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文庫 >>> 燒機深入研究
Vivid Audio KAYA全新系列瞄準居家環境使用及追求簡潔外觀的愛樂者


一直以來,由經典喇叭鸚鵡螺設計師Laurence Dickie致力打造的GIYA系列,始終是Vivid Audio最受矚目的製品,因其迷人且具活力的聲音表現,完全不遜於體型更龐大、價格更昂貴的其他名廠喇叭;然而,今年五月德國慕尼黑音響展主角竟然不再是GIYA,而是名為KAYA的全新系列喇叭,著實震驚了來自全球各地專業媒體與音響迷,因為這不僅是該廠新款中階喇叭,還是Vivid Audio正式宣告迎向Hi-End音響潮流、拓展家庭劇院領域的革命性之作!

 

今年五月德國慕尼黑音響展,Vivid Audio在M.O.C.展館前最搶眼的「HIGH END」大圓球旁,包下了巨型廣告看板宣傳全新KAYA系列喇叭,可見原廠的雄心與對產品的強烈自信。
Vivid Audio還在展館特別安排獨立聆聽室,讓該系列最大的KAYA 90落地式喇叭開聲演出。儘管因應一般家庭需求的KAYA 90體型不算大,但在隔音良好之密閉展房內卻有著極佳的低頻延伸、控制力與能量,音場及音像之刻畫也如同過往GIYA旗艦系列一般精準具體。
今年八月TAA 2018台灣國際Hi-End音響大展,本地總代理「勝旗」也火速安排KAYA系列公開演示。雖然主角也是KAYA系列旗艦KAYA 90,但或許因搭配擴大機由Jeff Rowland改為darTZeel NHB-18NS/NHB-108前後級(品牌技術特色可參閱本站先前這篇深入專訪),整體聲音表現更勝過慕尼黑首展,不僅音色更為溫暖有厚度,音場刻畫、速度感與暫態反應也都更好,更加展現Vivid Audio KAYA過人的優異音樂重播能耐。

 

Vivid Audio KAYA系列喇叭的誕生動機

日前,Vivid Audio本地總代理「勝旗」為KAYA系列喇叭盛大發表,品牌銷售暨行銷總監Jerome Hanna也特別來台,為專業媒體們介紹此系列不同於以往製品的重大特色。
Jerome解釋了KAYA系列喇叭的誕生動機,他說很多人誤解了Vivid Audio GIYA系列喇叭外型獨特的主因,其實此舉並非標新立異,而是基於最高音質之追求與功能、技術的考量。然而,如此大膽的造型並非人人能接受,且不小的音箱體積在家庭空間適應上也有一定難度,因此他們足足花了三年時間,才設計出KAYA這套外觀、體積與價位都更平易近人,卻能承襲GIYA獨特優質技術的全新喇叭。
目前Vivid Audio已將KAYA系列製品的資訊呈現在其官方網站上,明顯可見該廠產品線目前劃分為三大系列,頂級GIYA系列由GIYA G1 Spirit領軍,共有五款製品;入門Oval系列目前只有該廠創業作B1的十週年紀念款B1 Decade,而新推出的KAYA系列就成為Vivid Audio當前家族的中堅主力機種。
「KAYA」在Vivid Audio原廠所在地南非的祖魯(Zulu)語是「家」(Home)的意思,該廠創辦人兼設計總監Laurence Dickie表示,KAYA系列就是為了無法有專屬視聽室,以及追求較簡潔外觀但仍對音樂重播表現有嚴苛期待者設計的。目前此系列共有五款製品,上圖由左至右分別為KAYA 90、KAYA 45、KAYA 25、KAYA S15與KAYA C25,其中前兩款為三音路落地式喇叭,後三款為兩音路設計,其中KAYA S15可作為環繞喇叭,KAYA C25則是中央聲道喇叭,讓用家可以建構一整套擁有Vivid Audio獨特好聲的多聲道家庭劇院喇叭系統。
Vivid Audio KAYA系列喇叭發表在「勝旗」音響室進行,前端搭配器材仍是darTZeel前後級與Esoteric數位音樂訊源,在勝旗這個比八月音響展展房大了不少的空間裡,整體聲音表現依舊穩健,低頻的能量及控制力仍然豐沛且精準。由此可見Laurence Dickie確實在KAYA系列有限的音箱體積內,精彩融入了旗艦GIYA系列的頂尖技術。接下來,我們就要仔細探究KAYA系列喇叭的內外設計細節。

 

Vivid Audio KAYA系列喇叭聲學設計完全承繼旗艦GIYA系列

從上圖可發現KAYA喇叭和過去的GIYA有很大不同,原來,以前無論GIYA系列甚至B1喇叭的外型,都是由設計總監Laurence Dickie一手操刀;但是,這回卻找了英國倫敦一家產品設計公司,由兩位專業設計師Matt Longbottom與Christoph Hermann合力打造新貌,最終成果不但融入Vivid Audio眾多的獨門技術,且外觀更能為一般大眾所接受。不過,儘管KAYA系列的外觀與GIYA有所差異,但是由圓弧所構成的音箱線條仍源自Vivid Audio對好聲之堅持,Laurence Dickie也對KAYA的音樂重播表現大力掛保證。
KAYA喇叭有三款標準色:灰色(Oyster Matte)、黑色鋼烤(Piano)與珍珠白(Pearl),用家可以挑選最適合自家空間設計者,當然,如果想要其他顏色外觀,原廠也提供客製化服務。
圖中右側是家族體型最大的KAYA 90,左側兩支是次大的KAYA 45,這兩款喇叭型號的數字,其實就是音箱內容積公升數,從這個角度觀察確實可看到後者音箱高度略矮一點。或許有人覺得這樣看起來不像內容積相差一倍之多啊!這是由於正面前障板寬度不大的因素,如果把焦點放在喇叭側面,就會發現儘管兩者音箱側面曲線近似,但KAYA 90「下半身」往後突出的深度確實比KAYA 45深得多,因此才有音箱內容積相差一半的結果。
KAYA喇叭的箱體與GIYA一樣,都是Vivid Audio自家研發生產的特殊強化玻璃發泡三明治結構複合材質(Glass reinforced Soric-cored sandwich composite),並透過應用在跑車製造的「雙重真空加壓技術」成型,如此不但可以打造出完美的曲線,還能讓音箱得到極為堅固的特性。而且,Vivid Audio還在KAYA音箱內部首度運用一種充滿孔洞的聚合物質——Soric Foam做為吸音材料,使其牢牢附著於KAYA系列的內壁,吸收箱體內的反射音。
儘管KAYA系列喇叭的外觀很簡潔,但其內部結構卻複雜得令人難以置信。上圖由左至右分別是KAYA 90、KAYA 45與KAYA 25,我們可發現延續自GIYA系列喇叭的高音、中音及中低音單體背面的背波吸收管(Tapered Tube Loading,簡稱TTL),全都巧妙地嵌入KAYA系列的箱體之中。這套最早始自Laurence Dickie為經典喇叭「鸚鵡螺」發明、卻又不斷進化的Vivid Audio獨門技術,可使各單體背後聲波能量得以逐漸衰減,免除一般喇叭單體背波回彈的音染。
KAYA系列如同GIYA與OVAL系列般在單體周圍都看不到螺絲,那麼是怎麼固定的呢?在音箱左右兩側的低音單體是向內相互拉緊的(可由音箱底部蓋板或後方反射孔伸手進入鎖定),但高音、中音與中低音單體呢?請看看上圖左側KAYA 90與右側GIYA G1 Spirit「背脊」處我們以紅色箭頭標示的幾根螺絲,它們就是KAYA 90高音/中音、GIYA G1 Spirit高音/中音/中低音單體「背波吸收管」尾端的固定螺絲,透過這些固定螺絲往後「拉」,Vivid Audio喇叭前障板上的高音/中音/中低音單體就能緊緊固定在箱體上。
令人驚喜的是:KAYA系列所配備的D26高音單體竟然與旗艦GIYA系列所使用者是完全相同的!從上面的分解圖可發現這支高音單體之結構十分複雜,音圈口徑與鋁合金振膜相同,音圈外圍最大的環狀物是強力釹磁鐵,使用紅色箭頭標示的三個紅色環狀物是特製的抑震環,可吸收高音單體結構的微小震動。
這就是Vivid Audio D26高音單體裡八顆呈環狀排列的超強力釹磁鐵,所提供的磁力強度高達2.4T(是一般高音單體的兩倍以上),不僅讓磁力線分佈更為均勻,也能大幅提升高音單體發聲的靈敏度及音壓。此外,中央的圓孔是高音單體振膜背波通過的管道,後端就接續著逐漸變細的背波吸收管。
Jerome Hanna透過圖表說明Vivid Audio D26高音「背波吸收管」的運作,高音振膜背波不會如同一般密封式單體那樣「反彈」回去打在振膜上,造成音樂信號裡所沒有之多餘音染。本站特別在圖表加上幾根紅色箭頭,左側那三根箭頭所指處就是前面D26高音結構圖裡所顯示的「特製抑震環」,最左側那圈是D26高音單體與喇叭前障板接觸之處,至於在圖表右上角的紅色箭頭則顯示「背波吸收管」尾端與音箱背板接觸處也有一圈「特製抑震環」。如此一來,D26高音單體就能穩固地鎖緊在音箱前後障板上,且可降低音箱箱體震動之不利影響。
其實,不光是高音部分,KAYA系列的中音與低音也承繼了旗艦GIYA系列的「背波吸收管」,只是巧妙地將它們隱藏在音箱裡面,沒有外露出來而已!請看看上圖左側GIYA系列音箱剖面內部灰色部分,那是GIYA系列低音部分的背波吸收管,果綠色漏斗狀物件則是中低音單體的背波吸收管;至於KAYA系列呢?音箱內部在中音單體下方設置了一塊弧形檔板,音箱內部後側還有一塊弧形結構,如此整個KAYA系列音箱內部就成為低音單體背波的吸收管。
那麼中音部分呢?所需的「背波吸收管」長度比安裝中音單體處的音箱深度長,Vivid Audio並沒有把「背波吸收管」往下彎折,而是採折疊式向內部單體中軸處彎入(請看上圖本站塗為紅色所顯示之區域)。如此一來,既可維持KAYA系列更接近現代雕塑品的外觀,又可將對音樂重播極有幫助的「背波吸收管」隱藏其中。
為何Vivid Audio那麼堅持KAYA系列必須融入「背波導波管」技術呢?Laurence Dickie研究發現一般低音反射式音箱無可避免會在幾個特定頻率產生多餘諧振(請看上圖Jerome Hanna手指處),諧振頻率、強度與數量會隨音箱尺寸及低音反射管設計有些變化,但總是無法完全消除。
但是,只要運用設計得當的「背波吸收管」,就可將這些特定頻率諧振消弭到幾乎蕩然無存的程度(請見上圖右上方的「瀑布圖」),這是Vivid Audio與Laurence Dickie如此堅持的原因。唯有如此,方能得到最精準的音樂重播。
此外,KAYA系列不像GIYA採四音路設計,各款喇叭不是三音路就是兩音路,故所用單體與分音電路都得重新設計,才能使各單體的頻率銜接更為順暢。請見上圖,右側GIYA系列的分頻點是3.5kHz、880Hz與220Hz,但三音路的KAYA則為3kHz與300Hz,因此除了高音單體之外,KAYA系列所使用的中音、中低音及低音單體都必須重新設計。Vivid Audio表示,無論高音、中音還是低音單體,均以強韌的鋁合金做為振膜材質,搭配自行設計的分音電路,能讓各單體間運作無縫,傳達平直的響應曲線。
前面提到KAYA系列所搭載的D26高音與旗艦GIYA系列是完全相同的,但配合KAYA系列整體之設計,前障板在高音單體處設計成淺號角,使位於其底部的高音振膜與中音/中低音的發聲點相位更為一致。
在設計上,GIYA系列(上圖左側)的擴散角度寬廣許多,也會讓聆聽空間牆面的反射音較強,較適合對聆聽空間聲學條件更費心處理的音響玩家;至於KAYA系列則將聲波擴散角度侷限在較小的範圍內,可以降低牆面反射音之影響,也可讓能量更為集中,以較小的體型得到更飽滿之能量,也更適合居家環境使用(別忘了KAYA就是「家」的含意)。也由於如此的擴散角度特性,Vivid Audio建議KAYA系列喇叭擺位Toe-in對準「皇帝位」,如此可以得到更好的音像及音場表現(請看前方的展場照片,五月德國慕尼黑音響展及八月台北圓山音響展展房內都是如此設定)。
這是今年慕尼黑音響展在Vivid Audio展房拍攝的照片,左半部是KAYA系列最小的落地款、兩音路設計的KAYA 25,在D26高音單體下方搭載了一支C 125D中低音單體(直徑為125mm);而右側三音路設計的KAYA 45與KAYA 90一樣,由於音箱側面下方另配置有低音單體,鑲在前障板上的是全新開發C 100SE中音單體(直徑為100mm)。
與D26高音單體類似,無論C 125D中低音或C 100SE中音單體在與前後障板接觸處,都有使用特製的抑震環來降低箱體震動之影響。
Vivid Audio特別為KAYA系列的中音與中低音設計了金屬保護網罩,在其內側周邊鑲有多顆強力磁鐵,靠近KAYA喇叭中音或中低音單體時就能夠自動吸附。
KAYA 45與KAYA 90所配備的C 100SE中音單體,是Vivid Audio專為本系列全新開發的,磁力機構金屬外罩後端設計為圓錐狀凹槽,其實就是中音單體後端「背波吸收管」的尾端。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C 100SE單體的金屬框架寬度極窄,那是為了使其對振膜背波的流動干擾降至最低;此外,音圈套筒(上圖連接土黃色彈波的藍色部分)佈滿了許多圓孔,除了能減輕音圈質量外亦有助於散熱效率之提高。
再來看看低音部分,KAYA 45音箱左右兩側下方各配置一支低音單體(KAYA 90則是左右各兩支),均為Vivid Audio自行開發製造的C125L低音單體(直徑為125mm),單體旁的低音反射孔也採左右對稱式配置。至於為何Vivid Audio旗艦GIYA系列與高階KAYA製品都將低音單體安裝於音箱側面,並且兩兩背對配置?其目的請詳見下方的RCCM技術說明。
C125L首次被運用於先前推出的GIYA G4喇叭,其最大特色在於線圈與磁鐵之間的距離比先前所設計的C125STD更短,可以得到更大的磁通量,使低頻表現更有勁道、控制力與細節表現也更好。
KAYA 45與KAYA 90音箱兩側C125L低音單體的配置,延用了GIYA系列獨特的RCCM(Reaction Cancelling Compliant Mount,反作用力順性抵銷安裝)結構,將兩支低音單體分別安裝於箱體側面下方兩側,且兩支單體背面以螺旋金屬柱耦合,以push-push方式運作,就能抵銷兩支低音單體在運作時的反作用力,避免不必要的震動影響箱體的穩定。
以往GIYA系列喇叭的端子皆設置在底部,在接續喇叭線時都必須把喇叭「放倒」,新推出的KAYA系列改為將喇叭端子設置於背面底部,讓喇叭線接續更加容易,這也展現了本系列平易近人之特性。

 

KAYA系列成員大集合,KAYA S15書架式與KAYA C25中央聲道喇叭稍後報到

Vivid Audio KAYA家族大哥KAYA 90落地式喇叭體型最為壯碩,外觀尺寸為高1,202mm、寬370mm、深540 mm,採三音路6單體設計,配備D26高音單體一支、C100SE中音單體一支,以及C125L低音單體四支。頻率響應為35Hz-25kHz(-6dB)、一般阻抗6歐姆(最低4歐姆)、效率90dB(2.83Vrms/1m),分頻點設在300Hz與3kHz,建議擴大機輸出功率25至500瓦,單支喇叭重量為38公斤。
家族二哥KAYA 45落地式喇叭尺寸為高1,153mm、寬298mm、深385 mm,採三音路4單體設計,配備D26高音單體一支、C100SE中音單體一支,以及C125L低音單體兩支。頻率響應為37Hz-25kHz(-6dB)、一般阻抗6歐姆(最低2.8歐姆)、效率87dB(2.83Vrms/1m),分頻點設在300Hz與3kHz,建議擴大機輸出功率25至500瓦,單支喇叭重量為25公斤。
家族最小的落地式喇叭KAYA 25,和前面兩款造型有很大不同,音箱呈上寬下窄內縮收於底座的形式,高度比KAYA 45還略高一點點。其尺寸為高1,160mm、寬263mm、深340 mm,採兩音路2單體設計,配備D26高音單體與C125D中低音單體各一支。頻率響應為40Hz-25kHz(-6dB)、一般阻抗8歐姆(最低7.5歐姆)、效率85dB(2.83Vrms/1m),分頻點設在3kHz,建議擴大機輸出功率25至125瓦,單支喇叭重量為24公斤。
Jerome Hanna告訴我們,由於KAYA 90、KAYA 45與KAYA 25一推出即大受歡迎,工廠需全力趕工製造,因此已有原型樣品的KAYA S15書架喇叭以及KAYA C25中央聲道喇叭可能要延到年底甚至明年初才會推出。從目前曝光的資訊與照片推測,KAYA S15是採兩音路2單體、KAYA C25則是採兩音路三單體設計,其所使用的單體可能與KAYA 25落地式喇叭相同。

 

本站廖斐森總編輯建議中央聲道KAYA C25可考慮加上能調整適當仰角的機構,如此將有助於與不同發聲高度的左右聲道整合得更緊密,喜愛家庭劇院的Jerome Hanna也表示認同,回覆將會轉告研發部門留意。KAYA S15與KAYA C25是Vivid Audio首次推出的書架喇叭與中央聲道喇叭,KAYA S15書架式喇叭不但可以用於兩聲道系統,也可以作為環繞聲道喇叭,結合KAYA C25建構一整套多聲道音響系統。除了可用來看電影,以KAYA系列如此高音質性能的多聲道系統當然也適合拿來聽音樂,或許這正是Hi-End音響業界因應新世代消費者該走的方向。更令人興奮的是,Jerome Hanna表示KAYA系列未來還會進一步擴展,咦?下一步會是超低音還是主動式喇叭?看來要以Vivid Audio KAYA系列建構一整套能讓人如臨演場會現場、沈浸於電影場景的家庭劇院喇叭系統,將不再是不可能的事了。假若您一直心儀Vivid Audio喇叭的音樂重播表現,但基於預算或喇叭體積、造型因素而考慮再三,現在全新的KAYA系列不僅能讓您美夢成真,甚至還能進一步拓展、讓您體會Hi-End級多聲道家庭劇院的精彩。

 

更多相關的豐富參考資訊,請點擊參閱:
Copyright© Hi-AV編輯部 & Hi-AV影音網
…… 喜歡這篇文章嗎?……
以下可查閱本文相鄰文章、對本篇文章進行評分
     雷爾斯LALS Classical 15EX號角喇叭,全發聲頻段凝聚、活生又紮實,音場及音像刻畫明確又具體 >>
<< Monitor Acoustics「靜神」聯手Chord與UHQCD三強鼎立成果發表順利成功    
讀者評分
10987654321

本站推薦閱讀精選文章

器材評鑑測試時所使用的參考器材,對於挖掘受測器材的影音實力有很大的影響,優質的參考系統對受測器材影音實力的評斷有相當大的幫助。以下是本站主要參考器材的深入剖析,點擊連結即可深入了解其重要特色與性能。
除了兩聲道Hi-End音響,還跨足到高畫質影像領域、實現多聲道音響重播,並且達到「極致」程度的影音玩家,除曹醫師這個地球上恐怕找不到第二人。不僅「影音雙修」,曹醫師對於影音重播系統開放與執著的態度,更是最終讓影音重播效果能達到極致的源頭。有能力購入高價視聽器材的玩家不少,但能如同曹醫師一般秉持「Hi-End精神」去挖掘視聽系統重播底限者真的不多。
前台灣《音響論壇》雜誌的賴英智主編,他在十餘年前離開該職位之後,就前進中國創辦《新音響》雜誌,現在《新音響》已成為全中國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專業Hi-End音響雜誌。儘管《新音響》雜誌所評測的器材以兩聲道系統為主,但由於賴英智總編與知名影音達人士林曹醫師交好,每隔一陣子回台灣時總會到曹醫師府上交流,因此受到曹醫師影響在家裡反倒常以多聲道音響系統聆賞音樂。
音響展一向是各品牌發表熱門新製品的場合,也是影音愛好者能花費最少的時間、方便聆賞比較各品牌Hi-End音響及家庭劇院製品的好機會。此處匯集本站開站以來,走遍全台灣每年四大音響展的特色報導,同時匯集了海外重要音響展的展出報導,讀者們輕鬆就可一覽家庭影音的發展趨勢。
全站搜尋

進階搜尋



















網站導航

登入
使用者名稱:

密碼:

記住帳號

忘記密碼?

新會員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