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音特搜隊】Gryphon丹麥原廠專訪速報
Hi-AV編輯部 2014/9/17 10:50

本站後續已完成詳盡的原廠專訪,請點擊下表查閱

2014丹麥Gryphon原廠專訪報導內容快轉列表

2014年9月16日,我與《高傳真視聽》雜誌蒲鴻慶總編輯、《音響論壇》雜誌劉漢盛總編輯與《U-Audio音響共和國》網站郭漢丞總編輯,一起來到Gryphon鄰近丹麥第二大城Aarhus的原廠採訪。由於Gryphon廠房在幾年前由距離約兩百多公尺的舊廠區搬遷至此,這還是第一次有專業音響媒體前來採訪,所以這次是Gryphon新廠房在全球的首度曝光。各位讀者都知道本站的報導一向超級深入,但受限於海外採訪的緊湊行程,在這極有限的時間內無法完成充分解說的原廠專訪報導,因此本文先以簡短圖說的方式,帶領大家快速重點瀏覽Gryphon原廠,之後返回台灣有充裕的時間,再作真正深入的剖析介紹(請見這裡)。(廖斐森)

這是Gryphon的招牌,金色的Gryphon商標在黝黑的底色上,散發高貴又迷人的感受。
廠房的入口在這個角落,角落有兩個以紅色框鑲邊的落地玻璃窗。從這個角度,各位可以看到廠房是兩層樓建築,辦公室、研發中心與聆聽室在二樓,紅色方框玻璃窗那個角落就是Gryphon創辦人兼CEO Flemming E. Rasmussen的辦公室。至於一樓則為廠區、倉儲與會議室。
Flemming正在翻閱《音響論壇》劉總編贈與的「黑膠專書」,左側這位是合夥人Valdemar Borsting先生(負責財務行銷)。
一進廠區,就可看到正在組裝的最新喇叭製品Pantheon(萬神殿),它是今年五月份於德國慕尼黑音響展做全球首演的,各位可先點擊這裡查閱本站當時的詳細報導。
Pantheon箱體採用MDF材料,照片右下角方形外框的是放置分音器的地方。Pantheon為三音路五單體設計,這五個單體都有獨立的腔室,音箱內吸音棉為羊毛與化學纖維混合編織而成。
這是將一個低音單體的前障板放在音箱本體上的樣子,可以看到包括中音與低音單體的外框及音箱本體前面容納單體開口,內側都是切割成花瓣模樣的,那是為了讓中音與低音單體的背波傳遞更順暢。
Gryphon喇叭的分音器並不像一般喇叭製品使用薄薄的電路板,而是以厚厚一塊的MDF板為基底,為的是排除電路板共振的影響(當然也和Gryphon分音器所使用元件超級有「份量」有關係)。此外,分音器的MDF板也不是直接鎖在音箱內側,而是透過抑震墊材與箱體結合(請看上圖),這是為了降低音箱震動對分音器元件的負面影響。還有,在音箱本體前面板上,無論分音器箱室或各單體箱室的開口周圍,都有埋入一圈橡膠環,那是為了讓前障板鎖上時,能夠讓前障板與音箱本體密切結合的關係。
這是Pantheon喇叭中高音的分音器,佈滿了超發燒的頂級元件,白色圓筒是Mundorf的M-Cup電容,較遠處三個金黃色圓環狀的是Duelund電感,近處兩個空心圓筒狀的是更為昂貴罕見的Jensen銅箔電感。請注意各大型元件除了以束線帶緊緊綁在MDF底板上,還加上熱融膠予以固定,各元件之間都使用搭棚方式直接焊接,甚至還使用到銅棒串接各元件。
如此架構的分音器當然要完全由人工製作,熟練的工作人員正在焊接Pantheon喇叭分音器上的元件。儘管元件數目不算繁多,但一對Pantheon喇叭所需的四塊分音器,需要經過約三小時方能製作完畢。
Pantheon喇叭各個單體與分音器箱室都有各自的前障板,當音箱內的分音器鎖好、線材整理好、內部吸音棉放好後,就可以將每支Pantheon喇叭的六塊前障板放上去了,並且將所有螺絲都放入螺絲孔內,再使用電動螺絲起子鎖固。對了,這些前障板看起來有金屬般的質感,但其實是MDF板經過CNC切削製成的。
這是Pantheon喇叭的頂部(喇叭底部也是類似的模樣),成品喇叭的頂部與底部都還要鎖上一塊超厚的黑色壓克力板。從這個角度,可以發現音箱本體與側板的結構。今年五月慕尼黑音響展會場,我見到喇叭側面後方有兩長條孔狀開口的金屬板,還在猜測裡面有什麼玄機,原來竟然只是裝飾而已,薄金屬板裡面是另一塊MDF板,這塊金屬板的作用是讓Pantheon喇叭能夠與Gryphon器材的造型相互輝映。其實,所有Gryphon產品的外型都出自Flemming的設計,因此都有一致的形象及一眼可辨的特色。
側板的顏色與花紋有非常多樣化的選擇。
接著來到Gryphon的備料倉儲區,由於Gryphon的產品線包括訊源、擴大機、喇叭與線材,是Hi-End音響業界極少數可建構一整套音響系統的品牌之一,因此倉儲區的料件也特別多樣。
Flemming拿出貨架上的一顆單體向我們做解說,Gryphon喇叭所使用的單體是向Scan-Speak特別訂製的。Gryphon訂製的單體有多麼特別呢?Flemming將框架改為鋁鑄、更換懸邊、振膜表面塗佈處理,這些都還算平常,但是防塵蓋使用和乒乓球一樣的材料,那可就十分少見了。
我們知道,接線端子上的兩條線是連結音圈的,普通設計只有一組接線端子,音圈穿過彈波接線就在音圈的同一側,如此無法平衡動作,於是Flemming將接線安排在相差180度對稱的兩側,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每個接線端子只有一條接線。
這是Pantheon喇叭的頂板,其材質是厚度超厚的黑色壓克力板(底板材質也是),由於壓克力板切割在邊緣很容易有細微的切痕,想要符合Gryphon的要求達到那麼平滑的程度,要採用特殊的加工製程,因此其成本非常高,甚至還要高過使用鋁合金板,Flemming最主要的考量還是在於其阻尼特性對聲音表現有幫助。
這些用紙箱包裝好的,是Gryphon已生產品管完畢、準備出貨的音響器材產品,包括Kalliope數位類比轉換器Mikado Signature CD唱盤等。
喇叭製品使用木箱或黑色航空箱包裝。
接著來看Gryphon器材的組裝、生產與測試,採訪當天廠內生產製作的是Colosseum後級。這部以「羅馬競技場」為名的擴大機,其內部模樣還是第一次呈現在我們眼前,原來裡面就像鋼骨大樓般,上方兩層是各自分離的一組電源,最下層則有兩組放大電路分列左右。
Flemming對於美感的要求,真的超乎我們的想像,Colosseum後級內部根本是一般用家絕對看不到的,但竟然連框架「鋼骨」都是亮麗的鮮紅色。
Colosseum後級前後兩側的散熱片鎖固後,還要將有操作面板的頂板放上才完成組裝(剩下左右兩側板的部分)。由於每部Colosseum後級重量達80公斤,因此組裝時每部Colosseum後級都獨立放在底部有輪子的工作桌上,以方便在各工作區域間移動。這個房間內有多達12部Colosseum後級「排排站」,原來是組裝完成後通電工作48小時,之後再做量測。
這裡就是量測工作站,RUN-IN 48小時以後的Colosseum後級一一送到這裡,進行各個工作狀態的量測檢驗,整個檢測過程約需要一個小時的時間,Colosseum後級要經過一連串各種工作狀態的檢測。
這個房間角落擺放著旗艦後級Mephisto待組裝的各個元件(有關Mephisto後級請詳見本站【影音終極百科】專屬頁面各連結之報導)。
每個電源濾波電容模組由多達八顆巨型濾波電容組成,這些Nippon Chemi-Con電容每顆容量高達56000㎌/100V。
看完廠區的產品組裝量測作業後,我們走上二樓參觀辦公及研發區域與聆聽室,這是從二樓往下望的場景,樓梯間掛滿了全球各地以Gryphon器材為封面的專業雜誌。
二樓走廊第一個房間就是Flemming的辦公室。
走上二樓,樓梯口牆面上掛著兩幅攝影作品,各位有注意到中間的壁燈嗎?竟然是使用Gryphon Mikado Signature CD唱盤讀取機構的頂蓋製成的。
在Flemming辦公室的隔壁房間,是兩位Gryphon核心人物的工作場所,左側這位是產品經理Soren Slebo,右側那位則是研發部工程師Tom S Moller,所有Gryphon電子產品從CD唱盤、數位類比轉換器、唱頭放大器到擴大機,都是由他設計開發的。
在兩位辦公桌的前方擺放著Antileon EVO後級,型號裡的「EVO」是「Evolution」的意思,這是Antileon系列後級的革新之作,也是Gryphon稍後將正式推出的超級戰將。先前在五月份德國慕尼黑音響展時就有靜態展出,更詳細的特色各位可點擊查閱本站先前的現場報導
二樓走廊側牆掛滿了來自全球各專業音響媒體所頒發的Gryphon產品獎牌。
走廊盡頭就是Gryphon的聆聽室,當前是以當家旗艦喇叭Pendragon為發聲主角,這套四件式喇叭系統去年八月台灣總代理「亞柏利」在圓山大飯店音響展有展出,相關的特色剖析,各位可點擊這裡查閱。
明年就是Gryphon成立三十週年,將會推出紀念機種,而聆聽室右側後方牆面的架子上,則陳列了近三十年來Gryphon所推出的各式產品。
這是在聆聽室入口處往聆聽區域看過去的模樣。
聆聽室內Pendragon喇叭系統的低音柱為主動式設計,其中高音柱使用這部Gryphon旗艦後級的立體聲版Mephisto Stereo驅動,詳細剖析可點擊參閱本站先前的「火熱新品研究室」深入報導
聆聽室內也有黑膠唱盤,右側則為Gryphon的Mikado Signature CD唱盤與Pandora旗艦前級。
Flemming在聆聽室內播放了數張CD給我們聆賞,音場的層次、細節的解析、低頻樂器的質感及控制力,還有整體的音質與頻寬都相當優異。

Gryphon丹麥原廠專訪速報到此結束,更詳盡豐富的Gryphon名廠大搜密完整報導,請見下表!

 
更多相關的豐富參考資訊,請點擊參閱:

本站推薦閱讀精選文章

器材評鑑測試時所使用的參考器材,對於挖掘受測器材的影音實力有很大的影響,優質的參考系統對受測器材影音實力的評斷有相當大的幫助。以下是本站主要參考器材的深入剖析,點擊連結即可深入了解其重要特色與性能。
除了兩聲道Hi-End音響,還跨足到高畫質影像領域、實現多聲道音響重播,並且達到「極致」程度的影音玩家,除曹醫師這個地球上恐怕找不到第二人。不僅「影音雙修」,曹醫師對於影音重播系統開放與執著的態度,更是最終讓影音重播效果能達到極致的源頭。有能力購入高價視聽器材的玩家不少,但能如同曹醫師一般秉持「Hi-End精神」去挖掘視聽系統重播底限者真的不多。
前台灣《音響論壇》雜誌的賴英智主編,他在十餘年前離開該職位之後,就前進中國創辦《新音響》雜誌,現在《新音響》已成為全中國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專業Hi-End音響雜誌。儘管《新音響》雜誌所評測的器材以兩聲道系統為主,但由於賴英智總編與知名影音達人士林曹醫師交好,每隔一陣子回台灣時總會到曹醫師府上交流,因此受到曹醫師影響在家裡反倒常以多聲道音響系統聆賞音樂。
音響展一向是各品牌發表熱門新製品的場合,也是影音愛好者能花費最少的時間、方便聆賞比較各品牌Hi-End音響及家庭劇院製品的好機會。此處匯集本站開站以來,走遍全台灣每年四大音響展的特色報導,同時匯集了海外重要音響展的展出報導,讀者們輕鬆就可一覽家庭影音的發展趨勢。
全站搜尋

進階搜尋



















網站導航

登入
使用者名稱:

密碼:

記住帳號

忘記密碼?

新會員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