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於1978年的T+A,無論年營業額或規模都是當今德國Hi-End音響品牌最大者,旗下產品囊括黑膠唱盤、數位訊源、前後級擴大機與喇叭,是極少數涵蓋完整音響產品線的頂尖品牌,由此可見T+A在機械、電子、數位軟體等相關技術領域著實有獨到之處。
如今談到T+A的電子類音響器材製品,頂級旗艦HV系列絕對是眾人目光焦點,而本文主角MP3000 HV多功能音樂播放機與PA3000 HV綜合擴大機,就是HV系列的「開山之作」。猶如T+A是「Theory(理論)」與「Application(應用)」的結合,「HV」型號也有其獨特含意,它是High Voltage的縮寫,意味著此系列機種均採「高電壓」工作架構,這是T+A讓大功率晶體機得以呈現出管機溫潤美聲的獨門秘技。
或許有人會質疑這怎麼可能?發燒友都知道,晶體機的聲音走向與管機迥然不同,但本身就是管機行家的T+A找出關鍵差異,在於晶體機的工作電壓比真空管機來得低,而高電壓正是造就管機好聲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他們開發出獨門技術,提高晶體機放大電路的工作電壓,如此功率輸出就會更順暢、對喇叭的控制力更佳、動態表現也更好;更厲害的是就連失真也大幅降低,即使是應用在數位訊源MP3000 HV上也有「奇效」,原廠表示本機THD總體諧波失真小於0.001%,真的頗讓人驚訝。
T+A何以能達到如此優異的性能?其實在H V系列問世之前,該廠前旗艦V系列除了單聲道後級M10是管晶混血設計外,通通都是管機(詳見本站先前這篇報導)。上圖左側的M10就是該廠以高電壓追求動態、以大電流追求驅動力的得意傑作,H V系列以晶體架構來呈現管機特性的精神,應是承襲這部T+A 25週年紀念機種。 | |
歐洲最權威的EISA(歐洲影音協會)2013-2014「最佳High-End音響」得主,就是這套T+A MP 3000 HV/PA 3000 HV組合,由上方這段得獎影片可看出其獲獎絕對當之無愧。MP 3000 HV集結CD播放、D/A轉換、數位串流播放、AM/FM收音機與網路電台音樂播放等功能於一身,堪稱是全能級音樂播放機;PA 3000 HV則是以智慧型模組設計與「高電壓」工作架構,讓綜合擴大機擁有高達500瓦的龐大功率輸出且兼具管機溫暖又圓潤的好聲音。 | |
本次器評於台北市「DEMO羽辰視聽」進行,其詳細介紹可參閱本站先前這篇報導和【影音終極百科】專屬頁面。圖中可見T+A MP3000 HV與PA3000 HV的鋁合金機箱相當堅實壯碩(原廠表示就連內部電路板等組件都加裝了厚鋁底座),百分百德國製造的品質確實值得信賴。左右兩側搭配的喇叭為美國 Wilson Audio Sasha W/P,詳細剖析與多篇器評報導可點擊參閱本站【影音終極百科】專屬頁面。 |
功能全面、內在考究,T+A MP3000 HV多功能音樂播放機
外型典雅卻力大無窮,T+A PA3000 HV綜合擴大機
鮮明的動態、靈巧的氛圍
古典音樂類的表現如何呢?日本《Stereo Sound》雜誌在2008年由柳沢功力先生選曲製作的《Stereo Sound Reference Record》SACD(編號SSRR1),擷取了Decca、DGG與Philips的十餘首歌劇、交響曲、室內樂等優秀錄音精選曲目,是測試音響不錯的參考。第二軌《飲酒歌》有交響樂團演奏及男女高音的演唱,T+A呈現了動態極大的對比起伏,在高潮片段人聲及樂器都仍有厚實穩定的呈現,暫態與速度都無可挑剔,合唱與伴奏的能量如同海潮般綿密。第七首由內田光子擔綱的Schubert鋼琴曲,雖然僅有短短的兩分半鐘,但結實有力的彈奏卻直入心坎,讓人聽後久久無法自己,每一觸鍵彷彿已經將喇叭催逼到極限了,但這套T+A系統卻又能再以更有力的能量告訴你還能更強。第十三首Berlioz的《幻想交響曲》同樣是T+A有著非凡表現的曲目,過去在一些擴大機驅動力不夠「無限」的系統上,在高潮樂段總是會讓人感到吵雜混亂,但此次透過T+A的演繹,一開頭定音鼓的敲擊就顯得十分沈穩厚實,再猛力的敲擊其定位形體依舊,弦樂組的拉奏及彈撥快速又有力,銅管的吹奏則充滿光澤與穿透力,厚實的質感讓人充分感受其能量。到了最後段斷頭臺的片段樂器不斷加速,T+A將漸變的能量與嘎然而止的動態完整傳達出來。此張SACD最後一曲收錄的是小澤征爾所指揮的2002年「新年音樂會」《爆炸波卡》一曲,在維也納愛樂精彩的演奏之外,更吸引人的其實是全場觀眾的拍掌唱和,T+A將觀眾們鼓掌的動態與細節都絲毫不紊地重現,音樂廳的空間感與迴響即使僅是以兩聲道播放,依舊給人相當完整刻畫的感受,如此表現確實是不簡單!
T+A MP 3000 HV主要性能規格
|
更多相關的豐富參考資訊,請點擊參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