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已故鋼琴大師霍洛維茲 最後演出專輯問世
Hi-AV編輯部 2008/7/25 10:59

這張專輯台灣還沒發行,從Amazon上面找到封面和試聽的連結給大家:



專輯曲目試聽連結


*****************************************************************************************


以下新聞轉載自《中時電子報》林采韻報導


霍洛維茲(Vladmiir Horowitz)是廿世紀傳奇的俄國鋼琴大師,他以有違常理的彈琴方式,製造出驚天動地的音符,美國卡內基音樂廳甚至為他留有專用螺絲孔。一九八九年去世的霍洛維茲,一九八七年六月廿一日以八十三歲高齡在漢堡演出人生最後一場音樂會,時隔廿多年,大師最後的聲音終於在本月現世發行專輯。 這卷錄音母帶在北德廣播公司存放了廿年,期間因版權問題等因素,只有安可曲曾被發行。音樂會上,大師彈奏了莫札特降B大調奏鳴曲、舒曼《兒時情景》、蕭邦第六號波蘭舞曲等。兩首安可曲為舒伯特《樂興之時》和莫什科夫斯基《火焰》。


八十三歲霍洛維茲在舞台上仍然神乎其技,手指的靈活度幾乎不受年齡影響,一路彈奏至安可曲不顯疲態,在琴鍵上點燃的《火焰》精確炫速十分炙人。 霍洛維茲來到漢堡之前,先行在阿姆斯特丹、柏林演出同套曲目,樂評人許奈伯(Wolfgang Schreiber)在柏林音樂會結束後寫道,「他仍然是獨一無二的,雖然他的爆發力不如以往,還是令人難以抗拒。」另一位在當時吒叱風雲的樂評人荀伯格(Harold Schonberg)說,「雖然他的彈奏不再驚天動地,但是他手下彈性的節奏,歌唱般繽紛的旋律,讓他成為另一位霍洛維茲,一位更偉大的鋼琴家。」


霍洛維茲的傳奇性,要從他彈奏的姿勢談起,一般學習鋼琴時,老師都會要求學生,十隻手指要在琴鍵上站起來,手腕要抬高。但是霍洛維茲彈琴的方式完全自成一套,而且是不折不扣的扁平「手」,他的雙手像章魚般吸在琴鍵上,小姆指有時還會捲曲翹起,這種在專業教師眼中,彈不了鋼琴的手,居然能夠比大部分鋼琴家移動得快速、彈得精確、擊出更壯麗的音符。 他還有一項怪習慣,就是隨身攜帶自己的鋼琴巡迴,而且每到一個新的音樂廳,總是要三思而後行,選擇鋼琴最適合放置的地方。在美國卡內基音樂廳的舞台地板上,就有所謂霍洛維茲專用的螺絲孔,方便大師每次造訪不需重新尋找鋼琴定位。


霍洛維茲曾經在一九五三年至一九六五年從舞台神秘消失十二年,不過一復出馬上掀起旋風,當時許多年輕鋼琴家以他為榜樣,爭相模仿他斷句的方式以及節奏。 來自俄國的霍洛維茲在美國闖蕩時,認識義大利指揮大師托斯卡尼尼的女兒汪達,兩人最後結為連理,生了一個女兒。有趣的是他們一位是猶太人,另一位是天主教徒,兩人共通的語言為法文。不過,霍洛維茲生前的性向一直遭受質疑,傳說中他曾以心理治療嘗試導正自己的性向,他說過一句名言,「世間只有三種鋼琴家,猶太鋼琴家,同性戀鋼家和爛鋼琴家。」


本站推薦閱讀精選文章

器材評鑑測試時所使用的參考器材,對於挖掘受測器材的影音實力有很大的影響,優質的參考系統對受測器材影音實力的評斷有相當大的幫助。以下是本站主要參考器材的深入剖析,點擊連結即可深入了解其重要特色與性能。
除了兩聲道Hi-End音響,還跨足到高畫質影像領域、實現多聲道音響重播,並且達到「極致」程度的影音玩家,除曹醫師這個地球上恐怕找不到第二人。不僅「影音雙修」,曹醫師對於影音重播系統開放與執著的態度,更是最終讓影音重播效果能達到極致的源頭。有能力購入高價視聽器材的玩家不少,但能如同曹醫師一般秉持「Hi-End精神」去挖掘視聽系統重播底限者真的不多。
前台灣《音響論壇》雜誌的賴英智主編,他在十餘年前離開該職位之後,就前進中國創辦《新音響》雜誌,現在《新音響》已成為全中國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專業Hi-End音響雜誌。儘管《新音響》雜誌所評測的器材以兩聲道系統為主,但由於賴英智總編與知名影音達人士林曹醫師交好,每隔一陣子回台灣時總會到曹醫師府上交流,因此受到曹醫師影響在家裡反倒常以多聲道音響系統聆賞音樂。
音響展一向是各品牌發表熱門新製品的場合,也是影音愛好者能花費最少的時間、方便聆賞比較各品牌Hi-End音響及家庭劇院製品的好機會。此處匯集本站開站以來,走遍全台灣每年四大音響展的特色報導,同時匯集了海外重要音響展的展出報導,讀者們輕鬆就可一覽家庭影音的發展趨勢。
全站搜尋

進階搜尋



















網站導航

登入
使用者名稱:

密碼:

記住帳號

忘記密碼?

新會員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