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文庫 >>> 器材評鑑
完整釋放喇叭及音響系統的潛力,A.R.T. A100低頻效果器


一般來說,本地音響媒體對器材做評鑑報導,很難有真正充足的時間做測試,往往實際上只有兩、三週可用,假使到器材總代理或音響店「外燴」,與器材相處的時間就更短了,並且還有聆聽環境及搭配不見得熟悉的顧慮。誠然,基於新品上市推廣時機的考量,總代理無法提供太長的測試時程無可厚非,身為器材評鑑人員只能憑藉自身的經驗,以最短的時間發掘器材的實力;不過,假使能有充足的時間長期與器材相處,自然能比一般短暫的器材評測,可獲得更深入完整的認識,對其優點更瞭然於胸,無疑能夠更有信心地推薦。已經在本站聆聽室使用超過五個月、搭配過眾多器材的A.R.T. A100,或許正可作為最佳例證。

左圖:A.R.T.這家義大利Hi-End音響名廠全名為Audio Reference Technology,顧名思義有以卓越參考級音響技術自詡的意味。早在十餘年前,A.R.T.就以獨特的Q-Damper石墨抑震墊、CD MAT石墨CD調音片與各式線材闖出名號,近幾年所發表的「A.R.T.調音錐」更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調音利器,連著名的影音達人士林曹醫師都大力推薦 (詳細報導請見這裡)。這部A100低頻效果器同樣是具有獨特發想的特殊音響器材,全由厚鋁板組成的A100前面板商標及型號,都是以鏤刻方式呈現的。
右圖:這部A100的操作按鍵設置於右側板前方處,從凹槽的深度就可看出機箱鋁板的厚度過人。右側的撥桿是電源開關,左側的按鍵則負責電源及交流供電的切換。

雖然A.R.T.原廠稱這部A100為「低頻效果器」(Low Frequency Effect),所針對處理的重點,確實也是65Hz以下之低頻與極低頻。但有經驗的音響迷都瞭解,人耳對聲音感受有非常微妙的平衡作用,音響系統任何頻段的改變,聽感受影響的部分絕不會只有該頻段而已。以A.R.T. A100來說,當它加入系統之後,由低到高全頻段的量感及延伸都會有變化,只要調整得宜,就能釋放音響系統(尤其是喇叭部分)的完整潛力。我們知道,「聆聽空間」其實是影響音響系統聆聽感受最巨的環節。舉例而言,不少優異的音響系統標示能表現低達20Hz之極低頻,但往往由於喇叭擺位要遷就音場營造,或者基於後級對低頻的控制力有限,用家在自己的聆聽空間裡並無法享用得到,實在相當可惜。A.R.T.表示A100就是為扭轉此一局勢而生的,透過強化「指定頻率」(由65Hz向下到3Hz,每隔1、1.5、2、3、4、5或6Hz一階,共有18個頻率可選)的量感,再以五個撥桿各可作增強2dB之設定(最多10dB),如此一來,就能讓喇叭及整套音響系統的頻寬、低頻響應與動態,獲得明顯的改善。

左圖:總代理送測的這部A100是全平衡機型(另有兩種非平衡款),在機箱頂板後方兩側各有兩組DIP撥桿開關,照片所示為其中一聲道的正反相調整開關, 如果用於立體聲系統,左右聲道各兩組(共四組)DIP開關的設定當然要相同。怎麼設定呢?每個DIP開關的6至10為「強化頻率」,1至5則是量感增益的設定。
右圖:這是A.R.T. A100所附的「調整說明建議表」,表格最左方是指定強化的頻率,中間一欄是對應各個「強化頻率」的6至10撥桿設定,其右側則是A.R.T.所建議的1 至5撥桿設定選擇。「強化頻率」由最高的65Hz一路可設定到最低的3Hz,系統所使用的喇叭體型越大、低頻延伸能力越好,可以設定到越低的「強化頻率」,但也不可過份「揠苗助長」。實際上機調整時,要先由較高的頻率往下設定聆聽比較,找到系統最適當的「強化頻率」,再變動1至5撥桿做微調。
這是從A.R.T. A100背面看過去的模樣,可以看到頂板靠後側左右各有兩組DIP撥桿,背板左右兩端各有兩個平衡信號輸出入端子座。至於電源線插座,則安排於背板正中央的位置。
這部A.R.T. A100機箱的頂板與底板是相同厚度的鋁材,雖然頂板也有螺絲鎖固,但想拆機觀察內部的話,可要從底板著手才行。
為什麼?移走底板立刻就一目瞭然了。原來A.R.T.將變壓器與電路板所有元件,都鎖固於頂板之下,而非底板上面。此作法有什麼好處?由於所有元件都「吊」在頂板下方,相較於一般鎖固於底板的方式,更能有效排除外界震動的干擾,對聲音清晰度及音質表現自然有幫助。A100機箱後半部有三塊電路板,前段中央圓形物件是電源變壓器,讓人有點猜不透的是其左右兩側長方形的鋁盒。
還記得前面提到這部A100可用電池直流供電嗎?將長方形鋁盒取下,赫然發現置身其中的是體型不小的電池(左右聲道各自獨立一個)!竟然為了降低對聲音電路的影響,連電池都要用鋁盒包起,A.R.T.製作本機的用心可見一斑。那麼,A100使用交流電源與電池直流供電時,聲音表現有何差異?電池直流供電的音質與音場更純淨一些,但不可諱言交流供電時的動態與衝擊力則更好一些,而此時聲音純淨度著實也夠優異了,用家可依自己的偏好做選擇。
連電池都要「包起來」了,前端中央的環形變壓器當然也要用金屬罩蓋住。上圖中央是A100的電源電路,兩聲道共用一塊電路板,不過上面可發現兩顆橋式整流子,說明左右聲道的供電是獨立的。
這是A.R.T. A100兩聲道聲音處理電路其中之一(當然左右聲道各有一塊電路板),訊號輸出入線材之線身上並沒有標示,但合理推斷應該是A.R.T.自身製品。電路板上頭DALE精密電阻、WIMA聚丙烯電容等發燒元件不少,但最引人好奇的還是右側那長方形的「黑盒子」,裡面所藏的就是A100音訊調整處理之核心電路。不過,A.R.T.將所有元件都以環氧樹脂封起來了,除非將它拆解完全破壞,否則無法得知隱藏其中的奧秘。

一般而言,在音響系統發聲環節加入如同A.R.T. A100這樣的「額外器材」,最讓人擔心的是音質的劣化,由於傳輸路徑變長了,有時音樂重播的活生感也會減弱一些;不過,經過長時間的使用與多樣的搭配,我必須說,如此之顧慮對A.R.T. A100根本是多餘的,甚至因為它明顯讓音場更開闊深邃、高低兩端的延伸擴張、全頻段細微的動態起伏彰顯,還可帶來系統全面升級的快感。五個多月漫長的相處期間,搭配過的器材繁多,擴大機部分主要以本站參考系統的Ayre K-5xe前級與Pass X250後級為主,訊源有Ayre CX-7e CD唱盤、兼容SACD的Oppo BDP-95藍光播放機、Audiopoint DA-45 USB DACTeac UD-H01 USB DACLead Audio LA-100 USB DAC等,喇叭則以加拿大PSB旗艦Synchrony系列為主。以下舉幾張軟體為例,說明A.R.T. A100如何改變整套音響系統的風貌。

既然A.R.T. A100名為「低頻效果器」,管風琴演奏自然是不可欠缺的測試項目,古典音樂領域著名的管風琴曲目不少,包括巴哈、法朗克都有不少創作,甚至連孟德爾頌都寫過管風琴奏鳴曲。不過,對許多音響迷來說,由挪威KKV唱片公司所推出的這張《Engleskyts》(守護天使),可能是更為耳熟能詳的精彩錄音。這張由挪威女高音Anne-Lise Berntsen演唱的中世紀北歐民謠音樂,是在德國Weissenau大教堂現場錄製的,除了巨型管風琴的演奏之外,就只有Anne-Lise清麗的歌聲,別無其他樂器伴奏。但由於Anne-Lise有著脫俗的純淨聲線,再加上她的寬廣音域與過人的肺活量,凝聚又延伸、富有光澤的嗓音極為迷人,來自教堂空間的自然殘響讓她所演唱的民謠更加動聽。另一方面,與Anne-Lise曼妙歌聲相呼應的,則是教堂裡低頻狂野的管風琴演奏。無論使用PSB旗艦系列Synchrony One落地式、Synchrony One B書架式或經典老喇叭Duntech Princess,經由A.R.T. A100加持,在Pass X250後級驅動下都有更沈潛的低頻表現,管風琴的能量與吞吐的起伏也鮮明許多。另一方面,A.R.T. A100所影響的層面並非僅限於低頻,由低到高全頻段的細節、動態與活生感皆大幅躍進,音場的寬度、深度及高度都顯著擴張,更令人驚喜的是,在此同時聲音的密度卻不減反增,緊實凝聚的音像、層次分明的遠近刻畫、再加上來自周遭既豐富又具體的殘響,都讓「臨場感」有了全新的定義。

再舉這張世界音樂大師何訓田於2008年所推出的《如來如去》為例,本音樂專輯所描寫的是佛陀成道之路,也是他於1995年與朱哲琴推出《阿姐鼓》之後的最新合作。此次朱哲琴只在結尾唱了一首,但何訓田邀到薩頂頂(2008年英國BBC廣播電台「世界音樂大獎亞太區最佳歌手」)助陣,又有達塔伽達合唱團、紮土吟唱團、上海音樂學院合唱團、上海春天兒童合唱團與上海民間合唱團等龐大和聲陣容,再加上超優異的錄音效果,無疑是音響系統重播能耐的大考驗,卻也是A.R.T. A100大顯身手的最佳舞台。一開始描述浩瀚大千世界的序曲《天外天》,低沈大鼓的搥奏與厚重大鐘的撞擊,除了各次直接敲擊的震波,後續還連著飽滿的空間殘響,馬上就勾勒出十分寬廣深邃的舞台,低頻的迴響及鐘身的共鳴皆歷歷在目,鮮活的衝擊勁道與充滿力度的能量感,都讓人有深刻直接的感受。第二首由薩頂頂演唱《達塔伽達》,吟唱時嗓音的綿密內勁,帶來更撩撥心弦的撫慰,背景配器的低頻起伏線條明確許多,彈性與速度感兼具。至於專輯後段風聲、雷聲、雨聲的動態及真實感,系統有了A.R.T. A100的加入,也全都活生寫實許多。但如果系統裡少了它,空靈的氛圍直轉為空洞,變得乾扁生硬的音場與音符,還真是讓人難以接受。

聆賞資訊量更豐富的24bit/96kHz錄音母帶,例如Rebecca Pidgeon的《Retrospective》精選專輯,第一首《Spanish Harlem》開頭貝斯彈撥的低頻有了A.R.T. A100立即明確許多,不僅貝斯的形體有了鮮明的刻畫,連琴弦的震動都顯得歷歷在目,後面加入伴奏的鋼琴、小提琴、吉他亦和諧地在音場內相呼應。右側中後方砂鈴的晃動更是精彩,既清脆又有厚度的音色十分迷人,每一聲響的起落及強弱表情都更活生。第十首《Grandmother》同樣是音響迷耳熟能詳的曲子,全曲除了Rebecca Pidgeon的演唱外,主要伴奏樂器就只有一把吉他、一架鋼琴與一些打擊樂器,但自然的空間殘響、流暢的旋律與自在的氛圍,讓這首長達六分半鐘的歌曲,完全不讓人覺得冗長,聽完反倒有意猶未盡之感。最訝異的是,過去聆聽時,本曲前段有個「樂器」一直讓我感到疑惑,無法確定它是什麼,但有了A.R.T. A100的加入,卻讓一些原本略微含糊的細節及動態明晰起來,讓人立即就可清楚分辨那是「節拍器」所發出的聲響。同樣地,聆賞比較本張專輯24bit/96kHz錄音母帶音樂檔案與SACD,也可察覺SACD的演繹表情略微柔化一些,不若前者那麼俐落,這是由於A.R.T. A100具體加大整套系統的細節刻畫與動態呈現所帶來的好處。

這是本站視聽室內,近期測試中的加拿大PSB旗艦Synchrony系列5.1聲道喇叭系統(詳細器材評鑑稍後刊出),中央矗立的Synchrony One旗艦落地式喇叭、右側的Synchrony One B書架式喇叭,以及左側下方的Subseries 500主動式超低音,先後都有拿來與A.R.T. A100搭配測試。根據原廠公布的規格表,三者頻率響應低頻下限的-3dB點分別為30Hz、47Hz與25Hz,使用A.R.T. A100分別對三者做設定優化,效果都相當明確正面,這印證了各種大小尺寸喇叭與超低音A.R.T. A100都可對應。

經過長時間的相處,可確認A.R.T. A100確實有助於徹底釋放音響系統潛力,而且除了前後級之間也適用於其他環節。例如多組數位訊源與前級之間就可各使用一部,類比音樂系統也可拿來串接於黑膠唱盤唱頭放大器與前級之間,甚至主動式超低音信號輸入也可經過A.R.T. A100處理,如此都比只使用一部於前後級間可達成更細膩的優化。另一方面,對於使用分體式多聲道前後級的家庭劇院玩家,倘若打算使用多部偕同處理左右、中央、環繞、超低音及其他效果聲道,也是可行的極發燒作法。有沒有缺點呢?以Hi-End音響的定位及其功效衡量,A.R.T. A100的售價並不算高;不過,每部A.R.T. A100需要多配備一條電源線與一對訊號線,它們對整體表現都有影響,如果考究些也需多一筆花費。另一方面,如同先前我們介紹過的A.R.T.調音錐,A.R.T. A100的使用調整與聆聽環境及器材有密切關連,並無法有非常明確詳盡的導引,必須仰賴耳朵聆聽比較去做微調。

話說回來,對於調整經驗足夠的音響玩家而言,A.R.T. A100的初步設置與完成度更高的優化,其實並不難,而且這也是A.R.T. A100的「好玩」之處。相較於墊材或線材等被動式的調音物件,A.R.T. A100讓用家擁有絕對的掌控權,其調整的幅度廣泛且明確,更有極高的適應性,用家日後更換器材依然適用,可說是「一本萬利」的調聲利器,值得致力提高音響系統整體表現的發燒友們關注。在打算升級換機之前,不妨嘗試一下A.R.T. A100所能帶來的驚奇,對您自身所擁有音響系統的真正實力,它能提供再次重新發掘及認識的機會。相信我,「相見恨晚」應該就是你接上A.R.T. A100調整妥當之後,第一時間浮上心頭的深切感受!

更多相關的豐富參考資訊,請點擊參閱:
Copyright© 廖斐森 & Hi-AV影音網
…… 喜歡這篇文章嗎?……
以下可查閱本文相鄰文章、對本篇文章進行評分
     走在時代先驅的風雲人物,Linn創辦人Ivor Tiefenbrun爵士 >>
<< 以咖啡香佐音樂美聲,mini-Zenith台北新據點12 group    
讀者評分
10987654321

本站推薦閱讀精選文章

器材評鑑測試時所使用的參考器材,對於挖掘受測器材的影音實力有很大的影響,優質的參考系統對受測器材影音實力的評斷有相當大的幫助。以下是本站主要參考器材的深入剖析,點擊連結即可深入了解其重要特色與性能。
除了兩聲道Hi-End音響,還跨足到高畫質影像領域、實現多聲道音響重播,並且達到「極致」程度的影音玩家,除曹醫師這個地球上恐怕找不到第二人。不僅「影音雙修」,曹醫師對於影音重播系統開放與執著的態度,更是最終讓影音重播效果能達到極致的源頭。有能力購入高價視聽器材的玩家不少,但能如同曹醫師一般秉持「Hi-End精神」去挖掘視聽系統重播底限者真的不多。
前台灣《音響論壇》雜誌的賴英智主編,他在十餘年前離開該職位之後,就前進中國創辦《新音響》雜誌,現在《新音響》已成為全中國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專業Hi-End音響雜誌。儘管《新音響》雜誌所評測的器材以兩聲道系統為主,但由於賴英智總編與知名影音達人士林曹醫師交好,每隔一陣子回台灣時總會到曹醫師府上交流,因此受到曹醫師影響在家裡反倒常以多聲道音響系統聆賞音樂。
音響展一向是各品牌發表熱門新製品的場合,也是影音愛好者能花費最少的時間、方便聆賞比較各品牌Hi-End音響及家庭劇院製品的好機會。此處匯集本站開站以來,走遍全台灣每年四大音響展的特色報導,同時匯集了海外重要音響展的展出報導,讀者們輕鬆就可一覽家庭影音的發展趨勢。
全站搜尋

進階搜尋



















網站導航

登入
使用者名稱:

密碼:

記住帳號

忘記密碼?

新會員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