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文庫 >>> 影音特搜隊

 

「世界發燒音響博物館,銘器雲集的音響迷朝聖地」專題快轉列表

 

李積回先生曾表示,讓經典音響收藏及音響文化推廣成為一種前所未有的體驗,是創辦「世界發燒音響博物館」的使命。因此,他極盡可能地傾注鉅額資金,大規模收藏音響史上的經典器材(編按:其中大部分還是歷代頂級旗艦機種)。在此我們可以體會到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類製成的天籟之音,各大音響名牌如Kharma、ATC、B&W、Cello、 Dynaudio、Emm Labs、FMAcoustics、HALCRO、JBL、Infinity 以及Jadis 等都一一可見,當然還少不了懷舊的Marantz、經典的McIntosh、高科技的VTL等等。即使如音響業內人士遊走其中,也感歎如「劉姥姥入大觀園」大開眼界,難怪「世界發燒音響博物館」被眾人譽為愛樂者的耶路撒冷、發燒友的音響聖地,音響界老前輩王以真先生曾為李先生的舉動感動萬分,以其名創作創意藏頭詩「積天下之大成、回人生之百味」慨贈之。確實,試問這世上除了李積回先生,還有誰能有如此魄力收藏如此之多的經典音響名器呢?除了陽江世界發燒音響博物館,還有哪裡能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欣賞到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時期生產的頂尖音響器材呢?更何況還有琳琅滿目、目不暇接,幾輩子也聽不完的唱片,估計「世界發燒音響博物館」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了。

 

從不藏私的李先生認為,博物館具有公益性質的特點,因此自創辦以來一直免費向社會開放。儘管我們眼前的「世界發燒音響博物館」還非常年輕,對比國際上歷史悠久的著名博物館只能稱之為「嬰兒期」,無論展館的格局、展品的整理介紹都仍有所欠缺,但以李先生個人之力,能夠對所能接觸到的經典音響產品做到收藏、展覽這一步已經非常不容易了。尤其音響屬於小眾文化,很多經典製品乃至優秀品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被迫銷聲匿跡,透過博物館的完整典藏,讓發燒友們能見識到這些已絕版的傳奇器材面貌,更是讓人感動不已。

 

李先生非常清楚自己的能力與責任,他衷心希望能夠收藏所有與音樂、音響有關的藏品,真正做到「積天下之大成」;而且,他更期待把所有藏品以有系統的方式展示出來,讓更多朋友真正感受到「回人生之百味」。「世界發燒音響博物館」內硬體器材種類齊全、精品繁多,無論是播放機、擴大機、喇叭、線材還是周邊附件等,都收羅了不同時期、不同廠牌、不同品味的多樣化製品,簡直可串聯成一部綿長的音響史詩。以下,我們就透過大量的圖片,讓大家看看部份經典器材,資深發燒友更可以考驗自己認得多少傳奇銘器?

入口處有許多名人的留影及留言。
美國TAS雜誌總編輯Robert Harley頒予的證書與親筆函件。
英國《Hi-Fi Choice》主筆Jimmy Hughes的留影與留言。
一進門就是數量龐大的各種款式LS 3/5A喇叭。
B&W的各代旗艦與紀念喇叭齊聚一堂,照片最右方只露出一部分的是B&W 25週年紀念喇叭Silver Signature,單體音圈、喇叭線與分音器內所有元件接腳都為純銀材質,《Hi-AV影音網》也珍藏了一對,目前作為多聲道家庭劇院系統的Front Wide喇叭使用。
博物館內絕大多數音響器材都還能正常使用,因此除了靜態展示之外,在十餘間音響室內也經常更動器材組成視聽音響系統動態展示,這張照片裡所看到的就是由美國JBL旗艦級號角喇叭所組成的多聲道家庭劇院。
瑞士Goldmund與美國Cello經典喇叭齊聚一堂。
超大型靜電喇叭音場既透明又有震撼氣勢。
TAD多聲道家庭劇院系統非常罕見。
博物館內動態展示的視聽室多達十餘間,都有清楚標示空間的長寬高尺寸與展示的影音器材。
靜態展示區的音響器材一望無際,每一部都是夢幻銘器,一般音響迷只要能擁有其一就夠開心了。
法國Jadis JA500單聲道真空管後級。
法國Micromega是率先採用壓克力透明上掀蓋的CD唱盤品牌。
McIntosh MC2300立體聲後級每聲道功率輸出達300瓦。
左側的Proceed CD唱盤採直立式機箱設計,非常獨特,當年台灣音響名人劉仁陽先生大讚其聲底超厚實,在中、港、台造成熱銷風潮。
Cello前級是模組化設計之先驅。
左側是McIntosh經典名機C22前級。
黑膠唱盤名廠Roksan的重量級CD唱盤。
原為專業用途,但因為好聲而讓Hi-End音響發燒友爭相購入的Stuuder D730 CD唱盤。
右側是日本為創業一百週年所推出的紀念款CD唱盤,同樣十分稀有。
美國Pass Labs純A類後級的里程碑巨作Aleph系列製品。
Cello最著名的「調色盤」前級。
VTL早期小功率管機外型有樸實之美。
Marantz Model 1120前級有個精緻的原木外框。
這是McIntosh C22前級脫去木框外殼的模樣。
日本Nakamichi的三件式超級CD播放系統。
Wadia WT3200 CD轉盤。
英國喇叭名廠Rogers也有出過CD唱盤?是的,您沒有看錯。
名震一時的Vimak CD轉盤與數位類比轉換器。
Mark Levnson劃時代的No.31.5 CD轉盤。
B&W鸚鵡螺喇叭設計者Lawrence Dickie自行創業所推出的Vivid Audio G1 Giya喇叭。
TAD的Exclusive 240L號角喇叭由於太過貴重稀有,上面還特別擺了請勿觸摸的告示牌。
許多經典製品擺放在玻璃櫃內珍藏。
號稱是「窮人的Krell」的Aragon後級推力強勁。
博物館內珍藏的盤帶播放機也不少。
英國Audio Note的Ankoru單聲道後級。
Burmester旗艦CD唱盤的主機部分。
擴大機名廠Krell的首部CD轉盤MD-1,有非常厚重漂亮的壓克力上蓋。
Denon超重量級CD轉盤DP-S1,連雷射讀取機構都是自行開發的。
Jeff Rowland的電源分體式前級,主機前面板中央那塊實心鋁面板可取下,做為遙控器使用。
ATC旗艦喇叭的專用單聲道後級。
Lexicon MC-12PRO多聲道解碼前級,在Dolby Pro-Logic時代是歐美廠牌最強的多聲道處理器。

 

「世界發燒音響博物館,銘器雲集的音響迷朝聖地」專題快轉列表

 

更多相關的豐富參考資訊,請點擊參閱:
頁面: « 1 (2) 3 4 5 »
Copyright© Hi-AV編輯部 & Hi-AV影音網
…… 喜歡這篇文章嗎?……
以下可查閱本文相鄰文章、對本篇文章進行評分
     直擊宏業國際視聽室4K UHD BD搶鮮播放,感受朱老闆對家庭影音的投入熱忱 >>
<< Focal盛大發表Monitoring & Pro Studio專業鑑聽喇叭,以主動式電子分音與優異單體達成理想發聲    
讀者評分
10987654321

本站推薦閱讀精選文章

器材評鑑測試時所使用的參考器材,對於挖掘受測器材的影音實力有很大的影響,優質的參考系統對受測器材影音實力的評斷有相當大的幫助。以下是本站主要參考器材的深入剖析,點擊連結即可深入了解其重要特色與性能。
除了兩聲道Hi-End音響,還跨足到高畫質影像領域、實現多聲道音響重播,並且達到「極致」程度的影音玩家,除曹醫師這個地球上恐怕找不到第二人。不僅「影音雙修」,曹醫師對於影音重播系統開放與執著的態度,更是最終讓影音重播效果能達到極致的源頭。有能力購入高價視聽器材的玩家不少,但能如同曹醫師一般秉持「Hi-End精神」去挖掘視聽系統重播底限者真的不多。
前台灣《音響論壇》雜誌的賴英智主編,他在十餘年前離開該職位之後,就前進中國創辦《新音響》雜誌,現在《新音響》已成為全中國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專業Hi-End音響雜誌。儘管《新音響》雜誌所評測的器材以兩聲道系統為主,但由於賴英智總編與知名影音達人士林曹醫師交好,每隔一陣子回台灣時總會到曹醫師府上交流,因此受到曹醫師影響在家裡反倒常以多聲道音響系統聆賞音樂。
音響展一向是各品牌發表熱門新製品的場合,也是影音愛好者能花費最少的時間、方便聆賞比較各品牌Hi-End音響及家庭劇院製品的好機會。此處匯集本站開站以來,走遍全台灣每年四大音響展的特色報導,同時匯集了海外重要音響展的展出報導,讀者們輕鬆就可一覽家庭影音的發展趨勢。
全站搜尋

進階搜尋



















網站導航

登入
使用者名稱:

密碼:

記住帳號

忘記密碼?

新會員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