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機研究室】深入探索榮獲《Stereophile》封面推薦的Vivid Audio B1
網站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08/1/3 23:40
所屬群組:
網站管理員
已註冊使用者
留言: 28840 | 精華: 1

一談到Vivid Audio這個讓人印象「鮮明」(vivid)的喇叭品牌,首先浮上大家腦海的應該有以下兩項:其一是造型獨特的Giya旗艦系列(先有G1、後有 G2、G3也將於下個月的日本東京國際音響展裡首度公開),其二是它們的催生者、同時也是B&W傳奇經典Nautilus鸚鵡螺喇叭的設計者Laurence Dickie。無疑現階段旗艦G1 Giya,因為有著能與B&W Nautilus鸚鵡螺(詳細介紹與器材評鑑請見這裡)相比擬的龐大身軀及更好的音響表現,因而更受到超級發燒音響迷的矚目。不過,對於一般聆聽空間不是那麼寬闊、預算沒有那麼充裕的愛樂者來說,Vivid Audio旗下的「小喇叭」B1其實會是更明智且適當的選擇。

為什麼?如果您先前對Vivid Audio B1一無所知,那麼可要先坐好了。首先,這對B1就是Laurence Dickie在研發B&W Nautilus鸚鵡螺之後,亟欲更上一層樓的Vivid Audio創業作。再來,B1所使用的D26高音單體與D50中音單體,後來都沿用在G1 Giya身上,至於158mm低音單體C125,G1 Giya所配備的C125S中低音單體也是其後續製品。不只如此,G1 Giya那一對低音單體的RCCM(Reaction Cancelling Compliant Mount,反作用力順性抵銷安裝)技術也早在這對B1就有了!換句話說,除了在大空間發聲時的低頻延伸、清晰度及量感差異,現在Giya旗艦系列所採用的各項主要技術,Laurence Dickie先前在研發B1時就已具體實現。以B1與Giya系列高達數倍的價差,誰能說B1不是入主Vivid Audio最超值划算的選擇?也難怪最新一期(2011年10月號)美國權威專業音響雜誌《Stereophile》會將Vivid Audio B1放上封面極力推薦,以「能將你吹跑」(blows you away)來形容其超乎體積的龐大氣勢!

其實,《Stereophile》已將評論全文放上官方網站(英文內容,請見這裡),總編John Atkinson對Vivid Audio B1的聲音表現可說讚不絕口,不但以「近乎完美平衡的溫暖與訊息」(near-perfect balance of warmth and information)的結語,來闡述這對喇叭同時擁有過人音樂細節解析與均衡耐聽的豐厚美感,文中也表明Vivid Audio B1的低頻性能足以完整詮釋管風琴演奏,高頻則絕對清晰、透明且毫無顆粒感,中頻的細膩與純粹更讓他印象深刻,在在都顯示Vivid Audio B1重播傳達音樂之美的優越性,即使與售價多出50%以上的他牌喇叭相比,Vivid Audio B1過人的清晰度、音樂感染力與動態,都可讓他毫不保留地大力推薦!為何Vivid Audio B1會有如此令人激賞的音樂演繹能力?看看以下的剖析應該不難明瞭。

從正面(上圖左側)看Vivid Audio B1只有三個單體,但可別被它騙了。事實上,這喇叭的背面(上圖右側)還有一支同樣尺寸的低音單體(背板上半部的兩個圓點是高音與中音單體「背管」的尾端)。Vivid Audio B1音箱內兩支低音單體是背對背鎖固的,用意是將低音單體引發的振動減到最低,由於高音與中音單體都有獨立的背管,整個音箱內部事實上是完全連通的,前後兩個反射孔也是相通的(從前面的反射孔就可「看穿箱體」看到喇叭背後的東西)。

Vivid Audio B1的兩支低音單體負責900Hz以下的頻率,但只在100Hz以下完全一致,後方的低音單體在100Hz以上的頻率能量會逐漸衰減,整體來說是3.5音路、四單體的低音反射式特殊結構,為的是讓這喇叭能擁有既清晰、量感豐富又快速的低頻。另一方面,Vivid Audio B1音箱本體是書架式喇叭的尺寸,但音箱本體與腳架是一體式的設計,喇叭接線端子就設在底座後方底部,左右兩道既纖細又穩固的弧線支架內是中空的,讓內部喇叭線能穿過向上連結分音器與各單體,整體設計非常特別。

包括B1在內,所有Vivid Audio喇叭音箱都是由先進碳纖維聚酯複合材料製成,這張工廠內照片可看到排列整齊的B1喇叭粗胚。

擁有多項專利的獨家專用單體

Viviid Audio喇叭所有單體都是為自家喇叭專門研發的,D50中音單體(上圖左側)與D26高音單體(上圖右側)都有一根前端較粗、後端較細的中空「背管」,其作用是平順吸收高音與中音單體振膜的「背波」,讓它們不會反射回到振膜上影響發聲的清晰度。聽起來似乎與Laurence Dickie先前在B&W Nautilus鸚鵡螺上的設計「很像」,不過Vivid Audio的新單體有更多新技術加入,整體性能與聲音表現都要比 Nautilus鸚鵡螺所使用者更好。兩年前本站專訪Vivid Audio總裁Philip Guttentag時,他就表示要是 Nautilus鸚鵡螺能換上Vivid Audio單體(事實上不可能),整體聲音表現也會有大幅的躍進。
這是Vivid Audio B1所使用的C125低音單體,看看它幾乎不會對聲波產生阻礙的堅固框架,以及超誇張、超巨大的磁鐵總成。
這是D26高音單體後方排列成放射狀的八顆超強力磁鐵,仔細看看上一張C125低音單體的照片,你會發現它也具備類似的環狀八顆超強力磁鐵架構,為的是增強磁力並讓磁力線分佈更為均勻。
這是C125低音單體的音圈與套筒,C125為超長衝程設計,套筒上可看到許多圓孔,除了可降低音圈的移動質量以外,對於散熱也有相當的幫助。
這就是Vivid Audio B1喇叭兩支低音單體的RCCM(Reaction Cancelling Compliant Mount,反作用力順性抵銷安裝)結構,兩支背對背同相發聲的低音單體背面以螺旋金屬柱耦合,再加上音箱內部的補強框架,可讓低音單體振動對音箱發聲的影響大幅降低。

繽紛多彩、可輕易搭配各式居家裝潢

Vivid Audio喇叭外觀都以多層高光澤感頂級汽車烤漆處理,原廠提供多樣化的色彩選擇,各種不同風格的居家裝潢都可找到理想色彩的Vivid Audio喇叭搭配。

 

Vivid Audio B1喇叭主要性能規格
  • 結構:3.5音路反射式音箱
  • 箱體:先進纖維複合材質
  • 外觀處理:多層高光澤感汽車烤漆
  • 使用單體:26 mm金屬半球型高音單體一支、50 mm金屬半球型中音單體一支、158 mm金屬圓錐形低音單體(一對前後耦合)
  • 靈敏度:89 dB / 1W@ 1m
  • 一般阻抗:4歐姆
  • 頻率響應:35Hz - 44,000Hz(- 6dB)、 39Hx-41,000Hz (+/- 2 dB) 於參考軸線上
  • 諧波失真(第二與第三次諧波):全頻率響應範圍低於0.5%
  • 分頻點:100、900、4000Hz
  • 承受功率:300瓦rms
  • 尺寸(高×寬×深,mm):1095×265×375(音箱本體,底座深420mm)
  • 淨重:38公斤(一支)
  • 運送尺寸(高×寬×深,mm):1220×410×510
  • 運送重量:50公斤(一支)

 

更多相關的豐富參考資訊,請點擊參閱:

2011/10/12 16:28
編輯 刪除 回覆 舉報 回頂部

本站推薦閱讀精選文章

器材評鑑測試時所使用的參考器材,對於挖掘受測器材的影音實力有很大的影響,優質的參考系統對受測器材影音實力的評斷有相當大的幫助。以下是本站主要參考器材的深入剖析,點擊連結即可深入了解其重要特色與性能。
除了兩聲道Hi-End音響,還跨足到高畫質影像領域、實現多聲道音響重播,並且達到「極致」程度的影音玩家,除曹醫師這個地球上恐怕找不到第二人。不僅「影音雙修」,曹醫師對於影音重播系統開放與執著的態度,更是最終讓影音重播效果能達到極致的源頭。有能力購入高價視聽器材的玩家不少,但能如同曹醫師一般秉持「Hi-End精神」去挖掘視聽系統重播底限者真的不多。
前台灣《音響論壇》雜誌的賴英智主編,他在十餘年前離開該職位之後,就前進中國創辦《新音響》雜誌,現在《新音響》已成為全中國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專業Hi-End音響雜誌。儘管《新音響》雜誌所評測的器材以兩聲道系統為主,但由於賴英智總編與知名影音達人士林曹醫師交好,每隔一陣子回台灣時總會到曹醫師府上交流,因此受到曹醫師影響在家裡反倒常以多聲道音響系統聆賞音樂。
音響展一向是各品牌發表熱門新製品的場合,也是影音愛好者能花費最少的時間、方便聆賞比較各品牌Hi-End音響及家庭劇院製品的好機會。此處匯集本站開站以來,走遍全台灣每年四大音響展的特色報導,同時匯集了海外重要音響展的展出報導,讀者們輕鬆就可一覽家庭影音的發展趨勢。
全站搜尋

進階搜尋



















網站導航

登入
使用者名稱:

密碼:

記住帳號

忘記密碼?

新會員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