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文庫 >>> 名廠大搜密
開展新一頁的經典傳奇——Dynaudio Consequence UE喇叭


眾所矚目的Consequence Ultimate Edition喇叭選擇「2009台灣國際Hi-End音響大展」為全球首發之處,Dynaudio總裁Wilfried Ehrenholz也親自來台舉辦新產品發表會,同時接受各專業音響媒體的採訪,詳細解說這對劃時代音響製品的特色。

面對高級音響製品改款更迭越來越頻繁的趨勢,或許有不少音響愛好者已對是否仍有器材能稱為「經典」感到質疑;的確,假使用「經久不變」與「值得典藏」的角度衡量,能以超越時代的先進構思成為經典的音響製品確實不多,甚至還可說日益罕見。不過,在這些有如鳳毛麟角的精緻音響製品裡,丹麥Dynaudio承繼前一代 Consequence耀眼風華,並登上更高成就顛峰的Consequence Ultimate Edition(UE)終極版喇叭,無疑是近幾年內最受矚目者之一。八月初於台北喜來登飯店舉辦的「2009台灣國際Hi-End音響大展」,是Dynaudio這對喇叭全球首度公開的場合,不僅成為會場內最受矚目的焦點之一,甚至還吸引日本權威音響雜誌《Stereo Sound》總編輯小野寺弘滋先生專程來台親訪(詳細報導請點擊這裡參閱),全都印證了Dynaudio Consequence UE喇叭的重要性。在大展期間,Dynaudio總裁Wilfried Ehrenholz應台灣總代理鈦孚音響之邀請,對全台數十家經銷商進行盛大的產品發表說明會。趁著這個難得的機會,《Hi-AV影音網》也對Wilfried Ehrenholz進行了專訪,探究全新開發的Consequence UE喇叭如何成為新一代經典的奧秘。當然,這應該要從傳奇的起點——第一代Consequence的現身開始說起。

 

1984年正式推出的Consequence可說是Dynaudio在高級音響圈揚名立萬的里程碑,其身價是當時市場上最昂貴喇叭的四倍之多。不只如此,包含超高音在內的五路分音架構,即使在二十五年後的今日也極為罕見,與「正常喇叭」完全相反的高音在下、低音在上之單體排列,更是迥異於所有喇叭的架構。Dynaudio這麼做是為了標新立異、譁眾取寵嗎?或許有不少人會有如此的誤解,畢竟那時Dynaudio創立才八個年頭,還算是業界的新品牌,一下子推出高於市場最貴產品數倍價格的旗艦喇叭,「製造」一些新鮮、震撼的話題似乎是很合理的臆測。

 

然而,二十幾年過去了,越來越多喇叭品牌強調單體時間相位一致的重要性,大家才終於理解,在那個此一概念仍不為人所熟知的年代,Consequence藉由反序單體排列讓中高音離聆聽者耳朵的距離漸增,正是達成精確時間相位的巧妙手法,絕非刻意製造的噱頭,Dynaudio Consequence確實是領先潮流的經典之作。至於音場會因此顯得較低嗎?只要聆聽的距離足夠,並不會有如此的狀況產生。無論音箱架構、單體排列或聲音表現,Dynaudio Consequence都漂亮地通過光陰的長期試煉,成為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音響圈的經典製品,不僅絲毫不顯老態,甚至和當今其他品牌的旗艦喇叭相比亦不遜色。你知道嗎?Wilfried表示,25年來Consequence在全球總共賣出了1,250對(2,500 pieces)之多,這應該是此等旗艦級喇叭難以超越的紀錄。Wilfried還特別強調從十年前Dynaudio新旗艦喇叭Evidence Master推出後,就完全終止了Consequence的宣傳,但他們依舊持續收到全球各地代理商的訂單,這使得Wilfried在三年前察覺該是以二十一世紀的新技術及新材料,打造新一代性能更優異Consequence的時候了。成果呢?就是音響展期間,呈現在我們眼前的Consequence Ultimate Edition(UE)終極版喇叭。


乍看之下,Consequence UE和原本Consequence的外觀似乎沒什麼改變。確實如此,Wilfried說他們並非沒有修改Consequence尺寸比例的打算,但發現無論怎麼更動都顯得很不協調,最後Consequence UE和Consequence外表最大的差異就是多加了四個金屬腳座、高度大約多了3吋(7公分)左右。當然,細心觀察的話,還可以發現 Consequence UE所使用的單體(包括外框)是全新開發的,而原本Consequence可以略微左右轉動的中高音障板,在Consequence UE身上也改為固定式的設計。雖然音箱的尺寸與外觀沒有多大的變化,但Consequence UE的重量卻增加了近40%之多,從這裡就可以窺知音箱的用料要比Consequence更加紮實、結構也更為複雜,而且為求盡善盡美,Consequence UE光是音箱的製作就要耗費170個工時,這意味著一位原廠熟練的木工師傅得花費一整個月才能製作一對Consequence UE的音箱。事實上,Wilfried表示除了型號及外觀源自Consequence,這對Consequence UE根本是全新的設計,內部箱體結構、發聲單體到分音器都是前所未有的作法(也跟原始版本的Consequence完全不同),無疑將延續25年前Consequence所締造的經典傳奇,開啟另一頁嶄新的篇章——「傳奇回來了!」Wilfried如此為Consequence UE作了強而有力的註解。

以下,讓我們用圖說的方式,更進一步挖掘Dynaudio Consequence UE豐富精彩的內在。

 

從側面看可以觀察到Consequence UE音箱可劃分為三個區塊,超高音、高音、中音與中低音位於前障板下方三分之二高度的獨立音箱內,以前Consequence這個部分是可以略微向左右轉動的,能在不移動喇叭的狀況下,調整中低音以上的Toe-in角度,對準聆聽者的耳朵,不過在Consequence UE身上這個部分改為固定式設計。

 

Consequence UE所使用的五種單體(共六支,「肚子裡還有一支12吋低音單體」都是特別開發的,僅能用於這對喇叭。一般最常見的喇叭型態是二或三音路,為何 Consequence UE和Consequence採用這麼多音路的設計?Wilfried說這是為了讓每個單體所負責的頻率範圍盡量縮窄,就好比合唱團內各聲部分別唱出最適 當拿手的區段,各個單體的發聲輕鬆且精準,分音器兩端的滾降斜率、被動元件和能量損耗都更低。多音路最艱困的挑戰是各個單體的銜接與整體的發聲是否和諧, 由於Dynaudio原本就是業界知名的高級單體廠,再加上Consequence UE所有的單體都是量身打造,因此能排除「各唱各的調」之顧慮。

 

對了,Consequence UE超高音、高音與中音的框架製作成短號角的形式,也是與過去Consequence不同之處。更精確地說,Consequence UE除了單體為全新開發之外,包括音箱結構與分音器也都是全新的設計,大幅超越原始版本Consequence的框架。

 

這是Consequence UE的結構剖面圖,由左至右分別為正面、側面與背面。Consequence UE的音箱從側面看,可以區分為前方下段的中高音前障板(藍色部分),以及上方與後側L型的低音音箱(綠色及黃色部分)。先來看看中高音前障板,此部分箱 體再劃分為兩個箱室,超高音和高音單體背後的空間拿來容納主分音器電路板,上半截中音與中低音單體有獨立的箱室,背板後上方還設有兩個Dynaudio特 殊的扁圓形吸音反射孔。

 

低音音箱的部分呢?原本Consequence在L型交界處原本同樣設有一支12吋低音單體,但整體的低音音箱結構是密閉式,Dynaudio稱為 「Compound System」複合式音箱設計,此種作法是讓「肚子裡」這支低音單體,與前面板上方真正發聲的低音單體同步運作,讓上圖綠色部分的空氣容積維持恆定,可大幅降低諧振與音染並提昇低頻的傳真度。不過,過去Consequence後側低音音箱(上圖黃色區域)是密閉式設計,新的Consequence UE則改為低音反射式,內部加了一根又粗又長的反射管(向下開口),整個低音音箱架構改為「Vented Compound System」開口複合式音箱設計,不僅讓原本在Consequence身上25Hz的極低頻延伸向下延展到17Hz,低頻與極低頻的線條更加明確清晰, 而且配合新單體、新分音器與阻抗均衡等化線路,Wilfried表示Consequence UE要比Consequence容易推動得多。

 

Consequence UE的用料及作工力求精緻完美,不僅音箱打磨細緻保有Dynaudio一貫的高水準,單體框架與固定螺絲都加工都極為細緻。

 

左圖:Consequence UE超高音及高音單體框架外圍,都有極細密的同心圓細紋凹槽刻畫。
右圖:前障板下方有一大塊Consequence的鏤刻銘牌,彰顯擁有者的社會地位(consequence)。

 

發表會現場設置了一排長桌,擺設了Consequence UE喇叭所使用的五種單體、分音器電路板及底座等部件,讓與會者親眼目睹其精緻的用料與內在。

 

由上到下分別為Consequence UE超高音、高音、中音、中低音與低音單體的斜上方角度與側面特寫,全都是為這對喇叭所特別設計開發的。

 

發表會現場也將Consequence UE的底座大方敞開,底座是中空的,內部藏有一塊分音器電路板,從右圖可看到底座的四個角落都有鋼板鎖固,讓結構剛性更為穩固,大型金屬腳座底部外側有一圈橡膠環,能讓喇叭更緊密地抓住地面。Wilfried Ehrenholz看到大展會場裡鈦孚在Consequence UE底下加了厚石板的作法頗為讚許,他說假使Consequence UE使用於鋪設了地毯的聆聽室,在喇叭底下加墊厚石板是十分正確的作法。

 

左圖:Dynaudio一向不贊成雙喇叭線或多喇叭線的接法,五路分音的Consequence UE理所當然也還是只有一組喇叭端子。此圖也可看到底座上方的空隙,這是讓向下發射的低音反射孔抒發能量的途徑。
右圖:底座內藏的分音器電路板推測用於低音單體,大型銅箔電感與發燒電容是主要的元件。

 

這是Consequence UE的主要分音器電路板,黑色線身的線材是Dynaudio著名的OCOS喇叭線。電路板上當然是猛料雲集,但請特別注意七個金色及紅色大大小小的電感, 為了降低彼此間以及其他被動元件的干擾,這些電感在電路板上都是呈45度角配置的,Dynaudio連這麼細微之處都如此用心,實在令人佩服。另一方面, 電路板上最特別的元件,應該是三塊白色的薄片,那是十分特殊的陶瓷電阻,完全無容抗及感抗(意即它是「純電阻」),過去都應用在對電阻阻值精確度要求極高的工業用途,Wilfried Ehrenholz在十幾年前就注意到這個元件,只不過直到現在它的承受功率才提高到能在分音器裡使用,於是他立即就拿來用在Consequence UE上頭,這也是音響業界首度採用此一元件。

 

這是Dynaudio Consequence UE新產品發表會的盛大場面,現場擠滿了專業音響媒體記者以及全台灣數十家Dynaudio經銷商,全都為了關注Consequence UE這對劃時代的喇叭而來。Wilfried Ehrenholz說Consequence UE是一對「音響迷為音響迷所設計製作的喇叭」,它有極高的性能與栩栩如生的音樂重播能力,但它也需要用家花費時間及精力去調整及搭配,過去Consequence已經寫下Hi-End音響史上輝煌的一頁,接手的Consequence UE則將以二十一世紀更先進的技術與元件,延續這經典傳奇的篇章。

 

Dynaudio Consequence UE(Ultimate Edition)主要性能規格
  • 形式:五音路六單體落地式喇叭
  • 頻率響應:17Hz-30kHz±3dB
  • 效率:85dB(2.83V/1m)
  • 持續承受功率:大於400瓦
  • 音箱形式:開口複合式系統(Vented Compound System)
  • 重量:114公斤
  • 尺寸(寬×高×深,mm):430×1330×630

 

更多相關的豐富參考資訊,請點擊參閱:

 

Copyright© 廖斐森 & Hi-AV影音網
…… 喜歡這篇文章嗎?……
以下可查閱本文相鄰文章、對本篇文章進行評分
     專訪日本Oyaide海外銷售經理石黑勇人,發表多款線材、墊材與含銀銲錫新製品 >>
<< 最纖薄的7.1聲道HD Audio環繞擴大機,高度僅10.5公分的Marantz NR1501    
讀者評分
10987654321

本站推薦閱讀精選文章

器材評鑑測試時所使用的參考器材,對於挖掘受測器材的影音實力有很大的影響,優質的參考系統對受測器材影音實力的評斷有相當大的幫助。以下是本站主要參考器材的深入剖析,點擊連結即可深入了解其重要特色與性能。
除了兩聲道Hi-End音響,還跨足到高畫質影像領域、實現多聲道音響重播,並且達到「極致」程度的影音玩家,除曹醫師這個地球上恐怕找不到第二人。不僅「影音雙修」,曹醫師對於影音重播系統開放與執著的態度,更是最終讓影音重播效果能達到極致的源頭。有能力購入高價視聽器材的玩家不少,但能如同曹醫師一般秉持「Hi-End精神」去挖掘視聽系統重播底限者真的不多。
前台灣《音響論壇》雜誌的賴英智主編,他在十餘年前離開該職位之後,就前進中國創辦《新音響》雜誌,現在《新音響》已成為全中國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專業Hi-End音響雜誌。儘管《新音響》雜誌所評測的器材以兩聲道系統為主,但由於賴英智總編與知名影音達人士林曹醫師交好,每隔一陣子回台灣時總會到曹醫師府上交流,因此受到曹醫師影響在家裡反倒常以多聲道音響系統聆賞音樂。
音響展一向是各品牌發表熱門新製品的場合,也是影音愛好者能花費最少的時間、方便聆賞比較各品牌Hi-End音響及家庭劇院製品的好機會。此處匯集本站開站以來,走遍全台灣每年四大音響展的特色報導,同時匯集了海外重要音響展的展出報導,讀者們輕鬆就可一覽家庭影音的發展趨勢。
全站搜尋

進階搜尋



















網站導航

登入
使用者名稱:

密碼:

記住帳號

忘記密碼?

新會員註冊