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d 33前級與303後級將在2024 TECA台北音響大展圓山飯店308房首度展出)
創立於1936年的英國Quad是歷史最悠久的Hi-End音響品牌之一,在這漫長的歲月裡當然有過不少經典之作,近60年前、1967年所推出的Quad 33前級與303後級擴大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那個電晶體擴大機剛剛問市的時候,Quad 33及303由該廠創辦人Peter Walker所創新開發的「三重輸出」電路解決了當時電晶體擴大機發熱不穩定的問題,因此在1969年時還榮獲英國設計學會大獎,是一套已經在Hi-End音響發展史上留名的經典之作。今年,Quad以最新的電路設計讓33與303復刻登場,為其注入嶄新技術迎像未來。
1960年代經典韻味與古典美學重現
|
|
這是1967年所推出的Quad 33前級與303後級擴大機的外觀模樣,紮實又耐看且視覺辨識度極高。 |
|
|
今年最新復刻推出的Quad 33前級與303後級擴大機,與近60年前的經典原作對比,可以發現外型延續經典但有更多現代風貌,也將外觀色調調整為更富科技感的「消光銀」,Quad 33前級體型基本相近,但303後級則適度加高、加深以容納更充沛的電源並帶來更強勁的驅動力。此次Quad 33前級與303後級擴大機之復刻計畫,原廠集結了多達4位名師聯手,包括Quad及其姊妹品牌 Audiolab 的首席設計師 Jan Ertner、Quad資深電路工程師Rob Flain 和 Paul McConville、 有超過二十年經歷的Quad設計總監David McNeill共同攜手研發。 |
|
|
從這個視角可以更清楚看到新的Quad 303後級機箱深度壯觀。 |
|
|
新推出的Quad 303後級為立體聲設計,一般使用單機即可驅動左右聲道喇叭;不過,倘若喇叭需要更強勁的驅動力或空間較大,也可將Quad 303橋接為單聲道架構,左右聲道喇叭各使用一部Quad 303後級驅動。 |
Quad 33前級擁有經典外觀設計融合最新科技的紮實內在
|
|
Quad 33前級的外貌重要元素都與1967年經典款相同,但顯示幕是可調整LED背光亮度的橘色設計,也多了方便使用的遙控器與耳機插孔。 |
|
|
Quad 33前級左側突出的大旋鈕是音量控制,右側顯示幕上方的三個旋鈕則可針對「Bass」、「Tilt」與「Balance」進行調整。其中,「Bass」用來增減低頻量感、「Balance」可調整左右聲道音量之平衡,至於「Tilt」最早出現於當年Quad 33的下一代製品Quad 34上頭,這個由創始人Peter Walker開創功能的目標是「更簡潔完備的音調控制」,它能以700Hz為中心同時調整兩端頻率,以1dB為單位衰減高音並提昇低音,或者反過來以1dB為單位衰減低音並提昇高音,就像是蹺蹺板一般,確實比個別調整高音及低音更方便且更不會造成音色之扭曲。 |
|
|
這是復刻新款Quad 33前級的背板,可以看到與現代前級的設計無異,左右聲道類比輸入有XLR平衡端子一組、RCA三組、PHONO唱頭放大(可切換MM或MC)一組,左右聲道類比輸出則有XLR平衡與RCA各一組與AUX類比輸出一組。 |
|
|
將頂蓋卸除後,可以看到Quad 33前級內全貌。 |
|
|
唱頭放大電路在上層另一片獨立的電路板上。 |
|
|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巨大的Noratel環形電源變壓器,電源處理相關元件就在緊鄰電源變壓器旁的主電路板上。 |
|
|
Quad 33的音量控制使用頂級高精度製品,其後方連接著電動馬達,可以帶動前端的可變電阻遙控增減音量。使用類比方式控制音量,可避免數位音量控制的音樂解析度衰減弊病。 |
|
|
將上方的唱頭放大電路板取下後,就可以清楚看到安裝於機箱底板上的主電路板。 |
|
|
這是電路板上108 MHz的ARM處理器。 |
Quad 303立體聲後級既有高出力又有低失真
|
|
Quad 303立體聲後級的外觀延續1967年經典款之設計,但機箱高度拉高、前面板左右兩側的散熱鰭片數量由8片增加至10片,已達成更好的散熱效果,前面板中央下緣還加了開關機按鍵。 |
|
|
從斜上方觀察,可以看到Quad 303有現代雕塑般的簡潔造型。 |
|
|
Quad 303背板最上緣有兩對喇叭端子,在其下方有XLR平衡輸入與RCA輸入各一對,可透過下方的按鍵做切換選擇。 |
|
|
取下側板後,可以看到Quad 303立體聲後級內部的元件。 |
|
|
Quad 303後級的輸出功率不小,立體聲模式輸出功率每聲道49.5瓦(8 ohm, THD=1%)或每聲道70瓦(4 ohm, THD<1%),橋接模式輸出功率更高達每聲道140瓦(8 ohm, THD<1%)或每聲道170瓦(4 ohm, THD<1%),當然要有容量龐大的電源變壓器與電源整劉濾波電路。 |
|
|
這是位於頂部的後級功率放大電路板,功率晶體就直接鎖固在機箱頂板下方,也可以看到很粗壯的電阻。 |
|
|
這是位於Quad 303機箱下緣的輸入電路板。 |
|
|
Quad 303的待機電路有一塊獨立的電路板。 |
(Quad 33前級與303後級將在2024 TECA台北音響大展圓山飯店308房首度展出)
Quad 33主要性能規格
- 形式:立體聲前級擴大機
- 輸入端子:RCA三組、XLR一組、Phono唱頭放大一組(可切換MM/MC)
- 輸出端子:RCA(AUX)一組、XLR一組、RCA Pre Out一組、6.3mm 耳機孔一組
- 增益值:0dB(Line / XLR)、+46dB(Phono MM)、+63.5dB(Phono MC)
- THD總諧波失真:綜擴低於0.03%、前級低於0.002%、耳機低於0.005%、黑膠低於0.01%
- 輸入靈敏度(Vout=695mV):695mV(Line / XLR)、3.2mV(Phono MM)、460uV(Phono MC)
- 輸入阻抗:10k歐姆(Line / XLR) 、47k歐姆/100pF(Phono MM)、100R/1.7nF(Phono MC)
- THD總諧波失真(20Hz~20kHz):低於0.0005%(1kHz, Line/XLR)、低於 0.002% (1kHz, Phono MM / MC)、低於0.01%(1kHz, 50mW,耳機)
- 頻率響應:20 Hz~20 kHz(+/- 0.2dB)
- S/N訊噪比:高於108dB(A-weighted, Line/XLR) 、高於182dB(A-weighted, Phono MM)、高於174dB(A-weighted, Phono MC)
- 輸出阻抗:120 ohms(擴大機)、2.35 ohms(耳機)
- 尺寸(寬×高×深,mm):258×82.9×165
- 重量:4 公斤
QUAD 303主要性能規格
- 形式:立體聲後級擴大機,可橋接為單聲道後級
- 立體聲模式輸出功率:每聲道49.5瓦(8 ohm, THD=1%)、每聲道70瓦(4 ohm, THD<1%)
- 橋接模式輸出功率:每聲道140瓦(8 ohm, THD<1%)、每聲道170瓦(4 ohm, THD<1%)
- 類比前級輸入:Line / XLR(手動切換選擇)
- 頻率響應:20 Hz~20 kHz(+/- 0.3dB, stereo)
- S/N訊噪比:高於108dB(A-weighted)
- THD總諧波失真(20Hz~20kHz):低於0.002%(1kHz)
- 輸入阻抗:15k ohms(Line) 、22k ohms(XLR)
- 峰值輸出電流:10安培
- 輸入靈敏度(立體聲模式):695mVrms(Line)、 1.5Vrms(XLR)
- 增益值:+29dB
- 尺寸(寬×高×深,mm):120×176×325
- 重量:8.4 公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