度左右),但是就新款的Dolby Atmos、DTS:X或Auro-3D等環繞音效而言,環繞喇叭就必須裝設在與「皇帝位」耳朵高度齊平的位置,如此方能有最佳且正確的環繞音效定位、包圍感與移動感,切記!切記!切記!
主動式超低音喇叭安置在空間的右後方,同樣是PMC的專業款式twotwo sub2,它僅配備一支10吋低音單體,但音箱的體積相當龐大並以內建的400瓦後級驅動,低頻延伸可達22Hz,反應速度與量感表現都很不錯。
除了主控台之外,其他影音器材都安置在右邊這座音響櫃裡。
設置在最上方的就是目前全世界唯一最多可同時支援32聲軌的Trinnov Audio Altitude32處理器,其下方是OPPO一戰成名、在2009年七月所推出的第一款藍光播放機BDP-83,此機不僅獲得美國兩大權威Hi-End音響雜誌《The Absolute Sound》及《Stereophile》之多項大獎,後續也有不少著名Hi-End音響品牌以它改機推出高階機型(請見這裡)。這幾年內OPPO推出數代新機msm-studios都沒有更換,除了驗證OPPO藍光機的影音品質與經久耐用之外,也請注意這表示從2009年以來msm-studios所製作推出的四十餘張Pure Audio BD,都是透過這部OPPO BDP-83播放做品質驗證控管的!
Chris Heil正在為我們解說Dolby Atmos等多聲軌沈浸式音效(Immersive Sound)的「物件導向」(Object-based)與過往「聲道導向」(Channel-based)的差異。咦,後方銀幕顯示的Dolby Atmos示範BD選單畫面跟一般的不太一樣,中央下方還有msm-studios與德國《Video》雜誌的商標,原來這是該雜誌在2016年1月號所贈送的Dolby Atmos示範BD,影音片段內容與最早兩版的Dolby Atmos示範片並無差異,當然這是Chris Heil在這間多聲道母帶處理室以Trinnov Audio Altitude32處理器製作出來的。
主控台上的按鍵旋鈕與滑桿密密麻麻,正前方有三面大螢幕作為監看調整的介面,最右側那個螢幕所顯示的就是Trinnov Altitude32的使用介面,此時顯示的是每支喇叭的動態音壓大小。
左邊螢幕顯示的是Dolby Atmos混音與編排工具(Dolby Atmos mixing and authoring tools)畫面,眾多的黃色球點就是各個音效「物件」位置,Dolby Atmos規格最多可同時定義118個音效物件,它們在視聽空間裡的位置與移動路徑都可由所有喇叭協力共同呈現,由於Trinnov Altitude32最多支援32聲軌,對於音效物件的定位能比一般7.1.4系統精準許多。至於這張照片右側、也就是中央螢幕上所顯示的,就是數位音頻工作站(Digital Audio Workstation)的眾多資訊,也是多聲道母帶處理工程師要掌控調整之處。
為何要將除了超低音之外的所有喇叭都精準地朝向「皇帝位」的耳朵處?Chris Heil要大家輪流坐上主控台在「皇帝位」體驗,甚至要我們略將身體往前傾、盡量接近他工作時的位置。果然,在所有喇叭的發聲都精準匯集在耳朵時,無論頻寬或相位都在最佳狀態,環繞音效的定位、移動與包圍感也都更栩栩如生,聆賞現場演唱會或音樂會的影音,親臨現場的感受確實強烈很多,這也與我在士林曹醫師主系統上的聆賞經驗相符。近期我在本站視聽室以Denon AVR-X7200WA與AVR-4520CI雙環擴建構9.1.10(19.1)聲道環繞系統,在調整天空喇叭的角度時也對此有深刻的體驗(相關報導稍後刊出),建議家庭劇院的同好都應以此為目標努力,否則您將不知道自己錯過了什麼!

 

更多相關的豐富參考資訊,請點擊參閱:
Copyright© 廖斐森 & Hi-AV影音網
…… 喜歡這篇文章嗎?……
以下可查閱本文相鄰文章、對本篇文章進行評分
     惠樺Oriole Sound Audio People真空管擴大機,清麗雅致又真實美好的黃鶯之聲 >>
<< 《Hi-AV影音網》以Denon AVR-X7200WA與AVR-4520CI雙環擴打造9.1.10(19.1)聲道家庭劇院系統    
讀者評分
10987654321

本站推薦閱讀精選文章

器材評鑑測試時所使用的參考器材,對於挖掘受測器材的影音實力有很大的影響,優質的參考系統對受測器材影音實力的評斷有相當大的幫助。以下是本站主要參考器材的深入剖析,點擊連結即可深入了解其重要特色與性能。
除了兩聲道Hi-End音響,還跨足到高畫質影像領域、實現多聲道音響重播,並且達到「極致」程度的影音玩家,除曹醫師這個地球上恐怕找不到第二人。不僅「影音雙修」,曹醫師對於影音重播系統開放與執著的態度,更是最終讓影音重播效果能達到極致的源頭。有能力購入高價視聽器材的玩家不少,但能如同曹醫師一般秉持「Hi-End精神」去挖掘視聽系統重播底限者真的不多。
前台灣《音響論壇》雜誌的賴英智主編,他在十餘年前離開該職位之後,就前進中國創辦《新音響》雜誌,現在《新音響》已成為全中國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專業Hi-End音響雜誌。儘管《新音響》雜誌所評測的器材以兩聲道系統為主,但由於賴英智總編與知名影音達人士林曹醫師交好,每隔一陣子回台灣時總會到曹醫師府上交流,因此受到曹醫師影響在家裡反倒常以多聲道音響系統聆賞音樂。
音響展一向是各品牌發表熱門新製品的場合,也是影音愛好者能花費最少的時間、方便聆賞比較各品牌Hi-End音響及家庭劇院製品的好機會。此處匯集本站開站以來,走遍全台灣每年四大音響展的特色報導,同時匯集了海外重要音響展的展出報導,讀者們輕鬆就可一覽家庭影音的發展趨勢。
全站搜尋

進階搜尋




















網站導航

登入
使用者名稱:

密碼:

記住帳號

忘記密碼?

新會員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