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文庫 >>> 影音最前線
入門Audio Research管機的絕佳機會,VSi75綜合擴大機與Reference 75後級


美國發燒音響品牌Audio Research(一般簡稱ARC),以真空管擴大機聞名於世,是性能相當穩定耐用的管機品牌,旗下經典器材無數;儘管成立至今已有超過四十年的悠久歷史,但其聲名不僅不墜,甚至還展現更蓬勃旺盛的創新活力。繼去年底推出旗艦數類轉換器Reference DAC,豎立Hi-End音響數位化的重要里程碑後,緊接著又推出旗艦系列最親民的Reference 75後級,以及為入門者打造的VSi75綜合擴大機,看得出品牌在跨國集團的支援下研發實力更為精進。

日前,Audio Research總代理鈦孚特別選定去年六月才開幕的豐銘音響,舉辦這兩部新品的媒體體驗會。位於台北市松江路僻靜巷弄的豐銘音響藝術氣息濃厚,以色彩鮮豔的美式塗鴉牆面結合「美絲板」聲學處理,打造出開放鮮活、卓爾不群的影音空間(有興趣的朋友可參考本站先前這篇詳盡報導),作為Reference 75後級與VSi75綜合擴大機的發表舞台非常適合。

為了這場獨特的體驗會,豐銘音響主事者小翁相當用心,特別精挑細選11首種類不同的曲目,從大編制的交響樂團、小編制樂隊到單人吟唱都有,讓在場專業編輯都能完整比較兩部器材的性格表現。羨慕嗎?其實大家也能享有這場Audio Research精彩的音樂饗宴,自7月5日開始為期75天,只要先電話預約(02-2511-6862),就能參加豐銘音響「一起起舞(75)雙體驗」活動,感受真空管機溫潤的音符舞動。以下,我們就依這場體驗會的示範順序,為大家詳盡介紹美國管機之王Audio Research VSi75綜合擴大機與Reference 75後級這兩項精彩新品,並簡介它們鮮明的聲音性格。

這場Audio Research VSi75綜合擴大機與Reference 75後級體驗會,後端擔綱發聲的是德國Odeon NO.38號角喇叭;不過,最令大家關注的還是位居中央的VSi75綜合擴大機,其後方一字排開的則為Audio Research旗艦Reference系列機種,最外側的兩部是Reference 210單聲道後級,中央偏右處是Reference 150後級,至於中央偏左的Reference 75後級從這個角度看只露出一角(前端搭配訊源與前級擴大機後述)。
審視這些器材的外觀,可發現全都維持Audio Research一貫簡潔不花俏的風格。的確,Audio Research音響製品一直都不是市面上最美、最貴者,但對聲音品質的要求,堅持100%美國設計製造、嚴格測試所有元件並全手工打造,且每部製品組裝完成後,都要經過實際聆聽確認無誤之後才核可出廠,加上幾近終生維修保固的售後服務,仍贏得眾多識貨音響迷死心塌地追隨,這也是此品牌能屹立Hi-End音響界逾四十年而不衰的重要原因。
上面這部背景音樂優美的影片,充分顯現Reference 75後級製作之精細。其實,不僅旗艦系列,Audio Research所有製品皆為小處也不妥協之作,以管機的核心元件「真空管」而言,就全都先經過連續48小時工作之試煉,再精確量測其特性資料,才依據電路所需使用特定數值配對真空管(Audio Research表示每部出廠產品所使用真空管之數值,都會隨生產序號記錄歸檔,日後用家只要報上序號,Audio Research就可迅速找出最佳配對性能的真空管提供換新)。看看影片中那些經過層層考驗後方能綻放璀璨光芒的真空管,是不是讓人真切感受到手工之美?

自家管機綜擴新基準Audio Research VSi75

多年以來Audio Research VSi60真空管擴大機,一直是許多管迷心中的發燒好貨,全球有許多專業媒體頒給它年度最佳管機殊榮,廣受信賴的美國 《Stereophile》雜誌也將其列入A級擴大機之林,並強調它是具備「驚人的質感、多功能性和有價值性的綜合擴大機」,能完整呈現管機所特有的乾淨聲音、 細緻高頻與豐富低頻線條。如今,Audio Research以這部銘器為出發點,推出全新設計且瓦數更大(輸出功率由52瓦增加至75瓦)的進化機種VSi75,當然令管機迷雀躍不已。
比較左右兩圖的VSi60與VSi75,可發現兩者體型雖然近似,但相對於將所有操作按鍵都設置於面板上的VSi60, VSi75外觀更簡潔精鍊也更富現代感,且後方的電源及輸出變壓器以金屬網罩包裹,也讓整體線條更顯俐落。原廠表示VSi75並非VSi60的改良版,而是全新構思的力作,不但外觀改變,內部構造與元件也更高級,因此價格相對做了調整,來到新台幣350,000元。

VSi75前面板經過陽級處理,兼具堅固與防刮雙重效果。面板正中央有液晶顯示幕,可清楚顯示音量大小等各種資訊,甚至包括各真空管的偏壓數值方便用家調整設定;液晶顯示幕下方,則配置了六個金屬按鈕,分別具有電源開關、靜音、音量降低、音量增加、偏壓及訊源輸入等功能。

要特別一提的是,VSi75配備全新進化的103級步進微動音量控制系統,調整幅度高達103階,可進行極為精細的音量調整。據體驗會現場友站總編輯表示,VSi75即使真的開到103超大音量也不會爆掉,由此可見Audio Research的產品有多穩定。

檢視VSi75背板可發現,高品質的訊源及喇叭端子仍是標準配備,它與VSi60同樣具備五組RCA輸入與一組錄音鑑聽輸出,左右聲道各有8歐姆與4歐姆阻抗負載喇叭端子各一。
在真空管部分,VSi75和VSi60前端輸入級同樣採用JFET,再交由兩支6H30訊號管驅動,每聲道也使用兩支KT120功率管推挽輸出;但可別以為管子相同聲音就能相提並論,Audio Research表示VSi75對元件的選用更高級,且進行了更精密的配對,加上全新訂製的頂級音訊電容、與Reference 75後級相同的輸出變壓器,以及更高明的內部配線,讓VSi75音質表現更出色。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讓VSi75維持最佳工作狀態且延長真空管使用壽命,Audio Research還特別設計了一組開機預熱模式,當接通電源後,VSi75會自動檢測、一步步進行真空管預熱模式,可說相當聰明。再者,本機的功率管偏壓也很容易調整,只要將探棒插入KT120功率管前的BIAS圓孔,再按壓面板上的BIAS按鍵,看著顯示幕上的數值就可輕鬆設定。

入手Audio Research參考旗艦系列最佳選擇Reference 75立體聲後級

Reference 75(亦稱REF75)後級是Audio Research旗艦系列最「親民」的一款(上圖為本機於先前台北音響展展出照片),其電路設計與上一階的Reference 150後級相若,同樣是旗艦招牌的全平衡架構,僅線路較為簡化、電源供應量及輸出功率減半,價格卻壓低了三方之一(參考售價新台幣398,000元);而且,Reference系列後級一律採用6H30真空管做第一級放大,交連電容也都是Audio Research自家設計的特殊規格,即使是價格最低的Reference 75也不例外,加上配備高階機種才有的電平錶,本機確實是紮實有料的參考級入門後級,難怪有專業媒體以「殺手級」來形容。
其實,本次體驗會並非Reference 75首次發聲,去年底「台北國際Hi-End音響大展」才是它在台的初登場,當時所搭配的是Dynaudio Focus 380落地喇叭、Audio Research CD-5 CD唱盤,以及與本次體驗會相同的LS-27前級(左圖)。此外,本站去年底曾做過【火熱新品研究室】數位時代的王者之聲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DAC 報導,當時位居這部 DAC右側的擴大機搭檔就是Reference 75後級(右圖)。
從型號來看,很容易會誤以為Reference 75是Reference 150的「精簡版」,畢竟兩者機箱尺寸、鋁質拉髮絲面板、頂蓋與把手,以及全部眞空管不外露的作法幾乎如出一轍;但其實從外觀來看,即可發現兩者有很大的不同,最大差異就是Reference 75面板多了一對吸睛力十足的電平錶。此復古錶頭原本在Reference系列僅出現於高階750與250單聲道後級(單是Reference 250參考售價即高達130萬元),如今讓數十萬元入門款小老弟有此配備,可說是Audio Research破天荒的作法。
REF 75前面板左右聲道各自獨立的電平錶具備柔和的淺藍光照明,在播放音樂時錶頭指針會隨著功率大小擺動以顯示功率輸出變化,監控每聲道各一對KT120真空管的工作電流。另一方面,表頭也可用來作內部KT120功率管之偏壓調整,同樣只要將探棒伸入前面板孔內,轉動內藏的偏壓調整螺絲,將指針調到表頭標示 「BIAS」的範圍內即可。當然,此動作應該在開機至少半小時、真空管工作穩定之後,再來進行。
視線轉到背板,可發現每聲道只配備一組XLR平衡式輸入;沒錯,Reference 75後級內部為全平衡架構,因此只提供平衡輸入端子。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75立體聲後級內部採用JFET與6H30真空管作為輸入級,功率級則每聲道使用兩支KT-120真空管,輸出功率為每聲道75瓦(Reference 150則使用四支,功率多出一倍)。
不只是外觀,打開機箱也可發現Reference 75(左圖)與Reference 150(右圖)有很大不同。從兩者重量相差12.9公斤來看,內部用料與電源變壓器當然有不小差異。此外, Reference 150的三顆變壓器置於中線、將左右聲道放大電路隔開,負責供電的濾波電容群陣容亦更龐大,有一部份甚至「蔓延」到前面板後方。至於Reference 75則將變壓器擺在機箱後方區域,兩聲道電路板因此可合而為一,展現更簡潔的對稱美感。
熟悉Audio Research的人,一定都知道他家後級近40年來都慣用KT88/6550輸出管;不過,近年來Reference參考級REF610T、 REF210T、REF110到之前推出的VS115、VSi60等均全面升級,改用最新的KT120五極輸出管代替。KT120產自俄羅斯Tong Sol厰,體形比KT88/6550還大,功率也提升了35%。

溫潤飽滿的音樂面貌

照片左側,就是在這場Audio Research VSi75綜擴與Reference 75後級體驗會上,擔綱發聲的德國Odeon NO.38號角喇叭。這款落地喇叭是該廠「實質」旗艦(另有「下單後才生產的天價系列「Ultimate」,最高上看百萬歐元),參考售價為每對 41,500歐元。其為三音路設計,低音部分採用15吋紙盆單體,高音與中音則搭載圓形號角,整體造型相當特殊搶眼。咦?通常在台灣的音響展裡,Audio Research往往與丹麥Dynaudio喇叭搭配,為何會選擇Odeon NO.38這對喇叭示範呢?器材搭配經驗豐富的小翁表示因為這款喇叭效率高達96dB,即使是75瓦功率也能推動這每支重達125公斤的壯漢;不過,他也表示,VSi75綜合擴大機與Reference 75後級拿來推動現場的Dynaudio Confidence C4(照片中央處,詳細介紹與器評請參閱本站【影音終極百科】專頁)落地喇叭同樣也沒問題。
那麼前端器材呢?訊源統一採用Audio Research旗艦系列、配備頂級CD轉盤結構CD- Pro2的Reference CD8 CD唱盤;至於與Reference 75後級搭配的前級,則是採管晶綜合設計、有pass-through功能可與環繞擴大機合併使用的LS-27。由於豐銘音響主視聽區域很大(連多聲道系統搭配銀幕都是150吋等級),包括這兩部器材在內的前端器材音響架,就擺放於主聆聽座位沙發左前方近處,方便更換音樂CD與操作。
豐銘音響主事者小翁對影響聲音表現的每個環節都不放過,即使Audio Research CD8 CD唱盤與LS-27前級已擺放在抑震效果優異的日本TAOC音響架上,兩部器材底板下方還是各使用三個抑震腳座施以進一步的抑震處理。
現場所搭配線材以荷蘭線王Siltech製品為主,讓音場透明度及音像的紮實度更好,也更能清楚分辨兩組推力同為75瓦擴大機之差別。同樣驅動Odeon No.38喇叭,供電更充裕的Reference 75後級要比VSi75綜擴有更好的聲音密度及控制力,但後者少了前者長度不短的前後級間訊號線連接,微小的動態起伏及活生感卻更好,當然這不排除是 Reference 75後級緊接在VSi75綜擴之後發聲,或許並未充分暖身的可能。不過,無論Reference 75後級或VSi75綜擴,在家族裡都是承繼「兄長們」優良血統的真空管機,也是欲入門Audio Research管機者的絕佳機會,有興趣的音響迷及愛樂者,可得把握從7月5日起,一連75天在豐銘音響親身體驗的好機會。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75(REF75)真空管後級
  • 輸出功率:每聲道75瓦
  • 頻率響應:0.7 Hz - 75 kHz
  • 輸入阻抗:300k歐姆
  • 尺寸(寬x高x深,mm):483 x 222 x 495
  • 重量:21.3公斤
  • 參考售價:新台幣398,000元
Audio Research VSi75真空管綜合擴大機
  • 輸出功率:每聲道75瓦
  • 頻率響應:1Hz-70kHz
  • 輸入阻抗:52.5K歐姆
  • 尺寸(寬x高x深,mm):368×235×413
  • 重量:16.5公斤
  • 參考售價:新台幣350,000元

更多相關的豐富參考資訊,請點擊參閱:
Copyright© Hi-AV編輯部 & Hi-AV影音網
…… 喜歡這篇文章嗎?……
以下可查閱本文相鄰文章、對本篇文章進行評分
     音樂及電影全面演繹的王者之聲,本站參考環繞擴大機Denon AVR-4520CI >>
<< 享受無線連結的音樂聆聽快感,Sony STR-DN840 7.2聲道環繞擴大機    
讀者評分
10987654321

本站推薦閱讀精選文章

器材評鑑測試時所使用的參考器材,對於挖掘受測器材的影音實力有很大的影響,優質的參考系統對受測器材影音實力的評斷有相當大的幫助。以下是本站主要參考器材的深入剖析,點擊連結即可深入了解其重要特色與性能。
除了兩聲道Hi-End音響,還跨足到高畫質影像領域、實現多聲道音響重播,並且達到「極致」程度的影音玩家,除曹醫師這個地球上恐怕找不到第二人。不僅「影音雙修」,曹醫師對於影音重播系統開放與執著的態度,更是最終讓影音重播效果能達到極致的源頭。有能力購入高價視聽器材的玩家不少,但能如同曹醫師一般秉持「Hi-End精神」去挖掘視聽系統重播底限者真的不多。
前台灣《音響論壇》雜誌的賴英智主編,他在十餘年前離開該職位之後,就前進中國創辦《新音響》雜誌,現在《新音響》已成為全中國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專業Hi-End音響雜誌。儘管《新音響》雜誌所評測的器材以兩聲道系統為主,但由於賴英智總編與知名影音達人士林曹醫師交好,每隔一陣子回台灣時總會到曹醫師府上交流,因此受到曹醫師影響在家裡反倒常以多聲道音響系統聆賞音樂。
音響展一向是各品牌發表熱門新製品的場合,也是影音愛好者能花費最少的時間、方便聆賞比較各品牌Hi-End音響及家庭劇院製品的好機會。此處匯集本站開站以來,走遍全台灣每年四大音響展的特色報導,同時匯集了海外重要音響展的展出報導,讀者們輕鬆就可一覽家庭影音的發展趨勢。
全站搜尋

進階搜尋



















網站導航

登入
使用者名稱:

密碼:

記住帳號

忘記密碼?

新會員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