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文庫 >>> 名廠大搜密
管機名廠VTL發表新世代機種S-400 II後級與TL-6.5 II前級,同場加映S-200後級內在大公開


創立於1980年的美國管機名廠VTL,三十餘年來始終致力追求音樂再生速度、控制力與動態表現,透過獨門配對與調整偏壓等等專業技術,讓旗下大小管機都能兼具優美溫暖的音色與快速的暫態反應(誰說管機肯定速度慢?控制力不佳?),備受音響迷與專業評論者肯定,也因此每回VTL推出新產品,都是發燒音響界的大事!日前,VTL老闆Luke Manley再度抵台,帶來新世代製品S-400 Series II Reference(以下簡稱S-400 II)後級與TL6.5 Series II Signature(以下簡稱TL-6.5 II)前級問世的消息,自然令發燒友振奮不已。因為第一代TL-6.5推出已超過七年,第一代S-400更是十年前的製品,更何況這兩者分別是VTL前級的「次旗艦」與立體聲後級的「旗艦」機種,隔了這麼久的時間終於改款,自然超值得期待!

只是比較可惜的是,Luke Manley人都親自來到台灣了,這兩項嶄新製品竟然還卡在海關,讓大家無緣得見。為此,本地總代理「鴻機」很有誠意地出動VTL旗艦系統開聲演出,讓專業媒體可以「想像」承襲旗艦技術的S-400 II與TL-6.5 II的聲音性格;而且還大方拆解一部S-200立體聲後級,讓大家見識VTL內部架構設計有多麼嚴謹、用料多麼紮實。以下,我們就為大家介紹這場精彩又難得的VTL管機展演會。

本次VTL發表會場地與去年同樣在台北「鴻機」視聽室進行,負責展演的主要系統也沒變,由VTL旗艦單聲道後級Siegfried Reference II(以下簡稱Siegfried II)推動Wilson Audio Alexandria XLF旗艦喇叭,並以VTL MB-450 III單聲道後級推動兩支Wilson Audio「雷神之槌」超低音,另外還搭配VTL TL 7.5 III旗艦前級與Clearaudio線材(以上器材簡介請參閱本站去年這篇發表會報導)。
前端訊源部分除了VTL TP-6.5 Signature唱頭放大器之外都做了改變,數位訊源採用emmLabs TSDX轉盤加上DAC 2數位類比轉換器(本站稍後會報導),類比訊源為Clearaudio Master Reference II黑膠唱盤,再加上Durand Telos Tonearms唱臂與Clearaudio Goldfinger Statement唱頭。這套類比訊源系統的各組件在去年圓山音響展曾展出過,吸引很多黑膠迷注意,有興趣的朋友可參閱這篇展房報導
大家都知道Luke Manley是VTL創辦人David Manley之子,但早在十幾年前就由父親手中接棒經營,主導新製品的研發。不同於許多音響名廠老闆往往將發表會交由行銷或研發主管主導,誠懇認真的Luke每次都是親身上陣,不遺餘力地闡述公司理念與新品性能,充分展現他對音響的熱愛。此次,他依然為專業媒體詳盡解說VTL高階管機的技術與全新管機的各項特點,並播放許多樂曲展現VTL製品的優異性能。現場先後使用CD與黑膠播放各類型曲目,包括發燒電影原聲帶、小提琴獨奏、管風琴、爵士鼓獨奏、弦樂四重奏、爵士樂、Wilson Audio的錄音等,相較於去年在這裡同樣的前後級擴大機、喇叭與超低音組合,整體的動態、速度與活生感都更為優異(應該與VTL前後級更為熟化有關),尤其是由VTL MB-450 III單聲道後級所驅動的兩支Wilson Audio「雷神之槌」超低音,實在很難讓人相信真空管後級竟能有超越晶體機的速度與暫態,無論鼓聲或管風琴的低頻都是既雄壯威武又豐厚富層次,這確實顛覆了過往人們對於真空管後級的刻板印象,建議各位絕對要親身體驗看看。(廖斐森)

 

以「立體聲版的旗艦」為定位,電路大進化的S-400 II後級

十年前,VTL 推出了參考級的S-400真空管立體聲後級,以高功率、高性能為設計目的,400瓦功率輸出與紮實的100公斤重量,相較一般管機簡直是巨無霸。如今進化到第二代,S-400 II有著更驚人的大躍進,不但重量往上追加高達159公斤,外型尺寸與旗艦Siegfried II的一個聲道完全相同,還承襲了旗艦高階技術。VTL強調S-400 II內部電路設計承襲自旗艦,Luke甚至直接講明這部產品的定位,就是「立體聲版的Siegfried」!
左邊是Siegfried II單聲道後級一個機箱的背板,右側則為VTL原廠公布的S-400 II背板照片,兩相對比可以發現機箱基本架構完全相同,S-400 II就是單一機箱裝進兩聲道電路的「Siegfried II立體聲版本」!VTL自2010年發表MB-450 III起,即陸續採用全平衡架構設計旗下新後級,S-400 II就是繼Siegfried II、S-200之後的第四部,這在管機之中是極少見的作法,尤其對於單機箱立體聲版的S-200 II與S-400 II,兩聲道的「地」要如何共享更是技術大難題。新一代的S-400 II電路設計的核心有三:全平衡動差輸入級 (fully balanced differential input stage)、低阻抗推挽輸出級(lower impedance push-pull output stage)和全面改良的輸出變壓器,全都是為了讓失真更低、控制力更好的傳真音樂重播需求而設計。
S-400 II尚未在台現身,但其架構就是Siegfried II的立體聲版,於是我們先借用Siegfried II單聲道機箱的開箱照來說明,兩者主要的差異是S-400 II在機箱後上方的電源變壓器由一個變為兩個,12支輸出功率管在S-400 II平分給兩聲道使用。簡單地說,S-400 II所採用的真空管與Siegfried II相同,輸入級使用12AT7、12BH7訊號管各兩支,輸出級則有多達12支的6550(或KT88)功率管,在四極管工作模式下每聲道輸出功率有 300瓦,切換到三極管模式則為每聲道150瓦。儘管規格相較S-400在五極管工作模式每聲道輸出400瓦(4歐姆負載時)略低,但原廠強調電路全新優化的S-400II控制力比前代更好、音質也更佳。
上圖也是借用Siegfried II的開箱照,既然S-400 II承襲旗艦Siegfried II的高階技術,當然少不了Damping Factor負迴授控制(全名為Damping Factor feedback control)。透過簡單的搖頭切換開關,調整放大線路的負回授施加量,進而改變輸出阻尼因數,可以加強後級與喇叭搭配的緊密性、發揮喇叭最大效能。 S-400 II的Damping Factor有低、中、高三段(Low、Med、Hi,只比Siegfried II少了Max一段),原廠表示低檔位的阻尼因數最低,具有好的喇叭控制力與自然的聲音表現;高檔位的喇叭控制力最好,音質則略遜一點;至於中檔位的特性則居於兩者之間,用家可依自己的喜好與喇叭特性需求來做調整。

 

S-400 II內部所使用的組件和控制元件也都大幅升級,光是電源就採用Mundorf銀油電容和大量的鐵氟龍絕緣,以使高頻更甜美。除此之外,訊號路徑也都全部重新調整,原廠強調S-400 II音質改善的另一大關鍵,是使用路徑更短、速度更快的全平衡負回授(fully balanced negative feedback loop)電路,以及無整體負回授(zero global negative feedback)設計。具備非常穩定的特點,無需額外電容補償,就能消除鈴振現象、降低噪訊對訊號的干擾,維持相位與細節完整,即使是在低負載的嚴苛條件下,也依然能維持穩定運作。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機也備有VTL的獨門絕技:透過高壓精密穩壓電路板,對真空管提供穩定的供電,以確保真空管的電壓恆定,使真空管線路工作點不會受喇叭負載影響,始終維持穩定、沒有額外失真。

綜觀S-400 II最重要的優點,就是Luke不斷強調的:大功率、速度明快且穩定性高,尤其在穩定性上VTL更是下足了功夫。Luke 表示,相較前代S-400 II 全面地提升了設計和性能,聲音的微小細節與背景的乾淨程度都更加提升,音場的表現也更富層次,承襲了旗艦Siegfried II諸多技術(技術剖析請見這裡),確實讓S-400 II整體音樂重播表現更加優異。對於想擁抱旗艦Siegfried II而無法如願的VTL粉絲來說,S-400 II絕對是立體聲版的優質替代選擇。

 

同樣優異的第二代次旗艦,承襲旗艦電路設計的TL-6.5 II前級

在問世七年之後,VTL次旗艦前級終於推出第二代TL-6.5 II。保留了第一代架構優點又再做優化,Luke表示關鍵就在於他們把兩件式旗艦TL-7.5 III(見上圖)的技術,儘可能地移植到一件式的TL-6.5 II前級之內。值得注意的是VTL作法與一般電源分體式器材完全相反,上方有顯示幕的小機箱裝有電源供應與邏輯控制線路,大機箱裝的不是分離式電源而是放大線路,由此可見要將其精華濃縮到單一機箱的TL 6.5 II前級有多麼困難。
儘管機箱外觀與第一代的TL-6.5幾乎沒有差異,但Luke說TL-6.5 II在內部電路上的改進相當多,尤其在高電流增益級電路是全新的設計,採用新開發符合環保規範的FET電晶體,影響聲音表現至鉅的電容也使用重度音響迷等級的發燒製品。Luke說TL-6.5 II在更具「管味」的音色上,提昇了音像的實體感、音樂的細節、尤其在中低頻與中頻的質感、解析方面,更有近乎「戲劇化」的增進(a dramatically improved mid-bass and midrange)。
這是VTL所公布TL-6.5II前級背板的模樣,可以發現電源輸入在正中央,而左右聲道的輸入與輸出端子完全分列左右,這表示其內部是左右對稱的設計。 VTL亦強調TL-6.5II前級內部是完全平衡的放大電路架構,透過兩階放大來得到最好的音樂純淨度。放大核心使用兩支12AU7/ECC82真空管, 且除了一般增益輸出外,還可切換到降低6dB電平輸出的低增益模式,以求與不同的後級有最佳的搭配。
Luke說VTL是一家專精於「類比放大」的公司,所以對他們而言唱頭放大器是很重要的一塊拼圖。在這個黑膠復興的時間點,他相當推薦以TP-6.5唱頭放大器(見圖)搭配TL-6.5 II或TL7.5 III前級。TP6.5採JFET晶片與真空管混合運作,具備精確的四角被動RIAA 等化(4-corner passive RIAA equalization)電路及平衡輸出(MM有40dB 、MC有68dB),其特別之處是切換 MM/MC唱頭輸入檔位時訊號並不經過切換開關,而是把「不發聲」的那一組訊號接地,以確保微小音樂訊號通過切換開關時不會有所損耗。

 

主力戰鬥機種內在大公開,真材實料的S-200立體聲後級

這次發表會最大的驚喜,是我們終於親眼得見海外媒體好評不斷的VTL S-200之完整內在(去年發表會只有靜態展示外觀)。S-200外型與上級機種MB-450 III相同,也是管機中少見的全平衡架構設計,輸出級使用八支6550(或KT-88)真空管(每聲道四支),8歐姆負載時每聲道輸出200瓦(三極管模式則為100瓦),於70瓦以內皆為純A類方式工作。
內部解說當然仍由Luke親自操刀。S-200許多技術如全平衡線路、Damping Factor阻尼因數調整功能、Auto bias保護電路等都承襲自旗艦Siegfried II,但價格卻可親許多,關於其重要特色請參閱本站先前這篇報導,在此不再贅述。

打開S-200的底板,即可發現電路設計相當嚴謹,所用元件也都是相當發燒的高檔貨,甚至內部訊號線還用上了Transparent的線材,真的十足吸引人。電源部分位於機箱中段,訊源輸入之後立即送往放大電路,為的就是降低音樂信號於傳輸過程中的損失,整個機箱中間最顯眼的,就是功率管偏壓監控與自動調整系統。

從這裡可以看到VTL所特別訂製、位於功率管管座旁的Mundorf Supreme電容(黑色金字的圓筒狀物件)與Caddock 鍍金腳電阻(照片右側的兩個橘色物件)。此外,橫跨電路板上最粗的灰色外皮線材就是Transparent製品,它負責將音樂信號由背板處傳遞到機箱前 方,Luke說選用Transparent線材的重要原因是它既有很自然生動的音樂表現,其頻寬特性與衝擊力道也很棒!
這個金屬盒子所遮蓋的就是Auto bias自動偏壓保護電路,它可以自動偵測器材工作情形、監看功率管偏壓是否異常,並將器材調整至最佳工作狀態,讓管機維護成本降至最低,也使得有「恐管症」的朋友更易接受,因為VTL管機的使用就如同晶體機一般方便,甚至Auto bias電路還能時時都讓放大電路維持在最佳的狀態!
這是S-200的背面(倒過來的,底部朝上),其背板中央是20安培的大電流電源插座(與旗艦Siegfried II相同),從背板也可看出左右聲道是對稱獨立配置的,背面正中央是體形超大的電源變壓器,其兩側則有超大容量、像是可樂罐一般的電容,負責提供本機充沛的供電。
除了機箱後端的大型主要電源變壓器以外,另外在機箱內部還能見到另一組電源變壓器,負責供電給與聲音無關的部分,來減少干擾,讓聲音更純淨。對 了,Luke說他們對於電路板的材質也有研究,VTL發現鐵弗龍電路板使用於電源電路,由於具備高電容值的特性可說相得益彰,但用於聲音放大電路板反倒不好,因此他們在放大電路部分使用不同材質的電路板。
這是S-200底板前方中央的放大電路,可以發現無論用料或做工都無可挑剔,影響聲音表現關鍵的電容還使用大小兩個不同數值併聯,這是經過審慎調音才做的 決定。其實,VTL早在2012年年初的CES展就發表S-200的原型機了,但卻直到2013年下半年才正是推出,這麼長的一段時間就是為了讓產品更盡 善盡美,也難怪一推出後就受到全球專業音響媒體與玩家的高度讚譽。假使您心儀VTL管機醇美又極具力道與衝擊性的音樂表現,但預算並不是很充裕的話,集結 VTL頂級型號的技術核心,又是全球極少數真正全平衡真空管立體聲後級的S-200,肯定是實現夢想的最佳選擇。

 

更多相關的豐富參考資訊,請點擊參閱:
Copyright© Hi-AV編輯部 & Hi-AV影音網
…… 喜歡這篇文章嗎?……
以下可查閱本文相鄰文章、對本篇文章進行評分
     KEF嶄新Reference喇叭系列,歐洲EISA最佳音響大獎肯定,再創40年經典風範 >>
<< DSD之父Edmund Meitner親身解說,體驗EMM Labs的MDAT2 DSP韌體升級之神奇    
讀者評分
10987654321

本站推薦閱讀精選文章

器材評鑑測試時所使用的參考器材,對於挖掘受測器材的影音實力有很大的影響,優質的參考系統對受測器材影音實力的評斷有相當大的幫助。以下是本站主要參考器材的深入剖析,點擊連結即可深入了解其重要特色與性能。
除了兩聲道Hi-End音響,還跨足到高畫質影像領域、實現多聲道音響重播,並且達到「極致」程度的影音玩家,除曹醫師這個地球上恐怕找不到第二人。不僅「影音雙修」,曹醫師對於影音重播系統開放與執著的態度,更是最終讓影音重播效果能達到極致的源頭。有能力購入高價視聽器材的玩家不少,但能如同曹醫師一般秉持「Hi-End精神」去挖掘視聽系統重播底限者真的不多。
前台灣《音響論壇》雜誌的賴英智主編,他在十餘年前離開該職位之後,就前進中國創辦《新音響》雜誌,現在《新音響》已成為全中國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專業Hi-End音響雜誌。儘管《新音響》雜誌所評測的器材以兩聲道系統為主,但由於賴英智總編與知名影音達人士林曹醫師交好,每隔一陣子回台灣時總會到曹醫師府上交流,因此受到曹醫師影響在家裡反倒常以多聲道音響系統聆賞音樂。
音響展一向是各品牌發表熱門新製品的場合,也是影音愛好者能花費最少的時間、方便聆賞比較各品牌Hi-End音響及家庭劇院製品的好機會。此處匯集本站開站以來,走遍全台灣每年四大音響展的特色報導,同時匯集了海外重要音響展的展出報導,讀者們輕鬆就可一覽家庭影音的發展趨勢。
全站搜尋

進階搜尋



















網站導航

登入
使用者名稱:

密碼:

記住帳號

忘記密碼?

新會員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