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丹麥Gryphon原廠專訪報導內容快轉列表 |
全球Hi-End音響品牌多如過江之鯽,倘若想要單從外觀甚至是聲音分辨,無疑是一件相當艱難的任務;不過,來自丹麥的Gryphon卻是具備極高視覺及聽覺辨識度的品牌,無論是由超厚黑色壓克力板為重要元素的外觀,或是那充滿光澤與甜味質感並且既輕鬆又充滿扎實重量感的聲音,稍有經驗的音響迷只要看一眼甚至閉著眼睛光聽聲音,就可察覺那是Gryphon的音響器材,由此可見Gryphon音響製品之獨特。為何Gryphon能有這麼鶴立雞群的特色?創辦人Flemming E. Rasmussen絕對是箇中關鍵因素,儘管Flemming本身並不負責設計電子電路(交由自家工程師設計),但Gryphon所有器材的造型都是由Flemming手繪草圖開始萌芽,而最終調音階段之聲音表現亦是由Flemming落槌定案。因此,每部Gryphon音響器材由外而內都是Flemming意志的貫徹,也是Flemming音樂重播美學的呈現。
絕大多數音響迷對Gryphon的認識始於他家的第一套前後級——XT與DM100,尤其是高舉100%純A類大旗的DM100後級,但其實Gryphon是全球極少數(可能是唯一)產品線含括類比訊源、數位訊源、擴大機、喇叭及線材的Hi-End音響品牌,而且各類器材都有獨樹一幟的技術原創性,完全不會與其他品牌有任何牽連。再加上Flemming獨特的美學素養與對音樂重播的品味,因此造就了Gryphon不同於其他音響品牌的面貌,也讓Gryphon成為許多人心目中Hi-End音響的「夢幻逸品」!這次,藉著到Gryphon丹麥原廠專訪的難得機會,本篇「名廠大搜密」除了將向各位揭露Gryphon於今年剛設置好的新廠房之外,也將分篇詳細解說Gryphon在擴大機、喇叭與數位訊源等領域的獨特技術,深入剖析這個以希臘神話裡的神獸「獅鷲」為標誌,結合「萬獸之王」威猛力量與「萬鳥之王」精準優雅之品牌的奧秘。
![]() |
|
![]() |
|
創辦人Flemming E. Rasmussen無疑是Gryphon品牌的靈魂,也是賦予Gryphon音響製品與眾不同風貌的推手。1949年出生的Flemming畢業於丹麥第二大城Aarhus的Aarhus藝術學院(Aarhus Art Academy),擁有繪畫與美術設計學位,畢業後由於成績優異,留在母校任教繪畫及攝影達十年之久,在這段期間由於對音樂聆聽的喜好及美術設計專長,他替不少唱片公司設計封套,開啟了與音樂的關連。 | |
![]() |
|
![]() |
|
一般人聆賞罐頭音樂的途徑不外乎黑膠唱片或1982年問世的音樂CD,近幾年數位流音樂檔案也蔚為風潮,但在Aarhus藝術學院就學及任教時期的Flemming,卻是一頭栽進錄音母帶的世界裡。在Gryphon原廠聆聽室裡的這部Studer A80可不是裝飾品,它是Flemming聆聽錄音母帶時的播放訊源。Flemming除了蒐集大量的黑膠唱片收藏之外,號稱錄音黃金年代、在1956至1976年之間的盤式錄音母帶,Flemming竟然就擁有超過一千份以上!平常聆賞音樂的途徑就是「更接近原音」的錄音母帶,難怪Flemming之後創立的Gryphon總是比其他品牌更能挖掘精彩錄音之美好。 | |
![]() |
|
![]() |
|
Flemming的Gryphon Audio Designs of Denmark公司創立於1985年,明年就將要屆滿三十週年,如此漫長的歲月裡當然有不少經典器材傳世,上面這張照片是Gryphon原廠聆聽室一隅,展示架上擺放了許多Gryphon過去的重要製品。其實,在創立Gryphon之前的1983年,Flemming與朋友一起創立了「2R」公司,其主要業務是高級音響器材的進口貿易,除了當時在國際市場走紅的Infinity與Martin Logan喇叭之外,也有非常昂貴的日本Kiseki「奇蹟」等MC唱頭,Flemming發現市面上沒有品質達到他理想的MC唱頭放大器,因此他委託丹麥專業電子公司TT(Tommy Thomsen) Electronic製造一個超級發燒的MC唱頭放大器,沒想到這個原本只是自己要用的製品,卻意外成為日後Gryphon發跡的源頭。 | |
![]() |
|
![]() |
|
這張照片就是當時打造出來的MC唱頭放大器原型,由於是專為自用打造的,完全沒有考慮成本,最終得到具備4MHz超寬頻寬、完全分離雙單聲道、兩組外接電源供應、無負迴授、純A類放大的架構,聲音表現完全無可挑剔。儘管近三十年來Gryphon的音響製品全都採電晶體放大元件,但其實Flemming在創立Gryphon之前所使用的都是真空管器材,那是由於他覺得晶體機的聲音表現普遍不佳。但透過這款MC唱頭放大器的開發經驗,Flemming發現純A類放大、無負迴授及超寬的頻寬架構,就能把相位失真降到極低,如此就能大大提昇晶體機的音樂重播表現,這也成為日後Gryphon器材的設計要旨。 | |
![]() |
|
![]() |
|
這就是Gryphon的首款製品「Head Amp」MC唱頭放大器,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面板後方的左右聲道各有獨立的機箱。咦,前面不是說這原本是Flemming做來自用的,後來怎麼會大量生產呢?原來雖然只有一部原型機,但1986年美國芝加哥CES展時,Flemming將它帶到CES展房讓人試聽,展覽期間有一位日本人堅決要買,因此Flemming在展後特別製作了另一個給他。沒想到,這部「Head Amp」竟然得到日本《Stereo Sound》雜誌的年度大獎,全球各地的訂單立即湧入,Flemming可說是「被逼」著將「Head Amp」投入量產,也開啟了Gryphon音響製品的傳奇。 | |
![]() |
|
![]() |
|
兩年後的1988年,帶有MM與MC唱頭放大的「Phonostage唱頭放大器」(上圖右)是Gryphon的第二項產品,它也具備音量控制的前級功能,同樣以雙單聲道分離、純A類放大、零負迴授、直接交連等低失真架構為特色。 | |
![]() |
|
![]() |
|
接著,因應各地代理商的需求,Gryphon在1989年推出首款前級XT,電源分離、雙單聲道也成為理所當然的架構,接著1990年還有全球限量100部的LE前級之推出,再來是1991年Gryphon首款立體聲後級DM100的上市,不但建構了Gryphon整套的前後級擴大機系統,純A類100瓦 的大功率驅動能力,也讓Gryphon於一夕之間確立了威猛無比的形象。再來是1992年的Linestage高電平前級與Reference One單聲道後級,以及1994年Elektra前級與1995年Antileon Solo單聲道後級、Antileon立體聲後級的推出,建立了日後Gryphon前後級配套推展,以及後級部分單聲道、立體聲版本齊發的作法。 Gryphon原廠聆聽室展示架上,就有多套前後級製品併陳。 | |
![]() |
|
![]() |
|
「如臨現場」是Flemming對於音響系統重播音樂的最高要求,因此對於可能影響聲音的每個環節都不放過,這個奇特的物件是Gryphon於1994年所推出的Exorcist(驅魔人),二十年後依舊高掛該廠產品線的現役製品名單上,由此可見它多麼歷久而不衰。看到Exorcist(驅魔人)這個產品型號,肯定沒有多少人可以意會出它的用途,其實它就是音響系統的「消磁器」,只要將它接在前級(或綜合擴大機)除PHONO以外的任何一組高電平輸入,啟動Exorcist上面的撥桿開關,將音量開到平時聆聽音樂的最大音量,在音響系統發出特殊聲波的35秒後,就可將音響系統裡各器材內金屬材料感磁的狀況消除,讓音樂背景澄靜許多、細節更為豐富、線條更為明晰、動態更為凌厲。 | |
![]() |
|
![]() |
|
由於追求完美造就了Gryphon產品高昂的售價,但Flemming一直沒有忘記要照顧預算較為有限的愛樂者,Gryphon在1996至2000年間就有推出過「副牌」Tabu的一系列音響製品,包括綜合擴大機、前級、立體聲後級、三聲道後級與CD唱盤等(上圖上方為Tabu Century綜合擴大機)。另外,在1991年推出DM100純A類後級時,也同時有M100單聲道AB類後級的推出(上圖下方架上),1999年、2005年、2009年也分別有Callisto 2100/2200、Diablo與Atilla等綜合擴大機的推出。 | |
![]() |
|
![]() |
|
Gryphon也有自家的喇叭線、訊號線及電源線等高級音響用線材,這款Gryphon PSC(Planar Speaker Cable) Reference喇叭線顧名思義採用扁平狀的導體,Gryphon說其嵌入金的銀線截面積相當於4平方毫米的傳統線材,但表面積大幅增加有助於電流的傳輸,也更不易受到外界震動的影響。 | |
![]() |
|
![]() |
|
上圖下層這部器材是Gryphon在2001年所推出的Adagio CD唱盤,在音樂CD面市將近二十年之後,Gryphon才推出旗下第一部CD唱盤,態度實在超級嚴謹。不過,在此兩年前的1999年,Gryphon就曾以副牌Tabu推出CDP1 CD唱盤,當時就是全世界第一部具備升頻(Up Sampling)處理能力的CD唱盤。事實上,Gryphon在CD唱盤與數位類比轉換器的製作上,一直有其獨特的技術,筆者將在本次專題的Part 4詳加解說。 | |
![]() |
|
![]() |
|
這是Gryphon在2002年所推出的首款喇叭Cantata,也由於它的上市讓Gryphon完成了完整的產品線建構。乍看之下,Cantata似乎是一款書架式喇叭,但其實它的腳架和喇叭本體是一體式的設計,兩者之間無法分割。許多人習慣於Gryphon擴大機威猛的外觀,初看體形纖細的 Cantata喇叭都很難適應(高118公分、寬38公分、深43公分),但聽到Cantata喇叭運用獨家Q Controller技術,竟然在聆聽室裡能達到24Hz(-3dB)的極低頻延伸,而低頻的量感又是那麼雄壯威武、低頻的層次解析是那麼清晰明確,肯定都更為訝異不已。Cantata喇叭是Gryphon耗費八年光陰,與丹麥數學家Steen Duelund(也就是開發當前全世界最昂貴Duelund電容的那位)共同研究的結果,也是Gryphon的Poseidon(海神)、Trident(三叉戟)、Atlantis、Pendragon、Trident II等喇叭系統的基礎與根源,相關技術的深入剖析,將在本次專題的Part 3詳加解說(有關Gryphon Cantata喇叭的聲音表現,各位可點擊這裡查閱本站先前的用家專訪)。 | |
![]() |
|
![]() |
|
這是Gryphon在2012年所推出最新旗艦後級Mephisto的內部照片,有立體聲的Mephisto與單聲道的Mephisto Solo兩個版本,單一機箱內的濾波電容總容量為為50萬Micro Farad、功率晶體總數為40個,如果是立體聲版本上述元件是兩聲道之總和,但對Solo單聲道版本則只是一聲道的元件而已。Mephisto後級具備Gryphon一貫的超強力電源供應、全對稱架構、零負迴授設計等特徵,各位可先點擊查閱本站先前的「火熱新品研究室」深入剖析 ,也可接著查閱本次專題下一篇Part 2有關Gryphon擴大機的解說。 |
Gryphon重要歷史與產品年表
|
2014丹麥Gryphon原廠專訪報導內容快轉列表 |
更多相關的豐富參考資訊,請點擊參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