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文庫 >>> 影音特搜隊
Paradigm集團亞太行銷經理Bartosz Hajbowicz解說Paradigm與Martin Logan揚聲器好聲之奧秘


Paradigm與Martin Logan揚聲器好聲之奧秘?沒錯,這兩個品牌加上兩聲道及多聲道擴大機專家Anthem,都是屬於加拿大Paradigm集團(PML Sound International)旗下,日前其亞太行銷經理Bartosz Hajbowicz專程來台,為的就是對代理商人員進行教育訓練,解說Paradigm與Martin Logan揚聲器好聲之奧秘,並邀請《U-Audio音響共和國》郭漢丞總編輯即席翻譯,來加強代理商人員的行銷戰力。雖說這場在台音企業總部進行的活動是「台音」及「享映」內部人員的經銷訓練,但由於Bartosz Hajbowicz的解說非常專業詳盡,很值得分享給兩個品牌的經銷店家甚至是有興趣的音響愛好者,因此便整理在此讓大家都能夠更深入瞭解揚聲器設計製作,以及如何成就好聲的奧秘(不光是侷限於Paradigm與Martin Logan這兩個品牌而已)。



Bartosz Hajbowicz的介紹解說專業又詳盡

Bartosz Hajbowicz先生的姓氏很特別,原來他是波蘭人,平時也居住在波蘭。但是他為加拿大Paradigm集團所從事的職務卻是亞太(亞洲及太平洋)區的行銷?這會很奇怪或有何困難嗎?其實在全球化貿易與網際網路聯繫非常便利的這個時代,並不會有任何業務推展上窒礙難行之處,就在他結束台灣代理商的任務之後,他此番行程的下一站就是日本東京都哩。
Paradigm作為此次活動的主要重點品牌之一,在台音企業總部自然也有Paradigm的喇叭製品在現場。
Matin Logan招牌的旗艦系列靜電喇叭設置在台音企業總部三樓,但是在一樓的家庭劇院視聽室裡,也有採用氣動式高音與號角的Martin Login揚聲器。
現場的Paradigm喇叭當然不是裝飾品,在介紹解說過程裡,Bartosz Hajbowicz先生數度以現場的Paradigm製品解說其所運用的獨家特殊技術。

 

Paradigm「沒有性能,不成價值」的堅決好聲追求

今年是「台音」及「享映」取得Paradigm集團旗下三個品牌台灣總代理的第十年,在十年前他們曾邀請全台灣眾多經銷商與專業媒體前往加拿大總部參訪,當時《Hi-AV影音網》還未加入合作專業媒體行列,因此並沒有隨同前往,有興趣的朋友可點擊參閱友站《U-Audio音響共和國》郭漢丞總編輯所撰寫的五篇系列專訪報導瞭解。而講到Paradigm,最重要的信念就是創辦人Scott Bagby一直強調的「There is no value in the absence of performance」,台音將這句話翻譯為「沒有(音響)性能,不成(真正的)價值」顯著標示在總部一樓的橫樑上。
上面兩張是Paradigm的重要事件年表,該公司是於1982年創立的,堅持在加拿大手工製造的精神從未改變,目前在安大略省Mississagiga的工廠於2002年擴大興建。先前Paradigam一直由創辦人Scott Bagby家族經營,但是在2005年開始有外部私募基金入股,但經過十幾年的運作之後,Paradigm認為私募基金無可避免會以更高利潤追求為目標,這無疑會影響PML的產品研發,於是在2019年時,Scott Bagby與其兒子John Bagby聯手買回所有的股份,讓Paradigm集團再度回歸更自主穩定的家族企業經營模式,其優勢也展現在Paradigm集團之後最近這幾年的新品技術突破上。
Paradigm集團相較其他Hi-End音響品牌,最重要且他廠無可匹敵的優勢,在於Paradigm長期與加拿大國家實驗室(NRC)與渥太華大學進行產學合作,這讓Paradigm擁有超大無響室、眾多音響專家的技術支援與助力。
像是透過NRC加拿大國家實驗室的合作,經由量測分析與盲眼視聽測試,Paradigm確認對於「傳真揚聲器」之設計,最重要的關鍵項目要求有三個:一是「平坦的中頻段頻率響應」、二是「平滑的離軸響應」、三是「夠低的失真」,這就成為了Paradigm揚聲器的設計要旨。
為此,Paradigm定下了100Hz-2kHz±0.5dB、離軸頻率響應30度時在±2dB以內、盡可能降至最低的失真率等性能標準,這些性能要求對許多Hi-End喇叭廠都很難同時做到,但Paradigm還再加上「精確的低頻再生」(Accurate Low Frequency Bass Response)與「優秀的功率承受力及可靠性」(Superior Power Handling & Realiability)等兩項。為了達成以上五項高難度目標,Paradigm研發出許多獨家技術,運用在2022年所推出的Founder系列,以及後續的Custom Installation(客製化安裝)和壁掛式喇叭等產品線上。
那麼,Paradigm喇叭究竟應用了哪些獨門技術來達成這「不可能的任務」呢?具體而言有「PPA」(Perforated Phase Alignment)、「ART」(Active Ridge Technology)、「RED」(Reduced Edge Diffraction)與「Shock-Mount」等幾項,以下就是相關重點說明。
「PPA」(Perforated Phase Alignment)
「PPA」是什麼?Perforated Phase Alignment直接翻譯成中文是「穿孔相位對準」,其實就是Paradigm高音單體前面這個圓頂中央沒有開孔、但由內到外開有直徑密度不同眾多小孔的金屬網罩。可不要以為它的作用就是「好看」而已,這些小孔可不是隨意設置的,它們是為了控制高音單體振膜所發出不同頻率聲波之穿透,來達成更均衡的全頻段融合。
透過這有無PPA的比較圖,各位應該可以清楚看到在8kHz與16kHz頻率、±45度範圍以內的量感有多麼大的差別。
上面是Bartosz Hajbowicz行銷經理對PPA的說明,以及郭漢丞總編輯的現場即席中文翻譯,各位不妨點擊看看,應該能對Paradigm的PPA技術有更深入之認識。
「ART」(Active Ridge Technology)
另一個重要技術是「ART」,也就是Paradigm Founder系列低音單體特殊的懸邊。
「ART」的全名Active Ridge Technology,中文意思是「主動脊柱技術」,我們看到絕大多數(或者應該說「所有」)低音單體懸邊都是平坦突起或凹下的圓環,但低音單體的振膜會有大幅度的前後移動,用手指輕壓低音單體振膜,就會發現「軟弱」的懸邊隨之變形,但搭載Paradigm ART技術的低音單體懸邊有高低紋路,這是Paradigm在其加拿大工廠以專用治具加熱成型而成,透過雷射量測圖可以看到配備ART強化懸邊的低音單體,在進行激烈前後活塞運動時,整個振膜幾乎沒有變形與失真(紅色圈圈是非常平順、幾乎沒有抖動變形的「正圓」)。
從立體圖來看,也可發現ART技術強化懸邊之後,連振膜的整體剛性都增強了,也使得低音振膜前後運動的失真更為降低。
「RED」(Reduced Edge Diffraction)
「RED」技術運用在Paradigm的CI(Custom Installation,客製化安裝)喇叭上頭,所謂「RED」是Reduced Edge Diffraction的縮寫,直接翻譯就是「減少邊緣衍射」。簡單地說,由於這列CI喇叭採用高音單體在中低音單體前方的同軸設計,因此高音單體發出的聲波會在周圍的中低音單體振膜上產生繞射狀況。而RED技術就是將高音單體往前拉得更遠,並且在高音單體周圍加上鬱金香形狀的導波器,如此高音的發聲就不會受到中低音單體振膜干擾,同時會有更好的擴散性與更大的聆聽範圍,從上面切換的比較圖就可清楚看到。

 

Paradigm旗下揚聲器系列款式眾多

接著就是運用此技術的壁掛式喇叭了,除了可對應不同尺寸的平面電視Decor V2,還有厚度超薄的Millenia系列壁掛式喇叭。
Millenia系列有長條狀的LPXL與LP2以及LP Trio,另外還有Millenia Sub主動式超低音喇叭。LPXL與LP2很顯然就是大小尺寸與單體數不同的製品,而LP Trio則是一支就包含左右聲道及中央聲道的特殊製作。
再來是有著許多子系列的CI(Custom Installation,客製化安裝)喇叭製品,有CI Elite系列、CI Pro系列、CI Home系列與CI超低音系列。
CI各系列製品有長條形、圓形等不同大小尺寸,多樣款式可對應不同環境、不同大小空間甚至不同裝潢風格的運用。
至於CI系列超低音的特色就是超薄但出力超強,例如SFC-12SW兩支面對面的振膜是狹長型的,這使得此款超低音的音箱厚度超薄,但兩個超低音單體振膜的面積卻與一支12吋圓形振膜相當,再加上推挽方式運作,可以發出更強悍、超越體積想像的低頻與極低頻驚人能量。
Paradigm的嵌壁式超低音為被動式設計,可搭配採用自家的SVX-1202及X-500等擴大機來驅動。
這是SFC-12SW超低音的模樣,音箱非常薄,兩支狹長型單體藏在裡面,正前方就只看到一個長條狀的開口,很容易藏在牆壁內。
SVX-1202擴大機每聲道功率輸出可達1,200瓦(4歐姆負載時),也能對應自家CI系列超低音的DSP預設。
DCS-208系列超低音搭載兩支8吋低音單體,也是很輕薄但聲勢驚人之超低音。
至於X-500擴大機則是在4歐姆負載時每聲道可輸出500瓦,可以對應Paradigm許多系列被動式超低音之驅動所需。

 

平面振膜單體與傳統錐盆單體特性有極大之差異

再來要談的就是Matin Logan,以靜電薄膜喇叭聞名業界的Martin Logan創立於1983年,標榜能以超輕薄的振膜達成更快速的暫態反應與精準的音樂重播。
Martin Logan的高階製品採用ESL靜電振膜,但由於成本高昂,在比較平價製品運用的是折疊式振膜氣動高音單體。
傳統動圈式單體組成結構複雜,包括振膜、懸邊、彈波、音圈套筒與音圈等,這些物件結合為一體,透過音圈所傳入電流在磁場內的磁力改變,讓振膜去前後移動推動空氣發聲,但振膜本身就有相當的質量,而加上懸邊、彈波、音圈套筒與音圈的整體質量就更高,自然使得聲音之重播反應速度快不起來,並且有相當大之失真。
反觀靜電喇叭的ESL振膜厚度只有頭髮直徑約八分之一的12 Micron,超薄的厚度只有極低的質量,而且使用振膜前後的靜電力來帶動振膜,沒有動圈式單體那樣複雜的連動結構,自然失真極低、速度極快。
兩者的差別何在?有多麼巨大的差別?只要看看上面這段現場影片裡Bartosz Hajbowicz的解說,以及郭漢丞總編的中文翻譯,就很容易能夠理解。
Martin Logan靜電振膜喇叭的優點,除了振膜超輕之外,發聲面積極大、移動具有線性與均勻的特點之外,Martin Logan靜電振膜喇叭在中音與高音間完全沒有分音器,也是大家都說它聲音「超乾淨透明」的重要原因。
前面說到Martin Logan在較平價的喇叭製品,所運用的是自家開發的FMT(Folded Motion Tweeter)氣動式高音,其作法是將超薄振膜反覆折疊,因此其發聲面積至少是傳統1吋半球形高音振膜的11倍以上,而FMT振膜前後移動的距離也只有傳統動圈式高音的十分之一,可大幅降低高音單體發聲之失真。

 

Martin Logan堅持平面振膜的好聲優勢何在?

Martin Logan喇叭無論是採用靜電振膜或FMT氣動式高音,跟一般喇叭相比,「受控制的聲波擴散角度」(Controlled Disperation)是很重要的特色。請看看使用傳統動圈式單體的喇叭,其聲波擴散角度無論水平或垂直方向都幾乎是180度,這使得喇叭所發出的聲波,會在聆聽空間裡四處反射。
不只是上圖看到的水平方向,在垂直方向同樣會「打」到天花板與地板造成反射。
但是Martin Logan喇叭有「受控制的聲波擴散角度」,就可大幅降低聆聽空間牆面、天花板與地板的反射干擾。
有著水平80度、垂直80度擴散角的FMT高音單體,無論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都少有聆聽空間反射干擾,同時還能有更寬廣聆聽範圍。
XT系列的FMT單體有水平80度、垂直30度的擴散角度控制,能夠帶來更精準的音像與音場表現。
至於採用靜電振膜的高階Martin Logan喇叭,整體水平與垂直的擴散角度控制,就更加無懈可擊了。
從這段動態影片的解說,各位應該更容易理解上述的說明。

 

訂製安裝也是Matin Logan揚聲器的強項

無論Paradigm或Martin Logan都有很多CI(Custom Installation,客製化安裝)喇叭製品,上圖左側站立的「台音」黃總手上拿著厚厚的一疊客戶案例,就全都是購買採用Paradigm或Martin Logan的CI客製化安裝喇叭的實例,這也難怪Bartosz Hajbowicz要對兩個品牌的相關產品做更深入之講解。
Martin Logan的Motion系列與Motion SLM系列都有多樣化的製品。
包括小型環繞喇叭也有很多選擇可提供。
嵌壁或嵌頂式喇叭也有方形、圓形的眾多不同尺寸製品。
Helos CI系列能夠完美隱藏,甚至裝設在廚房這樣的空間也不成問題。
Motion CI系列配備FMT氣動式高音,比一般製品擁有高出程度甚多的更高音質表現(關於Motion CI系列,詳細請點擊查閱本站先前這篇「注目新品」深入剖析報導
配置更高階高音單體的Motion XT系列,整體音樂重播表現自然更高一籌。
最高等級的Masterpiece CI系列,當然是追求完美玩家及愛樂者的最佳選擇了(詳細請點擊查閱本站先前的「注目新品」深入剖析報導
Masterpiece CI系列也有對應可嵌入天花板的款式。
此外,Martin Logan也有Dynamo CI系列製品可對應不同的空間需求。
Dynamo CI系列可搭配多款不同大小、不同出力的擴大機來驅動。
需要更多聲道數、更高驅動力的擴大機,甚至需要多達8聲道或16聲道的設置,Martin Logan也照樣都能全面對應滿足。
此外,對於有戶外空間安裝需求的消費者,Martin Logan也有Outdoor Living系列提供,甚至連外觀像是一塊石頭的製品也有。更重要的是,即使是戶外使用的造景喇叭,聲音重播品質至上依然是最高要求。也是由於這樣對聲音重播品質之嚴苛要求,讓Paradigm集團旗下製品深獲好評,倘若您很注重揚聲器的音質,那麼Paradigm及Martin Logan都是應該要特別關注的品牌。

 

更多相關的豐富參考資訊,請點擊參閱:
Copyright© 廖斐森 & Hi-AV影音網
…… 喜歡這篇文章嗎?……
以下可查閱本文相鄰文章、對本篇文章進行評分
     JBL MA9100HP旗艦出擊,推力強勁、電影及音樂表現俱佳的9.2聲道環擴 >>
<< MUNICH HIGHEND 2025    
讀者評分
10987654321

本站推薦閱讀精選文章

器材評鑑測試時所使用的參考器材,對於挖掘受測器材的影音實力有很大的影響,優質的參考系統對受測器材影音實力的評斷有相當大的幫助。以下是本站主要參考器材的深入剖析,點擊連結即可深入了解其重要特色與性能。
除了兩聲道Hi-End音響,還跨足到高畫質影像領域、實現多聲道音響重播,並且達到「極致」程度的影音玩家,除曹醫師這個地球上恐怕找不到第二人。不僅「影音雙修」,曹醫師對於影音重播系統開放與執著的態度,更是最終讓影音重播效果能達到極致的源頭。有能力購入高價視聽器材的玩家不少,但能如同曹醫師一般秉持「Hi-End精神」去挖掘視聽系統重播底限者真的不多。
前台灣《音響論壇》雜誌的賴英智主編,他在十餘年前離開該職位之後,就前進中國創辦《新音響》雜誌,現在《新音響》已成為全中國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專業Hi-End音響雜誌。儘管《新音響》雜誌所評測的器材以兩聲道系統為主,但由於賴英智總編與知名影音達人士林曹醫師交好,每隔一陣子回台灣時總會到曹醫師府上交流,因此受到曹醫師影響在家裡反倒常以多聲道音響系統聆賞音樂。
音響展一向是各品牌發表熱門新製品的場合,也是影音愛好者能花費最少的時間、方便聆賞比較各品牌Hi-End音響及家庭劇院製品的好機會。此處匯集本站開站以來,走遍全台灣每年三大音響展的特色報導,同時匯集了海外重要音響展的展出報導,讀者們輕鬆就可一覽家庭影音的發展趨勢。
全站搜尋

進階搜尋




















網站導航

登入
使用者名稱:

密碼:

記住帳號

忘記密碼?

新會員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